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限制党項(4)

“王峻不是傻子,眼下的形勢他看的很清楚,咱們大周要想一統天下,或者長治久安,沒有一個穩定的糧食產地是不可能的,可北邊,燕雲十六州失陷,無險可守,更加上河東是我們的世仇;而南邊鄧州、徐州陷於敵手,兵鋒所及,一日一夜可到汴京,這……這情況下,關東之地(潼關以東),守之難以,大周雖大,可是隻有關中一地稱得上是安全的。王峻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所以,他會支持充塞關中的政策。”

王樸頓了一下,喝了一口茶,繼續說道:“王爺頗有賢明,因此,王峻對您是有所忌憚的,可是,他中了陛下“鄭莊養虎”之計。他比陛下年紀大,陛下自從即位之後,每次見面或稱其爲兄,或稱呼其表字,凡是他上書所請之事,無論大小,陛下必然聽從,久而久之,他就養成了剛愎自用,豪奢不仁的性子。他忌憚王爺,可並不怕王爺,對您的提防也低,再加上他也知道關中的重要。王爺上書之前,可以在汴京一帶放出風聲,讓百姓知道西移的好處。這麼一來,王峻肯定也會知道,等王爺大張旗鼓上書的時候,如果王峻反對,我們反過來就可以說他是爲政不仁。王峻老奸巨猾,他不可能不考慮這一點的,這麼一來,他就不會反對了。”

郭榮笑了:“他不反對就好,呵呵,到時候,我們大可以給他一點好處,讓他也沾沾充塞關中的光,恩,先生,您看我們是不是可以派人去王峻府上一趟……修補一下關係呢?”

王樸笑道:“王爺是想更驕其氣了。不用去修補關係,直接派人去他府上,請求他在陛下面前爲王爺解說一二,讓王爺進京看望一下陛下呢?”

“妙,妙啊!”郭榮讚道。這麼一來,更會麻痹王峻,比單單的送禮,還要好上很多了。

王樸見第三條已經商議完畢,說道:“王爺,這第四條,駐兵靈州,您看派誰去好呢?”

“靈州是緊要之地,必須派遣一員能征慣戰之將才好,我想在高懷德、慕容延釗、石守信、王彥超裡面選擇一個。只不過我們練兵,打得是擴充禁軍的旗子,可禁軍是天子親兵,向來應該駐紮在京畿,我們以什麼樣的名義才能讓他們駐守靈州呢?”

名不正則言不順。如果郭榮現在是皇帝,而禁軍又練成了,地方節度使的實力減弱,同時又撤消了一些節度使,一直詔令,讓禁軍代替節度使的地方軍隊,成爲全面負責國家的安全,那麼派禁軍將領駐紮地方,自然誰也不會說什麼。可現在不行啊,萬事要以穩定爲前提啊。

郭榮心裡很清楚,這靈州是一定要派遣大將駐守的。說關中安全,事實上是相對而言的,由於地理的關係,中原南北的兩大勁敵,是很難的對關中又大的影響的。首先,關中有山河之險,南方的楚國要想大部隊的進入關中,那要麼奪洛陽,走潼關,要麼越過秦嶺走武關舊道。

在汴京有大批周兵的情況下,奪取有八關之險的洛陽,走潼關,那純粹是找死。而武關舊道,雖然一千多年前,劉邦從這條路走過,可是,一千多年了,自從開闢了潼關大道之後,過去聞名天下的函谷關、武關,早就破舊了,根本就不適合大部隊行進,這麼一來,楚國是影響不到關中地區的。

而契丹呢,契丹走河北已經走順了,搶劫財物,在河北很順溜,它何必捨近求遠呢?再加上關中的北面有定難軍呢!

定難軍全稱叫做定難軍節度使。唐末五代,事實上是中國的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時期,北方的遊牧民族紛紛南下,而五代之中,後唐和後漢非常明確是由沙陀族建立的,後晉的石敬瑭則是出身西夷(新舊五代史都明確指出,李存勖和劉知遠都是沙陀族人,關於是石敬瑭則說是出身西夷,注意出身西夷,並不一定就是胡人,李白出生于吉爾吉斯斯坦,可他就是根正苗紅的漢人)。在民族大融合的過程中,有一個民族就在中國的西北漸漸的強盛起來,那就是党項。

党項是西羌的後代,在唐朝的中期出現在中國的西北。大概有西封、拓跋、折、野利、費得等幾個姓氏。他們在與吐蕃的爭奪中失敗,紛紛向唐朝稱臣,內遷道慶州、夏州一帶。直到後周的時候,這党項都是一個鬆散的民族。在靈州、慶州、鄜州等地的党項也多次叛亂(華夏大防雖然不對,可是國力弱小的時候,讓遊牧民族內遷,真的是養虎成患),後唐明宗時,曾經多次在西北用兵,終於平定了慶州等地的党項人。

可是,党項對關中的危險不在於慶州等地的党項人,而是定難軍。唐僖宗的時候,夏州(今內蒙白城子,又稱朔方)有個叫拓跋思敬的党項人,任夏州偏將,後來鎮壓黃巢有功,賜姓李氏,任命他做了夏州節度使,這就是定難軍的來歷。李思敬傳位給弟弟李思諫,李思諫傳位給兒子李彝昌,李彝昌在位時夏州發生了叛亂,族人李仁福評定叛亂被擁立爲節度使。這個時候後梁時期,晉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貞多次合併攻擊夏州,李仁福無奈之下像後梁稱臣,朱溫出兵援救。李仁福在戰爭中因禍得福,先後又攻克了銀州、綏州(陝西綏德)、宥州(陝西定邊附近)等地,實力大增。此後,定難軍就向中原王朝稱臣。

可是,由於這定難軍所佔的地盤,特別是銀州、綏州是中原的屏障,那地方歷代都修有古長城,是中原王朝防範北方遊牧民族的戰略要地。在後唐明宗時期,中原國勢大增,朝廷就有意收復定難軍。唐明宗趁着李仁福剛死,就調任新的定難軍節度使李仁福的兒子李一超爲延州刺史、彰武軍節度使,想把李一超給調走。老李家在夏州盤踞了四十多年了,根深蒂固,李一超又不傻,他當然不願意挪窩了。

於是,唐明宗就下詔誣陷李仁福勾結契丹,派遣安從進平叛。這個時候的夏州實力還不算大,安從進一下子就把夏州給包圍了起來。可一來夏州城高,二來李一超招呼城外的党項人抄了安從進的後路,掠奪了安從進的糧草。搞的唐軍派出大部隊來押運糧草,每運一斗糧食,都要耗費一千錢,唐明宗心痛,就撤兵了。重新任命李一超做了定難軍節度使,而李一超也是見好就收,接受了唐明宗的冊封,再次回到了大唐的懷抱。

就這麼着,定難軍變成了歷史遺留問題,唐明宗本着和平與發展的大軍,把這個問題交給子孫來解決。可惜,唐明宗不是漢高祖劉邦,劉邦人家有好兒子好孫子好曾孫,四代努力,把匈奴給打跑了,唐明宗死後中原動盪,定難軍就這麼着遺留了下來。中原王朝再也沒有機會染指了。

第12章 岳陽樓(下)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55章 新的變化第9章 長沙朝議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22章 吊睛白額虎第5章 誰去出征?第69章 側翼28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112章 夜宴(三)第1章 你說不行,我說行25第93章 夜宿周府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19章 西遷(1)第34章 兵圍封州(下)第64章 祭孔第123章 到車裡面坐坐第68章 來了第45章 三使南唐(6)27第72章 三路反叛(3)第209章 半個月時間第44章 他是個女人第46章 蜜月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201章 再次北伐第203章 謀蜀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16章 應對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20章 洞庭密議第89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208章 咱也出兵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6章 軍事改革第97章 拼了第89章 鬥嘴第57章 霹靂火彈第27章 婚前恐慌症第143章 等待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25章 刺殺第78章 豫章行(一)第8章 把柄第98章 論戰第116章 備受爭議的戰爭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2章 夜襲朔州(下)第39章 馬踏南平(三)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79章 豫章行(二)第92章 親嘴的後果第81章 分兵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115章 大江之爭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153章 趙季札第100章 戰高平2第21章 翻手爲雲第132章 刺殺第14章 奇怪的彈劾第32章 封州之戰(上)第4章 造假幣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第32章 封州之戰(中)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28章 打劫第197章 血戰玉河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73章 半渡而擊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第11章 新妃(2)第39章 決策(2)第132章 測三圍(上)第54章 商討第87章 援兵3第14章 轉戰歸州(下)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69章 側翼第6章 軍事改革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65章 好事將近第30章 攻克江陵第15章 伏擊(一)第83章 豫章行(六)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205章 借道第134章 潑髒水第78章 南逃福州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23章 限制党項(2)第45章 水攻第十二章第65章 攻城第110章 新策略
第12章 岳陽樓(下)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55章 新的變化第9章 長沙朝議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22章 吊睛白額虎第5章 誰去出征?第69章 側翼28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37章 瘋狂的想法第112章 夜宴(三)第1章 你說不行,我說行25第93章 夜宿周府第27章 限制党項(6)第19章 西遷(1)第34章 兵圍封州(下)第64章 祭孔第123章 到車裡面坐坐第68章 來了第45章 三使南唐(6)27第72章 三路反叛(3)第209章 半個月時間第44章 他是個女人第46章 蜜月第16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第201章 再次北伐第203章 謀蜀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16章 應對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20章 洞庭密議第89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208章 咱也出兵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6章 軍事改革第97章 拼了第89章 鬥嘴第57章 霹靂火彈第27章 婚前恐慌症第143章 等待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25章 刺殺第78章 豫章行(一)第8章 把柄第98章 論戰第116章 備受爭議的戰爭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2章 夜襲朔州(下)第39章 馬踏南平(三)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79章 豫章行(二)第92章 親嘴的後果第81章 分兵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115章 大江之爭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153章 趙季札第100章 戰高平2第21章 翻手爲雲第132章 刺殺第14章 奇怪的彈劾第32章 封州之戰(上)第4章 造假幣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第32章 封州之戰(中)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28章 打劫第197章 血戰玉河第44章 三使南唐(5)第73章 半渡而擊第1章 一三人才工程第11章 新妃(2)第39章 決策(2)第132章 測三圍(上)第54章 商討第87章 援兵3第14章 轉戰歸州(下)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69章 側翼第6章 軍事改革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65章 好事將近第30章 攻克江陵第15章 伏擊(一)第83章 豫章行(六)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205章 借道第134章 潑髒水第78章 南逃福州第7章 契丹滅晉(下)第23章 限制党項(2)第45章 水攻第十二章第65章 攻城第110章 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