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鈴是中國傳統的民俗技藝,也是相傳已久的童玩之一,接下來九天天團所表演的就是以電音三太子耍扯鈴,一百個三太子耍扯鈴,聲勢非常的浩大。在以往中國的雜耍表演中,有耍、變、練三大技藝,耍是耍罐子,變是變戲法,練是練扯鈴。
扯鈴是用一根兩端有把手的繩抖動着圓形雙凹的木鈴轉動與拋起,具有觀賞性,更可以強身健體。扯扯玲,逢廟集,以經抖響,拋起數丈之高,又以繩承接,配合各種身段表演。
扯鈴快速旋轉會產生共鳴的聲響,有似鐘聲,有似蟬鳴,有似鴿鈴,有似古箏等,裁竹成形腰鼓如,兩端繩索弄徐徐,當風急轉如流水,山寺聞鍾韻有餘。那種鍾韻嫋嫋,扣人心絃,感覺是非常的獨特。
使鈴在在線加速的轉動,交叉線運鈴、繞線運鈴、圓周運鈴、垂直上下運鈴,表演出各種的特技表演。
金蟬脫殼,左棍橫放在胸前,右棍繞由外往內繞經鈴軸,再由外往內繞,反一個方向經過鈴軸。
大鵬展翅,向左踏出一步,使二棍形成一直線,繼續的扯動,右手用力的往上提,使鈴轉速離微向上。
平沙落雁,右棍放在左棍下使棍頭張開,彈高至右下方,瞬間二棍張開使線拉直用右上方接鈴,再彈高,右棍提高使鈴由上往下繞。
龍上九天,右棍將鈴往身體右上空彈高,瞬間右手舉直左腳向右前方踏出半步,使棍繩拉直在身體之右側,鈴掉在右棍頭在線。
雲霄飛車,雙棍在胸前往右輕劃一個圓圈,右線在外,再順時鐘劃一圓圈右線在內。
接下來醒獅團的電音三太子陣頭表演他們最擅長的霹靂舞,衆團員貼近地面,以頭、肩、背、膝爲重心,迅速旋轉的翻滾。霹靂舞一開始只不過是一種炫耀體力的方式,後來迅速發展成爲一種街舞文化。
舞蹈的動感和節奏感是非常的強烈,跳起來可以盡情盡興,醒獅團的團員跳到簡直到了如醉如癡的程度,跳得完全忘情忘我。
當觀衆們看到醒獅團跳霹靂舞時都會忍不住問道:“這些小子到底是從哪裡學來的像這樣子的舞蹈?”
這是因爲霹靂舞看起來和其它的舞蹈是如此的不同,醒獅團跳出很多的精彩舞步,有頭轉、背頂、旋滾等高難度動作,而且速度快、姿勢優美,大受現場觀衆歡迎。
風格動作是霹靂舞的基礎,也是霹靂舞風格的主要體現。
戰鬥舞步,模擬打鬥的動作。搖擺步,身體直立的搖擺。地板動作,身體下伏,以手臂支撐地面,雙腿快速翻轉和移動。定格,由手部支撐地面完成的身體空中停頓。
力量動作,分爲旋轉、跳、滑、浮、刷腿、空翻、踢,是以身體各個部位爲支點,將身體旋轉與騰躍。
每個轉身,每一個旋轉都必須要有預備動作,一連串的動作以便團員們積聚起全身的力量完成接踵而來的旋轉動作。幾乎所有的力量都來自團員的雙腿,在圍觀人羣的起鬨下,團員們又扭又擺,他們將手撐在地面上,高舉起雙腿,劈成V字型,同時肩揹着地翻滾了起來。
幾個人迅速的一扭,便躺在地上,以“風車旋”帶來的慣性就地的翻滾了起來,看起來像是隻能再翻轉幾圈,然而就在那一瞬間,數人整個身體縱身倒立,以頭作爲支點旋轉了起來,就像一位芭蕾舞女在用足尖旋轉一樣。
醒獅團的團員一個接着一個從地面上一躍而起,旁觀的觀衆朝團員們大聲喝彩,他們的舞步快、動作貼近地面,全身任何部位都可以支地作爲旋轉。
舞步熱情奔放,而爆砰的動作帶有一股神經質與狂躁不安的衝動,一隻手與一隻腳像波浪般的起伏,接着明顯起伏就波及於全身。將動作從一個人傳遞給另一個人,團員們一個接一個地抖動起伏,就像有一股電流通過他們的身體。
接着數人做大回環動作,感覺力道動作瀟灑飄逸好像一點力量都不用的感覺,手和腿都沒有彎曲 有點類似雜技,沒有街舞的感染力 ,但有街舞的美感和震撼力。
隨着音樂控制着身體,節奏相當的快,運用複雜而神奇的步伐表現出的舞步,加上拉丁舞的扭腰、武術的空翻、踢踏舞的舞步以及芭蕾的轉圈,跳起來十分的優雅,也相當的狂野。
用手、頭、身體在地面上旋轉的大地板,用肢體在地上踩出複雜變化的腳步動作,加上刁鑽的倒立的小地板。以轉手及鎖住的動作,產生令人眼花撩亂的美感及力道感,運用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和關節,隨着音樂的節拍,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出令人驚訝的舞步。
讓身體像機械人一般的運動,利用肌肉的繃緊與放鬆,使身體震動與停格。流暢的舞蹈動作做的貼近地面,動作隨着上升的旋律動作。團員之間是相當的靠近,實際上並沒有接觸在一起,他們的速度非常的快速,像是功夫的戰鬥一般,但是卻有更多的動作和韻律感。醒獅團的電音三太子陣頭自由的發揮,創出出獨特的舞步,舞步動作精彩,讓人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