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差別殺人的典型特徵就是殺人者和被害人之間沒有具體的仇怨,殺人者可以隨機選擇作案的目標,他想要殺誰就殺誰,就是濫殺無辜。
一般殺人會有具體的仇恨目標,而無差別殺人沒有具體的仇恨目標,它是一種報復性的行爲,報復的矛頭是指向社會,因此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爲受害者。
無差別殺人,發生背景是二十一世紀以來日本發生了一系列獨特殺人的案件。引發了日本社會的極大震撼,由此“無差別殺傷事件”成爲日本使用較多的一種說法,這一種犯罪概念也被引入中國,被稱爲“無差別殺人”。
無差別殺人的犯罪者心理特徵,日本多次發生無差別殺人事件,它沒有具體的仇恨目標,它的仇恨的對象是整個社會。施暴人儘管出身、文化程度不同,職業經歷不同,但都是具有相同的心理特徵,性格內向,個人經歷缺乏成功經歷,案發前長期受到多種挫折,生活中朋友稀少,是事業、家庭、友誼這三個生活之中的失敗者。
無差別殺人將報復的矛頭指向了社會,社會是他的仇恨對象,將報復目標源於自己心理的扭曲,既有心理層面,又有行爲層面,既有人格方面的因素又有道德方面的因素。在遭遇到工作和生活的困境後出現了認知的扭曲,思維的極端化,採取非常極端的暴力攻擊方式來發泄,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來維護自己的所謂的尊嚴。
李文出生在新北市的板橋區,家中的經濟還算好,他少年的時候曾學習跆拳道,他的課業成績良好,出社會之後在新北市市**擔任公職工作,是擁有人人羨慕的工作。
他小時候個子很瘦,表現平凡,下課以後會留下來邊玩邊等母親的車子來接。等到母親來了,他與哥哥會拿着鞋子穿好之後下樓。他就是一般的孩子,有笑容,會快樂,喜歡玩,有榮譽感,有上進心。
國中同學形容他,別人都以爲李文的個性孤僻,但是在他的眼中李文的人緣還算不錯,還曾當過班級的幹部。但是國中到大學期間,他每次與李文聚會,李文都會跟他講一些奇怪的殺人故事。
校方認爲,李文在校表現正常,他是一個活潑愛搞怪的學生,也能配合班上籃球隊、合唱團等多項活動,與一般高中生無異,沒有任何懲處與輔導紀錄,反倒是有因打掃認真與週記寫作優良被校方記嘉獎。
他在就讀高中的時期,成績在班上是屬於前半段的,平常會和同學互動、搞笑,還頗受歡迎。但是李文喜歡看小說《大逃殺》,上課時常在作業本上寫着殺人小說與殺人故事,至少寫了有十幾則,內容多半是上百人被帶到密閉空間被殺害,廢棄在教室與車站,而且他在畢業紀念冊留言卻是十分詭異:“我沒有放火燒我家。”
李文在高中的時候還算是活潑,到了大學時卻是性情大變,母親規劃他讀理工科,但是李文從小就對文字語言有天賦興趣,他打算轉讀大學的中文系或外文系,卻遭到母親的反對。
在母親的堅持之下李文仍然努力地就讀化工系,但是因爲他對理工科完全沒有興趣,鬱鬱寡歡從此沉迷在網絡之中,撰寫奇幻的小說成了現實生活唯一的存在感。
除了上學之外,李文大多的時間都待在家裡,他沒有女朋友,平時也沒有太多的活動,他是一個宅男,除了上學之外,他不太和朋友往來,每個月的手機通話費大約是三百多元臺幣,幾乎都是待在家裡,唯一的喜好就是打電玩,他喜歡玩殺人與格鬥類的遊戲。
市**的同事說,他每天與李文相處,覺得李文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人,因爲跟李文相處的這些日子以來,從未沒有看過李文發過脾氣。
母親死了之後,李文內心殺人的慾望就從此爆發而出。他曾經在無名小站以自傳方式寫下立誓殺人的始末,還有發表文章模擬各種殺人的過程。
他在網誌上自述,自己是男生們的大哥,國小的時候每天揍女生揍得很爽,但是班上有兩個女的是惹不起,他發誓長大之後要殺了她們。如果沒有殺了她們兩個人,一個就是自己人間蒸發,另外一個就是搞一場大屠殺。
爲了要找到那兩個女人的下落,李文的網誌開始圍繞着殺人的話題,在小說裡描述自己幻想中的殺人場景,包括雙腳踹人掉落月臺,招捷運電車輾過爆頭,軌道成了血泊;小說裡殘忍地寫着抓到妳,我將不是人類,每天灌妳強酸強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