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二、暗鬥

如果說大梁城內已經有小雪飄落的話,那麼遠在大梁千里之外的石邑等地已經是大雪紛飛。

軍營中,王翦、王賁、劉季等一衆軍中將領圍坐在碳火旁邊,一邊烤火,一邊商議着軍中事務。

“軍中可有將士出現傷寒?”王翦問道。

副將回道:“啓稟上將軍,因爲天氣驟寒的緣故,軍中冬衣不足,有一部分將士出現了傷寒的情況。不過好在戰事結束的較早,將士們沒事都在軍營中不大外出,故而傷寒的情況並不是很嚴重。”

“那就好!”王翦點了點頭,心中不由長出一口氣。

可接下來副將又道:“上將軍,咱們的人雖然在傷寒上得到了遏制,可趙國降卒那邊的情況好像並不大樂觀,末將昨日去降卒營中瞧了一下,不少人都得了傷寒,且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末將以爲,如果不採取措施的話,只怕這幫降卒會鬧事的!”

“怕他作甚,如果誰敢鬧事,本將第一個帶頭砍了他們就是!”劉季絲毫不以爲意,“咱們自己的兄弟都還凍着,哪裡顧得上着他們?”

對於劉季的言語,王翦並未聽進心中,而是對幾人說道:“老夫剛剛收到相邦和太尉的書信,說讓咱們儘快放了這些降卒。老夫想來,相邦等人說的很有道理,這些降卒十有八九都是靈壽一代的百姓,距離石邑都很近,如果將他們給放了,一來可以節約咱們的糧草,二來也不用擔心他們再鬧事。”

“可這些人畢竟都是趙人,如果他們回去之後頑抗的話,對我軍來說只怕不是什麼好事啊!”劉季反對道。

“你說的事情十有八九不會出現。”王翦笑着說道:“不說這些人已經對趙王絕望,單單說晉陽、靈壽兩地的距離,只怕這些人也不會前去投效趙王的,畢竟他們的家是在這裡,而不是在晉陽。”

“父帥說的很有道理。”這時,王賁開口道:“如果我軍能夠將這些降卒給放了,且臨走之前再送給他們一些乾糧,只怕他們一定會對我軍感恩戴德。且趙王遷都晉陽,便意味着已經捨棄了靈壽一代的趙人,趙人又怎會心甘情願的爲趙王效死呢?故而我覺得父帥說的很有道理。”

“既然如此,現在就傳我軍令,明日起放這些降卒歸家,並忍受送上兩斤乾糧!”

“諾!”副將領命道,但卻並沒有絲毫起身的跡象。

果不其然,王翦又接着問道:“冬衣到了什麼地方?再不送來,只怕軍中的炭火已經不夠用了!”

石邑城方圓十里的樹木都已被魏軍砍了個精光,如果冬衣不能及時送到的話,只怕軍中傷寒之事會加重不少,故而王翦纔會憂心不已。

副將回道:“按照估計,前來運送第一批冬衣的隊伍只怕已經到了方子城一帶。不過現在大雪封路,只怕會比預計的時間要拖延上幾天。”

“房子城距離石邑大概有二百餘里的距離,即便押送冬衣的隊伍每天行走三、四十里路程,六天內也足以能將冬衣運送過來,而軍中炭火足夠十天之用,故而上將軍不必擔心。”對此,劉季並不擔心,對着王翦勸解道。

“但願吧!”王翦並沒有劉季那麼樂觀,第一批冬衣只夠三十萬人馬禦寒,而軍中卻足足有五十萬人馬,即便第一批冬衣及時到達,那也還有二十萬人馬要忍受冰寒之苦,王翦身爲主將,又豈能不擔心?

“報!”

正說話間,就見一名士卒急匆匆的闖了進來:“啓稟上將軍,大梁急報!”

“哦?”王翦心中有些詫異,按說現在大軍應該回師魏國纔是,怎麼又送來了急報,難道大梁出現了什麼急事?

來不及多想,王翦便從士卒手中接過書信,打開認真看了起來。

看完之後,王翦長嘆一聲:“只怕我軍無法按照預定計劃回師了!”

“上將軍這是何意?難道有新任務?”劉季見王翦如此說,便問道。

王翦點了點頭道:“不錯,這是龐相邦的書信,上面說讓我軍先在石邑按兵不動,待冬衣送來之後,大軍兵臨井陘寨,爭取今冬一舉攻克晉陽,從而兼滅趙國。”

“相邦是不是有些心急了?”王翦詫異道。

王翦看了兒子王賁一眼,沒有說話,心中卻覺得這段時間大梁城肯定發生了什麼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這纔會讓龐癝這麼破不接待的要滅了趙國。

因爲龐癝的書信中所說的並不止是讓自己滅了趙國那麼簡單,而是讓自己攻破晉陽之後再一路南下,率領大軍前往河東。那麼龐癝的意思很明顯:滅趙之後直接發兵攻打秦國,估計十有八九,明年春天大軍就要與自己的老東家秦國幹上一仗了。

可大梁城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龐癝這麼迫不及待的要滅趙伐秦?

王翦有些不解,低頭沉思起來。

而劉季見王翦發呆,便順手從王翦手中奪過書信,待王翦回過神來,劉季已經打開看了起來。

王翦的神色有些難看,可最終還是沒有發作,不過心中卻有些討厭劉季的這種行爲。

看完書信,再想想前幾日魏郊寫給自己的書信,劉季便將大梁城內近段時間所發生之事猜測出了十之八九。

而後劉季意味深長的看了王翦一眼,便低頭沉思起來。

見劉季如此神色,王翦的臉色愈發的難堪,可卻又突然大笑了起來。

“上將軍因何發笑?”劉季十分詫異的問道。

“原本老夫還不知近段時間發生了什麼,可從劉季你的表情中,老夫已經猜出了十之八九!”

劉季一時有些啞然。

確實如王翦所說,原本王翦並猜測不出現在的大梁城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可劉季的一系列動作及表情卻出賣了他,使得王翦心中多少有了一些猜測。

在旁人看來,王翦是龐癝一派的人,而劉季卻是魏郊一系的人馬。故而不用多想,從劉季的眼神、動作舉止之間,王翦便已經猜出只怕魏王平與龐癝的關係已經到了快要撕破臉的地步了。

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二十七、戰報五十一、變法開始一百、范增的離間計九十、對陣一百五十五、甕中捉鱉四十五、項燕謀劃一百三十四、權衡二百一十、陰謀一百七十四、放權三十二、秦國政局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四十五、項燕謀劃二百三十一、蒙恬爲將九十五、張良計六十三、說親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三十九、交鋒一百零七、李牧出征一百三十六、拜將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一百一十四、部署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二百、魏王平的心思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一百七十三、名將一百三十二、爭執七十七、蕭何求見八、龐癝說魏王(二)四十、黑夜中的大梁一百零三、銳士一百三十八、欣欣八十九、天下英才十三、風波起六、魏增大婚八十三、蠶食計劃四十四、伐楚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三十八、龐癝使秦三十四、範睢遠謀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七十九、口舌之利一、暗潮六十五、朝議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七十一、千鈞一髮二、道統五十三、魏趙秘盟八、迅雷攻勢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二百三十、伐蜀前夕八十三、虎符八十五、公子韓非二百三十四、誤判三十一、老實的李園?勇猛的朱亥!一百六十三、君臣六十五、朝議二百五十、設伏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一百四十四、使魏二百一十五、亂局五十六、魚龍宴十六、互換質子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一十六、兄弟初見四十三、落幕一百六十六、人才機制一百七十、合謀一百一十三、沉重八十六、軍中無父子一百二十九、議和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四十、舊怨重提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一百四十、淮南策十二、韓非入魏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一百六十五、東海郡三十八、龐癝使秦二十八、將軍歿,大勝歸(求收藏、求推薦)十、龐癝薦李園一百一十七、楚軍敗八十、三年六十四、入陶地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二十九、降卒問題(求推薦、求收藏)十六、互換質子八十九、天下英才一百零一、唐雎駁黃歇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一百零三、滅齊之戰二百二十八、休戰一百九十五、魏、趙決戰一百六十六、人才機制
一百七十一、楚國撤兵二十七、戰報五十一、變法開始一百、范增的離間計九十、對陣一百五十五、甕中捉鱉四十五、項燕謀劃一百三十四、權衡二百一十、陰謀一百七十四、放權三十二、秦國政局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四十五、項燕謀劃二百三十一、蒙恬爲將九十五、張良計六十三、說親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三十九、交鋒一百零七、李牧出征一百三十六、拜將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一百一十四、部署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二百、魏王平的心思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一百七十三、名將一百三十二、爭執七十七、蕭何求見八、龐癝說魏王(二)四十、黑夜中的大梁一百零三、銳士一百三十八、欣欣八十九、天下英才十三、風波起六、魏增大婚八十三、蠶食計劃四十四、伐楚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三十八、龐癝使秦三十四、範睢遠謀四十二、戰神歿,英雄殤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七十九、口舌之利一、暗潮六十五、朝議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七十一、千鈞一髮二、道統五十三、魏趙秘盟八、迅雷攻勢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二百三十、伐蜀前夕八十三、虎符八十五、公子韓非二百三十四、誤判三十一、老實的李園?勇猛的朱亥!一百六十三、君臣六十五、朝議二百五十、設伏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一百四十四、使魏二百一十五、亂局五十六、魚龍宴十六、互換質子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一十六、兄弟初見四十三、落幕一百六十六、人才機制一百七十、合謀一百一十三、沉重八十六、軍中無父子一百二十九、議和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四十、舊怨重提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一百四十、淮南策十二、韓非入魏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一百六十五、東海郡三十八、龐癝使秦二十八、將軍歿,大勝歸(求收藏、求推薦)十、龐癝薦李園一百一十七、楚軍敗八十、三年六十四、入陶地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二十九、降卒問題(求推薦、求收藏)十六、互換質子八十九、天下英才一百零一、唐雎駁黃歇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一百零三、滅齊之戰二百二十八、休戰一百九十五、魏、趙決戰一百六十六、人才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