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歷的很多事都不能用常理來推斷.得知李創正氣勢洶洶地朝臨潁殺來.左良玉又再悄悄撤回郾城.
十萬大軍行軍打仗豈能當兒戲.日常行軍的消耗.便是很多人無力承擔的難題.很多義軍首領前來投靠李創.最重要的是李創能提供日常生活所需.有能力爲所有人解決後顧之憂.
鐵蹄踐地殺氣騰騰地趕到臨潁時.看着眼前的空城.許多將士無聲地吞嚥着唾沫.不知如何是好.
處理完臨潁的所有事情.李創不想浪費時間.對疲勞的兄弟們說道:“左良玉銳氣已跌入低谷之中.毫無當年之勇.現在退兵郾城是想以防守爲主.不敢輕易出城與我大軍決戰.兄弟們.讓我們一鼓作氣將他困死在郾城.”
復仇的路上狂奔着被仇恨包圍的人.疲勞總是敬而遠之.義軍將士精神抖擻催馬揚鞭再次踏上征程.
到達郾城之時.李創來不及休息命令士兵輪番叫陣.李巖亦派人騎馬繞着城牆不住地宣傳義軍的政策.
‘守城一日誅殺守城官員.兩日屠殺官與兵.三日則強力屠城.城中舉人除外.’
在衆人的商議下.李巖亦對將政策做了修改.此次攻打郾城只爲斬殺左良玉.三日內能捕殺左良玉者.賞銀兩萬兩.得人頭者銀一萬兩.
左良玉爲防義軍攻城.無論白天黑夜都將嚴守城門.就是不出城作戰.或許官兵將領多年來跟隨左良玉的緣故.竟無一人挑撥事端.擒拿左良玉.
“大王此行真是明智之舉.獻策險些誤了大事.”
三日已過.李創與劉宗敏、李巖等人正在商討如何攻打郾城.有些失態的宋獻策揮舞手中柺杖.狂笑着跑進來.
“什麼事竟叫軍師如此手舞足蹈.”義軍將士雖名爲主上與臣下.關係卻沒有大明官員哪樣微妙.
儘管牛金星極力地推薦孔孟之道.要遵守人臣之禮.李創卻建議減免很多繁禮縟節.各自均是尊敬有加不乏禮節.
“這事其實沒什麼值得大笑的.當真是獻策考慮欠全.”軍師匆忙之間搖頭站定.右手成拳擋住嘴脣輕咳幾下嚴肅地說道:“前時出潼關的是新任三邊總督汪喬年.這消息已經確準.但是他們沒來救援左良玉.反而採用了我們先前的計策.”
“圍魏救趙嗎.”劉宗敏將剛剛學來的兵法順口吐了出來.絲毫沒有思索地問道:“這個‘趙’老劉知道是郾城.哪個是‘魏’.”
“老營.”
宋獻策語調依然冷靜.神態亦穩重下來.‘老營’兩字輕輕吐出.更似炸雷爆響高空.轟隆隆劃過天際.餘音嫋嫋纏繞衆人腦間久久不肯散去.
老營人馬現在由李過、李自祥看守.明爲五萬人馬.實際能上戰場打仗的不過一萬多人.騎兵更是少的很.
現在汪喬年爲躲避義軍主力.出潼關後竟然開始打義軍老營的主意.一旦攻擊老營成功.可不是激起仇恨哪麼簡單.號稱五十萬人馬.連自己的老巢都無法保護.將士們撞牆尋死的心都有.
聽聞老營完全暴露在官兵眼前.衆將士紛紛聲討汪喬年小人行徑.暴跳如雷.
“對於敵人從來沒有同情.左良玉的行爲便是見證.攻打老營不過是小巫見大巫而已.”李創及時制止了亂哄哄的局面.說道:“還請軍師細細相告.再做計較.”
“軍機營來報.汪喬年將步兵與火藥器械全部放在洛陽.率領一萬精騎兵朝襄城方向馳去.以其行軍速度現在距離襄城最多不過六十里.”
“幾位總兵在什麼地方.”
“賀人龍、鄭嘉棟與牛成虎各帶領三千人馬離開襄城.分爲三路朝老營尋去.”
“宗敏、登相、田見秀與我各帶五千人馬.兵分四路救援襄城.餘下兵馬由芳亮統領抵擋左良玉謹防他抄後路.”
將士們隨軍家眷全部停留在老營之中.衆將得令容不得半點猶豫.一個個發如猛虎出籠.脫繮之馬.疾步奔出.
要說義軍的集結速度確實夠快.就在李創等人劃出行軍路線的功夫.兩萬騎兵已然分成四個方隊.排列整齊.準備出發.
衆將認蹬飛身上馬.提刀帶槍.背弓帶箭.旌旗招展之間.伏身馬上狂呼一聲.便分道揚鞭.朝襄城四路兵馬的方向殺了過去.
老營一直以來都交由高桂英管理.李過帶領一萬人馬進行守護.自從李自祥到來之後.士兵便由他們兩個人管理.
高桂英與李創出生入死經歷過無數戰鬥.亦知道戰爭的殘酷與無常.將大部分家眷分散於附近山頭.在官兵偷襲老營之時.能夠做到相互救援.
並經常鼓勵小將們在李過與李自祥的帶領下習練武藝.尤其張鼎與牛金星之子牛佺進步非常快.
張鼎一手六合槍耍的上下飛舞.點、刺、挑果斷無比.牛佺手中鐵叉在小將中更是無可睥睨.招招無常.
山頂平地之上.高樹雜草之間.兩個少年正揮舞手中兵器.你來我往.嘿哈不止.打的熱火朝天.
“嗆啷.”
黑白兩道光芒閃過.爛銀槍與三股鐵叉交擊一處.咯吱聲響個不停.叫人聽在耳中刺癢不已.
“嘿.”黑衣少年爛銀槍猛然下壓.“想奪我武器.佺哥你還差了點.”
“這次還真不一定.”灰衣少年.雙臂反向翻轉.再次鎖緊爛銀槍.悶喝聲起朝下壓了下去.
兩少年四腳錯動之間碾動黃土成沙.一個怒目圓睜.一個呲牙咧嘴.拼盡全力較起臂力來.
“嗨.”
瞬間爆發力量.雙腳踏實土地.黑白兩件武器化成片片光影.爛銀槍後來居上.翻轉而起.轉眼間便將鐵叉挑向左側.
“佺哥你輸了.咱們同時撤力這樣算了好不好.”雖是商量的語氣.力量卻不見減半點.依然死死的壓着鐵叉.
“不行.我與父親說過.他回來的時候.我的力氣一定要比小鼎子大.”
小鼎子正是張鼎.小將中武藝最高的人.在高桂英的教導下好強之心有之.卻從不驕橫.
牛佺本是文人家裡的孩子.武藝與張鼎相當已非尋常.卻不願在力氣上輸他半點.所以經常尋找張鼎切磋武藝.同時二人也在切磋中快速成長起來.
“佺哥同時撤力.山下好像有部隊過來.”
張鼎面朝山前.較力無味之餘.眼睛便向四周掃了一眼.遠處若有若無的有揚塵揚起.不免心中狐疑.
怕傷到牛佺.便提醒他準備撤回爛銀槍.
“小鼎子別耍花招.嘿.”
灰影閃動.牛佺右步弓起.轉移重心之機.鐵叉再度被擡了起來…… 慕/殘/文/學 ,如果你覺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