第158章 蜀國來客

蘄州城刺史府大廳上,馬雲端端正正的坐在主位上面,臉色沉靜。兩側李驤等文官則精神抖索的侍立在一旁,大廳之外蒼松翠柏之間,金甲武士在迎賓道上持戟而立。這一切都顯得異常的莊重。

馬雲又不是什麼裝b犯,一般情況下他也不會搞這種特殊化的東西。可今天的情況大不一樣,爲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是因爲,今天蜀國的使者趙季札來到蘄州了。

這趙季札年初的時候從成都出發,走了大半個月到了蘄州,他的目的地當然是金陵,可是,大楚皇帝馬雲就在蘄州視察工作,兩個人巧遇了。於情於理,這趙季札也不可能不拜訪一下馬雲,而更重要的是,大楚現在離不開蜀國,不停地在蜀國身上打着主意,孟昶眼前的紅人既然出使了,馬雲也不可能把趙季札諒在一旁不管不問。

這孟昶仗着自己當皇帝的經驗最豐富,習慣性的以老大哥自居。孟昶如此,他手下的紅人趙季札更是以其爲學習榜樣,對這面子工程極爲重視。於是,馬雲就在正式的場合隆重的迎接趙季札。

文臣相陪,太監唱喏,樂工奏曲之後,趙季札一步一晃的走向了大廳。這人身材挺拔,白麪短鬚,環眼鷹鼻,用後世的觀點來看,標準的一“師奶”級殺手。他施施然的走進大廳中央,對着馬雲深施一禮,說道:“大蜀使臣趙季札捧大皇帝之命,拜見大楚皇帝陛下,恭祝陛下聖體恭安。”

“免禮,平身。”馬雲沉聲說道。趙季札的資料自從他出使那天起,就放在了馬雲的案頭,他對趙季札還是比較瞭解的。這趙季札堪比當年的馮延巳,一樣的風采飛揚,一樣的誇誇其談。

這文人嘛,就好個面子,在國內他在意自己的面子,在國外他就在意皇帝的面子。於是,馬雲笑呵呵的問道:“趙愛卿,你家主公身體還好嗎?”

“多謝陛下關懷,我主身體甚好。”趙季札施禮說道。說實話,今天的迎接儀式,他心裡還是比較滿意的。馬雲作爲皇帝雖然沒有親自出迎,可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畢竟人家是皇帝嘛,有身份,而自己僅僅是一個使臣。可現在,馬雲是在外檢查工作,雖然沒有派自己的隨從大員李驤接待,可畢竟派了蘄州刺史史慶出城相接,依足了規矩。史慶是誰,可謂是馬雲面前的“第一”文臣了(其他的大臣都沒有來,文臣裡面史慶的官銜很高)。這讓趙季札熏熏然很是得意,有種備受重視的感覺。

“自從三年前,在貴國皇帝和朕的關切之下,兩國開始交好,從那時起,咱們蜀國、楚國之間關係就漸漸變得極爲融洽,可謂列國之典範啊。對外,咱們有共同的敵人,中原王朝過去一直是對江南、西川虎視眈眈,可咱們一旦聯合,僞周不過是做困獸鬥罷了;對內,咱們咱們互通有無,商賈來往頻繁,讓老百姓得到切切實實的好處。這就是咱們結盟的好處啊。朕覺得,蜀國、楚國聯盟不僅僅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兒,而是一件長久的事情,堅持的越久對兩國的益處就越大。朕對楚蜀兩國的未來也是充滿信心。”馬雲一邊回顧歷史,一邊展望未來。不過,這楚國、蜀國之間友好關係也確實太短暫了,讓馬雲說了半天,也沒說出什麼所以然來,只是顛來倒去的強調兩國的友好關係。

“聽陛下的話,感覺陛下對兩國關係很有信心,可是微臣卻不這麼看。咱們兩國之間可是岌岌可危的?”趙季札並不是很領情的樣子,直愣愣的說道。

馬雲瞟了趙季札一眼,見這傢伙微翹着嘴角,一副很牛逼很牛逼的樣子,心裡頓時火冒三丈,恨不得衝上去踹趙季札兩腳。你丫的什麼鳥人,說話怎麼這麼不上道。剛纔馬雲已經說了兩國關係的重要,現在你就應該順勢強調兩國聯盟的重要性,接着再說你自己的問題。這就是大紅花轎人人擡嘛,你怎麼突然說什麼兩國岌岌可危呢?你以爲你是拓跋恆啊。

“吭”馬雲咳嗽了一下,又笑呵呵的說道:“趙愛卿,你是上個月下旬出使的吧?可曾知道僞周在河西的軍事行動呢?”馬雲盪開一筆說道。

趙季札一愣,他出使有兩大目標,一是指責和控訴楚國歸州刺史,楚國的官差跑到蜀國,把蜀國的大地主***給抓了,這事兒本來沒什麼關係。蜀國夔州刺史對這件事兒是不聞不問,根本就不願意理會,一來是因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來,他明白楚國的厲害,不敢觸怒了楚國。可不知道怎麼回事兒,***案居然在成都傳揚開了,而且漸漸鬧到了孟昶跟前。在一大批愛國人士的攛掇之下,自我感覺一直都很好的孟昶,向來以老大哥自居的孟昶,怎麼可能吃小弟的啞巴虧呢?沒隔多久就派出了趙季札出使楚國;另外一件事則是尋求楚國的幫助,趙季札去年不是跑到隴西四州視察了嗎,他不是對這個刺史不滿,就是覺得那個守將不行。他跑到孟昶面前搞了個刁狀,讓本來都對隴西不放心的孟昶更加擔心起來。看着趙季札滔滔不絕的樣子,孟昶一時覺得他就是另外一個諸葛亮,連忙問計,這趙季札也真的不蠢,當時就出了三個計策:上策是派人出使楚國,讓楚國進攻僞周,使江南和中原連連征戰,這樣兩幫子人誰也顧不上蜀國,隴西自然也就安全了;中策則是派他駐守隴西;下策就是選擇良將駐守(從這三個對策可以看出來,隴西的守將一定要換。)孟昶聽了以後覺得趙季札這人不錯,簡直就是另外一個趙季良(孟昶的相父),當下就派他出使了。

趙季札狂妄卻不是徹底的沒有腦子,他聽了馬雲的話,立馬就明白河西一定是出了什麼事情,連忙問道:“微臣出使的時候,只是聽說僞周派人去了河西,到沒有聽到其他的消息。河西局勢複雜,僞周即便派人去了,恐怕也很難幹出什麼大事吧?”

馬雲重重的嘆了口氣,說道:“哎,朕以爲蜀國羣臣之中,唯有趙愛卿你最有遠略,可惜,可惜啊。趙愛卿你的想法錯了。就在昨天,朕接到急報,僞周大將趙匡胤不但進入了涼州城,而且打敗了涼州難免的吐蕃六部,還。。。竟然還和這吐蕃六部結成了同盟。涼州在什麼地方,涼州有多麼重要,趙愛卿,你最明白事理,這不用朕再多說了吧?”

趙季札眨了眨眼睛,下意識的問道:“這。。。這消息確定嗎?”

“大膽!趙大人,你這話說的也太不經思量了吧?難道我家聖上還會騙你嗎?”一旁的李驤氣呼呼的說道。這事兒馬雲不可能直接跳出來指責趙季札,這會顯得馬雲沒有肚量,可是這啞巴虧還不能吃,不讓被人傳出去還真以爲馬雲騙人呢,所以,李驤就跳了出來。

這事兒趙季札卻是做的不夠妥當,他連忙拱手說道:“陛下,臣絕無此意。只不過。。。”

還沒等趙季札把話說完,馬雲就想說道:“只不過這消息過於駭人聽聞,是不是?涼州重新落入僞周的手裡,其實並不算什麼?吐蕃六部敗在了僞周的手上,也不算什麼?最關鍵的是,他們兩幫子人居然聯合起來了,這麼一來,隴右河西的橋頭堡就正式建立了,再往西是甘州回鶻,如果僞周繼續向西也就算了,就怕。。。”

趙季札連連點頭,見馬雲猶猶豫豫的突然不說了,他下意識的接口道:“就怕僞周的軍隊突然轉向東南,那麼我大蜀的隴西四州就難以固守了!”王招遠目空無人,趙季札一樣的目空無人,可是,傲慢自大的王招遠慘敗而歸,讓趙季札對僞周有一定的畏懼感,就算不是恐懼感,也不像過去那樣認爲僞周不堪一擊,而正兒八經的把僞周看成一個對手(其實,這丫和僞周比起來差遠了)。

“是啊,所以朕很擔憂啊。如果貴國真的丟了隴西四州,哎。。。說句不好聽的話,天府之國雖然富饒,可終究不是中原的對手啊!”馬雲嘆息道:“趙愛卿,你覺得我們大楚的軍隊和僞周的軍隊比起來,如何呀?”

趙季札說道:“陛下的軍隊肯定比僞周要強!”

馬雲微微一笑道:“趙愛卿,如果朕的軍隊真的比僞周強,又哪會有汴京之敗呢?不過,依朕看,大楚的軍隊比起僞周有所不如,可是比貴國還是要強上一些的。而僞周裡面以白衣軍最爲精銳,而白衣軍最善戰的軍隊,則集中在了涼州,他們的統帥就叫做趙匡胤。趙愛卿志在天下,白衣軍的名號一定聽說過,趙匡胤的名字想必也是聽說過。如果這些軍隊南下,依朕看,貴國現在的隴西守將,肯定是受不住的。特別時期,需要特別的人才啊!”

趙季札一時沉默不語,他有點被馬雲給唬住了,他雖然一樣認爲隴西現在的守將們受不住隴西,可是,他現在有點不自信了。特別的人才?我是特別的人才嗎

本整 理 發 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強烈推薦:

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4章 造假幣第117章 造反第7章 暖煙閣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72章 狂暴衝擊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95章 內鬥連連第96章 心理陰影第39章 茅山道長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9章 讓涇州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47章 五代諸葛第152章 給王殷通風報信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101章 雙管齊下第86章 林仁肇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40章 找點事幹(上)28第113章 周府議事第126章 兩派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88章 宴無好宴第88章 宴無好宴第3章 嶽州現狀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33章 激戰封川(上)第1章 你說不行,我說行第40章 一三五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14章 轉戰歸州(下)第71章 單挑第94章 箭在弦上第204章 芙蓉花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149章 奢侈品第15章 伏擊(一)第38章 夜襲(上)第14章 下杭州(2)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18章 血戰(一)第16章 應對第110章 新策略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第90章 給契丹人拉活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120章 歸程(下)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22章 覆手爲雨第47章 五代諸葛第126章 盡用楚人?(2)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171章 設伏第20章 想我?像我?第47章 南下邕州第103章 會戰(2)第135章 潑髒水2第83章 漫漫的攻城歲月第47章 賞賜第165章 條件第104章 總結宣傳第29章 駐兵靈州(1)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14章 下杭州(2)第53章 奇謀第24章 名臣第57章 波瀾再起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167章 中間人第31章 定策(上)第74章 在天願爲比翼鳥第131章 使者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第二 卷夜襲朔州上第119章 公主大婚(上)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60章 龍虎風雲會(三)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第23章 曹氏父子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139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120章 歸程(上)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76章 出城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4章 造假幣第33章 激戰封川(上)第14章 下杭州(2)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43章 激戰第27章 孤注一擲
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4章 造假幣第117章 造反第7章 暖煙閣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72章 狂暴衝擊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95章 內鬥連連第96章 心理陰影第39章 茅山道長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9章 讓涇州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47章 五代諸葛第152章 給王殷通風報信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101章 雙管齊下第86章 林仁肇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40章 找點事幹(上)28第113章 周府議事第126章 兩派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88章 宴無好宴第88章 宴無好宴第3章 嶽州現狀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33章 激戰封川(上)第1章 你說不行,我說行第40章 一三五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14章 轉戰歸州(下)第71章 單挑第94章 箭在弦上第204章 芙蓉花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149章 奢侈品第15章 伏擊(一)第38章 夜襲(上)第14章 下杭州(2)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18章 血戰(一)第16章 應對第110章 新策略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第90章 給契丹人拉活第9章 陷害高行周第120章 歸程(下)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6章 大楚高級會議(二)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22章 覆手爲雨第47章 五代諸葛第126章 盡用楚人?(2)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171章 設伏第20章 想我?像我?第47章 南下邕州第103章 會戰(2)第135章 潑髒水2第83章 漫漫的攻城歲月第47章 賞賜第165章 條件第104章 總結宣傳第29章 駐兵靈州(1)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14章 下杭州(2)第53章 奇謀第24章 名臣第57章 波瀾再起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167章 中間人第31章 定策(上)第74章 在天願爲比翼鳥第131章 使者第114章 淮南的對策第二 卷夜襲朔州上第119章 公主大婚(上)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60章 龍虎風雲會(三)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第23章 曹氏父子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139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120章 歸程(上)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76章 出城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4章 造假幣第33章 激戰封川(上)第14章 下杭州(2)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43章 激戰第27章 孤注一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