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二、秦策

而後,龐癝又命九卿之一的典客唐雎爲代表,代表魏國與楚國使臣三閭大夫就求和之事進行談判。

但凡作爲使臣之人,無不是伶牙俐齒之徒,龐癝擔憂派其他人爲代表的話,可能會說不過三閭大夫,且還極有可能掉進三閭大夫挖的坑中,不能給魏國帶來多少好處,故而纔不得不派出唐雎。

別看唐雎已經老邁不堪,可這麼些年下來,但凡唐雎出使他國,就沒有一次不完成使命的,故而無論是龐癝、尉繚還是上將軍魏郊,對唐雎都是十分的信任並且尊敬有加。

唐雎也果然沒有辜負羣臣的期望,在經過三天的脣槍舌戰、你來我往之後,終於從楚國口中得到了鍾離、淮陰、盱臺、東陽、東城等壽春以東的大小二十餘座城邑以及上千裡的土地。

相對於這個結果,三閭大夫也是很滿意的。在三閭大夫看來,壽春以西的期思等地的地理位置明顯比鍾離要重要的多,且鍾離以東都是大大小小的沼澤,並無多少可耕種的土地,且人口也不是很多,故而捨棄起來也就不那麼心疼了。

三閭大夫滿意,太后羋嫣心中自是也很滿意此次的議和的,只是面上不好表現出來而已。

魏、楚兩國簽訂盟約之後,龐癝設宴款待三閭大夫,拋卻家國天下,衆人的談話很融洽,宴會期間也並未出現任何鬧劇。且龐癝在宴會中對三閭大夫再三保證,只要楚國不再做出如同去年那樣的事情,魏國保證十年內不對楚國動用一兵一卒,更使得三閭大夫感激涕零。

送別三閭大夫之後,魏郊前來尋龐癝問道:“眼下與楚國已經休戰,是否讓已經集結完畢的二十萬大軍解散歸鄉?”

龐癝道:“不用,既然大軍已經集結完畢,這麼解散了不是有些可惜嗎!”

“那相邦您的意思是?”魏郊問道。

“咱們不討伐楚國,並不意味着不可以討伐別的國家啊!”

“相邦您是說秦國?”魏郊又問道。

龐癝點頭道:“不錯。之前我國集結兵力欲要伐楚,相信秦國已經得到了消息,且秦國定不會對我國進行防範,如果此時突然進攻秦國,只怕秦國再想調兵反抗,只怕爲時已晚了!”

而後,龐癝又尋尉繚、范增、嚴恩、劉季、新垣衍等人商議了幾次,便徹底定下了改伐楚爲伐秦的事情,至於攻打的地方,自然是遠離秦國本土的鄢、郢一帶。

三日後,由老將新垣衍爲主將,蒯徹爲軍師,出大梁城南門,浩浩蕩蕩的一路向南而去。

等待秦國知道這個消息,已經是三天後的事情了。之前,秦國確實在漢水以南的鄢地有所部署,可自從探知魏國欲要攻打的國家是楚國之後,秦國便撤銷了漢水南岸的部署。

現在的鄢地,兵力空虛不說,且距離秦國國內的距離還十分的遙遠。如果是以往,秦國打可以從藍田出發,沿商於出武關,再經過南陽到達鄢、郢。

可如今呢?南陽地區已經被魏國攻佔,秦國如果想要救援鄢、郢,必須從關中調兵向西前往漢中,再由漢中經過上庸、房陵兩地,方能到達漢水南岸。

可這路程足足由五千裡之距,且中間的道路都是崎嶇不堪的山路,如果此時秦國再從關中調兵前往鄢、郢,只怕等援軍到時,黃花菜都涼了!

“速宣李斯、王翦、李信等人前來商議軍務!”看到來自魏國的情報後的第一時間,嬴政便急忙命人前去宣王翦、李斯等人。

半個時辰後,衆人陸陸續續來到王宮大殿。

見衆人到齊,嬴政拿着手上的情報說道:“寡人剛剛得到消息,魏國欲要攻打鄢、郢等地,諸位以爲我大秦該如何應對?”

嬴政話一出口,羣臣莫不驚訝。王翦難以置信的問道:“大王,之前的情報不是說魏國此番欲要攻打的是楚國嗎,怎麼一下子又變成鄢、郢了?”

嬴政嘆道:“之前魏國欲要攻打的國家確實是楚國,也是因此,寡人才下令取消了在漢水南岸的部署。可前些日子楚王派出三閭大夫爲使出使魏國,並允諾對魏國割地賠款,再有魏國太后的干涉,魏國這纔不得不取消攻打楚國的計劃,進而攻打我大秦的鄢、郢等地。”

一時間羣臣紛紛冷靜下來,笑話來自嬴政口中的消息。

良久,王翦出列道:“啓稟大王,不知魏國此番進攻鄢、郢兩地的兵力多少?何人爲主將?”

嬴政道:“此番魏國出兵二十萬,主將正是老將新垣衍,軍師爲蒯徹!”

“這就有些麻煩了!”王翦皺眉不已:“從關中調兵前往鄢郢的話,只怕時間上已經來不及了,且現在鄢郢兩地兵力空虛。如果說是換做別的將領,末將還有把握能夠戰而勝之。可新垣衍卻是沙場宿將,且蒯徹也是智謀之士,再加上二十萬大軍的龐大兵力,鄢郢兩地只怕是守不住了。”

“寡人就是知道鄢郢兩地十有八九守不住,故而才尋諸位商議辦法?”嬴政覺得王翦方纔說的都是廢話,輕皺了一下眉頭,還是耐心的說道。

“如今,想要阻止魏國進兵鄢郢兩地,我等必須要在其他方面想辦法。”這時李斯說道,“其實最行之有效的辦法莫過於大秦銳士兵出函谷關,兵臨河洛之地,逼迫魏國不得不回師救援,鄢郢兩地與河洛孰輕孰重,微臣相信魏國能分清楚的。”

王翦卻皺眉道:“河洛距離大梁的路程要比距離咸陽的路程近很多,只要魏國願意,末將以爲魏國還能從國內至少集結三十萬大軍,如此一來,對魏國並無絲毫的影響。相反,魏國還能利用此戰進一步削弱我大秦的國力,這個方法根本就行不通。末將以爲,大王應該速派小股銳士兵出臨近關,進而威脅河東。”

五十八、審理三十五、趙國求和六十九、秦國的打算八十三、虎符十六、互換質子九十八、龐衛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八十六、軍中無父子四十五、項燕謀劃一百六十五、東海郡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二百四十、禍不單行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一百七十三、名將二、道統八十八、秦國意圖二百、魏王平的心思一、暗潮七十一、無忌戲龐癝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五十四、暗涌七十一、千鈞一髮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八十八、秦國意圖一百一十三、沉重七十九、口舌之利一百七十、合謀八十、捭闔六十五、所謂伊人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一百五十七、巡視一百一十六、兄弟初見二百零四、秦國設計一百八十九、秦國的難題一百零七、李牧出征一百零九、決戰在即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七十四、楚人李斯五十九、魏王誅心,龐癝辭相二百一十、陰謀二百二十五、渡河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六、魏增大婚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一百零六、爭霸背後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二十二、荀況入魏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六十六、意外消息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二百三十七、定策三十一、心思一百三十六、拜將二十一、鮮血滿弓刀二百一十五、亂局一百二十一、秦國撤兵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六十八、襄陵君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一百二十九、議和八十二、信陵薨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十、龐癝說魏王(四)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十八、天門關之戰(一)二百二十一、劉季到來七十九、縱橫一百九十五、魏、趙決戰二十七、秦軍投降(求收藏、求推薦)五十四、暗涌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二百四十八、渡江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五十五、秦王之宴四十三、落幕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一百三十四、權衡八十九、天下英才五十五、秦王之宴二十九、降卒問題(求推薦、求收藏)九十六、魏王起疑三十三、辛秘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一百零一、范增深夜訪王翦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一百零五、魏鼓催人四十四、伐楚三十八、龐癝使秦三十、定論二百二十七、講和十一、交鋒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四十、舊怨重提二、道統四十七、來自太后的刁難
五十八、審理三十五、趙國求和六十九、秦國的打算八十三、虎符十六、互換質子九十八、龐衛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八十六、軍中無父子四十五、項燕謀劃一百六十五、東海郡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二百四十、禍不單行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一百七十三、名將二、道統八十八、秦國意圖二百、魏王平的心思一、暗潮七十一、無忌戲龐癝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五十四、暗涌七十一、千鈞一髮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八十八、秦國意圖一百一十三、沉重七十九、口舌之利一百七十、合謀八十、捭闔六十五、所謂伊人九十七、王翦的洞察力一百五十七、巡視一百一十六、兄弟初見二百零四、秦國設計一百八十九、秦國的難題一百零七、李牧出征一百零九、決戰在即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七十四、楚人李斯五十九、魏王誅心,龐癝辭相二百一十、陰謀二百二十五、渡河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六、魏增大婚二百四十三、蒙恬自刎一百零六、爭霸背後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二十二、荀況入魏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六十六、意外消息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二百三十七、定策三十一、心思一百三十六、拜將二十一、鮮血滿弓刀二百一十五、亂局一百二十一、秦國撤兵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六十八、襄陵君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一百二十九、議和八十二、信陵薨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十、龐癝說魏王(四)一百六十八、項燕父子一百四十六、楚使到來十八、天門關之戰(一)二百二十一、劉季到來七十九、縱橫一百九十五、魏、趙決戰二十七、秦軍投降(求收藏、求推薦)五十四、暗涌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二百四十八、渡江一百七十六、離間計五十五、秦王之宴四十三、落幕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一百三十四、權衡八十九、天下英才五十五、秦王之宴二十九、降卒問題(求推薦、求收藏)九十六、魏王起疑三十三、辛秘一百一十二、血色殘陽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一百零一、范增深夜訪王翦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一百零五、魏鼓催人四十四、伐楚三十八、龐癝使秦三十、定論二百二十七、講和十一、交鋒一百九十六、血戰石邑一百六十七、歷史改變四十、舊怨重提二、道統四十七、來自太后的刁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