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269章 兒皇帝

時間回到六月初的五原郡,芳草萋萋。

這一代匈奴單于,是呼韓邪最小的兒子,他漢名很短,響應王莽“不二名”的號召,年輕時就改爲“輿”,簡單明瞭。

但其尊號卻很長且拗口,全稱爲:“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這頭銜裡最有趣的便是“若鞮”,在匈奴語裡是“孝”的意思。

原來是數十年前,自呼韓邪對漢稱臣之後,匈奴與漢朝關係親密,不但在物質文化上仰慕漢地衣裳、食物。賢良文學們心心念唸的“仁義播於戎狄”居然也潛移默化,匈奴人覺得漢朝皇帝都加“孝”字,竟加以效仿,一連五代單于也加了“若鞮”。

但結合匈奴冒頓殺父,以及輿等兄弟六人相繼繼位,按照傳統接二連三妻其後母的行爲,這“孝”就頗爲玩味了。

不過匈奴不在乎這些,對單于輿來說,六月中不但是部落母匹產小馬駒的時節,也是匈奴重新成爲“百蠻大國”的日子。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西域諸邦在十年前叛離了新朝,匈奴的使者再度馳騁於蔥嶺天山,東方的烏桓也於數年前向單于稱臣,至於南邊,沒有兵卒守備的長城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天塹,而是隨時能夠出入的鄰家藩籬,光單于輿繼位後,就三次入塞,新朝忙於鎮壓內亂,反擊十分微弱。

而今日,單于輿親臨光祿城,要在此做一件偉大的冒頓單于都沒做過的事:立一位漢家皇帝!

每每想起新莽的作爲,單于輿就覺得惱火,先背信棄義的是新朝,給匈奴降級,亂改他們的名字,數次遣大軍在邊塞,還打算將匈奴一分爲十五。

“王莽曾立寧胡閼氏之婿、右大將做了單于,放在常安,招攬胡地叛賊,另立王庭。”

“我爲何就不能在草原,也立一箇中原皇帝呢?”

人選是現成的,安定郡人盧芳,自三年多前在黃河畔欲配合匈奴取新秦中,被馬援擊潰後,一直流亡於匈奴。

他兩個兄弟都死了,懷着仇恨,盧芳在匈奴又將自己胡編亂造的身世講了一遍。匈奴雖知道不太可信,但單于輿對這個有匈奴血統的“劉家人”欣然接納。近來隨着新朝邊塞大軍南調鎮壓綠林赤眉,幷州空虛,單于輿遂以胡騎萬人擊五原,一舉攻佔了黃河以北。

正式策立的地點選在光祿塞,這是匈奴朝漢的起點,單于輿的父親呼韓邪,三次來此,南下謁見漢帝,如今雙方關係卻完成了調轉。

作爲匈奴的傀儡,盧芳穿戴着一身不倫不類的衣冠冕服,帶着一羣漢末出塞投胡,如今重新歸來的”大漢忠良“拜在單于輿面前。

單于輿會漢話,他騎在馬上,倨傲地對盧芳道:“胡本與漢約爲兄弟,後來胡中衰,我的父親呼韓邪單于歸漢,漢發兵擁護他,於是胡對漢世世稱臣。如今漢亦中絕,你作爲劉氏後代來歸我,我立你爲帝,往後也要尊事於我,亦爲兄弟之邦。”

“過去是漢爲兄胡爲弟,以後便是胡爲兄漢爲弟,如何?”

盧芳朝着單于稽首,那顆怎麼砍都砍不完的頭顱伏得很低,彷彿是馬蹄下的草:“臣怎敢忘了尊卑,和天地所立,日月所置之大匈奴單于稱兄道弟?”

他很清楚,自己能被拱上這個位置,全靠單于指定,這塞北的”漢“政權就是個空架子,盧芳孤零零逃到匈奴,親信全失,漢時從西域、中原投靠匈奴的漢家忠良有文化,不信他的故事,這些人成了三公。而五原本地舉事的邊民、流民帥也不服他,這批人作爲九卿,盧芳一個孤家寡人,若無匈奴支持,別說“光復大漢”,只怕明日就被人殺了頭。

盧芳再度頓首:“漢匈關係最密切時,便是文景和親,臣願意迎娶大單于之女,自從以後,臣爲小婿,而大單于爲丈人行!”

“匈奴與漢,情同父子!”

……

“什麼漢帝?什麼劉文伯,欺我不知漢帝世系麼?漢武曾孫怎可能活到現在!”

盧芳在五原“復漢”之際,還給幷州各郡發去了“詔令”,宣諭他們早降大漢,共滅新朝,作爲五原以南的大郡,上郡膚施縣是較早接到的,一看那不倫不類的格式,再想起馬援當做笑話與他們說過盧芳的事,馬員就冷笑着將文書給撕了。

第五倫反於常安時,馬員亦曾猶豫過,與其弟不同,他以爲天下大勢還是復漢興劉,縱然新朝必亡,但第五倫想另起爐竈頗爲困難,馬援已經在第五倫那綁死,自己要不要發揮下士族大姓的特長,另投一家呢?只是爲地緣所限,周邊並無“漢”可投,只能硬着頭皮響應第五倫。

如今在“匈奴漢“宣諭他投降時,馬員卻好似吃了一百隻蒼蠅那般噁心。

馬家雖不是漢家忠良,甚至被漢武帝族滅過,但他的祖先馬通亦曾出征匈奴,出酒泉至天山,降車師而返,說馬通謀逆可惜,但對陣匈奴時,馬家人也沒虛過。

“我可不願後世人提及馬氏,除了謀逆外,還加上引胡入塞之惡名!”

此事反而促使馬員堅定了決心,立刻派人去南方,將情況告之於第五倫。

隨着北方大敵出現,匈奴的侵擾可能會更加頻繁,現在他必須背靠第五倫了。

“唯望伯魚早定河西,與上郡連成一片,如此方能給我方一點支援,保塞不失。”

……

而當第五倫接到北方消息後,只感慨良多,一是盧芳命大,其次便是隨着新室崩塌,各方勢力粉墨登場,天下無主,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時代,到了。

他的時間,也更加緊迫了幾分,現在大西北太亂了,往後指不定是內戰外戰要一起打。

既然上郡的騎兵來不了,第五倫也不猶豫,抵達重泉城次日,萬脩已經在洛水上搭好了浮橋,與第五倫匯合後,大軍渡洛!

這洛水可比灞水好渡過了,並非其更窄更淺,而是因爲田況麾下不過萬人,難以防禦長長的河岸,索性將兵力集中到東南方的郡首府:臨晉城。

第五倫過了浮橋後,立刻召來萬脩,與景丹等軍議:“規避野戰,困守孤城,田況是在等待援兵?大司徒王尋,到何處了?”

萬脩稟報:“已入舊函谷關,但彭寵將軍在渭南派出的斥候已深入到京師倉,卻未曾見到王尋大軍,擒獲零散西逃欲歸鄉者,說是王尋從風陵渡去了河東!”

河東?好傢伙,這是開始軍閥混戰,爭着佔地盤了啊。

對此,第五倫亦喜亦憂,喜是田況又被豬隊友坑了,沒有後援,處於劣勢,他的兵力不到第五倫三分之一。

麻煩之處在於,王尋帶着六七萬人撤過去,若讓他站穩了腳跟,爲往後第五倫攻略河東多了不少阻力,但轉念一想,又暗道:“以王師禍國殃民的素質,或許不一定是阻力……”

一切都得等打掉田況這又臭又硬的傢伙再說,大軍駐於與臨晉城僅僅一日之隔的大荔,第五倫對田況還是十分警惕,此人善用兵,多智謀,他遂令張魚、第五平旦帶着人,將大荔到洛水之間,每一條土塬溝壑都仔細搜索,勿要讓後方藏了伏兵。

虧得這一帶地勢較爲平緩,還不是典型的黃土高原,要是像新秦中的山坳一般,廣袤百里之地溝壑縱橫,當年馬援就是往裡面一鑽,王師搜一個月都搜不完。

雖未能等到上郡的騎兵,但第五倫還是遇上了點意外之喜。

“大將軍,鄜縣人聽聞將軍反暴新,徵河西,便舉事響應,老朽帶了鄉黨,特來助陣!”

爲首的人年過半百,卻是第五倫當年做師尉戶曹掾時,帶他去拜訪宣秉、宣彪父子的鄜(fū)疇鄉鹿嗇夫,鄜縣雖在洛水之東,但行政上被劃歸列尉郡,不想多年前結下的淵源,如今竟還派的上用場。

這羣人往南走,途經的衙縣、徵縣,喊着“同去同去”,二縣見田況大勢已去,遂也舉了第五倫旗號,人數越滾越多,竟至三四千。

雖然這場仗不一定需要他們,來了或許還會幫倒忙,但這份心意是要表彰的。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說的就是鹿嗇夫這樣的人啊。”第五倫記得,此人當年在自己小本本上是打了勾的,欣然接見,又問他名字如何稱呼?

“鹿宰。”

“那君便是鄜縣宰,兼任軍司馬了!”

多了這批生力軍,包圍臨晉的兵力便足夠,起碼能當民夫來使喚,但就在第五倫打算向東推進,圍攻臨晉時,跟着鹿宰南來的徵縣豪強,名爲“李柏”者,卻朝他作揖:“大將軍不能只看前方的臨晉,而忽視了後方的危險啊!”

第五倫孰視此人,面如冠玉,字爲“子術”,遂問他:“君說的險,在何處?”

他的後方,是守着浮橋的三千後隊,再往後,就不知其指的是波詭雲譎的常安,還是北地觀望關隴局勢的原涉了,總不能是隔着上郡的五原盧芳吧?

第五倫甚至想到了鹿宰帶來的這幾千人,這其中會不會有田況的死忠混入?

李柏卻搖頭:“據小人得知,田況撤往臨晉前,還在大荔以西留了數百人的死士,皆攜乾糧,就等着將軍大隊人馬開到臨晉,從後方襲之!”

“將軍!”張魚聞言不服:“從洛水東到大荔,吾等數日內走遍了每條山溝,將逃難的百姓都找了出來!”

第五平旦也喊冤:“商顏山也不高,就百步而已,樹也被砍得差不多,臣親自上去轉過,絕無可能埋伏數百人。”

二人做事都很細緻,確實是認真搜尋過,第五倫疑惑地看着這告密的李柏,卻見他笑着搖頭道:“也不能怪二位,因爲田況的伏兵,不在地上。”

李柏手往下一指:“而在地下!”

此言一出,師尉本地人的景丹最先恍然大悟。

“你是說,龍首渠!?”

……

PS:起晚了,第二章在13:00(會晚一個小時左右)。

第三章在18:00。

第678章 次元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438章 涼州大馬第225章 五第364章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633章 從實力的地位出發第614章 帝鄉第71章 揚子(今晚0點上架)第680章 衝舟第379章 嘗新第8章 以“德”服人第146章 別讓他跑了第279章 雖王可也!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334章 百姓第81章 真正的穿越者第628章 喪家之犬第71章 揚子(今晚0點上架)第635章 三路伐魏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600章 第五層第257章 安民第106章 吞胡第509章 斧頭第30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70章 大不了從頭再來第274章 政治正確第634章 要多想第351章 報與桃花一處開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290章 會師第149章 槍桿筆桿第239章 二五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548章 山頭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598章 落紅第265章 孝子第101章 開局一張嘴第55章 山高水長第605章 甩鍋大會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302章 破釜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248章 讓我很爲難啊第262章 點擊就送第615章 神化第182章 福報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369章 我中了!第230章 傳統藝能第486章 良善第296章 跳舞第62章 降奴服於第632章 如閃電般歸來第267章 我爲王第306章 高屋建瓴第213章 大新忠臣第697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551章 戰爭使者第608章 養蠱第629章 烽火第688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474章 老當益壯第508章 豹尾第614章 帝鄉第319章 庖丁解牛第503章 敢動第669章 當陽第547章 換馬第492章 將軍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463章 若在此處埋伏一師第582章 猛如虎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312章 上駟第284章 盜跖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66章 我想了十天十夜第209章 你馬第235章 莫須有第505章 鶡鳥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第555章 欲窮千里目第154章 折肱第667章 蜀中無大將第400章 東頭一個漢第361章 採風第685章 大決戰第164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334章 百姓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554章 荊襄第482章 有的人活着第408章 怒髮衝冠第114章 賀蘭山缺
第678章 次元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438章 涼州大馬第225章 五第364章 這是什麼樣的精神第387章 尊王攘夷第633章 從實力的地位出發第614章 帝鄉第71章 揚子(今晚0點上架)第680章 衝舟第379章 嘗新第8章 以“德”服人第146章 別讓他跑了第279章 雖王可也!第597章 同室操戈第334章 百姓第81章 真正的穿越者第628章 喪家之犬第71章 揚子(今晚0點上架)第635章 三路伐魏第695章 十二年之夢第420章 北道主人第600章 第五層第257章 安民第106章 吞胡第509章 斧頭第30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370章 大不了從頭再來第274章 政治正確第634章 要多想第351章 報與桃花一處開第9章 孝悌救不了大新第290章 會師第149章 槍桿筆桿第239章 二五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548章 山頭第332章 雲橫秦嶺家何在第598章 落紅第265章 孝子第101章 開局一張嘴第55章 山高水長第605章 甩鍋大會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302章 破釜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248章 讓我很爲難啊第262章 點擊就送第615章 神化第182章 福報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369章 我中了!第230章 傳統藝能第486章 良善第296章 跳舞第62章 降奴服於第632章 如閃電般歸來第267章 我爲王第306章 高屋建瓴第213章 大新忠臣第697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第551章 戰爭使者第608章 養蠱第629章 烽火第688章 這誰頂得住啊第474章 老當益壯第508章 豹尾第614章 帝鄉第319章 庖丁解牛第503章 敢動第669章 當陽第547章 換馬第492章 將軍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133章 蜂蠆之毒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463章 若在此處埋伏一師第582章 猛如虎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312章 上駟第284章 盜跖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66章 我想了十天十夜第209章 你馬第235章 莫須有第505章 鶡鳥第72章 批判的武器(求首訂!)第555章 欲窮千里目第154章 折肱第667章 蜀中無大將第400章 東頭一個漢第361章 採風第685章 大決戰第164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334章 百姓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554章 荊襄第482章 有的人活着第408章 怒髮衝冠第114章 賀蘭山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