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奇襲

正在王全斌想對部下解說自己的注意的時候,突然斥候稟報,封丘城裡的李重進部出動了。王全斌心裡“咯噔”一下子,陛下強攻汴京,十有八九是中了敵人的詭計了。而他現在也更加明白爲什麼馬雲會在如此關鍵的時候,授予他專斷之權。

“將軍,咱們出兵先幹了李重進,然後在揮師南下吧。”一個團練使站出來建議道。

王全斌說道:“衆位,李重進的部隊不過5000人,就算他有些騎兵,可是隻要咱們應對的當,消滅李重進應該是不在話下。可是,有個問題,不知你們想過了沒有,李重進爲什麼現在會從封丘城裡出來呢?”

“將軍,想必是李重進得到了周軍的指令,意圖包圍我軍!現在陛下已經退到了汴河以東,而我軍主力也前移過來了一些,想必敵人會在汴河以東和我軍決戰吧。所以,李重進出城是想將我軍壓縮到白溝以南去。”一個團練使說道。

王全斌一笑:“憑李重進的5000人馬,就能將我軍壓縮到白溝以南嗎,他就不怕我們突然打他一個埋伏,將他的部隊給一口吃掉呢?”

王全斌的話,讓三個團練使陷入了沉思之中,其中一個反應頗快:“將軍,你的意思是說,這。。。這李重進出城不是和我們決戰的,而是以爲我軍必然要南退白溝,故意出城來牽制我軍的?”

王全斌一拍桌子說道:“你說的很對,我猜周軍的意圖,是準備將我軍分別擊破。周軍想先在汴河以東擊潰我軍主力,然後再在白溝以北擊潰我軍。我有兩個想法,第一是,咱們調動所有的人馬向白溝方向移動,作出要渡過白溝救駕的姿態,引誘李重進追進我軍,而我們則在白溝以北設置一個包圍圈,將李重進部殲滅;第二嘛,咱們留下一部分人馬再次和李重進部虛與委蛇,其他的人馬則悄悄南下,攻擊汴京城!你們覺得那個法子更好一些啊?”

“攻擊汴京城?將軍,我軍7萬人馬狂攻汴京半月了都沒有打下來,現在就咱們不到10000人還能打下來汴京城嗎?”一個團練使難以置信的說道。

王全斌站起身來,負手走了兩步,說道:“衆位將軍,其實,今夜我軍之所以在被動的撤離到汴河以東,皇上的聖旨裡面說的很清楚,軍力已疲。三位將軍覺得這皇上在希望我們南下救援,而本將軍則認爲,這是皇上就事論事,說出我軍的真實情況,以便於我們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咱們的精銳部隊都是軍力已疲,那麼汴京城的周軍,肯定也是人困馬乏。咱們偷襲汴京,就猶如白衣軍偷襲我軍城南大營一樣;更何況,今夜我軍在汴河以西戰敗,周軍必然鬆懈,他們想的肯定是再接再厲,奮起直追,想的一定是渡過汴河繼續襲擊我軍。從這個上面來看,周軍似乎已經是穩操勝券了,那麼,汴京城的防守必然鬆懈下來,再說,今夜混亂不堪,我想白衣軍和汴京之間有人員的聯繫,如果我們能趁機詐開城門,那麼攻克汴京的把握就更大了。”

“可是,將軍,白衣軍就在汴京城下,如果我軍突然襲擊汴京,就算能打下一個城門,可是隻要周軍發出信號,白衣軍必然入城死守,這麼一來,咱們的軍隊可就深陷險地了啊!”一個團練使憂心重重的說道。

“哈哈哈。。。”王全斌笑了,他賞識的看了那人一眼,說道:“李文,你說的不錯。白衣軍就在汴京城下,他們入援的話,那肯定方便的多。可是,你是知道的,我軍主力疲憊不堪,如果白衣軍強渡汴河,恐怕我軍抵擋不住。到時候陛下可就身處險地了。反過來說,如果我們打進了汴京城,你說白衣軍還會不顧一切的狂攻河東大營嗎?想必他們一定會回援的。等他們回援了,咱們給他們僵持一段時間,給我軍主力創造休息的時間,這一場戰爭,我們未必一定輸。退一步講,就算是輸了,這損失也遠遠比潰敗小的多。”

“可是,如果敵人不上當,我們沒有詐開城門,或者說敵人又準備,我們偷襲不成,那。。。那我軍可就陷入周軍的包圍中了。那。。。那可怎麼辦?”有一個人提出了疑義。

“諸位剛纔不還在說要強渡白溝,解救陛下的嗎?咱們攻擊汴京,就算不能順利進入城中,也必然吸引了敵人的軍隊。這麼一來,陛下那邊的壓力也就小了很多。也算是圍魏救趙了。諸位,機不可失,如果沒有疑義,本將軍就調兵遣將了!”王全斌說道。

三個團練使互相看了一眼,去河西也是打,在河東也是打。更可況,如果去了河東,很可能被敵人徹底包圍,而在河西,則可能打破敵人的攻勢。三人拿定了主意,拱手說道:“僅尊將令!”

王全斌滿意的點了點頭,如果在往日,他很可能就是直接下命令,指揮軍隊作戰。可是今日,要去一個死地,這就不能不先對自己手下的軍官們解釋清楚,讓他們瞭解自己的戰略意圖,免得萬一到了危境之時,出現什麼意想不到的岔子。

他當即頒佈命令,留下一都的人馬,全部打着楚軍的旗幟,在深夜裡作出悄悄白溝撤退的樣子,和迎面追來的李重進部打馬虎眼,他命令着都人馬,遇到敵人的進攻,就立刻停下來反擊。利用深夜,讓李重進莫不清楚我軍的虛實,等到天矇矇亮的時候,則加快步伐,順着白溝向東撤退,挺進山東。王全斌再三告誡那個都頭,等天亮之後,李重進必然明白自己上當了,那個時候這一都人馬千萬不能忘白溝南面撤退,一定要向東。李重進爲了爭軍功,一定會南下追擊我軍的主力,而不會太在意這一都人馬的。

接在王全斌親自帶領其餘的軍隊,只帶兩天的口糧,人圈旗、馬摘鈴,衝着汴京挺進。這裡距離汴京也不過一個半時辰的樣子,完全可以在寅時左右,剛到汴京城下。現在時冬季,晝短夜長,往往到了卯時天才放亮,有一個時辰的夜色掩護,對奇襲汴京很有利。

第66章 休妻?這可不行第93章 夜宿周府第168章 戰事再起第33章 定策(下)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66章 休妻?這可不行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46章 蜜月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84章 驛站春風第99章 被打亂的計劃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116章 板上釘釘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183章 發兵第150章 財政收入第126章 兩派第30章 駐兵靈州(2)第113章 周府議事第101章 雙管齊下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75章 搜捕第15章 首富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21章 奇襲興元府第65章 好事將近第19章 棄子第8章 盛典第39章 重組軍隊第17章 謀臣(2)第49章 越牆23第91章 契丹楊袞第77章 奇襲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166章 幫人砍砍價第18章 三千精兵第71章 單挑第105章 後宮第156章 養馬之術第65章 好事將近第150章 當皇帝了(2)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22章 借兵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27章 婚前恐慌症第119章 公主大婚(上)第65章 二合一第34章 遭遇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107章 心動(上)第10章 茅山道士第44章 黃土鎮第79章 豫章行(二)第112章 夜宴(三)第108章 心動(中)第86章 林仁肇第86章 林仁肇第87章 援兵3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145章第16章 應對第24章 彷徨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120章 歸程(上)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209章 半個月時間第1章 馬邑之戰第95章 軍事互動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90章 兄壯侄大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174章 逼宮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39章 馬踏南平(三)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10章 新妃(1)第93章 夜宿周府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106章 樊若水第89章 鬥嘴第18章 血戰(一)第115章 西征第4章 敲詐勒索(2)第150章 當皇帝了(2)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36章 稱王荊湖(下)第9章 讓涇州第128章 給他功勞26
第66章 休妻?這可不行第93章 夜宿周府第168章 戰事再起第33章 定策(下)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66章 休妻?這可不行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46章 蜜月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84章 驛站春風第99章 被打亂的計劃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116章 板上釘釘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183章 發兵第150章 財政收入第126章 兩派第30章 駐兵靈州(2)第113章 周府議事第101章 雙管齊下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75章 搜捕第15章 首富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21章 奇襲興元府第65章 好事將近第19章 棄子第8章 盛典第39章 重組軍隊第17章 謀臣(2)第49章 越牆23第91章 契丹楊袞第77章 奇襲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166章 幫人砍砍價第18章 三千精兵第71章 單挑第105章 後宮第156章 養馬之術第65章 好事將近第150章 當皇帝了(2)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22章 借兵第110章 出使楚國第27章 婚前恐慌症第119章 公主大婚(上)第65章 二合一第34章 遭遇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107章 心動(上)第10章 茅山道士第44章 黃土鎮第79章 豫章行(二)第112章 夜宴(三)第108章 心動(中)第86章 林仁肇第86章 林仁肇第87章 援兵3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145章第16章 應對第24章 彷徨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120章 歸程(上)第189章 高勳議和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209章 半個月時間第1章 馬邑之戰第95章 軍事互動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90章 兄壯侄大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174章 逼宮第1章 國號的爭論7.13第39章 馬踏南平(三)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10章 新妃(1)第93章 夜宿周府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106章 樊若水第89章 鬥嘴第18章 血戰(一)第115章 西征第4章 敲詐勒索(2)第150章 當皇帝了(2)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36章 稱王荊湖(下)第9章 讓涇州第128章 給他功勞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