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節 黃石磯·皇失基

元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七月二十四日,陳友諒太尉張定邊攻擊安慶,朱元璋守將趙仲中戰敗,安慶陷落。朱元璋聞訊大怒,遂於八月十二日誓師西征,親帥水師艦隊從龍灣出發,誓言奪回失地。他乘坐龍驤樓船大艦,艦上高懸“弔民伐罪,納順招降”大旗,浩浩蕩蕩直撲安慶。陳友諒沿岸守軍望風披靡、不戰而逃,朱元璋大軍長驅直入。八月二十日朱元璋艦隊抵達安慶,但攻城之戰卻極爲不順。由於陳友諒軍堅守不出,又且死命抵抗,兩軍自早晨打到晚上,雙方死傷慘重,但攻城仍毫無進展。劉伯溫見狀,即向朱元璋獻計道:

“主公,陳友諒軍力雄厚,而下游張士誠又隨時可能抄我軍後路。戰事若久拖不決,數萬大軍困在此處,極易腹背受敵。我軍易速戰速決,不如暫時放棄安慶,只以陸路偏師作爲疑兵繼續攻城,主公則親率水師逆流而上,直搗陳友諒老巢江州(即九江)。朱元璋見安慶確實難攻,又更擔心腹背受敵,便欣然採納劉伯溫計策,只留少量疑兵繼續攻城,連夜率大軍悄然逆流而上。

朱元璋乘坐龍驤大艦,率領滿江水師船隻,當到達安慶上游十幾公里的天星洲時,遇風被阻。無奈之下,戰船便在天星洲的楊山至盤龍頂之間依序停泊。水、陸兩師各有特點,無論是對陣還是駐紮都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元璋水師駐泊處,外有艨艟戰艦警衛,內有兵船護持;將軍戰艦、輜重糧船等,均按規制下錨。一時間,天星洲水域旌旗蔽日、鼓角齊鳴,真個是樓船如畫、將威兵猛,氣勢如烈焰高熾。巡哨快船或往來穿梭,或進出探報,軍令呼應,吆喝之聲應天貫耳。

朱元璋自乘的中軍樓船,就停泊在盤龍頂西面山腳。此時,他雖然攻安慶無果,但其時的軍勢已與去年卻大不相同,真是兵強馬壯,內有謀士林立、外有戰將如雲,大有氣吞山河之勢。話說回來,其勢雖熾但畢竟連遭兩挫,朱元璋心裡老大鬱悶。他想到自己開始造反起,到現在不知歷經了多少艱險,如今雖然有了可以狼顧海內的軍事力量,但羣雄逐鹿,前景如何尚不得而知。這次攻打安慶不下,聽了軍事劉伯溫的計謀而轉攻江州,不幸又被莫名其妙的頂頭風所阻;倘若安慶、江州兩頭空忙,不僅勞師折譽,而且還有大勢一去不返的嚴重後果。每每想到這一點,朱元璋就會焦躁不安、心神不寧,總覺得自己的命運不是掌握在自己手裡,而是被冥冥之中看不見的力量所控制、牽引。所以打從頂頭風起,決定駐泊於此時,他就將軍中大小事務盡交與手下安排,自己則閉門苦思,或偶爾與軍師們閒聊幾句。雖值此緊要關頭,但天不假時、不遂人願,頂頭風大刮,急也無益。

kao岸多時,一時軍中無事,朱元璋見此處山巒巍然、景色秀麗,便欲攜劉基等一班文武登岸賞景。此時雖過中秋,但江汛正烈、萬物正榮,南國美景在這個江中小島上,被盡情地渲染體現出來。極目望去,滿山遍野都是盛開的鮮花,在如煙水汽的籠罩下,整個小島就如頭戴玉色蓋頭的瑤池仙子一般,風情萬種,豔麗襲人。下了樓船,再換乘輕舟登岸。沿着盤龍頂山腳江岸踏步南行,正在口若懸河、指點江山的朱元璋忽然感到有股說不出的壓抑。他皺眉看看左邊高聳入雲的盤龍頂,黑紅的臉膛上即刻lou出疑惑不爽來。衆將不知就裡,以爲他突然想起什麼不快的軍情大事呢。還是劉基劉伯溫聰敏,他見朱元璋突顯不悅之色,又擡頭看着身邊高山,瞬間明白他是因爲此山險峻而生出壓抑之感,便上前笑道:

“主公,前幾日過彩石磯時,曾生出一番感慨;此處卻有一座更大、更雄偉的石磯,何不登臨觀賞一番?”

朱元璋見說,便問何曾看到石磯。劉伯溫告訴他說:“船在江心未停泊時,我便看到此山南腳有一橫亙江心的小山脊,不是石磯又會是甚?離此應該不遠,主公移步即到。”朱元璋本爲消遣煩悶,聽說有更雄偉的石磯,便含笑欣然前往。走不過一二十丈遠,待繞過西山腳,一座由鵝卵石凝結而成的高大石磯,便躍然眼前。只見石磯長約十餘丈,雖是大水季節仍高出水面近丈,小山脊似地自山根處橫cha江心。湍急的江水衝到此處,被石磯突然一擋,便激起滔天巨浪和雷鳴般的轟響。行伍出身的朱元璋素喜險要之中的驚心動魄,見此處石磯果然比彩石磯更爲壯觀,一時豪氣頓生,便邁步登上石磯頂,盡情感受中流砥柱的萬丈豪情。極目四望,浩浩江水橫衝直泄、浪翻波涌;天空高闊、水域漫漫,足令英雄豪氣吐、懦夫寒氣生。水撞石磯,震天轟響,如雪般浪涌自腳底直擊藍天,江風一吹,水瀑、水霧便兜頭罩下。少頃,朱元璋抹了一把臉上的水珠,轉眼看着腳下問左右:“此地是何名稱?”。隨從文武都是第一次到這兒,地名、地形無人能答。恰在此時,只見山腳邊轉過一個漁民摸樣的人來,一隨從將官立即上前攔住,高聲問道:

“嗨!此地如何稱呼?”

這人本不是天星洲居民,僅是附近路過的漁夫,見一個凶神惡煞似地軍人突然攔住自己,便大吃一驚,又聽他大喊一聲,就更加慌張失神了。怪就怪這武夫不通人情,問詢也如此輕慢無禮,嚇得漁夫連意思都沒有聽清楚。漁夫愣愣地看着這凶神,恍惚中聽出似是打聽地名,也不敢反問,見大石磯上站着許多大官,思量是打聽石磯名稱,便顫巍巍地答道:

“黃…黃石磯…”

那問訊的隨從將官也不細究,得到答覆後,便迅即轉身向朱元璋回覆道:

“報主公,已打聽清楚。土人稱此地爲‘黃石磯’”。

皇失基?朱元璋一聽這三個字,突然渾身一震,臉色瞬間變得蒼白,濃眉便緊鎖住一雙鷹眼。仲秋之際,仍然炎熱有加,但朱元璋此時卻感到渾身被一股寒意包裹、滲透,儼然置身於三九嚴寒之中。皇失基,意思即皇帝丟掉江山、失去根基。他還沒當上皇帝呢,就說要失去根基,這是上天在警告自己麼?先前朱升曾告誡朱元璋,要想奪取皇帝位,現在就要“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可他一直是按照這句話去做的呀!今日有此先兆,無非有兩種意思,一是他朱元璋失去了爭奪皇權的基礎——此戰必一敗塗地;二是他會奪得皇權,但不久又被別人奪走。朱元璋暗思,此行必是上天有意安排。前攻安慶不下,大軍轉進又突遇頂頭風,kao岸停泊之處又遭遇了“皇失基”,這一連串反常,任你是誰都會爲之驚駭、爲之疑竇頓生。

古人迷信,總以爲地名、人名預示或暗合某事。說又說回來,就因爲此種巧合太多了,別說古人,就是今人疑惑者也由不得癡迷相信。比如三國時的龐統龐鳳雛,死於落鳳坡;落鳳坡,鳳凰墜落之坡。岳飛嶽武穆,字鵬舉,冤死於風波亭內;鵬鳥在狂風、波濤之內,不死即傷,哪裡還能騰飛得起呀!民國時期的軍統特務戴笠,就因飛機失事而摔死於戴山。歷史上,此種巧合數不勝數,以至於後來人更加牽強附會、無限擴大外延,凡是地名、人名等,含義稍有牽連相涉的,都會格外注意。朱元璋是何等樣人?做過小和尚,長住迷信之所,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其天人感應、神鬼相附的觀念早就深入骨髓。當下又正起兵爭奪江山,其因果迷信心理比之常人尤爲深重。在朱元璋心裡本是時刻想着,待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後,再北掃蒙元,登極做皇帝。胸盈撼天之志,親率虎狼之師,滿懷着‘談笑間,強擄灰飛煙滅’的氣概,現如今觸了個地名黴頭,就不亞於一盆冷水兜頭,澆得他連打了幾個大大的寒戰,剛纔那意氣風發的萬丈豪情早被衝到滾滾長江裡了。

這真是陰差陽錯。朱元璋本來是問大軍泊船的江心島,亦即天星洲的名字,可左右隨從太過大意,更沒有向漁夫詳細打聽明白。而漁夫回答說是‘黃石磯’,卻又被一心想當皇帝的朱元璋聽成是‘皇失基’了!前面說了,此地本來名叫天星洲;因朱元璋所立之處的石磯色呈黃褐,黃石磯只是這個江邊石磯的諢名。這一班兩淮、江浙之人哪裡知道,長江中游及中下游有很多江邊石磯,其名稱多以磯石顏色相稱。比如中下游的彩石磯、天星洲這裡的黃石磯、中游的烏石磯,等等。

主帥不爽,左右惶恐有責。劉基是何等樣人呀?他早看出朱元璋臉色變化的原因,心裡說,這股情緒可不能讓他帶到戰場上,否則大家都要跟着倒黴。跟着朱元璋出生入死,本想着他日雞犬升天,可別弄得福天升不了,倒升到西天去了。劉伯溫想着,一眨眼立即笑容滿面,仍興致不減地指着背後的山峰說:

“主公,山野妄語不必在意。後面這座山峰氣勢磅礴,真可謂萬里長江的中流砥柱。我們何不登高望遠、一覽萬里江色?”。

朱元璋轉念一想,頓覺失態。是呀,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個臉色,都會直接影響着全軍,可別因山野村夫之言挫了軍中銳氣、誤了我一統天下的大事。即使有天大的災禍,自顧憂愁也是無濟於事,倒不如放開手腳,隨心所欲,只憑老天安排就是,何苦顯出懦夫之色。再者,此峰獨領百里,雄峙一方,必有可覽之處。想到這裡,他很快恢復了吳王的威嚴,便邁開軍人特有的虎步,‘蹬蹬蹬’沿着小道就向山頂登去。

剛纔在下面看不清楚,原來峰腰西側還有塊三四畝大的平地,平地上古樹蔽日。穿過前面兩排古樹,裡面有座小廟,門楣的石匾上刻着“水神廟”三個大字。朱元璋看了看,轉身向劉基等衆隨從道:“我大軍從水路進擊,當需沿途衆神護佑。既然遇見水神廟,說明上天水神必然幫助我大軍。天意使然,到此豈可不拜!”說着,便命左右備香燭,隨即上前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拜罷,自廟後北邊登至山頂。

至峰頂四望,但見此山果然不同凡響,東南西北儘可一覽無餘!滾滾長江、茫茫洶水之中,一島傲然而立;小島西寬東窄,一條東西向山脊橫亙其上,山脊上點綴着數座山峰。放眼峰頂,遠黛近綠;近看腳底,參天大樹呼風喚霧。山腰、谷地全是桃紅,江岸、村舍又見柳綠。紅、綠、黛色被澄碧的江水所映射,於藹藹白霧之間形成令人魂顛神動的彩色瑞氤。劉伯溫張眼四顧,細看良久,神色便逐漸凝重起來,繼而雙眉頓鎖,大驚失色道:

“主公,此地王氣沛沛、霸氣森森,乃龍盤虎踞之地也!他年必出人龍!”

“軍事何出此言?有何來頭?”朱元璋心中的驚慌比剛纔聽到‘皇失基’還更強烈;心想,我還沒當上皇帝呢,這裡卻又要出人龍,看來此地果真是我的剋星了!劉基見問,即向朱元璋解說道:

“想不到在這長江之中竟有此等地脈,真正大出意料。從明顯的地形看,此地有一大一小兩條龍。大龍就是這東西向的山脊,龍頭就是腳下這座山峰,龍尾在最東頭。小龍就是我們腳下的山峰,這是一條盤龍。再看東邊這坐小山,活拖就是一頭伏虎。主公您仔細看”。

朱元璋隨着劉伯溫手指仔細觀看一番,果然如其所說。橫亙全島的山脊,儼然就是一條頭西尾巴東的游龍;看的時間久了,感覺它似乎正在運勁遊動。腳下山峰是由一條不太明顯的山脊盤旋而上形成,而更巧的是山頂上竟還有兩棵直衝雲霄的大樹;從山腳到頂端的兩棵大樹,活拖就是一條昂首的盤龍啊!再看東邊的小山,說是伏虎則恰如其狀,頭南尾北好似作勢騰躍。朱元璋做過和尚,天象地理這些東西也多少知道一點。以前只是聽說,有關江南的山川形勝、風水地脈,比如茅山大龍、紫金山小龍,還說茅山大龍的龍頭即在紫金山,等等,平常人看了不得要領,非專業之士無法得知其詳。可此處的山水地脈、龍虎形勝,卻是如此昭彰明顯、神形畢肖,其中必有大因果、大蹊蹺。此時的朱元璋,精神已完全萎靡,只覺得渾身無力,雙腿已撐不住身體,便一屁股坐在山石上。如果說剛纔聽了“皇失基”三字深感憂慮,也只是一種不好的內心猜測,可眼前的實地正形,卻將他內心的憂慮、疑惑,完全轉換成實實在在的打擊和無奈。從猜疑到證實,前後不過幾刻鐘,可他朱元璋卻是連續經歷了數次跌落。從安慶出發後是天堂感覺,聽到“皇失基”三字便墜入人間,再見到此地的龍虎地脈形勝,就猛然墜入地獄了!

朱元璋此時深感苦悶,突然之間便頓失奮勇向前的昂揚鬥志。他自嘆命苦,自嗟命運多蹇;出生入死、血戰沙場,到頭來卻是一枕黃粱美夢!命運何苦如此捉弄人呢?正暗自哀嘆,忽見劉伯溫又突然癲狂似地喊叫道:

“無憂啊,無憂!主公不必過濾了。此地雖然龍氣盈盈、虎氣紛紛,但地北斗自然形成尚需千年,與您並不衝犯。”

朱元璋一聽並不衝犯自己,立刻大喜,忽地站起來,風發意氣瞬間又貫遍全身。他一擡手,忽然又想起劉伯溫話中含義,便又顯然不滿足地問道:

“千年以後呢?”

“那…只有天知地知了”劉伯溫兩手一攤,意尤未盡地說。

“此地王氣與金陵相比若何?”朱元璋緊追着問道。顯然,他是想如果有必要,以後若成了事,就將都城建在這裡,也好應了這裡的龍盤虎踞的靈氣。劉伯溫深知其意,頓了頓,便直言相告道:

“後來者居上也,只是時候尚早而已。”

“可惜可惜。但願不要衝犯金陵纔好”朱元璋說着,依然搖了搖頭。劉基劉伯溫見朱元璋對此仍難以釋懷,唯恐泄了他身上的真氣,也壞了自己一生的追求,便眼珠一轉沉聲稟告:

“主公不必憂慮,到時我自有辦法將此處王氣移至金陵,以助我主江山永固。”

“真的?那軍師何不現在就移!”

“不急。須待時而動。主公登基之日,便是山人計出之時”。

明欣老人說到這裡,便悠然剎住話頭,端杯抿了一口酒,正要夾菜,卻被高良問道:

“這個故事也就解釋了黃石磯地名由來而已,其實也算不得什麼稀奇,這種說法多着呢。按老百姓的想法,這應該感到榮幸纔是,可你老臉色,怎麼看都像極其不愉快似地。這是爲什麼呀?”老人聽高良一說,突然難以控制地將筷子向桌上一拍道:

“榮幸?哼哼,倒黴的事接着就到了!”

朋友,敬請不吝指教。非常感謝您的閱讀,還請多多支持,收藏本書、賜予推薦票,對於您的一切賞賜,水鷂子都將無盡感激!正所謂: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啊!

【……第二十九節 黃石磯·皇失基 文字更新最快……】@!!(下載本書請進入或者搜索“書名+哈十八”)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遺恨六百年 哈十八”查找本書最新更新!

第125節 被盜的牛皮圖紙第4節 大年初二的粆飯第31節 百窯火起靈瑞消第7節 黃石形勝第122節 極陽之地第88節 善惡交鋒困癡人第87節 地宮3第97節 第二個違禁被咒者第33節 五顯大帝第119節 地穴1第119節 地穴1第58節 絕境生機第98節 船撞金雞石第117節 大限來臨第16節 機關啓動了第114節 又一個詛咒第118節 黎明前的翻天巨涌第29節 游龍江山第28節 游龍江山第90節 被陪斬了第32節 黃石磯·王失機第27節 洞出歷山第13節 誰都說不清第14節 對着枝椏發呆第87節 地宮3第100節 星光可以作證第70節 老虎背秘聞第94節 意外的決堤第73節 族譜第97節 第二個違禁被咒者第21節 龍肉鮮神燈亮第86節 雲深不知處第26節 瑤池溫泉第1節 苦守一生的秘密第7節 黃石形勝第24節 地下河消失第68節 銀紙圖4望圖興嘆第26節 瑤池溫泉第119節 地穴1第115節 天火第88節 善惡交鋒困癡人第52節 躁動第5節 一飯永銘第122節 極陽之地第77節 老屋第11節 桃花姑娘第69節 銀紙圖5解鈴人第10節 桃花姑娘第88節 善惡交鋒困癡人第62節 殉道者第87節 是遐想嗎第55節 地下天門開第9節 又現山洞白毛人第54節 摘下了金屬盒第13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5節 地界第69節 銀紙圖5解鈴人第28節 游龍江山第67節 銀紙圖3笑臉與三角第49節 較量第12節 明代窯龍第14節 蛟龍吸水第61節 藍光下的生死劫第8節 仙寓山飛地第30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51節 湖水去了這裡第27節 活見鬼了山門夜獨敲老僧報故人第58節 絕境生機第13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78節 袁家第29節 游龍江山第103節 夾壁寶藏第91節 歷山水庫的黑螞蟻第20節 龍肉鮮神燈亮第19節 水鬼第7節 黃石形勝第16節 機關啓動了銀紙圖1在那遙遠的地方第67節 銀紙圖3笑臉與三角第19節 驚醒獨角龍第25節 地下河消失第52節 躁動第35節 老水嘴迎親第6節 跩三江第7節 黃石形勝第18節 求生第58節 絕境生機第15節 機關啓動了第41節 賊第13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17節 千古地下河第1節 一位老人的請求第二節油皮圖紙第10節 桃花姑娘第3節 大年初二吃粆飯第75節 夜訪老學究第23節 獨腳夔第125節 被盜的牛皮圖紙第77節 老屋
第125節 被盜的牛皮圖紙第4節 大年初二的粆飯第31節 百窯火起靈瑞消第7節 黃石形勝第122節 極陽之地第88節 善惡交鋒困癡人第87節 地宮3第97節 第二個違禁被咒者第33節 五顯大帝第119節 地穴1第119節 地穴1第58節 絕境生機第98節 船撞金雞石第117節 大限來臨第16節 機關啓動了第114節 又一個詛咒第118節 黎明前的翻天巨涌第29節 游龍江山第28節 游龍江山第90節 被陪斬了第32節 黃石磯·王失機第27節 洞出歷山第13節 誰都說不清第14節 對着枝椏發呆第87節 地宮3第100節 星光可以作證第70節 老虎背秘聞第94節 意外的決堤第73節 族譜第97節 第二個違禁被咒者第21節 龍肉鮮神燈亮第86節 雲深不知處第26節 瑤池溫泉第1節 苦守一生的秘密第7節 黃石形勝第24節 地下河消失第68節 銀紙圖4望圖興嘆第26節 瑤池溫泉第119節 地穴1第115節 天火第88節 善惡交鋒困癡人第52節 躁動第5節 一飯永銘第122節 極陽之地第77節 老屋第11節 桃花姑娘第69節 銀紙圖5解鈴人第10節 桃花姑娘第88節 善惡交鋒困癡人第62節 殉道者第87節 是遐想嗎第55節 地下天門開第9節 又現山洞白毛人第54節 摘下了金屬盒第13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5節 地界第69節 銀紙圖5解鈴人第28節 游龍江山第67節 銀紙圖3笑臉與三角第49節 較量第12節 明代窯龍第14節 蛟龍吸水第61節 藍光下的生死劫第8節 仙寓山飛地第30節 黃石磯·皇失基第51節 湖水去了這裡第27節 活見鬼了山門夜獨敲老僧報故人第58節 絕境生機第13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78節 袁家第29節 游龍江山第103節 夾壁寶藏第91節 歷山水庫的黑螞蟻第20節 龍肉鮮神燈亮第19節 水鬼第7節 黃石形勝第16節 機關啓動了銀紙圖1在那遙遠的地方第67節 銀紙圖3笑臉與三角第19節 驚醒獨角龍第25節 地下河消失第52節 躁動第35節 老水嘴迎親第6節 跩三江第7節 黃石形勝第18節 求生第58節 絕境生機第15節 機關啓動了第41節 賊第13節 遠古奇樹出江底第17節 千古地下河第1節 一位老人的請求第二節油皮圖紙第10節 桃花姑娘第3節 大年初二吃粆飯第75節 夜訪老學究第23節 獨腳夔第125節 被盜的牛皮圖紙第77節 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