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劍似游龍

劍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徵,又是禮儀中顯示地位等級的標誌,在古代有嚴格的佩劍制度,佩劍人的年齡、地位不同,裝飾劍的金屬或玉石等也不同,劍還是一種顯示文化的風雅佩飾,文人學士佩之以示高雅不俗。

西周就已出現了劍,在車戰時代,它是一種短兵交接時才運用的防身武器,車戰衰退後,劍一度作爲軍陣格鬥的利器,後來道取代了劍的格殺作用,劍遂成爲琥藝家們掌中愛物,迅速發展成多種演練形式。

此時宴席中央龍天羽與仲翎威風凜凜對峙而立,手中寶劍都未出鞘,便已散出強大的寒氣籠罩周圍,全場默然,顯然被二人之間凌厲的氣勢迫得喘不過氣來。

仲翎與對方眼神緊鎖交擊,不禁渾身一顫,憑直覺感到今日遇到的對手實乃平生從所未見,即便自己的師傅也未必有此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氣勢,與他對峙愈久,愈會被對方影響勢氣,唯有搶先進招,先發制人。

心念甫動,狂喝一聲,左手將寶劍遞入右手,隨即撥劍挺身疾刺,一時冷光大盛,宛似一泓秋水,劍隨身走,快如雷奔電掣,剎那間劍鋒已臨至對方要害前尺許處,迅捷異常。

衆人見仲翎出手快似閃電,無論角度、力道、步法、速度、方位無不捏拿妙至毫顛,尤其他竟是左手持劍出乎衆人意料之外,整個身體配合左臂出劍流程,清晰明快,給人難以抵擋的感覺。

這一出手,顯示出滎陽第一劍手的實力,特別是身法快捷無倫,猶如鬼魅,難怪被人稱爲“影子劍”。

陳勝心頭大喜,暗想:“如此劍手,以重金聘請爲客卿亦是值得,今日龍天羽親自落場,如若傷亡,正是天助我也,收拾掉此人,六國義軍勢必以我爲尊!”

吳廣以及其餘將領都拍手喝彩,單瞧此劍力道驚人,明明閃電一劍,微微顫顫彷彿蘊涵着凌厲必殺後招,確到了劍道大成的境界,即便大懂劍術之人亦看得出此劍的威力。

張良、張雲並知龍天羽的身手如何,不禁爲他擔心,對手劍術實在太過強勁了。張倩見狀駭得芳心劇跳、花容失色,玉手掩上了張開欲叫的櫻口,心中不斷念着:“羽郎,我的命與你連爲一體!”

在場酒席的衆人中只有夏侯嬰對龍天羽最有信心,不但深知他劍術足可稱冠當世,更因對他的信心早已推崇到神聖一般,根本沒想過有人能勝得過主公。

就在千鈞一髮之時,龍天羽依然那副心如止水的神情,劍光與燭光映在他的臉頰,更顯得面如冠玉,英姿挺拔,如此英雄人物被一劍刺死都覺得未免可惜。

哪知生死懸於一線,正當親者痛仇者快之際,龍天羽嘴角里逸出一絲笑容,左臂撩起尚未拔出的寶劍,以劍鞘擋推對方威猛的劍鋒,接着手腕運勁壓住劍鋒一移,卸去力道。

仲翎曾擊敗上百位成名劍手,一直以來自持臂力過人,此時剛一交手虎口微麻,登時已知在臂力上不及對方,只有憑着精妙的劍法,血濺對手五步之內。

正欲收劍組織下一輪攻勢,不料感覺一股沉滯的粘力拖着手中長劍,猶如磁石一般攝着帶往一旁,隨即對方左手拇指一撥劍柄,鏘的一聲,劍身離鞘而出,擦往他的脖頸處。

仲翎駭然一驚,這般以劍鞘順指反擊的打法見所未見,哪敢掉以輕心,否則被利刃一滑,勢必血劍封喉,當下手腕急轉,用力震脫粘力,疾退三步,揮劍一削,及時擋在勃頸前利劍之上,才得以保住性命。

破軍劍身被磕中,飛旋迴轉,龍天羽伸手恰好握住劍柄,踏步流星般地移前,搶到仲翎右側,挺劍平刺,劍尖將到之際,突然圓轉虛虛實實,寒光霍霍,剛中有柔,拙中藏巧,立時將對手裹入一團徹骨的劍氣之中。

陳勝、吳廣及諸將瞧得駭然震驚,高手出招,果是非同凡響,登時技驚四座,有些性情直爽的將領,最是敬佩英雄,驀見龍天羽狀若天神,大感刺激,頓時獻上一陣彩聲。

張良等初睹龍天羽身手,都目瞪口呆,哪想到他這般厲害?張雲暗忖異地而處,自己也不知該如何接這一招,主公的劍術實在已着大成,臻至劍法宗師級境界。

張倩瞧得心醉不已,再不爲情郎擔心,雙眸閃爍着含情脈脈的神色,想到場中那文武全才、軒昂俊拔的男子是自己深愛的夫君,一時芳心迷醉,喝彩助威,玉手都差點拍得紅腫起來。

仲翎身在場中卻另番感受,實是有若自己知,從未見過這麼快的出劍,霎時間劍芒立即迫體而來,勁道更是凌厲無匹,奧妙奇巧,即便授業恩師也要遜於此人一籌之上,那麼自己敗北,更是不在話下。

心驚膽戰,氣勢頓時減弱了一半,當下身關自家性命,施出渾身解數,左膝微低,曲肘緊肱,捏起劍訣,唰的一劍,猛撩掃來,格鎖右側肋前,將攻勢拆解開去,接着凝神內斂,劍招如風,挺臂劃出半朵劍花,直取對方小腹,連續十餘記進攻招數,最爲繁雜狠辣。

龍天羽雙目神采飛揚,覺得此人還是自從跟劍聖練成劍術以來,第二位能引發自己全心出招興致的劍手,只比呂臣的左手劍略低一籌而已,當即長劍一顫之下,抖出十多道鋒芒,輕鬆封鎖了對方每一劍的攻勢,跟着長嘯一聲,踏步躍起,健腕一揮,劈出了驚天動地的一劍,罩向仲翎的面門而去。

仲翎全神戒備,面對眼前超級劍術高手,信心早已受挫遺消殆盡,在對手奪人心魄的氣勢下,有種處處受克的頹唐感,與以往自己克敵的風光,當真大相徑庭。

眼見面門削來一劍,速度快如雷霆電掣,動似游龍,憑自己實戰鬥劍無數,仍無法提前猜測對方勁道與方位,方知對手雖年紀尚輕,劍法實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看似簡單的招數,卻蓄含了精妙的絕詣,足可與聞名天下的劍術宗師相提並論,如此說來,自己那是絕非敵手的了。

心中七上八下,正要叫糟時,劍風勁嘯之聲倏地響起,如水銀瀉地般從四面八方涌至,使他首次生出無法匹敵之感。

第六章 放手離開第三章 吞噬雄關第六章 火燒騎兵第十章 鳳凰落紅第九章 龍蛇混雜第八章 意外變故第九章 凝君嬌媚第五章 語出驚人第一章 歸心似箭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五章 衛三公子第五章 衛營救美第七章 見證興亡第五章 洞房韻事第九章 生死一瞬第七章 掛帥之爭第八章 心中女神第六章 北伐陳倉第一章 戰爭來襲第九章 一夫當關第二章 守城攻略第四章 反擒姬女第四章 美人虞姬第三章 大戰對峙第四章 拜師學劍第三章 漢關大戰第十章 退守長城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一章 范增毒計第二章 守城攻略第二章 潛伏危機第五章 刀尖逃生第八章 身陷重圍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六章 玄女定策第六章 擒殺衛禪第八章 突來戰事第四章 才女鬥智第九章 紫氣東來第十一章 韓氏一劍第十一章 秦楚抗龍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十一章 彭城會師第六章 成事不足第十章 勝負難料第十章 彈劾鉅子第十一章 秦楚抗龍第四章 愁雨渡江第一章 五行學說第六章 欲廢墨蘭第十二章 登陸決戰第九章 巔峰對決第三章 鉅鹿之戰第五章 夜雨琴音第十章 天羽屏障第八章 心中女神第六章 燕國女姬第三章 刀劍爭鋒第六章 未雨綢繆第五章 如虎增翼第三章 青衫劍客第六章 欲廢墨蘭第四章 冊立太子第三章 雲雨過後第十一章 韓氏一劍第八章 少女情懷第二章 易水離別第七章 二女矯情第六章 西征開始第三章 婉兒分娩第五章 歷史弄人第四章 蛛絲馬跡第四章 偷樑換柱第六章 空城疑計第十章 近水樓臺第七章 項王出兵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三章 妙戈翻臉第六章 荒謬歷史第七章 兩虎相爭第五章 風雲變幻第十章 滅冥攻略第四章 拜師學劍第二章 兵者詭道第十章 惺惺相惜第四章 血氣沖天第八章 曲終人散第十二章 吹角連營第七章 二女矯情第九章 爲君吹簫第八章 婉兒吐血第六章 英雄救美第一章 井陘大捷第七章 密室決策第十章 後宮佳麗第六章 迎戰騎兵第四章 陳勝請王第十章 退守長城第六章 路見不平
第六章 放手離開第三章 吞噬雄關第六章 火燒騎兵第十章 鳳凰落紅第九章 龍蛇混雜第八章 意外變故第九章 凝君嬌媚第五章 語出驚人第一章 歸心似箭第五章 新添美婢第五章 衛三公子第五章 衛營救美第七章 見證興亡第五章 洞房韻事第九章 生死一瞬第七章 掛帥之爭第八章 心中女神第六章 北伐陳倉第一章 戰爭來襲第九章 一夫當關第二章 守城攻略第四章 反擒姬女第四章 美人虞姬第三章 大戰對峙第四章 拜師學劍第三章 漢關大戰第十章 退守長城第九章 封王詭計第一章 范增毒計第二章 守城攻略第二章 潛伏危機第五章 刀尖逃生第八章 身陷重圍第三章 女中豪傑第六章 玄女定策第六章 擒殺衛禪第八章 突來戰事第四章 才女鬥智第九章 紫氣東來第十一章 韓氏一劍第十一章 秦楚抗龍第八章 阿房宮毀第十一章 彭城會師第六章 成事不足第十章 勝負難料第十章 彈劾鉅子第十一章 秦楚抗龍第四章 愁雨渡江第一章 五行學說第六章 欲廢墨蘭第十二章 登陸決戰第九章 巔峰對決第三章 鉅鹿之戰第五章 夜雨琴音第十章 天羽屏障第八章 心中女神第六章 燕國女姬第三章 刀劍爭鋒第六章 未雨綢繆第五章 如虎增翼第三章 青衫劍客第六章 欲廢墨蘭第四章 冊立太子第三章 雲雨過後第十一章 韓氏一劍第八章 少女情懷第二章 易水離別第七章 二女矯情第六章 西征開始第三章 婉兒分娩第五章 歷史弄人第四章 蛛絲馬跡第四章 偷樑換柱第六章 空城疑計第十章 近水樓臺第七章 項王出兵第一章 逃亡開始第二章 火炮出爐第三章 妙戈翻臉第六章 荒謬歷史第七章 兩虎相爭第五章 風雲變幻第十章 滅冥攻略第四章 拜師學劍第二章 兵者詭道第十章 惺惺相惜第四章 血氣沖天第八章 曲終人散第十二章 吹角連營第七章 二女矯情第九章 爲君吹簫第八章 婉兒吐血第六章 英雄救美第一章 井陘大捷第七章 密室決策第十章 後宮佳麗第六章 迎戰騎兵第四章 陳勝請王第十章 退守長城第六章 路見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