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張良看魏國

“啓稟相邦,張耳將軍回來了!”這時,一名下人進來稟報道。

“哦?這麼早就回來了?想必張耳將軍並未在秦軍手中得到什麼好處吧?”張平哂笑道。

“相邦神機妙算,張耳將軍與秦軍戰了一個不分勝負,回來的時候樣子頗有幾分狼狽!”下人討好道。

“知道了,你下去吧!”

揮退下人,張平匆匆整理了一下衣服便欲出門。

“父親要去哪裡?”張良見此問道。

“爲父去一趟驛館!”說完之後張平便匆匆而去。

半個月後,張耳大軍回師魏國,張良也跟着同行。

臨別之際,張平叮囑道:“大梁不比新鄭,爲父身爲韓國相邦,看在爲父的面子上,即便你犯了什麼錯新鄭城裡的那幫權貴也不敢找你的麻煩。可到了大梁,爲父的話只怕與平民無異,沒有幾個人會顧忌爲父的面子的,所以你去了大梁之後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謹慎,千萬別去招惹麻煩,知道嗎?”

“父親,放心,兒子明白的!”

說着張良便告別父親向東前軍而去。

“你家這小子性子還有幾分跳脫啊!”一旁的蒯徹見此看着張平笑道。

張平無奈的搖了搖頭,對着蒯徹說道:“這小子,只怕我的話左耳進右耳出,這一路上就麻煩蒯先生多多照拂了!”

蒯徹擺擺手道:“張兄這話說的就沒意思了不是。雖說咱們剛認識沒幾天,可在我蒯徹心裡,已把張兄你當做我的好友,咱們就別再見外了!”

張平聽此連連道歉並再三囑託蒯徹多多照拂張良。

“唉!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蒯徹也明白了張平之所以現在對自己這麼客氣完全是因爲需要他多照顧張良幾分,不由感慨起來。

此時的大梁因爲魏國崛起的緣故,已經取代定陶成爲了天下最爲繁華的城池。

之前的定陶因爲夾在趙、齊、魏三國之間,雖然歸屬於宋國,但其經濟地位卻是天下任何一座城池都無法取代的。可隨着齊國的滅亡,魏國又不斷的向北攻取趙國的土地之後,定陶便日漸沒落下來。

看着大梁繁華的街市,張良不無感慨,之前新鄭的繁華程度也不輸於大梁,可這幾年經過魏國的強勢崛起,而韓國卻更加的沒落,自然而然的,新鄭已經被大梁遠遠的甩在了後面。

不要說新鄭,即便是秦都咸陽、趙都邯鄲也都遠遠不及大梁繁華。

而大梁城日漸繁華的背後卻代表着魏國的強盛,魏人的自信。

以往魏人談秦色變,可現在再問魏人,他們可以自豪的說:魏國是一個不輸於秦國的強大國家。

是的,關東六國中齊國被滅,楚國遠避江東,趙國江河日下,燕國混混沌沌,韓國苟延殘喘。現今關東六國有且只有魏國可以與秦國相抗衡。

魏國爲何突然再次強大起來?

這是無數人想要問的問題,可卻沒有一個人可以給出一個讓大家都認同的答案。

曾經也有不少人分析過魏國強大的原因,可總結出來的結論都太過片面。

有人說魏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爲魏國的底子好,有人說魏國強大是因爲魏國佔據着天下最富庶的地區,有人說魏國強大是因爲魏國國內人才濟濟······

不可否認,魏國之所以強大確實有上面的一些原因,但在張良看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爲魏國的變革。

變革,一個在戰國期間屢見不鮮的詞語,因爲戰國七雄中每一個國家都經過不同的變革,也因此不同程度的強大了起來。

可好像除了秦國,其餘國家的變革大多都持續不久,亦或者說是無疾而終。

現在,曾經那個縱橫天下的魏國經過再次變革又回來了,回到了先文侯、武侯時期的鼎盛時光。

魏人記得,戰國初期的一百年裡,魏國是強大的,是驕傲的,是奮進的。當年韓趙魏三家分晉之時魏國得到的土地是最貧瘠同時也是最四分五裂的。

但當時條件惡劣的魏國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奮鬥,學會了拼搏,更學會了變革。

魏文侯初繼魏氏家主之位時,趙國在趙毋恤的統治下國泰民安,儼然是天下第一強國的姿態。在趙毋恤時期,即便是魏文侯繼承了魏氏主位但也不敢稍有異動,只能苦苦煎熬,因爲魏文侯直到如果自己便大肆變革的話,一定會引起趙毋恤這個一代雄主的猜疑甚至打壓。

故而魏文侯剛開始並不敢露頭,只是在自己的國土上埋頭苦幹,並拜三晉最爲厭惡的儒家十哲之一的子夏等人爲師並引來翟璜、李悝、吳起、樂羊、西門豹等人,創建了鼎鼎大名的河西學派,爲魏國的大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直到趙毋恤死去,魏文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成爲晉國的執政(因爲當時韓趙魏三家雖然瓜分了晉國的土地,但還未正式成爲周天子承認的諸侯)便開始任用上郡守李悝爲相開始變革,並由吳起編練武卒,使得魏國一躍成爲天下第一強國。

而後向西進攻秦國,得到河西之地,又聯合韓、趙兩國進攻楚國,得到大河以南的大梁等地,待到文侯去世武侯繼位,魏國正是如日中天之際,天下無人敢於爭鋒。

然而到了惠王時期,魏國變得傲氣起來,瞧不起天下諸國,之前的傳統統統被魏人拋之腦後,但隨着馬陵一敗,魏人的骨氣便被徹底的打沒了。

直到現在,魏國再次變革,先後擊敗強秦霸楚,滅了老牌強國的齊國,又一次的重新崛起起來。

在張良看來,魏國的再次崛起並非因爲以上的諸多原因,而是因爲魏人又重新撿起了那勤奮好學、艱苦奮鬥、勇於變革的光榮傳統。

在張良看來,魏國的制度原本就是好的。

如果魏國的制度不好的話也培養不出來天下近半的人才,也不會使魏國成爲天下間唯一一個沒有奸臣、權臣出現的國家,也不會成爲天下士子都向往的國家,也不會這麼快就重新崛起起來。

龐癝變法是成功的,在張良看來龐癝只是繼承了法祖李悝的衣鉢,進一步的深化改革了魏國的制度而已,李悝所創造的基本制度並未因爲龐癝的執政而有絲毫的改變。

二百零五、反思二百二十五、渡河一百五十九、教導一百六十、反應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一百九十四、武卒勝十七、信陵君掛帥一百五十、弄巧成拙一百五十六、河西局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九十、對陣六十九、太子魏增三十二、魏王託孤七十五、論戰二百零八、趙國現狀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二、道統二百四十五、破城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七十四、如姬的思量二、道統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一百零四、臨淄之戰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九十七、雨萱說魏王一百五十七、巡視二百三十一、蒙恬爲將六十、虎父犬子一百二十三、函谷九十二、國士之才八十、三年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十四、對錯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二百二十九、滅燕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一百七十八、戰國策二百三十一、蒙恬爲將八十五、公子韓非七十七、唐雎使楚五十三、魏趙秘盟五十三、交鋒一百六十六、人才機制二百、魏王平的心思一百七十、合謀三、入楚九十二、國士之才二百、魏王平的心思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八十六、宴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二十一、民心之爭一百五十一、替罪羊二百零七、戰事順遂八十八、冬衣事二十三、棋局八十三、蠶食計劃六十三、龐衛從軍十一、交鋒六十三、說親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三十三、安國君四十二、風波定二百二十三、捉拿劉季五十二、角逐四十五、項燕謀劃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二百二十五、渡河二十三、上黨歸屬(收藏、推薦)四十、舊怨重提九十四、羣臣諫二百四十八、渡江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五十一、變法開始一百六十二、泰山生隙七十五、通天大火九、龐癝說魏王(三)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一百七十八、戰國策二百零八、趙國現狀二百二十九、滅燕一百三十二、爭執一百九十四、武卒勝二、公子復歸,侯嬴獻計七十三、魏楚開戰一百七十九、魏、趙戰序十五、掙扎十、龐癝說魏王(四)六十六、趙國危亡七十七、蕭何求見八十六、軍中無父子八十五、公子韓非九十五、滅魯一百零五、秦王到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八十七、攻略軒轅關一百一十八、潰與敗
二百零五、反思二百二十五、渡河一百五十九、教導一百六十、反應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一百九十四、武卒勝十七、信陵君掛帥一百五十、弄巧成拙一百五十六、河西局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九十、對陣六十九、太子魏增三十二、魏王託孤七十五、論戰二百零八、趙國現狀一百六十一、爲君之道二、道統二百四十五、破城八十一、衛懷君之死七十四、如姬的思量二、道統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一百零四、臨淄之戰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九十七、雨萱說魏王一百五十七、巡視二百三十一、蒙恬爲將六十、虎父犬子一百二十三、函谷九十二、國士之才八十、三年一百五十八、龐癝教魏王十四、對錯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二百二十九、滅燕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一百七十八、戰國策二百三十一、蒙恬爲將八十五、公子韓非七十七、唐雎使楚五十三、魏趙秘盟五十三、交鋒一百六十六、人才機制二百、魏王平的心思一百七十、合謀三、入楚九十二、國士之才二百、魏王平的心思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八十六、宴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二十一、民心之爭一百五十一、替罪羊二百零七、戰事順遂八十八、冬衣事二十三、棋局八十三、蠶食計劃六十三、龐衛從軍十一、交鋒六十三、說親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三十三、安國君四十二、風波定二百二十三、捉拿劉季五十二、角逐四十五、項燕謀劃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二百二十五、渡河二十三、上黨歸屬(收藏、推薦)四十、舊怨重提九十四、羣臣諫二百四十八、渡江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五十一、變法開始一百六十二、泰山生隙七十五、通天大火九、龐癝說魏王(三)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一百七十八、戰國策二百零八、趙國現狀二百二十九、滅燕一百三十二、爭執一百九十四、武卒勝二、公子復歸,侯嬴獻計七十三、魏楚開戰一百七十九、魏、趙戰序十五、掙扎十、龐癝說魏王(四)六十六、趙國危亡七十七、蕭何求見八十六、軍中無父子八十五、公子韓非九十五、滅魯一百零五、秦王到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八十七、攻略軒轅關一百一十八、潰與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