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

原來,趙國不少王公大臣都在靈壽附近的幾座城邑中置辦了產業,而這些王公貴族的產業,自然是劉季此番洗劫的目標。

而那些劉季無法帶走的田產等物,自然讓劉季分給了當地的百姓。

也因此,百姓對魏軍的到來,心裡並無太大的牴觸,畢竟趙國的存亡與他們又沒有絲毫的關係,他們只不過是升斗小民而已,在哪個國家不都過着一樣的生活?況且,魏軍還分給了他們土地,這就使得百姓對魏軍感恩戴德起來。

土地已經到了百姓手中,如果再向奪回來,只怕會弄得民意沸騰,這些王公貴族自然也是明白這一點,故而便有些欲哭無淚了。

如果只是一些區區的財物,這些權貴並不會心疼分毫,大不了以後再賺就是,可是土地如果沒了,那可就一切就真的沒了。農耕文明裡,沒有什麼是比土地更加重要的東西。

司馬尚聽了這些大臣的哭訴,有些無奈的看向王位上的趙王嘉,只見趙王嘉也是一臉的鬱悶。

片刻後,趙王嘉對司馬尚說道:“司馬將軍,劉季此番行爲,確實惹的天怒人怨,寡人希望你能儘快殲滅劉季,還趙國一個安寧!”

“末將定不負王命,這就率兵前去進攻劉季!”

告別趙王嘉,司馬尚來到靈壽城外的軍營,喊來斥候問道:“劉季現在遁往何處了?”

“啓稟將軍,在將軍趕回靈壽之前,劉季便已率兵撤至了蔓葭!”

司馬尚聽後,當即便下令三十萬大軍向蔓葭趕去。

蔓葭城縣令府中,劉季這一臉痞像的下着命令:“本將料想那司馬尚趕回靈壽之後,一定會前來與我軍決戰,我軍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將那些貴重的財物先裝車運往昌城!”

說完,劉季想起一件事情,又對自己的副將問道:“現在蔓葭城內那些富戶的土地可都已經分發給此地的百姓?”

副將回道:“將軍放心,兩天前土地都已經分發完了!”

“這就好!”劉季點了點頭道,“司馬尚在李牧麾下做副將多年,想必也是有些本事的,而且司馬尚麾下有三十萬大軍,而我軍只有十萬,且還分散在各地,故而不能與之硬碰硬,一旦司馬尚到達蔓葭城二十里外,咱們就要做好隨時撤退的準備!”

這是來之前龐癝就吩咐好的,劉季並不敢違背,況且敵衆我寡,又是在敵人境內作戰,可謂天時地利皆不在劉季這邊,故而劉季並不與司馬尚接觸。

不多久,斥候前來回報,說司馬尚已經率領趙軍到達蔓葭城西三十里處。

劉季聽聞,當即便下令大軍撤退!

同時,蔓葭城附近幾座城邑內的魏軍也先後撤離,待司馬尚帶兵到達蔓葭之時,他所見到的,只是一座無人看守的空城而已,只有一些富戶在城門處看着到來的司馬尚痛哭不已。至於那些百姓,在魏軍撤退之後就只能躲在自己家中瑟瑟發抖,因爲他們從劉季手中得到不少好處,生怕趙軍到來之後對自己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秋後算賬。

對於富戶的哭訴,司馬尚也是無可奈何,因爲他即便知道這些富戶的財富無端被掠奪,可如果他真的敢下令讓百姓將那些“不義之財”歸還給這些富戶的話,百姓心中不滿還是其次,更關鍵的是,只怕軍心也會動盪不已。

因爲這三十萬大軍中,至少有一半一少的士卒是從靈壽附近的城邑中徵發過來的。

故而,司馬尚只是好言安慰這些富戶,對於他們提出請求完全視而不見,裝聾作啞的打着哈哈給糊弄過去了。

司馬尚想要糊弄過去,可那些富戶卻不答應。

這些豪富之人,誰還在朝堂上沒有一點關係?

更何況損失慘重的可不只是他們這些富戶,還有朝中的那些權貴,他們的損失可要比這些富戶多出很多。故而不斷有大臣寫信或傳話給司馬尚,讓其自己看着辦!

司馬尚知道如果自己真的這麼做了的話,百姓將會對他恨之入骨,故而無論誰來傳話,司馬尚都推脫道:“我只是一名將軍,並不是本地郡守、縣令,不敢插手民事!”

應付完這些權貴,司馬尚下令大軍繼續追擊劉季。

而此時的劉季已經撤退至東垣,在聽聞司馬尚即將要追擊來了,劉季不敢多做停留,繼續向東撤退。

五天之後,司馬尚終於將劉季“趕回”了大河東面的昌城。

而此時,靈壽城內卻風雲動盪,那些權貴爲了能夠收回自己的財富,司馬尚每收復一座城邑,他們這些人便向趙王嘉舉薦一個人爲縣令。這些人大多都是他們的心腹亦或是門客,自然是唯權貴之命是從。

至於原本的那些縣令,都已經哪涼快哪呆着去了!

而這些新上任的縣令,上任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帶着吏卒挨家挨戶的通知百姓,讓其歸還劉季送給他們的土地好還有財物。

面對氣勢洶洶的吏卒,百姓早就嚇破了膽子,打鬥乖乖的將財物上交。至於那些冥頑不靈之輩,自然有牢獄之災在等待着他們。

肯替權貴辦理這些事情的官吏,又有哪個人敢說自己完全沒有一丁點的私心呢?

不少人打着收繳贓物的藉口,對百姓橫加勒索,搞的不少地方天怒人怨。

消息傳至司馬尚軍中,下面的士卒便不幹了,他們大多都是附近郡縣的人,那些遭殃的百姓中,大多都是他們的親朋好友,於是他們便聯合求見司馬尚,希望司馬尚能出面主持公道。

司馬尚原本就不想參與此事,故而對那些權貴、富戶推脫,可面對昔日袍澤,司馬尚無法硬起心腸,便向趙王嘉上書說明此事。

趙王嘉聽聞此事之後,大怒不已,將那些爲非作歹的縣令全部處死,並且狠狠的訓斥了那些舉薦他們的權貴。

本來,這件事情可以算是徹底完結了,可不少百姓心中卻已經對趙國的權貴、富戶恨之入骨,也因此開始與趙國離心離德起來。

而那些權貴也覺得自己很冤,自己只是想要奪回本就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已,下面的官吏做的是有些過了,可大王您也不能只看到百姓,而看不到我們這些權貴啊?

不由的,不少權貴心中開始嫉恨上書的司馬尚起來······

一百七十五、李園入秦一百零二、三國伐齊六十八、秦國動員一百二十、決戰爆發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一百三十一、家庭五十八、張良看魏國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六十一、習慣了六十四、入陶地五十四、喋血二百四十四、秦國滅亡九十九、初勝六十四、劉季的辦法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一百三十八、欣欣二百四十、禍不單行一百二十四、分兵八十、捭闔五十一、變法開始一百零四、各自謀劃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二百四十四、秦國滅亡八十三、虎符一百二十、決戰爆發五十六、魚龍宴四十、黑夜中的大梁六十四、入陶地九十六、魏王起疑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一百零七、李牧出征六十四、劉季的辦法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一百七十八、戰國策四十六、昌平君叛秦六十、虎父犬子二百、魏王平的心思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二百一十七、扣押龐癝五十四、喋血九十二、國士之才一百五十六、河西局七十五、論戰一百四十三、忠奸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一百五十七、巡視一百一十四、部署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一百零三、銳士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一百零二、李斯之謀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三十八、龐癝使秦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十三、風波起九十九、兩難五十二、角逐一百零三、銳士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一百五十九、教導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三十五、趙國求和三十四、魏無忌用兵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一百零一、唐雎駁黃歇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一百七十三、名將五十六、魚龍宴九十九、初勝七十二、利益交換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四十六、昌平君叛秦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六十二、如姬來訪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十、龐癝說魏王(四)八十三、虎符六十、魏王煩惱,如姬獻策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五十四、喋血九十九、初勝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五十二、角逐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九十六、各自算計八十、捭闔五十八、張良看魏國七十、秦、楚對峙十五、虛張聲勢三十九、暗流五十四、喋血八十九、天下英才
一百七十五、李園入秦一百零二、三國伐齊六十八、秦國動員一百二十、決戰爆發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一百三十一、家庭五十八、張良看魏國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六十一、習慣了六十四、入陶地五十四、喋血二百四十四、秦國滅亡九十九、初勝六十四、劉季的辦法八十二、魏王的小心思一百三十八、欣欣二百四十、禍不單行一百二十四、分兵八十、捭闔五十一、變法開始一百零四、各自謀劃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二百四十四、秦國滅亡八十三、虎符一百二十、決戰爆發五十六、魚龍宴四十、黑夜中的大梁六十四、入陶地九十六、魏王起疑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一百零七、李牧出征六十四、劉季的辦法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一百七十八、戰國策四十六、昌平君叛秦六十、虎父犬子二百、魏王平的心思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二百一十七、扣押龐癝五十四、喋血九十二、國士之才一百五十六、河西局七十五、論戰一百四十三、忠奸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一百五十七、巡視一百一十四、部署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一百零三、銳士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一百零二、李斯之謀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三十八、龐癝使秦二十九、血戰滎陽城下十三、風波起九十九、兩難五十二、角逐一百零三、銳士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一百五十九、教導二百四十七、南下準備三十五、趙國求和三十四、魏無忌用兵一百一十八、潰與敗一百零一、唐雎駁黃歇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一百零五、魏鼓催人一百七十三、名將五十六、魚龍宴九十九、初勝七十二、利益交換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一百八十六、飄忽不定的劉季四十六、昌平君叛秦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六十二、如姬來訪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十、龐癝說魏王(四)八十三、虎符六十、魏王煩惱,如姬獻策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五十四、喋血九十九、初勝一百八十四、逃離咸陽五十二、角逐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九十六、各自算計八十、捭闔五十八、張良看魏國七十、秦、楚對峙十五、虛張聲勢三十九、暗流五十四、喋血八十九、天下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