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一、未成年人張良

看完蒯徹的書信後終於放下心來的龐癝急忙命人喊來范增、張良二人。

“不知相邦喊我二人前來所爲何事?”范增、張良二人進帳問道。

“相信你二人已經知道了蒯徹的書信了吧?”龐癝問道。

范增點頭道:“不錯,下官已經知道了,難道相邦是想改變進攻的部署?”

“不錯!”龐癝回道,“本相想來,對面的王翦之所以遲遲不對我軍動兵,大概也是在等待楚國那邊的消息。而一旦他得到了楚國順利渡過淮河的消息之後,只怕會立刻向我軍發動進攻。對此,不知二位有何高見沒有?”

“高見沒有,拙見倒是有幾分!”范增笑道。

“哦?說來聽聽?”龐癝也跟着笑了一下。

范增道:“既然秦軍不動,那麼我軍出動不就行了。相邦可令人前去秦軍大營前挑釁王翦,這樣一來必定使王翦惱羞成怒,而王翦在惱羞成怒之下對於軍隊的部署必定會出現差錯,到時候不就給我軍可乘之機了嗎?”

張良卻提出反對意見:“下官並不贊同範先生的意見,王翦歷經無數戰陣,乃世之名將,下官以爲王翦不會上當不說,很有可能會成功激怒秦軍,使其有效死之心,到時候我軍可就麻煩了!”

張良的話說的很有道理,可龐癝卻有着自己的思量,並對張良二人道出:“本相思慮,和秦軍這樣默默的長久對峙並不是一個好的辦法。之前因爲擔憂新垣衍、蒯徹二人,這才遲遲沒有對秦國動兵。現在既然已經從蒯徹那裡得到了確切消息,本相以爲也該到了和秦國戰上一戰的時候了。”

張良見龐癝如此說,便知道了無論自己怎麼勸解都無法再勸動龐癝,便問道:“那不知相邦以爲應該派哪位將軍爲先鋒呢?”

龐癝還未開口,范增就率先開口道:“下官舉薦劉季將軍爲先鋒。”

龐癝聞言不由指着范增笑道:“知我者,范增也!”於是便命人給劉季下令讓其明日一早前去秦軍大營挑釁秦軍。

范增、張良二人除了大帳之後張良便向范增問道:“範先生,難道是之前下官的話沒有道理,爲何相邦不肯採納呢?”

范增看着張良幽幽的笑了一下方纔說道:“相邦所慮者跟我等所慮者如何能一樣?你的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你想過沒有,這六十萬大軍每天人吃馬嚼的要消耗多少軍糧?相邦不只是一軍主將,更是我大魏的國相吶!還有你難道不知道‘先聲奪人’這個詞嗎?”

說完范增便邁動腳步,迅速的走遠,獨留張良一人站在冷風裡傻傻的在想:“先聲奪人?難道相邦是想着以此來挑釁秦軍,如果王翦一直不敢出戰的話,那麼人們便會以爲這是王翦畏懼相邦,從而不敢出戰。如果再散佈一些流言,只怕秦軍上下必定會軍心浮動不說,只怕遠在咸陽城的秦王嬴政及那些權貴也會對王翦有所顧忌吧!”

越說張良的眼睛越亮:“如果秦王對王翦有了疑心,那王翦的這個秦軍主將呃位置還坐的穩嗎?如果秦王臨陣換將的話,那對面的秦軍的軍心只怕會更加的浮動,到時候我軍必勝。相邦真乃大智之人,範先生您也是。可範先生您爲何會舉薦劉季將軍爲先鋒而不是一向沉穩謹慎的嚴恩將軍呢?範先生?範先生······”

張良見范增久久沒有回答自己,不禁扭頭看去,此時附近哪還有范增的身影?

見此,張良不由苦笑:“我還真是太年輕了!”

這樣想着,張良本着打破鐵鍋問到底的精神轉身回到龐癝的大帳向龐癝問道:“相邦,您爲何會任命劉季將軍爲先鋒而不是一向沉穩、謹慎的嚴恩將軍呢?”

龐癝聞言不由笑了笑,心中卻對張良搖了搖頭。現在的張良還是太過年輕,跟蕭何一般的年輕,遠不是後世那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千古謀士。

雖這麼想着,龐癝還是耐心的給張良解釋道:“嚴恩將軍爲人沉穩謹慎,但劉季的性格呢?你想過嗎?”

“劉季將軍?”張良想了想說道:“劉季將軍爲人有些······有些粗俗,且行爲大都不循規蹈矩,看起來像······”

說到這裡之後的話張良有些說不出口了。

龐癝的笑容卻越發的燦爛:“劉季看起來像什麼?”

見龐癝緊問,張良只能硬着頭皮說道:“劉季將軍看起來有些混不吝,相一個小混混!”

龐癝聞言‘哈哈’大笑起來:“小混混?哈哈!劉季像一個小混混!”

張良心中不斷的大罵自己沒事瞎說什麼?現在好了,自己是徹底得罪了劉季,只怕他以後少不了會找自己的麻煩,一劉季那混不吝的性格,自己該如何是好呢?

“相邦?”見龐癝還在不停的大笑,張良只得哀求龐癝給自己幾分顏面。

龐癝止住笑容說道:“就是因爲劉季有些混不吝,本相才任命其爲先鋒啊!”

“啊?”聽此張良頓時呆若木雞,好久才緩過神來問道:“可是······可是爲何呢?”

“這就要你自己去想了!”龐癝並未回答張良的問題,而是把他趕出了大帳。

看着張良亦步亦趨,三步一回頭的身影,龐癝心中一嘆:“張良,本相盼望着你快些長大啊!”

現在的張良也只有十六歲,心中根本就沒有半點城府,說起話來也是無所顧忌。這跟張良的成長環境有關,想想張良出身於世代公卿之家,其祖父、父親更是相三代韓王,故而少年時期的張良的走到哪裡都沒有人敢得罪。不說其他人,在新鄭城只怕就是現今韓王的兄弟公子韓非如果與張良發生了矛盾的話也不敢輕易得罪張良吧!

之後張良來到大梁拜入自己門下爲中庶子,別人都知道自己很器重張良,故而張良說錯了什麼話亦或者不經意得罪了什麼人,旁人看在自己的顏面上也不會對張良這個‘小娃娃’發難的。

這樣的成長環境,不知是對張良好還是不好呢?

龐癝不知道,也不知道張良是否還能成爲那個運籌帷幄的張良?

二百三十、伐蜀前夕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一百九十四、武卒勝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一百六十三、君臣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四十一、見秦王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六十六、趙國危亡五十九、張良見龐癝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九十五、滅魯三十、定論八十六、宴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二百零六、困頓的楚國二百二十、博弈背後六十四、劉季的辦法八十五、公子韓非二百二十三、捉拿劉季二百零四、秦國設計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二百二十九、滅燕三十三、辛秘一百零五、魏鼓催人六十、魏王煩惱,如姬獻策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八十九、縱橫事一百六十、反應七、龐癝說魏王(一)七、上黨戰起十五、虛張聲勢一百零二、李斯之謀十一、交鋒五十六、魚龍宴一百零一、范增深夜訪王翦二十九、降卒問題(求推薦、求收藏)五十八、張良看魏國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一百四十五、籌謀五十五、秦軍撤退五十六、韓國俯首九十四、王翦的老謀一百五十六、河西局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一百三十一、家庭一百二十、決戰爆發十二、韓非入魏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三十一、心思十、龐癝說魏王(四)九十二、劉季罵營一百六十五、東海郡五十一、魏國出兵七十九、口舌之利八十三、虎符一百三十八、欣欣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七十五、通天大火三十一、心思一百三十、迴歸一百一十九、秦國困局八十、捭闔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二百三十八。大軍西進二百零六、困頓的楚國一百四十五、籌謀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二百零九、流言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一百零三、滅齊之戰一百四十四、使魏九十五、滅魯八十六、軍中無父子二百零六、困頓的楚國八十六、宴十四、對錯八十四、燕、趙之戰二百四十八、渡江一百二十二、議和一百零八、李牧統兵二百二十三、捉拿劉季十六、兵至邯鄲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八十七、論勢十五、掙扎七十八、楚王及王后四十四、伐楚九十七、雨萱說魏王一百二十二、議和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三十四、範睢遠謀
二百三十、伐蜀前夕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一百九十四、武卒勝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一百六十三、君臣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四十一、見秦王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六十六、趙國危亡五十九、張良見龐癝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九十五、滅魯三十、定論八十六、宴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二百零六、困頓的楚國二百二十、博弈背後六十四、劉季的辦法八十五、公子韓非二百二十三、捉拿劉季二百零四、秦國設計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二百二十九、滅燕三十三、辛秘一百零五、魏鼓催人六十、魏王煩惱,如姬獻策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八十九、縱橫事一百六十、反應七、龐癝說魏王(一)七、上黨戰起十五、虛張聲勢一百零二、李斯之謀十一、交鋒五十六、魚龍宴一百零一、范增深夜訪王翦二十九、降卒問題(求推薦、求收藏)五十八、張良看魏國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一百四十五、籌謀五十五、秦軍撤退五十六、韓國俯首九十四、王翦的老謀一百五十六、河西局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一百三十一、家庭一百二十、決戰爆發十二、韓非入魏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三十一、心思十、龐癝說魏王(四)九十二、劉季罵營一百六十五、東海郡五十一、魏國出兵七十九、口舌之利八十三、虎符一百三十八、欣欣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七十五、通天大火三十一、心思一百三十、迴歸一百一十九、秦國困局八十、捭闔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二百三十八。大軍西進二百零六、困頓的楚國一百四十五、籌謀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二百零九、流言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一百零三、滅齊之戰一百四十四、使魏九十五、滅魯八十六、軍中無父子二百零六、困頓的楚國八十六、宴十四、對錯八十四、燕、趙之戰二百四十八、渡江一百二十二、議和一百零八、李牧統兵二百二十三、捉拿劉季十六、兵至邯鄲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八十七、論勢十五、掙扎七十八、楚王及王后四十四、伐楚九十七、雨萱說魏王一百二十二、議和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三十四、範睢遠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