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

“漢軍不利久戰,但漢軍在攻,周軍再守,形勢決定了只要周軍不願戰、不想戰,漢軍就無可奈何。可是,因爲漢軍有將軍這樣的強援,一切就不一樣了。”李廷儒賣着關子說道。

或許是因爲李廷儒在稱讚自己,或許是因爲李廷儒成竹在胸,楊袞一邊縷着自己的鬍子,一邊說道:“計將安出?”

李廷儒瞥了眼楊袞,不知道這傢伙是在模仿關羽,還是又在故意做作。這楊袞異常的精明,絕對不是什麼大字不識的老粗,這傢伙造型有點搞笑,可這樣的人,偏偏容易被人掉以輕心,被人忽略不計。可是,要真是小瞧了楊袞,那肯定是要倒黴的。

李廷儒站起來,走到軍帳左側的簡易地圖旁,指着潞州說道:“周軍擺了個陣型,調動我們的兵力,逼着我們上前。可我們照樣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調動我們,我們照樣可以調動他們。將軍請看,這潞州東北面是邢州、正東則是相州、磁州(今河北邯鄲南面),東南則是衛州。周兵將這些地方的兵力大部分集中到了潞州正南面的晉城。看樣子,周軍是要解潞州之圍,可是,卻把自己的東大門給空開了。如果貴軍能夠趁機而入,到邢州、大名府走上那麼一遭,周軍必亂!”

楊袞抱着膀子,仔細的看着地圖,神情淡然,李廷儒也纔不多這傢伙到底在想些什麼。只是自己主意已經出了,要是楊袞拿不定主意,他也是徒呼奈何。

楊袞沉思了許久說道:“僞周甚是看重河北,昔年郭威造反,河北精兵進入邊境之後,大部分都去了南方,可爲了鞏固河北,僞周在河北大肆擴軍,區區河北之地已經不下20萬人馬,雖然良莠不齊,可蟻多咬死象啊。再說,郭榮素來知兵,他這樣調集軍隊,又怎麼知道他不是在邢州一帶設好了圈套,正等着我往裡面鑽呢?”

李廷儒大笑:“人稱楊將軍是當世驍將。今日一見,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啊。”

楊袞涵養甚好,不僅不生氣,還微笑道:“李大人,話好說,事難做啊。在下不能不提我麾下的三萬弟兄好好考慮啊!這是三萬條人命,可不是三萬顆大白菜啊。”

李廷儒左手負手,右手則指着地圖,說道:“潞州之東,正是巍巍太行山,由此天險在,絕對不適合大軍通過,所以,周軍以此爲仰仗,大搖大擺的將邢州等地兵馬掉過來。他這麼是因爲,他根本就不用擔心漢軍還偷偷越過太行山。如果您是神武皇帝,這支漢軍在您的統帥下,在眼下這種情況下,在潞州尚未攻克時,指揮軍隊翻過太行山嗎?”

李廷儒盯着楊袞,一字一句的問道。楊袞卻是一笑:“在下自然不會了。先不說別的,單單是穿越者太行山,恐怕就要折掉不少人馬,再說了,就算軍隊可以從太行山穿越,可是,糧草可怎麼翻山運送啊?到了山那邊,只要敵人堅壁清野,不用打,過不了三天,漢軍自己就要垮掉。”

李廷儒說道:“將軍既然知道,那麼您還認爲周軍會在太行山之東設下埋伏嗎?再說了,單單在澤州(治所是晉城),周軍就聚集了10萬人,如果還要在邢州設伏,那麼河北其他的地方,豈不是徹底空虛了起來了嗎?別不說,易州、雄州這些毗鄰貴國的州縣,周軍也敢空虛下來嗎?他沒有那麼多兵設伏!”

楊袞摸着鬍子又說道:“即便如此,恐怕周軍也會在太行山派出一些人馬警戒吧。只要再險要之處,放上幾個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我縱使有三萬大軍,也沒有辦法啊。再說了,人可以爬山,這馬可怎麼爬山啊?”

“楊將軍,太行山之東是僞周,太行山之西則是漢國。太行山是兩國邊界,漢國手中也是掌控有穿越太行山的關隘的。”

“李大人是說太原府之東的古關嗎?從那裡出太行山,至少要耗費兩天之間啊,而且出了古關就是恆州,那裡周兵極多。恐怕不易於作戰吧。”楊袞說道。

“將軍的麾下,好像都是騎兵吧。您出了古關一路南下,誰能攔得住你啊。你大可以在邢州、相州、大名府一帶來往縱橫。等周軍反應過來,您在徐徐退兵,也不晚啊。”李廷儒說道。

楊袞點了點頭,他又說道:“可是我要是孤軍深入,別的不說,這軍糧該如何解決啊?”

搶唄。李廷儒心中暗道:你們契丹又不是第一次幹,還裝什麼純潔啊。可他畢竟是文化人,話到了嘴邊,卻變成了:“孫子云:因糧於敵。將軍不會忘了吧。”

楊袞瞟了眼李廷儒,笑了。讀書人的事兒,偷不叫偷,叫竊。這搶糧食、打草谷,不叫搶糧食、打草谷,叫“因糧於敵”。楊袞皺着眉頭道:“我軍三萬衆,河北又貧瘠,恐怕不好因糧於敵吧?再說了,河北有了前些年的教訓,恐怕也不太好打草谷了。”楊袞話裡有話,這年頭,河北戰亂頻繁,導致河北民風善戰,7年前,大皇帝耶律德光,可就差點被河北農民給打死了。派出些小部隊打草谷,各人自掃門前雪,那自然是不妨事的。如果大批軍隊進入,河北同仇敵愾,那可就不妙了。

李廷儒瞥了眼楊袞,一時搞不清楚他是什麼意思。莫非楊袞想問自己要錢,自己身爲外交官,爲了搞好關係,手上確實是有點錢的,可是,楊袞張口閉口就是三萬大軍,自己那點小錢,扔到三萬人裡面,連個迴音兒都聽不到,再說了,自己有錢,可也沒有糧草啊。退一步講,就算自己替楚帝馬雲答應給楊袞軍糧,隔着黃河,楚軍也是運不過來的啊。更何況,現在的楚國就缺兩樣的東西,一是士兵,而是糧草軍械。想給也沒有啊。

看着李廷儒沉默不語,楊袞反倒笑了:“我聽說李大人和田雨田大人是同窗好友,可是真的?”

第9章 行爲藝術大師第19章 軍務政務第111章 決策第102章 坦胸相見第6章 各有所謀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155章 藏獒第75章 置之死地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55章 失蹤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第36章 兵圍荊門第135章 詩賊(2)第61章 招降納叛第62章 包圍圈第52章 惹了大麻煩第13章 殺機現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65章 二合一第38章 夜襲(上)第139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197章 血戰玉河第56章 碰壁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94章 箭在弦上第32章 入蜀(1)第13章 突襲楚軍第56章 碰壁第39章 決策(2)第126章 兩派第7章 火藥第20章 想我?像我?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105章 後宮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205章 借道第27章 孤注一擲第97章 向東!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21章 劉崇南下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18章 血戰(一)第158章 蜀國來客第82章 豫章行(五)第101章 聽春宮第72章 狂暴衝擊第95章 內鬥連連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120章 歸程(下)第32章 入蜀(1)第56章 專權第192章 真議和第182章 對峙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5章 不謀而合第61章 打死你丫的第75章 置之死地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15章 下杭州(3)第51章 發證獎勵第60章 龍虎風雲會(三)第42章 趁火打劫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5章 不謀而合第42章 隔山打牛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23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96章 心理陰影第70章 申屠近況28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38章 夜襲(中)第55章 新的變化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94章 再見陳傳第155章 藏獒第22章 摸底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48章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7章 火藥第12章 岳陽樓(下)第3章 敲詐勒索(1)第86章 援兵2第99章 被打亂的計劃第65章 攻城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53章 覲見皇帝
第9章 行爲藝術大師第19章 軍務政務第111章 決策第102章 坦胸相見第6章 各有所謀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155章 藏獒第75章 置之死地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55章 失蹤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第36章 兵圍荊門第135章 詩賊(2)第61章 招降納叛第62章 包圍圈第52章 惹了大麻煩第13章 殺機現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65章 二合一第38章 夜襲(上)第139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197章 血戰玉河第56章 碰壁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94章 箭在弦上第32章 入蜀(1)第13章 突襲楚軍第56章 碰壁第39章 決策(2)第126章 兩派第7章 火藥第20章 想我?像我?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105章 後宮第195章 跟在皇帝身邊第205章 借道第27章 孤注一擲第97章 向東!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21章 劉崇南下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18章 血戰(一)第158章 蜀國來客第82章 豫章行(五)第101章 聽春宮第72章 狂暴衝擊第95章 內鬥連連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120章 歸程(下)第32章 入蜀(1)第56章 專權第192章 真議和第182章 對峙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5章 不謀而合第61章 打死你丫的第75章 置之死地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15章 下杭州(3)第51章 發證獎勵第60章 龍虎風雲會(三)第42章 趁火打劫第160章 慢慢磨吧第5章 不謀而合第42章 隔山打牛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23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96章 心理陰影第70章 申屠近況28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38章 夜襲(中)第55章 新的變化第112章 孫晟來訪(2)第94章 再見陳傳第155章 藏獒第22章 摸底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48章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7章 火藥第12章 岳陽樓(下)第3章 敲詐勒索(1)第86章 援兵2第99章 被打亂的計劃第65章 攻城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53章 覲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