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魏無忌用兵

魏安釐王三十二年冬,魏王圉最終還是沒能熬過這個寒冷的季節,終於駕崩,太子魏增正式繼魏王位,魏國的歷史也因此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因爲魏國重臣龐癝、魏無忌、尉繚等人都擁護魏增,故而列國並不敢因此而加兵於魏國。

除了北面的趙國。

魏王增元年春,秦國重金賄賂趙王寵臣郭開。

郭開向趙王進言道:“大王,眼下魏國新王初立,其國內政局必定不穩,微臣請大王出兵伐魏。”

趙王欣然允諾,於是派大將李牧伐魏。

李牧諫言道:“眼下魏王雖然初立,但魏相龐癝,上將軍魏無忌都是擁護魏王之人,魏國局勢並沒有不穩之相,末將以爲此次伐魏,我趙國必敗,請大王收回成命。”

趙王不悅,另派大將傅抵率軍十萬伐魏,兵至鄴城。

魏國得知之後,上將軍魏無忌親率大軍十萬前去抵禦。

魏無忌初道到鄴城,便欲進攻趙軍,謀士范增建議道:“眼下趙國剛剛戰勝燕國並取得武遂、方城兩地不久,士氣正是旺盛之時,如果我軍強擊的話,必定傷亡慘重。故而在下以爲上將軍此時應先按兵不動,待趙軍驕兵之心升起時再行出擊。”

對於范增的建議,魏無忌全盤接受,下令大軍高掛免戰牌,並不與趙軍接觸。

三月,趙國軍隊攻下降水以北的全部魏國城邑,在魏無忌的嚴令下,魏軍仍舊按兵不動。

邯鄲城內的趙王接到前線的消息之後對着羣臣嗤笑道:“都說信陵君魏無忌名滿天下,而今看來,不過是沽名釣譽之輩罷了!”

李牧再次諫道:“大王,末將以爲信陵君如此安排,其中必然有詐,還請大王令傅抵將軍千萬要小心謹慎,不要中了信陵君的計謀!”

趙王聽此不悅,再加上郭開屢進讒言,便命大軍急速渡過降水進攻鄴城。

雖然感覺魏軍按兵不動必有蹊蹺,但王令已下,傅抵不得不命大軍強渡降水,兵峰直指魏國北方重鎮鄴城。

范增對魏無忌說道:“眼下因爲我軍按兵不動的原因,趙國士卒便覺得是我軍懼怕了他,驕橫之心已升,再加上趙王聽信讒言令大軍貿然而動,是到了我軍該出擊的時候了。”

於是魏無忌下令全軍拔營進攻。

因爲本土作戰的緣故,魏軍將士熟悉地形,且修養已久,已經連續征戰月餘的趙軍哪是對手?

不到一個時辰,趙軍便全面崩潰,倉皇向北逃竄。

降水雖然不是什麼大江大河,但也不是什麼小河溝。故而趙軍渡過來容易,想再全身而退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跑在最前方的趙軍士卒跳入降水之中,除了偶爾幾個水性比較好的安全渡了過去之外,其餘將士均沉入河水之中不見蹤跡。

其餘趙軍將士見此情形,紛紛回頭向魏無忌投降。

三天後,傅抵帶着不足五千的殘兵敗將逃回邯鄲,其餘趙軍將士均投降魏國。

魏無忌一邊命人收納降卒,一邊派大軍收復失地。

四月初,魏無忌不僅收復了降水以北的全部失地,且率大軍趕到了邯鄲城下,準備進攻邯鄲。

趙王惶恐不安,急忙命寵臣郭開前往魏無忌大營求和。

聽說趙王派郭開前來求和,范增再次向魏無忌建議道:“邯鄲城城深牆高,當年秦國三十萬大軍都無法攻克,只憑我們這十萬士卒,只怕也無法攻克邯鄲城。”

魏無忌問道:“那該如何是好?”

范增道:“無非是割地賠款而已。上將軍只要威脅郭開說如果趙國不割讓土地與魏國,您就立刻率領大軍攻破邯鄲城,滅了趙國國祚,到時候趙王必定答應。”

“就依先生所言!”

魏無忌接受范增的建議,見到郭開後問道:“趙使所爲何來?”

郭開賠笑道:“爲求和而來!”

“求和?”魏無忌呵呵一笑道:“好像當初是你趙國先攻擊我魏國的吧,如今卻來求和,這是何道理?”

郭開道:“當初我王並不想進攻貴國的,都是李牧屢屢向我王進讒言,我王這纔不得不進攻貴國。如今我王已經幡然悔悟,還請信陵君高擡貴手!”

說着的時候郭開還不忘朝李牧身上潑髒水。

魏無忌道:“趙王既然想求和,不知要拿出什麼誠意來?”

“我王已備好三千金,只要信陵君答應退兵,我王立馬雙手奉上!”在郭開看來,這天下人都如自己一般喜愛金錢,故而才這麼一說。

魏無忌冷哼一聲:“來人,送客!”

“信陵君!信陵······”郭開還欲說話,就被前來的將士堵住嘴拖了下去。

魏軍大營前,郭開離開也不是,進去也不是。

來之前自己可是向趙王保證過的,此次必定會馬到功成,而今就這麼灰溜溜的回到邯鄲城,自己該如何向趙王交代?

郭開正在左思右想之際,范增從軍營走了出來。

范增遠遠看到郭開之後便熱情的喊道:“可是郭大夫當面?”

“正是在下,不知先生是?”郭開問道。

“在下信陵君謀士范增!”

“信陵君的謀士?是不是信陵君改變主意了?”郭開問道。

范增搖頭笑道:“並不是,郭大夫以爲區區三千金就可以打發走這十萬大軍嗎?”

郭開嘿嘿說:“正所謂漫天要價,落地還錢,至於多少錢財不是好商量嗎?”

范增眼中露出一絲譏諷,而後搖頭道:“並不是錢財的問題。眼下我魏國十萬大軍出征,人吃馬嚼的,每日所耗費的錢糧不計其數,如果趙國沒有一個滿意的答覆,信陵君是不會退兵的。”

“貴國到底想要什麼?”郭開也意識到了這並不是區區錢財就能解決的,便問道。

范增道:“趙國割中牟、房陵、安陽、伯陽四城給我魏國!”

郭開急忙搖頭:“不行,中牟乃是我趙國故都,如果這麼貿然割給魏國的話,只怕我王不會答應!”

范增冷笑道:“不割地也行,在下聽說郭大夫與廉頗將軍有仇,明日我軍放出話說只要趙王願意交出郭大夫,我軍就退兵,你說趙王是答應呢?還是不答應呢?”

九十四、王翦的老謀二百三十七、定策二百零九、流言十二、此去功名在囊中一百九十四、武卒勝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九十六、魏王起疑一百七十四、放權五十六、魚龍宴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九十七、雨萱說魏王二百二十三、捉拿劉季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一百九十、司馬尚的決心一百六十三、君臣二十四、毒計八十八、秦國意圖一百零八、李牧統兵一百四十、淮南策七十、秦、楚對峙八十九、天下英才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三十九、暗流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一百六十、反應五十六、韓國俯首十、龐癝薦李園八十九、縱橫事一百九十二、司馬尚挖坑一百一十、戰序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九、龐癝說魏王(三)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二十、天門關之戰(三)一百五十二、秦策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一百三十二、爭執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一百一十一、人間煉獄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二百四十、禍不單行八十二、信陵薨六十五、朝議二十三、上黨歸屬(收藏、推薦)一百零二、李斯之謀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八十、捭闔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一百二十四、分兵六十六、意外消息一百三十五、試探一百零四、各自謀劃一百五十九、教導六十九、秦國的打算六十六、趙國危亡六十五、朝議三十二、秦國政局一百二十、決戰爆發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九十九、兩難二十二、荀況入魏八十、三年十、龐癝薦李園五十九、張良見龐癝一百一十四、部署四十九、國士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六十五、朝議一百五十一、替罪羊三十、定論九十四、羣臣諫七十二、利益交換七十二、利益交換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四十一、見秦王一百八十三、謀劃七十八、方略四十、黑夜中的大梁三十九、暗流九十九、初勝四十一、見秦王四十三、龐癝歸國二十三、棋局二百三十八。大軍西進七十三、魏楚開戰二百四十四、秦國滅亡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三十、使館問答二十、天門關之戰(三)六十六、趙國危亡二十三、上黨歸屬(收藏、推薦)五十三、魏趙秘盟六十二、打算十二、此去功名在囊中三十八、龐癝使秦六十七、朝堂定謀一百三十四、權衡五十二、洛邑會盟
九十四、王翦的老謀二百三十七、定策二百零九、流言十二、此去功名在囊中一百九十四、武卒勝四、千百謀劃爲今朝九十六、魏王起疑一百七十四、放權五十六、魚龍宴二百二十、博弈背後九十七、雨萱說魏王二百二十三、捉拿劉季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一百九十、司馬尚的決心一百六十三、君臣二十四、毒計八十八、秦國意圖一百零八、李牧統兵一百四十、淮南策七十、秦、楚對峙八十九、天下英才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三十九、暗流一百二十五、河東戰局一百六十、反應五十六、韓國俯首十、龐癝薦李園八十九、縱橫事一百九十二、司馬尚挖坑一百一十、戰序十一、一朝得所願,志氣萬里長九、龐癝說魏王(三)一百八十二、王翦離秦二十、天門關之戰(三)一百五十二、秦策二百二十六、調虎離山一百九十九、援軍到來一百三十二、爭執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一百一十一、人間煉獄四十四、龐癝欲變法二百四十、禍不單行八十二、信陵薨六十五、朝議二十三、上黨歸屬(收藏、推薦)一百零二、李斯之謀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八十、捭闔二百三十二、各自謀劃一百二十四、分兵六十六、意外消息一百三十五、試探一百零四、各自謀劃一百五十九、教導六十九、秦國的打算六十六、趙國危亡六十五、朝議三十二、秦國政局一百二十、決戰爆發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九十九、兩難二十二、荀況入魏八十、三年十、龐癝薦李園五十九、張良見龐癝一百一十四、部署四十九、國士十三、爲國謀劃,戰神遲暮六十五、朝議一百五十一、替罪羊三十、定論九十四、羣臣諫七十二、利益交換七十二、利益交換一百九十八、王賁的計策四十一、見秦王一百八十三、謀劃七十八、方略四十、黑夜中的大梁三十九、暗流九十九、初勝四十一、見秦王四十三、龐癝歸國二十三、棋局二百三十八。大軍西進七十三、魏楚開戰二百四十四、秦國滅亡一百七十七、荊軻刺李牧七十八、楚王及王后三十、使館問答二十、天門關之戰(三)六十六、趙國危亡二十三、上黨歸屬(收藏、推薦)五十三、魏趙秘盟六十二、打算十二、此去功名在囊中三十八、龐癝使秦六十七、朝堂定謀一百三十四、權衡五十二、洛邑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