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07章 皈依者狂熱

“與魏和談?”

隗囂最初與方望一樣,反對太過急切立劉嬰爲帝,希望爲隴右留出進退空間,只可惜當時隗囂連隗氏的主都做不了,這才讓一心想爭天下的叔父鑄成大錯。

如今老隗崔在周原一役後憤懣發疾而死,隗囂終於成了隴右真正當家人,過去大半年一直在安穩內部,舔舐傷口。

隗囂不似公孫述,野心沒那般大,非要做皇帝過把癮,他內心深處,甚至也萌生過與第五倫和談,爲隴右爭取一個好條件的念頭。

只是周原一役,隴右良家子戰死千餘騎,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掛喪布,血仇太深,若就此輕易屈服,內部的不滿恐怕會將隗囂並不牢靠的統治掀翻。

如今聽方望提出此議,不由大爲驚疑:“先生此言何意?“

“因爲去年決戰後,隴右傷筋動骨,暫時無力東出啊。”方望很清楚隴右勢力的弱點,眼下雖然名義上全據涼州,但隗囂實際控制的,不過安定、天水、隴西和金城四郡,加起來人口竟不足百萬。

而周原一役,不但搭進去一千寶貴的良家子,近萬名隴右豪強徒附兵也被殲被俘。

隴右兵力,保守估計五戶強徵一丁,也只能湊出四萬,一下子折了四分之一,受創可想而知。

“反觀第五倫,如今坐擁司隸,再加上其餘郡縣,口數便已過千萬……”

再叫他拿了河北幽冀,那就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了。

這是多麼絕望的對比啊,第五倫雖然精力放在經營河北,但留守幷州、關中的軍力,也比隴右舉國之兵多,更有源源不斷的關河民夫羸糧相助。

這現實被血淋淋在面前戳破,隗囂有些難受,只道:“原來先生是認爲,隴與魏戰,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不如降了?”

“和談並非歸降。”方望擡起頭:“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和談,是爲了往後有機會以弱勝強!”

方望有時候會羨慕他的對手馮衍,因爲第五倫如今是天下勢力最強者。強者的局,怎麼打都是對的,擁有無數個選擇:先打哪,後打哪,即便不小心踏錯了步,也有極大的容錯餘地——除非是王莽,否則也不容易忽然崩潰。

但弱者的局卻不一樣,簡直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作爲謀士,方望只能戰戰兢兢地舉着棋子,在地圖上躊躇四顧,尋找制勝關鍵。

方望奔波於隴蜀之間,幾乎想禿了頭,最後只想到一個讓隴右有翻身機會的辦法。

“以西州地形,攻則不足,守則有餘,若六郡子弟死戰,第五倫費數年亦不能平定,不如收取河北冀州有利,是故置隴右不顧而東出。既然如此,他想必也不願看到隴蜀聯手,隗公不如遣使者暗訪魏王,表明隗氏與漢帝不同,適時可交出劉嬰及劉歆,易幟從魏,不然,則南投於公孫!”

“公孫述雖不如第五倫遠矣,但坐擁益州之富,當今魏蜀之事,權在隗公。隗公右投則第五倫勝,左投則公孫強。”

“如此,借蜀制衡魏,借魏制衡蜀,才能爭取三到五年時間,好讓隴右恢復元氣。”

隗囂明白了:“先生是想讓我虛與委蛇,臥薪嚐膽?”

“然也!越甲尚能吞吳,何況隴地豪傑?”方望又道:“不過,勾踐亦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縱橫制約不是關鍵,重要還是在自身。”

在如何讓隴右恢復實力上,方望給隗囂提了兩點建議。

“其一,河西四郡如今不過是虛尊劉嬰,並非效忠於隗公,且武威太守竇友更是魏國重臣竇周公族弟。既然魏軍已佔新秦中,爲免其勾結,必須立刻派遣親信,帶兵換掉竇友!”

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守尉,也要陸續置換,以免被第五倫搶先一步招降彼輩,對隴右形成包圍,讓隗氏號令在涼州暢通無阻。

方望道:“河西四郡雖然地廣民稀,然而水草宜畜牧,漢時各苑牧馬三四萬匹。去年大戰,隴右騎士馬匹幾盡,隴馬利丘陵,涼馬善平川,往後再度東出侵擾關中,還是要靠河西大馬。”

“其二,則是要用好涼州屬國羌胡!”

對於關東儒士而言,羌胡是遙遠的邊塞野人,但對於涼州人來說,羌、胡、氐人,很早就成了他們的鄰居,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自入漢以來,便經常將投降的羌胡安置到邊郡宜放牧處安置,如漢景帝時,研種羌豪留何請求率衆入塞歸附,朝廷接受其請,徙其種落於隴西郡。

到了漢武帝時,隨着反擊匈奴,開拓大片土地,匈奴小王一打一打的投降,其部衆多達數萬十萬,遂設立了屬國管理。如今隗囂治下的安定、天水、隴西乃至於金城皆有屬國劃分,除了休屠、渾邪匈奴人外,多是羌部。

這批人是漢朝北軍八校中長水、胡騎兩校尉主要來源,屬國羌胡騎相當於漢朝的僱傭兵,每逢與匈奴西羌作戰,常徵召他們。尤其是漢武帝晚年,對匈奴數次遠征失敗,兵力馬匹損失慘重,遂用惡少年、步兵、良家子與屬國羌胡騎混搭的軍隊出征西域。

“然而自從王莽末,濫徵邊塞,屬國不堪其苦,王侯紛紛勾結外羌外胡叛逆!”

那“胡漢”的皇帝盧芳,就是安定屬國蹦出來的,如今的隴右內外交困,被第五倫封死了出路,內部的羌胡屬國也不安分,西羌寇邊,西海郡早就丟了,金城屬縣也多爲虜有。

“此乃隴右體內之毒也,然而漢宣帝時,讓名將趙充國舉三輔隴涼之力,才勉強平定羌亂,可知不易征討,只能加以慰納。”

方望說這話是有依據的,入塞羌胡不可避免地漢化,一些酋長言語飲食已同中原人無疑,甚至還有識字的,而和他們相處久了,本就民風彪悍、武德充沛的涼州人也開始胡化,他們愛坐胡凳,食胡餅,作戰方式也與羌胡趨同……

不少西州豪傑經常遊於羌地,與豪長交友,某些葷素不忌的,甚至有聯姻娶羌女,關係錯綜複雜。若隗囂拿出誠意來,承諾往後帶羌胡騎去富饒的關中劫掠,或許還真能讓他們爲隴右所用!

“如此,才能毒輸於外!”

方望道:“霍驃騎以羌胡之兵與六郡子弟合軍,縱橫大漠,漢武以長水、胡騎鎮戾太子之亂,望風披靡。若隗公能收取河西四郡駿馬,再得羌胡精銳依附,三五年內,可恢復實力。”

“臣見涼州羌胡婦人尚能戟挾矛,弦弓負矢,何況其悍夫?他日稍加整訓,以此當東方忘戰之民,譬虎狼向羣羊,其勝可必!”

……

幷州北地郡的昫衍縣,有二人亦在討論屬國騎的運用——羌胡與中國之人雜處於邊郡,是數百年來潛移默化形成的事實,任何人都繞不開這個問題。

張純去歲在自家塢堡英勇抵抗胡漢,收穫了犒賞,他被第五倫拜爲北地太守,今日在昫衍縣設宴招待向西巡兵至此的車騎將軍耿弇。席間吃的是上好的本地灘羊,張純用筷著慢慢夾,耿弇沒那閒情雅緻,只捧着骨頭下嘴啃。

當得知耿弇在上郡所練騎兵,竟只招募因匈奴喪家的幷州逃人,卻不吸納上郡屬國雜胡時,張純頓覺他太過年輕。

“早在楚漢之爭時,漢軍便多用翟郡騎及婁煩將,自漢以來,幷州除了編戶齊民外,亦有昔日義渠、林胡等部後裔,匈奴入居河南地,侵盜上郡保塞蠻夷,殺掠人民,彼輩亦深受其害,後來助漢武擊胡,多出力焉。”

至於後來屬國騎兵在漢匈戰爭裡的運用便不必多提,張純相信耿弇也知道。

“軍馬一月之食,相當於兵卒一歲所需糧食,耗費極大,河套已失,便養不了太多軍馬。倒不如利用上郡、西河雜胡,彼輩往往自備馬匹,飲食長技與匈奴同,若賜之堅甲絮衣,勁弓利矢,讓他們作爲邊郡之良騎。即有險阻,以此當之;平地通道,則以輕車材官制之。兩軍相爲表裡,各用其長技,此萬全之術也。”

耿弇卻只搖頭,之所以不大肆起用屬國雜胡,就因爲三個字:信不過!

他目光瞥向外頭站崗的一個年輕將校,模樣與他還有幾分像,那是耿弇的幼弟耿廣,年歲不過十六,在奪取太原後,上谷遂與魏王有了聯絡,他父親耿況正式脫離北漢,投效魏王,還派了耿廣入朝。不過魏王身邊已經有耿弇一個弟弟了,而耿廣願追隨兄長左近,就來了邊塞,擔當騎郎。

耿弇和弟弟長於幽州,上谷邊塞外有大量漢武帝后就近放牧的烏桓部落,也有部分人遷入塞內,充當屬國騎。耿弇記得,年少時家裡就有個烏桓騎奴,教弟弟騎馬射箭,看上去頗爲忠懇。

可某一天,這騎奴將帶着年少的耿廣狩獵,一去不返!奴兒公然劫走少主,想要出塞交給匈奴左賢王,換取富貴。這件事震驚耿家,還是耿弇催馬輕騎追擊,在烏桓奴出塞前截出了他,親手將其射殺!救回了弟弟。

耿弇依然記得,自己拉弓指着中箭將死的烏桓奴時,此人昔日柔和的眼睛裡,卻盡是憤恨和不羈!

就像以爲養熟的狼狗,忽然掉頭狠狠咬了你一口,原來平日的乖順,全是裝的啊!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耿弇嚥下一塊羊肉,簡單說了自己的理由。

張純卻搖頭啞然失笑:“不然,有時恰恰是這些‘非我族類’,比中國之人更加忠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漢時與他們張家齊名的金氏,那金日磾本出於匈奴休屠王族,母子被擄至漢庭爲馬奴,金日磾長大後卻成了漢武最爲信任的孤忠之臣,阻刺殺,受遺詔,世代忠良。

還有霍去病部下中大量胡將,封侯者有高不識、僕多、復陸支、伊即靬四位皆是歸降的胡人,而大名鼎鼎的趙破奴,亦是從匈奴境內投漢,八成也有胡地血統,卻爲漢破樓蘭,數出塞,被匈奴俘虜後不忘大漢,幾年後硬生生逃了回來。

這些胡將之忠勇,不遜漢將,連漢武都讚譽他們爲“葷粥之士”。

“還有宣帝時光祿大夫義渠安國,此人雖是邊塞雜胡之後,與羌同祖,下手殺戮金城羌人時卻最爲熱衷。”

張純年紀大,見過太多例子,一些新皈依於漢的胡人胡將,對大漢的認同與熱愛,甚至超過了他們這些世家士人,表現得更加虔誠、更加狂熱。

同理,某些從漢地投效匈奴的人,諸如中行說等,對待母國亦比普通胡人更加險惡兇狠!

這種皈依者狂熱確實存在,然耿弇卻以爲,漢時的這類場面,恐怕難以重複了。

“彼輩能忠,無非是見漢強大,而匈奴削弱,於是附強棄弱。”

“然而戎狄之人,強必寇盜,弱而卑伏,不顧恩義,其天性也。昔日強漢,今已四分五裂,邊塞空虛,正是羌胡趁機寇亂之時,即便將彼輩吸納進了軍中,亦是誰給好處多就投誰。”

屬國騎是純粹的僱傭兵,看價錢辦事,盧芳軍中也有大批投效,因爲能跟着匈奴人一起搶掠。耿弇可沒那麼多好處能給他們,他需要的是與匈奴人有血海深仇的邊塞流人,而不是一羣戰前不給金帛就拒絕開弓,隨時可能譁變投敵的大爺兵!

“屬國騎往後肯定會用。”

耿弇吃完了羊肉,起身道:“但魏王說過一句話,打鐵還需自身硬!與其過多倚重屬國胡騎,倒不如先練出一支幷州人、新秦中人組成的精兵,痛擊入塞匈奴、胡漢,打出威風來,方能以武力折服邊塞羌胡,使之甘心依附強者!”

竟是與隗囂、方望截然相反的態度,張純頷首,耿弇之言確實也有道理,二人正要再議秋日邊塞防禦之事,卻聽到外頭一片邊警鼓點之聲!

等二人走出府邸後,卻見昫衍縣以北的秦昭王長城上,烽燧已被點燃,煙柱高高升起。

煙是從東、西,兩面傳到來的,西方來自新秦中,東方來自上郡、西河,這又是一場大規模入寇!

張純嘆息:“匈奴人和胡漢果然來了。”

每年夏、秋兩次入塞打草谷,這將成爲邊塞的日常,中原紛亂,惡鄰居最喜歡乘隙而入了,秋後馬肥,若能再搶一些糧食和奴婢回草原,這個冬天就穩了。

“是啊,又來了。”

耿弇介甲上馬,戴好胄,看向身後這三四個月練就的幷州輕騎,他們人數不算多,但有一個算一個,都與匈奴有血海深仇,滿目皆是戰意!

“但這次,幷州的莊稼,可是硬茬!”

第540章 倫秀(上)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548章 山頭第471章 改革第103章 龍有三個頭第573章 輸麻了第112章 爭個屁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160章 大新龍脈第53章 初雪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671章 借荊州第217章 拖,就硬拖第657章 彼月而食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2章 改名狂魔第415章 想桃吃第362章 打虎第182章 福報第687章 流星第678章 次元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234章 把腿接上第239章 二五第575章 繩結第556章 窺天第689章 祝融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577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285章 王侯將相第84章 起飛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606章 堅冰第464章 我成替身了第500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385章 持久第180章 掌聲響起來第237章 革命第140章 該死第91章 官匪一家第206章 保衛家鄉第78章 陰兵借糧第539章 敵手第185章 納頭便拜第277章 鼎之輕重第90章 喜迎王師第329章 無題第494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51章 三辭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114章 賀蘭山缺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610章 紀昌學射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617章 爲漢製法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79章 遇事不決第608章 養蠱第465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87章 假摔第255章 疾風第63章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276章 北狩第229章 董忠第190章 董王第135章 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629章 烽火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141章 三窟第530章 破防第334章 百姓第658章 要有光第334章 百姓第419章 西線無戰事第172章 聚米爲山第633章 從實力的地位出發第653章 砍頭第193章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第320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第518章 辯經第129章 綠林第395章 大公第645章 傳統藝能第693章 齊卸甲第283章 借劍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107章 烽火第677章 後翼棄兵第587章 還有一點想笑第328章 不似人君第107章 烽火第297章 第五漢第111章 整整齊齊第504章 飛天第269章 兒皇帝
第540章 倫秀(上)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548章 山頭第471章 改革第103章 龍有三個頭第573章 輸麻了第112章 爭個屁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160章 大新龍脈第53章 初雪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671章 借荊州第217章 拖,就硬拖第657章 彼月而食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2章 改名狂魔第415章 想桃吃第362章 打虎第182章 福報第687章 流星第678章 次元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234章 把腿接上第239章 二五第575章 繩結第556章 窺天第689章 祝融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577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285章 王侯將相第84章 起飛第47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606章 堅冰第464章 我成替身了第500章 亂拳打死老師傅第385章 持久第180章 掌聲響起來第237章 革命第140章 該死第91章 官匪一家第206章 保衛家鄉第78章 陰兵借糧第539章 敵手第185章 納頭便拜第277章 鼎之輕重第90章 喜迎王師第329章 無題第494章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麼第69章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第51章 三辭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114章 賀蘭山缺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610章 紀昌學射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617章 爲漢製法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79章 遇事不決第608章 養蠱第465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87章 假摔第255章 疾風第63章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第673章 巨人之力第276章 北狩第229章 董忠第190章 董王第135章 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第629章 烽火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141章 三窟第530章 破防第334章 百姓第658章 要有光第334章 百姓第419章 西線無戰事第172章 聚米爲山第633章 從實力的地位出發第653章 砍頭第193章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第320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第518章 辯經第129章 綠林第395章 大公第645章 傳統藝能第693章 齊卸甲第283章 借劍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107章 烽火第677章 後翼棄兵第587章 還有一點想笑第328章 不似人君第107章 烽火第297章 第五漢第111章 整整齊齊第504章 飛天第269章 兒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