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六、河西局

“不用!”王賁不以爲意道,“我軍還是按照原定計劃行事!”

“諾!”

而劉季這邊,當劉季來到蒲阪關下時,看着城牆斑駁的關牆不無感慨。去年,就是自己率兵攻佔的蒲阪關,不想現在卻已經成了一片廢墟。

不過好在,蒲阪關的四處城牆都還完好無損,只是關內的房舍等物要好好的修葺一番才能住人。不過因爲時間緊急的緣故,劉季並未下令全軍將士修葺房屋,而是在關內安營紮寨起來。

等將士們都安歇下來,劉季又來尋張良問道:“那個王賁好像沒有上當啊!”

“既然王賁沒有上當,將軍您就按照咱們之前定下的計策行事不就行了?”張良詫異的看了劉季一眼說道。

“可······可咱老劉不是怕相邦怪罪咱嗎?你說河東經過王賁這麼一破壞,只怕今冬要出現不少災民了啊!”劉季感慨道。

“你還關心這事兒?”張良不禁高看了劉季一眼,不過話音一轉說道:“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亂世之中,人命賤如草芥,沒有人會拿他們當回事兒的!”

“那好吧,我明天就下令渡過河橋,兵發臨晉關!”劉季心情低落的說了一聲便轉身回了自己的營帳。

現在的劉季還不是後世的那個漢高祖,只是一個從普通百姓之家脫穎而出的人而已。而張良只有生活在富貴鄉,見慣了流離、戰亂,早已煉出了一副鐵石心腸,兩人的想法自然有很大的不同。

不過劉季很會調整自己的心態,第二天起牀之後,劉季已經變成了一個沒事人一般,洗漱、吃飯,而後召集一衆將士下達命令。

除卻一萬人馬留守蒲阪關之外,劉季便率領剩餘的五萬人馬西出蒲阪關,沿着河橋向西到達臨晉關下。

臨晉關內,只有兩千守軍,其餘將士在王賁進入河東之後,便被秦王嬴政下達命令調往了上郡。這一點,王賁並沒有想到,也爲秦國河東戰略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只有兩千人守衛的臨晉關,在劉季眼中只是如同一層窗戶紙一般,輕易就被劉季捅破。

待佔據了臨晉關之後,爲了防止出現被秦國甕中捉鱉,劉季派出了五千人馬駐守臨晉關,而後便率領四萬五千人繼續向西攻打河西重鎮大荔。

河西的兵力很是空虛,比河東還要空虛很多,因而,不費吹灰之力,劉季便佔據了大荔這座河西軍事重鎮,而後又接連攻克北面的無裡、杜平、合陽、少樑等地。

待秦國反應過來並再次從國內徵集重兵出發之時,劉季已經率領大軍渡過洛水,到達了軍事重鎮重泉城下。

如果攻佔了重泉,再往西不到百里的地方,便是秦國故都櫟陽。雖然劉季有一舉拿下重泉、櫟陽,而後兵臨咸陽的想法,可畢竟他手上只有這麼點人馬,能到達重泉,便已經是劉季所能做到的極限了,這其中,更多的是張良出謀劃策的緣故。

前世的秦國之所以能夠迅速的蕩平六國,一統天下,除了嬴政的雄才大略,王翦的能征善戰之外,跟尉繚的運籌帷幄也是息息相關。

而這一世,秦國少了尉繚這麼一位智謀之士爲其出謀劃策,在使得秦國在戰略上屢屢處於被動地位,這才使得秦國屢次戰敗於魏、趙兩國。

當劉季重新佔據了蒲阪關之後,秦國國內與王賁之間的消息傳遞便徹底中斷了,此後,如果嬴政想要向王賁傳遞什麼消息,就不得不派出在魏國國內的密探前去傳遞。

可這樣一來,無異會耽擱不少時間,失去了消息的時效性。

就好比現在,王賁雖然在河東鬧了一個天翻地覆,然而卻也是剛剛纔知道劉季在河西的所作所爲。看着手中的情報,王賁不禁喟然長嘆:“之所以釀成如今之勢,我之過也!”

於是,王賁便下令大軍西歸,可副將又道:“將軍,眼下蒲阪關已經被劉季佔據,您打算從哪裡渡河?”

王賁道:“封陵!”

封陵那裡的河水流淌的最爲平緩,地勢也沒有太多的崎嶇,因而那裡便成爲了河東最好的渡口。等到王賁率領大軍來到封陵之時,蒲阪關中早已有數萬人馬來到封陵西北側隱蔽起來,待秦軍剛剛打造好木筏剛剛坐上之時,隱蔽起來的魏軍便衝殺了過來,秦軍慌亂不已,爭先恐後的跳上木筏向大河對面劃去。

“怎麼······怎麼會?”王賁詫異的看着衝殺而來的魏軍,爲首之人赫然是魏軍主將劉季,“劉季不是在河西嗎,怎麼會突然出現在這裡?”

不容王賁多想,龐癝的親衛早已經一把將王賁拉上木筏,拼命向對岸劃去。

其實,早在數天前,劉季便在張良的勸說下率軍從重泉城下退了下來,並且放棄了河西的所有城池,率領五萬大軍回到了臨晉關內,這纔有了現在這麼一出。

當然,河西凡是被劉季攻克過的地方,各地的糧草物質也被掠奪一空,被運往了蒲阪關內。在劉季想來,魏國國內的物質也不是十分豐富,而河東又被王賁這麼破壞一通,只怕短時間內根本就恢復不過來,於是便想起了王賁的所作所爲,有樣學樣的,將河西的物質掠奪一空,如此一來,便可以迅速的補給給河東百姓,使其儘快恢復正常的生活。

也因爲王賁已經斷了與國內的正常聯繫,這才使得王賁根本就沒有聽聞一絲關於劉季在河西撤兵的消息。

原本,劉季是不願意撤兵的,可秦軍勢大,又有長老苦苦勸說,劉季這纔不得不忍痛退兵。

待秦國再次收復河西之時,所見到的都是滿目瘡痍的城池,各地呃百姓嚎啕大哭,哀求秦軍給他們一口糧食。

是的,劉季做的比王賁更絕,王賁雖然在河東各地擄掠糧草物質,然而多少還會給百姓留些口糧,然而劉季卻連一口糧食都沒有給河西的百姓留下,全部都被掠奪走,一車車的被運到了蒲阪關內。

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三十五、趙國求和十、龐癝說魏王(四)一百三十六、拜將七十一、無忌戲龐癝十四、對錯一百二十、決戰爆發一百三十六、拜將二十六、廉頗到來八十七、論勢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六十、魏王煩惱,如姬獻策八十一、陽謀三十四、範睢遠謀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一百五十五、甕中捉鱉六十一、習慣了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一百零四、臨淄之戰一百零九、決戰在即九十八、龐衛十七、幕後黑手一百七十、合謀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四十七、來自太后的刁難八十三、蠶食計劃六十七、朝堂定謀九十、人才爭奪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七十、秦、楚對峙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一百零五、秦王到五十四、暗涌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二百零五、反思一百二十九、議和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二百四十一、嬴政西逃一百四十三、忠奸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六十五、所謂伊人一百七十八、戰國策一百、范增的離間計四十一、見秦王三十六、裂痕五十七、盟約定,大梁亂七十五、通天大火七十五、論戰五十五、秦王之宴二百四十二、李信戰亡二百四十八、渡江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九十五、張良計三十、定論四十八、廢立事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一百四十、淮南策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九十四、羣臣諫一百四十、淮南策一百零二、李斯之謀二十五、魏王之殤九十五、滅魯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一百九十一、伐謀九十五、滅魯二百二十、博弈背後四十六、昌平君叛秦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五十二、角逐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一百二十三、函谷十五、掙扎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四十五、項燕謀劃一百七十八、戰國策四十九、國士五十、韓國求救九十七、雨萱說魏王一百零八、李牧統兵二百三十八。大軍西進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二百二十五、渡河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一百一十九、秦國困局一百七十、合謀一百三十三、妥協三十四、魏無忌用兵四十六、龐癝拜相,變法開始二百二十七、講和二百一十五、亂局二百四十六、俘獲嬴政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九十六、魏王起疑
四十九、昌平君繼位,楚國遷都三十五、趙國求和十、龐癝說魏王(四)一百三十六、拜將七十一、無忌戲龐癝十四、對錯一百二十、決戰爆發一百三十六、拜將二十六、廉頗到來八十七、論勢二十四、衆生相(求收藏、求推薦)六十、魏王煩惱,如姬獻策八十一、陽謀三十四、範睢遠謀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一百五十五、甕中捉鱉六十一、習慣了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一百零四、臨淄之戰一百零九、決戰在即九十八、龐衛十七、幕後黑手一百七十、合謀一百六十四、秦王嬴政四十七、來自太后的刁難八十三、蠶食計劃六十七、朝堂定謀九十、人才爭奪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七十、秦、楚對峙一百二十七、困頓的秦國一百零五、秦王到五十四、暗涌四十五、龐癝變法內容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二百零五、反思一百二十九、議和一百四十七、楚使說太后二百四十一、嬴政西逃一百四十三、忠奸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六十五、所謂伊人一百七十八、戰國策一百、范增的離間計四十一、見秦王三十六、裂痕五十七、盟約定,大梁亂七十五、通天大火七十五、論戰五十五、秦王之宴二百四十二、李信戰亡二百四十八、渡江十八、黑雲壓城,大戰來臨九十五、張良計三十、定論四十八、廢立事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一百四十、淮南策二百一十二、龐癝發瘋一百八十一、引發矛盾二十八、血戰滎陽城上一百八十五、逃出生天九十四、羣臣諫一百四十、淮南策一百零二、李斯之謀二十五、魏王之殤九十五、滅魯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一百九十一、伐謀九十五、滅魯二百二十、博弈背後四十六、昌平君叛秦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五十二、角逐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一百二十三、函谷十五、掙扎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四十五、項燕謀劃一百七十八、戰國策四十九、國士五十、韓國求救九十七、雨萱說魏王一百零八、李牧統兵二百三十八。大軍西進二百二十四、諸事定,伐秦始二十五、踐踏(求收藏、求推薦)二百二十五、渡河二百零一、君臣危機一百一十九、秦國困局一百七十、合謀一百三十三、妥協三十四、魏無忌用兵四十六、龐癝拜相,變法開始二百二十七、講和二百一十五、亂局二百四十六、俘獲嬴政一百五十三、王賁出擊九十六、魏王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