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十八子主神器

bookmark

對於劉宗敏的奚落,宋獻策並不再意,而是小心地將打開包裹,從幾本經書中再小心地抽出一本,用右手小拇指指甲輕輕劃開書的封皮,取出一頁已然發黑泛黃的紙來.

又再謹慎地展開後,雙手捧着,送到了李創面前,“路上總會有官兵盤查,《讖記》本爲禁書,便將此頁夾於經文之中,帶來獻給闖王,並以此做爲獻策言論的依據。”

李創接過泛黃的紙頁看到,一隻豬似乎又是羊躺倒在血泊之中,身上插着幾隻羽箭,邊上一位勇士於草叢中持弓而立。下面赫然寫着圖讖:

紅顏死,大亂止;

十八子,主神器。

這圖與讖語,李創沒聽過也沒看過,但是‘十八子,主神器’之說,李創還是有些瞭解,雖然有些模糊,卻也知道這樣的讖語在各朝各代的歷史上,已然被人用亂了。

心想自古以來,很多帝王都是用這種手段來收攏人心,以求聞達王侯之位,心中不免生出了一些想法,當即問道:“小小輕描之畫,加之寥寥數語,又怎能證明唯有自成才能俯視華夏,受萬人朝拜。”

宋獻策道:“圖說‘紅顏死’,誰都看得到躺倒在地的不過是一隻豬而已,而‘豬’與‘朱’同音不同字,就是所謂的隱藏天機於其中,第一句在告訴天下人,朱家王朝什麼時候滅亡了,真正的太平也就還給天下人了。而其中的‘十八子’便爲闖王的姓氏,對於天機圖來說,已是非常明瞭佐證。”

宋獻策如此一說,李創根據自己對歷史的瞭解,還真是哪麼回事。但是最後能指點江山的人卻不是自己,而是滿清的皇太極,問道:“此圖畫的如此潦草,直叫人分不清到底是什麼,你若以拆字來說,自成倒以爲是大唐取代楊家的隋朝纔是最準確的。”

宋獻策亦非常嚴肅地解釋道:“此物不是關鍵,對應讖語來看,闖王便知一二,”他將手指向圖中的勇士說道,“此勇士持弓帶箭,立於荒草之中,實爲崛起草澤,唐之代楊,李家本是朝中官員,又豈會立於荒草之間,大王還請往下看。”

未及李創說話,劉宗敏猛蹭光頭,大聲叫道:“老天爺,還真寫的明白。”

宋獻策稍露得意之色,指給李創說道:“龍爭虎鬥滿寰區,誰是英雄展霸圖?十八孩兒兌上坐,九州離亂李繼朱。

‘十八孩兒兌上生,’兌本爲八卦中的方位,正是指闖王的家鄉延安府,而後一句“九州離亂李繼朱”,不用獻策解釋,想來闖王也能明白了。”

李創總感覺什麼地方不對,只恨自己知識面太小,但還是能從宋獻策的言語之中,感到他爲自己舉事奪取天下做了很多功課,既然無法說破,便由他去說。

看到李創有些猶豫,牛金星說道:“圖中既然已說的如此明白,則闖王本就是上應天命,氣數早定,加之闖王本爲天降‘破軍星’,闖王還有什麼疑慮呢?”

“就是,如果宋先生的獻圖,能爲闖王帶來十萬人馬,老劉拼死也要保闖王早日平定天下。”

宋獻策連連點頭笑道:“此圖實爲文王八卦之中的一個卦象。”

“金星略懂文王八卦卜筮之法,若沒有看錯,應該是‘水火既濟’之卦。”

“對,坎上離下,正是水在上,火在下,水火相依爲用,不但所謀之事能成,還會得到很多人的幫助。”

“水在上,火在下,大火也會被滅掉的,”想起李自成的下場,李創不免有些失意,突然懷疑自己的奮鬥方向是不是對。

“呵呵,闖王倒是說的明白,卻爲何不往好處裡想呢?指揮幾十萬大軍進攻官兵之時,卻不見你如此消極。”

“指揮全軍作戰,稍一疏忽便會帶來毀滅性的傷亡,自成哪敢疏忽,就算如此亦不斷損兵折將,令自成寢室難安!”

“日後便不會有了,倘若再有此等情況發生,獻策願自砍腦袋,向闖王謝罪!”

“宋先生可不要說了大話,到時再想活着,卻也爲時晚矣,”劉宗敏縱橫於千軍萬馬之中亦不畏懼,卻不敢說出此大話,勝敗本就是兵家常事,誰又能如此有底氣地做出保證。

“哈哈哈,劉爺說笑了,獻策自然有證可查,纔會如此說,”宋獻策上下打量李創後說道,“若獻策猜的不錯,闖王應爲水命?”

“哈哈哈,自成本就是不相信命運的人,從來不曾問過自己是什麼命,宋先生又從何得來?”

“身穿水藍長袍,連裡面的箭衣都是藍色,應該是錯不了的,闖王不妨說出八字,獻策看上一看!”

李創隨口笑着說出自己的生日,宋獻策當即便說他是水命。

李創呵呵笑着,看着這個瞬間像個大師,轉眼間又像個江湖術士的宋獻策說道:“原來賤內亦是個相信命運的人,還以爲她爲了好看,哈哈哈。”

“闖王放心,就算您不是水命也不要緊,明朝爲火德星君下界,實爲‘火’,而闖王生於北方,爲任癸之水,所以闖王是水德星君。水能滅火,便是闖王推翻大明朝的證據。”

既然有人如此苦口婆心地助自己成就霸業,李創亦不能將宋獻策的言行給戳破了,況且他能預見大明滅亡後,便是天下太平之日,這種能力可不是誰都有的,立即起身將福王的極品貢茶茉莉花倒了滿滿四碗。

朗聲道:“自成本個生活無憂的農家子,後又在驛站爲卒,奈何父母離世後,便無以爲生,不得不舉旗造反,一心要救百姓脫離苦海。沒想到竟然應了《讖記》之圖,但是所有人都清楚,但凡能得天下的,命只佔一少部分,主要還得靠能人幫襯。以後還請二位先生多多指正,願同富貴,共榮華,自成此生不敢有忘。”

宋獻策與牛金星恭敬地接過青花器茶碗,與李創遙施禮後,便喝了下去。劉宗敏亦是高興地與李創碰了一下,雙手舉着,昂頭灌到肚裡,只顧高興卻哪裡知道茶的美味。

第78章 脫穎而出第45章 一匹黑馬第76章 各懷鬼胎第162章 你犯了什麼事?第18章 草澤多莽漢第8章 福兮禍兮第21章 君子成人之美第125章 誰是真愛第21章 君子成人之美第80章 陷入重圍第61章 赤膽忠心第97章 驚弓之鳥第43章 誰是魔鬼!第31章 六合槍陣第6章 洛陽街頭第33章 逝者如斯第32章 十個洛陽都不換第84章 視而不見第76章 各懷鬼胎第25章 震天雷第14章 生死之間第18章 事有不妙第140章 決戰漢中第24章 鋼鐵之師第164章 暗箭難防第120章 福至如斯第47章 遍地狼煙第2章 人不同路不同第33章 青春萌動的叛逆第59章 戰利均分第171章 都他孃的混蛋第31章 帶着大炮去戰鬥第20章 隨機應變第41章 衙門裡的危機第72章 致命錯誤第28章 獻策之計意在汪公?第121章 大明危局第29章 文人的執拗第157章 造反的意義第163章 資格決定去處第3章 英雄柔情第68章 嗜血人龍第147章 意外之變第10章 再見牛金星第101章 羣魔亂舞第82章 慷慨就義第6章 洛陽街頭第12章 告別來生第27章 火器的短腳第160章 值得走一趟第12章 告別來生第30章 我想要的是平等第18章 草澤多莽漢第136章 乾死大明第74章 夜訪總督第19章 新年快樂第98章 殘兵敗將第56章 其樂融融第10章 英雄美人第103章 三拜自成第8章 福祿雙全第165章 兩個傻蛋第101章 羣魔亂舞第10章 莫名的大漢第145章 聞聲而斷第44章 嗜血魔徒第3章 英雄柔情第28章 火器之法第13章 老頭何在?第123章 心知肚明第142章 哪咱喝點兒去第13章 你來我往第130章 開你孃的蛋第25章 兩個少年第29章 欲飛的子彈第15章 初露崢嶸第172章 水盡山窮路何圖?第107章 禍不單行第19章 新年快樂第9章 沒有底線的官人第53章 四面楚歌第42章 瘋狂的木棍第147章 意外之變第130章 開你孃的蛋第133章 誰人可用第41章 絕地黃河岸第160章 值得走一趟第148章 回不去了第139章 我的親哥!第151章 不愉快的交流第72章 致命錯誤第36章 兩條路供你選擇第124章 清理門戶第165章 兩個傻蛋第9章 沒有底線的官人第29章 欲飛的子彈第10章 莫名的大漢第22章 最後一絲絕望第87章 瘋狂汝寧
第78章 脫穎而出第45章 一匹黑馬第76章 各懷鬼胎第162章 你犯了什麼事?第18章 草澤多莽漢第8章 福兮禍兮第21章 君子成人之美第125章 誰是真愛第21章 君子成人之美第80章 陷入重圍第61章 赤膽忠心第97章 驚弓之鳥第43章 誰是魔鬼!第31章 六合槍陣第6章 洛陽街頭第33章 逝者如斯第32章 十個洛陽都不換第84章 視而不見第76章 各懷鬼胎第25章 震天雷第14章 生死之間第18章 事有不妙第140章 決戰漢中第24章 鋼鐵之師第164章 暗箭難防第120章 福至如斯第47章 遍地狼煙第2章 人不同路不同第33章 青春萌動的叛逆第59章 戰利均分第171章 都他孃的混蛋第31章 帶着大炮去戰鬥第20章 隨機應變第41章 衙門裡的危機第72章 致命錯誤第28章 獻策之計意在汪公?第121章 大明危局第29章 文人的執拗第157章 造反的意義第163章 資格決定去處第3章 英雄柔情第68章 嗜血人龍第147章 意外之變第10章 再見牛金星第101章 羣魔亂舞第82章 慷慨就義第6章 洛陽街頭第12章 告別來生第27章 火器的短腳第160章 值得走一趟第12章 告別來生第30章 我想要的是平等第18章 草澤多莽漢第136章 乾死大明第74章 夜訪總督第19章 新年快樂第98章 殘兵敗將第56章 其樂融融第10章 英雄美人第103章 三拜自成第8章 福祿雙全第165章 兩個傻蛋第101章 羣魔亂舞第10章 莫名的大漢第145章 聞聲而斷第44章 嗜血魔徒第3章 英雄柔情第28章 火器之法第13章 老頭何在?第123章 心知肚明第142章 哪咱喝點兒去第13章 你來我往第130章 開你孃的蛋第25章 兩個少年第29章 欲飛的子彈第15章 初露崢嶸第172章 水盡山窮路何圖?第107章 禍不單行第19章 新年快樂第9章 沒有底線的官人第53章 四面楚歌第42章 瘋狂的木棍第147章 意外之變第130章 開你孃的蛋第133章 誰人可用第41章 絕地黃河岸第160章 值得走一趟第148章 回不去了第139章 我的親哥!第151章 不愉快的交流第72章 致命錯誤第36章 兩條路供你選擇第124章 清理門戶第165章 兩個傻蛋第9章 沒有底線的官人第29章 欲飛的子彈第10章 莫名的大漢第22章 最後一絲絕望第87章 瘋狂汝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