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定論

一天的時間,秦軍就有五萬士卒倒在了滎陽城的大街小巷,王翦接受不了這個現實。

“魏國的士兵什麼時候有這麼強大的戰鬥力了?”王翦懷疑,在他的印象中,即便經過再次變法,魏國士卒的戰鬥力仍舊不是秦軍的對手,可現實卻給了他無比響亮的一掌。

白起難以接受之時,魏國的大將廉頗看着戰報也是痛心不已。

一天時間,四萬將士的性命就交代在了這裡。

廉頗不敢想象,今天又會有多少士卒死在這裡?

也許兩萬,也許三萬,也許是全軍覆沒。

這一刻,廉頗後悔了,後悔自己主動求來的這個統軍大將的位置了。

一生征戰沙場的廉頗不說沒有見過比這傷亡更大的數字,可那都是一場戰役下來的,都是好幾十天才有的數字。可現在手上的這個數字卻是一天時間的數字。

對於是否再次去進攻秦軍,廉頗猶豫了,遲遲沒有下達命令。

相比較廉頗的猶豫,秦軍主將王翦毫不猶豫的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眼下拼人命的戰爭中,魏國耗的起,但秦國卻耗不起。

自從魏國聯合趙、楚兩國滅齊之後,在人口數量上魏國已然把秦國遠遠的甩開,成爲了戰國第一人口大國。

秦國人口最稠密的無非是關中和河東再加上新得不久的河南地這三個地區。

而魏國呢?

好像魏國沒有地廣人稀之地吧!

是的,魏國的土地都是整個天下最富庶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無論是之前的河內、大梁、還是之後的宋地、陶地、泗水、魯地、齊地,都是富庶繁華之地。

除了拼士兵的戰力,王翦發現無論是拼錢糧還是人口,秦國都已然不是魏國的對手了。

不知不覺中,即便魏國本身都未察覺到,自己已然是一個不下於秦國的超級大國了。

可此時王翦卻意識到了,因而他才毫不猶豫的下令全軍撤退。

“你說什麼?秦國退兵了?”廉頗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很是驚訝,經過再三確認,他終於接受了這一事實,可他想不明白好端端的秦國爲何要退兵呢?

“難道秦國國內又出現了什麼變故不成?”廉頗想來王翦之所以退兵,一定是因爲秦國政局不穩的緣故。

“將軍,是否下令追擊?”下面的將領詢問道。

廉頗搖頭道:“不必了,眼下我軍也是傷亡慘重,還是給將士們一些修養時間吧。況且滎陽城到處都是屍體,如果不及時處理的話,只怕會有瘟疫爆發!”

聽到“瘟疫”兩個字,衆將士心中都是一寒。

畢竟一這個時代的醫療條件來說,如果有人得了瘟疫的話,那就跟等死沒什麼區別。

回到成皋關之後,王翦當即修書一封與秦相呂不韋,言明自己的發現。

幾日後,王宮之中。

十多歲的秦王嬴政高坐王位之上不言不語,又因太后趙姬不理朝政,因而秦國所有朝政均出於相邦呂不韋之手。

呂不韋、昌平君這兩個秦國重臣看了王翦的書信之後均久久沒有回過神來。

但有些大臣卻不樂意了,直言道:“啓稟大王、兩位相邦,老臣不認同王翦的說法。我秦國強盛已有百年之久,期間屢勝列國,三晉只能在我大秦的兵峰下苟延殘喘,惶惶不可終日。王翦如此說完全是因爲其戰敗於滎陽,又損兵折將,故而才寫了這封書信,這完全是爲自己辯罪。老臣請命立刻緝拿王翦問罪!”

“臣等請大王立刻緝拿王翦問罪!”這個大臣話剛說完,就有不少大臣出來贊同道。

嬴政饒是雄才大略,但此時也不過是一個稚子,又能有什麼主意,便看向呂不韋、昌平君二人。

呂不韋二人還未開口,堂上就響起了一道反對的聲音:“微臣以爲不然!”

呂不韋看去,卻是客卿李斯,便問道:“那李斯你有什麼見解?”

李斯答道:“啓稟大王兩位相邦,微臣以爲王翦將軍所言之事應該十之八九可信。之前我大秦確實十分強大,縱橫天下無人能敵。可如今的魏國也絲毫不遜色我大秦分毫,論富庶程度,論人口規模,魏國都遠遠的超過了我大秦。現今我大秦除了地域比之魏國廣袤,士兵比之魏國善戰之外,卻並無其他絲毫優勢可言。

特別是現今魏國朝堂人才濟濟,龐癝、尉繚都是國士之才,荀況名重於天下,將領之中晉鄙耄耋老將,信陵君聲望之隆甚至超過一國之君,現今更有老將廉頗的加入,只怕我秦國對陣魏國並無絲毫優勢可言。”

剛纔那名欲要問罪於白起的大臣見李斯如此說,立馬反對道:“簡直是一派胡言,我大秦銳士縱橫天下,良將千名,朝堂上國士之才如過江之鯽,哪裡不如魏國了?”

李斯並未回答這個大臣的問題,而是對呂不韋說道:“相邦難道忘了當年您和微臣出使魏國之時的那場官員選拔了嗎?”

李斯的一句話使得呂不韋不禁一驚。

現今想起魏國的那場公開的官員選拔,呂不韋就覺得有些心驚肉跳。

無他,魏國從那場官員選拔中得到了太多優秀的士子了,無論是范增、蒯徹、翟章還是還未成年的張耳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況且那還只是第一次,像那樣的官員選拔每三年魏國便要進行一次。

這麼些年下來,鬼知道魏國到底儲備了多少人才,其中又有多少國士之才呢?

只怕那個數目會使得呂不韋看了都會羨慕嫉妒吧!

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不然也不會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話了。

秦國銳士確實縱橫天下無人能敵,可那也要面對的是誰。

現今秦國只有王翦這員大將,而魏國的魏無忌、廉頗自不必說,單說晉鄙、新垣衍、嚴恩以及那個勇冠三軍的猛將朱亥都不是一般將領能對付得了的。

如果說之前呂不韋對王翦的書信還持保留態度的話,那麼這一刻呂不韋就堅定的站在了王翦這邊。其他的方方面面暫且不說,單說論指揮能力,除了王翦之外,整個秦國又有誰能夠抗衡魏無忌、廉頗等人呢?

二百一十九、劉季南下一百三十六、拜將六十、魏王煩惱,如姬獻策二百四十、禍不單行九十五、張良計六十八、秦國動員三十七、秦國見聞七十四、楚人李斯二百二十五、渡河四十五、項燕謀劃二百二十二、龐癝出馬四十三、龐癝歸國十二、韓非入魏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十一、交鋒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五十二、角逐二百零八、趙國現狀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二百一十八、身份道明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二十四、分兵九十六、各自算計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九十八、龐衛八十九、縱橫事十、龐癝說魏王(四)四十七、來自太后的刁難六、魏增大婚一百四十四、使魏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一百四十二、楚國朝堂一百九十、司馬尚的決心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三十八、龐癝使秦一百九十四、武卒勝二百、魏王平的心思八十九、天下英才二百五十一、楚國滅一百三十六、拜將二十五、魏王之殤五十三、魏趙秘盟四十六、昌平君叛秦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二百五十、設伏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六、戰國四公子八十二、信陵薨一百七十、合謀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一百二十四、分兵八十二、信陵薨五十二、洛邑會盟五十四、暗涌一百五十七、巡視三十六、裂痕四十、舊怨重提三、入楚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二百一十五、亂局二十二、荀況入魏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一百二十一、秦國撤兵八十一、衛懷君之死十四、信陵君虎符調兵二百一十九、劉季南下五十七、張良論勢二百零一、君臣危機十四、對錯七十三、魏楚開戰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五十七、盟約定,大梁亂八十五、風雲動一百八十三、謀劃二百一十八、身份道明九十四、羣臣諫九十九、初勝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八十、三年三、入楚二十一、民心之爭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九十四、王翦的老謀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十二、韓非入魏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二百零九、流言二十六、廉頗到來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一百七十九、魏、趙戰序
二百一十九、劉季南下一百三十六、拜將六十、魏王煩惱,如姬獻策二百四十、禍不單行九十五、張良計六十八、秦國動員三十七、秦國見聞七十四、楚人李斯二百二十五、渡河四十五、項燕謀劃二百二十二、龐癝出馬四十三、龐癝歸國十二、韓非入魏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十一、交鋒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五十二、角逐二百零八、趙國現狀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二百一十八、身份道明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一百二十四、分兵九十六、各自算計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九十八、龐衛八十九、縱橫事十、龐癝說魏王(四)四十七、來自太后的刁難六、魏增大婚一百四十四、使魏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一百四十二、楚國朝堂一百九十、司馬尚的決心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三十八、龐癝使秦一百九十四、武卒勝二百、魏王平的心思八十九、天下英才二百五十一、楚國滅一百三十六、拜將二十五、魏王之殤五十三、魏趙秘盟四十六、昌平君叛秦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二百五十、設伏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六、戰國四公子八十二、信陵薨一百七十、合謀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一百二十四、分兵八十二、信陵薨五十二、洛邑會盟五十四、暗涌一百五十七、巡視三十六、裂痕四十、舊怨重提三、入楚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二百一十五、亂局二十二、荀況入魏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一百二十一、秦國撤兵八十一、衛懷君之死十四、信陵君虎符調兵二百一十九、劉季南下五十七、張良論勢二百零一、君臣危機十四、對錯七十三、魏楚開戰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五十七、盟約定,大梁亂八十五、風雲動一百八十三、謀劃二百一十八、身份道明九十四、羣臣諫九十九、初勝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八十、三年三、入楚二十一、民心之爭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一百九十七、司馬尚戰亡九十四、王翦的老謀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十二、韓非入魏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二百零九、流言二十六、廉頗到來一、夷門之處有賢者一百七十九、魏、趙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