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三使南唐(3)

商弘藝身子不由自主的向前傾斜了些,問道:“敢問趙大人,這定金大概要多少銀兩啊?”

趙普笑道:“這定金嘛,白銀30萬兩。”

商弘藝不由自主的摸了下顎下的鬍鬚,他經商多年,門下的資產不下百萬兩,可是這些年來,他買地買房開店鋪,手裡流動的銀子不過四五十萬兩,一下子拿出這麼多來,他有些猶豫了。

趙普在一旁笑道:“其實這定金不過是衡量商家的實力的,我大楚絕沒有私佔之意,我王說了,如果一家商號承辦的話,那麼定金就要30萬兩,要是兩家以上承辦的話,定金只用25萬兩即可。”

商弘藝一愣,追問道:“爲何兩家承辦,這定金怎麼還少了些呢?”合則力強,分則力弱。合起來經營,這定金應該更多些纔對呀。

趙普微笑道:“開發楚國,提高茶農的收入,這纔是我王的真意。俗話說,合則力強,兩家以上承辦,這買賣的能力肯定就比一家要強上很多。這銷路廣了,商家不就很容易達到我王的要求了嗎?既然你們能夠達到我王的要求,還幹嘛要多收你們的定金呢?難道你不知道這定金是有利息的嗎?”

趙普這麼解釋反倒讓商弘藝安下了心,對這承辦茶葉的事情又多了幾分信心。看商弘藝似在思考什麼,趙普又說道:“我剛纔也說了,這定金既可以繳納白銀,也可以拿物資頂替。如果商先生真的有意承包茶葉生意,那麼我倒是建議商先生運糧食來頂替白銀。你運糧食過去,我們就按唐國平時的糧價來結算,眼下是夏收時節,你說不定還能賺到一些呢。”

趙普這麼一說,商弘藝自然明白是什麼意思,滿口答應道:“小人知道了。那小人就先行告辭,如果小人找到合作的夥伴,再。。。”

趙普接過話語,說道:“如果商先生找到合作伙伴的話,不妨到驛站來找我,當然,如果商先生能找到很多李唐的商人,下官也願意親自趕到貴府,向他們再次宣傳一下,我大楚的新政。”

商弘藝心頭一喜,說道:“既然如此,小人就嘗試着召集一些往日的商界朋友,到時候再請趙大人光臨寒舍啊。”

趙普站起身來,說道:“那是自然了。下官等着你的好消息。”邊說邊將商弘藝送出了房門。

在鄧州的時候,雪雲他們幾個已經仔細的分析了當前李唐的形勢,由於銅錢匱乏,市場上可流通的貨幣數量減少,造成了整個市場的蕭條,一面是物資價格低廉,而無人問津;另一面則老百姓生活用品缺乏,卻無錢夠買。像德興號這樣大型的商號,因爲它擁有各種各樣的商鋪,所以還能在以物換物的條件下生存,但是那些小商鋪,比如布店,你拿糧食去換布匹,它就不肯以物換物,爲什麼?很簡單,它要糧食做什麼呢?自己是賣布的,以物換物之後,自己手裡沒有了資金,又怎麼去買布匹呢?可是不換的話,又賣不出去。如果這種情況再持續一段時間,李唐的小商鋪生存就會遇到大問題了。

可是李唐官府裡面的人,可都不是傻子。銀銅比由1:588上升到1:499,短短兩年之內,銅錢就少了這麼多,他們不會不追究原因的,這原因明面上是老問題,有人偷偷拿銅錢造銅器去了,可是如果深究起來,李昭和張家的那些商鋪,說不定就會被有心人給盯上。這個時候,如果再讓李昭他們繼續收藏銅錢,弄不好就暴露了。

當時雪雲姑娘想出了一個辦法,很毒,但卻是一個轉移目標並且打擊李唐的好辦法:利用夏收。什麼意思呢?就是每年夏收的時候,李唐的百姓是要繳納賦稅的,按照政府的官定價格,1兩白銀是要兌換1000銅錢的,可是老百姓手裡哪有什麼白銀啊,能有百十個銅錢就算富裕人家了。而且由於黑市白銀和銅錢的比值要遠遠高於1:1000,因此官府在收稅的時候,他根本就不收白銀,只收銅錢,收了銅錢之後,在偷偷的兌換成白銀,這一進一出之間,貓膩就大多了。假如一家農民,夏收的時候,要繳納5錢銀子,按官制就是要繳納500銅錢,等他們把這500銅錢繳納上來之後,官員們立刻將這500銅錢兌換成白銀,現在比率是1:499,這500銅錢就足以換來一兩銀子,其中5錢繳納國庫,剩下5錢就到了自己的腰包。老百姓可就倒了黴了,他們不得不在這個時候,將新收的糧食拿到市場上去販賣,換取銅錢,而現在銅錢價格高,他們就不得不多賣糧食,再加上不法商販趁機壓低糧價,讓老百姓再遭受第二遍的盤剝。

商人有好壞之分,可是不管是好的商人,還是壞的商人,趨利的本質是不變的,如果設置一個誘餌,讓李唐的商人運輸糧食到楚國去,而且這個糧食的量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那麼這些商人必然會拼命的壓低糧價,李唐的百姓就更慘了些。接着,官府的不法官員必然會找富商來兌換白銀,富商是不敢不兌換。等富商兌換了銅錢之後,再散播些官府準備發行大型的消息,富商恐慌之下,必然會趁着物資低廉的時候,買進一些商品,把銅錢給消費出去。這樣一來,有兩個好處,一,到了小商小戶的手上,收集銅錢更不容易被發現,就算髮現了,也認爲是用來偷鑄銅器的;二,富商手裡有了物資,沒有了銅錢,他想賺錢,想物資流通,反而會鼓吹髮行大錢的。等這個時候,雪雲他們再跳出來搖旗吶喊,這大錢的發行就順理成章了。。。

商弘藝走後不多久,又有幾個大商賈來拜訪趙普,趙普對他們也一一解釋,言語中就透露了那麼一句話,販些糧食來楚國吧,可以充當白銀。

在紫榴客棧舉行的楚國招商會,兩天之後就宣告順利結束了。留下的只剩下那些即位鼓動人心的話語:給大楚一個機會,給自己一個機會,共同實現財富夢想。稍有些實力的人,都在尋思是不是應該去大楚那邊看看呢?李唐現在的經濟情況是一灘死水,呆在李唐只能是等着破產,還不如去大楚那邊看看呢。

周宗府邸。

“太傅。大事不好了。”常夢錫和韓熙載快步走進了周宗的書房,衝着正在看書的周宗說道。

周宗看了一眼有些大驚小鬼的韓熙載,頗爲不滿的說道:“有什麼事情呀?莫非是馮延巳又在鼓吹南征了?哼,北伐,他輸的還不慘嗎?”

韓熙載說道:“太傅,你知道不?這趙普昨天在紫榴客棧,開了一個什麼楚國招商會。”

“哦,那是什麼東西啊?”周宗頗有些警惕的問道。周宗這人和馮延巳比起來,自信卻不自負,他不像馮延巳那樣,自認爲是當世諸葛亮,什麼事都逃不過他的眼睛。這兩年來楚國的發展,他看在眼裡,心中對馬雲這幫子人,也是另眼相看。在他內心深處或許有一絲恐懼,一絲不安,卻是什麼也不能做。楚軍已經比唐軍強了,惹惱這個強鄰,絕對不是什麼好主意。

“據說是介紹楚國的一些土特產,希望大家去購買的。”常夢錫在一旁解釋道。

周宗點點頭,說道:“這也是發展地方的應有之義,有什麼可以大驚小怪的。我聽說楚國雖然北伐大勝,可是國內極其窘迫,這種情況下,想來咱們大唐,吸引一些商人過去,進行買賣也是正常的呀?”

“大人,眼下楚國的情況,和兩年前不同了。現在的楚國地方大了,人口多了.楚國官府可能沒錢,可是百姓的日子卻比過去好了些。而我們。。。”韓熙載話了一半,他突然住口不說了。

周宗不滿的看了韓熙載一眼,說道:“但說不妨。”他現在越看越覺得韓熙載不地道。這最起初的原因無非是韓熙載居然支持北伐,結果北伐卻是損兵折將,大敗而歸。

韓熙載說道:“楚國現在北至中原的鄧州,南達嶺南容州,物產較多,市場情況穩定,如果我們的商人過去之後,他們一旦發現可以把鄧州等地特產,販賣到長沙等地,把長沙等地的特產販賣到鄧州去,這麼以來,他們可能就此在楚國紮根。那麼,我們大唐的商人不就少了嗎?”

周宗一愣,他從沒想過這個問題,他一直以爲,大唐去的商人,肯定是把大唐的東西販賣到楚國去,而把楚國的東西,在販賣到大唐來。他現在明白爲什麼韓熙載剛纔要吞吞吐吐了,韓熙載有句話沒有明說:咱們大唐現在經濟形勢不好,沒什麼生意可做,這商人都是逐利的,要是真的知道大楚生意興隆,肯定都跑到那邊去了。這麼一來,大唐危矣。

正當周宗思前想後的時候,管家過來稟報道:“秉老爺,大楚刑部尚書趙普趙大人前來拜訪您。”

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切記分享越多更新就越快哦!!!

小提示:

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49章 爲你做主第90章 兄壯侄大第16章 架起油鍋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54章 使者不斷第8章 把柄26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69章 往事第163章 調兵遣將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4章 人心難測第65章 好事將近第52章 蕭縣大捷第33章 入蜀(2)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33章 定策(下)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180章 活捉第3章 攻攻試試第150章 當皇帝了(2)第8章 圍堵慕容彥超第9章 長沙朝議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86章 援兵2第22章 摸底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60章 龍虎風雲會(三)第16章 滅蜀第94章 箭在弦上第65章 搏命第22章 借兵第127章 盡用楚人?(3)第110章 新策略第82章 包圍第95章 新軍情第54章 商討第77章 奇襲第42章 隔山打牛第183章 發兵第5章 誰去出征?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23章 召回第123章 到車裡面坐坐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38章 馬踏南平(二)第25章 刺殺第50章 陰差陽錯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86章 援兵2第28章 黎陽大戰24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47章 賞賜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76章 出城第76章 出城第17章 調軍第138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3章 嶽州現狀第22章 嶽州流言第5章 契丹滅晉(上)第152章 給王殷通風報信第5章 觀兵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44章 他是個女人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20章 洞庭密議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24章 名臣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83章 中箭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46章 奇功第90章 兄壯侄大第23章 曹氏父子第36章 打不打第5章 不謀而合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191章 被欺騙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65章 攻城第12章 楚王選集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49章 chongle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118章 李唐猝亡(2)
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49章 爲你做主第90章 兄壯侄大第16章 架起油鍋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54章 使者不斷第8章 把柄26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69章 往事第163章 調兵遣將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4章 人心難測第65章 好事將近第52章 蕭縣大捷第33章 入蜀(2)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33章 定策(下)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180章 活捉第3章 攻攻試試第150章 當皇帝了(2)第8章 圍堵慕容彥超第9章 長沙朝議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86章 援兵2第22章 摸底第146章 奇怪的案件1第60章 龍虎風雲會(三)第16章 滅蜀第94章 箭在弦上第65章 搏命第22章 借兵第127章 盡用楚人?(3)第110章 新策略第82章 包圍第95章 新軍情第54章 商討第77章 奇襲第42章 隔山打牛第183章 發兵第5章 誰去出征?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23章 召回第123章 到車裡面坐坐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38章 馬踏南平(二)第25章 刺殺第50章 陰差陽錯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86章 援兵2第28章 黎陽大戰24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47章 賞賜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76章 出城第76章 出城第17章 調軍第138章 想享受文人待遇嗎?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3章 嶽州現狀第22章 嶽州流言第5章 契丹滅晉(上)第152章 給王殷通風報信第5章 觀兵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44章 他是個女人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20章 洞庭密議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24章 名臣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83章 中箭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46章 奇功第90章 兄壯侄大第23章 曹氏父子第36章 打不打第5章 不謀而合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191章 被欺騙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65章 攻城第12章 楚王選集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49章 chongle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118章 李唐猝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