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打仗
打仗是常見的事,而且打仗的事誰也說不清什麼時候發生,但打過仗後還得打仗,這就是當時的中國。
打走了外國人,自己又打,苦的是百姓。
人死了。
打仗是要死人的,不死人那不叫打仗,但人死了仗還得打,打仗得需要兵,兵死了就沒有兵,還得招兵。
招兵,全國各處都在招,叫拉募兵(也叫抓壯丁),當然雞公山和陰山也不例外,霍亂後的雞公山本來人口就少,又去了一些當土匪。山裡青壯年實在很少,可那些當官的他纔不管你這件事,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家家如此,國家規定的。
這樣一來,國清家三丁得抽到一個去,國清不可能去,小兒子正仁還小還不行,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也就只好把正軍抽去了。
抽去當兵,不是去當官。當兵就是擋子彈。國慧一想這些就眼淚直流,大的三個兒子都沒在家,來信說已經到了省城,還在讀書,這下小的也被抽去當兵了。國慧是哭得喊天喊地,好像抽去當兵就等於進了鬼門關一樣。
哭歸哭,小兒子已經在集合了,已換上軍裝要走了,哭了一會兒後擦乾淚水,從地裡拔回幾把青毛豆。剝出米,割了點肉,炒了一碗青豆給正軍送去,都差不多要走了,只等着吃飯,國慧見了國軍,一句話不敢說,害怕話還沒出口,眼淚已提前趕了出來,兒子去當兵打仗,不能一來就眼淚汪汪地送別,飯吃完了,正軍走了。
這一走,也不知道後果怎麼樣,死與活在遙遠的城市裡,這裡山旯旮怎麼會知道,國慧拿着空碗,像丟了魂似的走在回家的路上,淚水牽成線的流,這就是做母親的心。孩子是自己的命根子,小的時候,屎一泡,尿一泡的,拉扯長大,說走就走了,也不知……國慧想到這裡乾脆走進苞谷地裡蹲下來慢慢地哭了半天,哭完了,剛一擡頭,就看見國清站在面前。
“不要哭了,這是國家的事,我們是無能爲力的,他如果命大,總會活着回來的。”國清說道。
其實,國慧一走,國清就跟着出門了,他在遠處偷偷地看着自己的兒子走了,兒子走後,見國慧失魂落魄的樣子,知道她傷心過度,怕路上出什麼事兒,也就跟了過來,看着國慧傷心地哭。
他沒有叫她,自己在旁邊抺着眼看着。國慧不哭後,扶着國慧回家。
家裡只剩下小兒子了,叫正仁,只有十三歲,還是個娃。
家裡
小兒子把飯都煮好了。
兩口子一點吃的心思都沒有,正仁吃飯後就去收拾了。院子裡,微風吹着淡淡的青色的味道混着泥土的氣息讓人心曠神怡,兩口子還坐在桌子旁邊想着事兒。
“正仁,你明天就不要去放牛了,開始跟我幹活吧,牛就叫你三叔家正國去放。這下,你哥走了,大的幾個哥又在外面,你啊,今後就是這個家的支柱,要好好地撐起來。”國清向正在洗碗的正仁說道。
正仁有點似懂非懂,但他還是不住地點頭。山裡人的生活,世世代代輪着過,不出現別的原因,生活方式一個樣,永遠地輪迴着。走了一個,還得有一個頂上。頂上的要得頂住就得要成個家,正仁不放牛了,過兩年也得成個家,成了家生了娃那這家人才有新的希望,是的,只有生了娃,娃纔有希望,又得找女人,只有女人才能生娃。
大的娃都還沒找過女人,可爲了這房子人,小的也得找,不管你大娃找不找,先把小的娃找到了再說,男人有了女人,那才得有個結果。
(二)
正仁十五歲的時候,女人娶了進來,女人是17歲,比他大兩歲,叫柿花。在雞公山的霍亂之中,教做男女之事的人死了,以後也就沒人提起這件事,正仁和柿花都是沒人教過的,他們都不懂,不懂的事就不是不做了,那還得做,不懂得學啊,做這種事不比是說學什麼技術,可以拜師學藝,或者看別人做,學是學不來的,除非有人手把手的教,所以只能在人類本能的潛意識的作用下親自實踐,摸着石頭過河,失敗了一兩次那是很正常的事,失敗了再做,做會了就不會再失敗了,正仁和柿花的結合只爲了成一個家,爲了傳宗接代,沒有別的。
三
柿花來了,她雖然比正仁大些,可有些事,比如新婚兩口子洞房的事,還是懂不了多少,只是從人的自然本能中知道一些。
正仁卻真的什麼都不懂,還以爲自己啥子都回會。
洞房那晚,客人剛走,國清和國慧早早就睡了,好讓這小兩口也早些睡。
那晚,房間是大紅的,點的是蠟燭,不是油燈,原本就大紅的屋裡在柔和的燭光的照射下更顯得詳光滿溢,溫馨四射,但正仁不懂這些。
柿花早已坐在牀上等着正仁來揭開她的紅蓋頭,揭開了紅蓋頭,柿花就從女孩變成了女人,以後別人就叫她正仁屋裡的了,這張所謂蓋頭不知蓋過多少女人,其中的意義是沒人能說清的,想一下還可以。
蓋頭揭開了,站在面前的是佩着大紅花的正仁更了多幾分童稚。
正仁結婚了,有了女人,就不再是男孩子了,原本還是男孩子的,過了今晚就不是了。
“你嫁給我後,你要給我生娃出來,我媽說的,這個家就靠我了,我的四哥被抓去當兵,要打丈,可能回不來了,我的別的三個哥也不知去了那兒,家裡就剩下我一個了,你一定要給我生一個娃。”正仁說完,哇的一聲,就撲在柿花的懷裡哭了起來,像是撲在母親的懷裡一樣,很傷心。柿花緊緊的抱住他,用臉摩絲着正仁的頭髮。
“好了,乖,別哭了,我會給你生娃的,生一堆娃,讓咱家更加旺盛”。柿花說道。
正仁還在哭,像孩子一樣,不,他本來就是一個孩子,但此時此刻,他卻是一個男人,撲在自己的女人懷裡的男人。
是的,男人受傷後,自己的妻子就像自己的母親,受傷的男人在女人的心裡也像是孩子。在這裡才忘記一切,才能得到慰藉。
正仁哭完了,像每次在母親的懷裡一樣,溫存着。
女人的懷抱纔是溫暖的牀
纔是生命的力量
纔是自己的家
人生的空白與恐懼
在其間
煙消雲散
只有藍藍的天
白白的雲
和充滿力量的太陽神
時間的永恆
希望的開始
懷裡孩子般的臉孔
帶着微笑
帶着幸福
心裡充滿了安全
美滋滋的淚水
滋潤那顆稚嫩的心
生長着愛情
不
他們沒有愛情
也許我們都錯了
他們之間一旦結合
就有了那白頭偕老的愛情
她們是有愛情的
他枕着偉大的身體
像靠着母親一樣。
正仁靠着、吸哭着就睡着了,柿花無心弄醒他,讓他睡着,用手輕輕地撫摸着他的頭髮,待他睡熟後,柿花才替他脫了寬衣解帶,把被子替他蓋好,蠟燭一直亮着,照着滿間屋子。
睡到半夜的時候才醒來,是正仁先醒,柿花是被弄醒的。
醒後。
正仁坐起。
“你給我生的娃呢。”正仁傻咪着眼問道。
柿花笑了。
“你都還沒和我那樣,怎麼生娃。”柿花喃喃說道。說的時候心裡還在跳得像是熟透的桃子,微風一吹就會掉下來。
“到底那樣。”正仁又問道。
“種種子啊。”柿花低聲答道。
“種什麼種子?”正仁又問道。
“種生娃的種子。”柿花答道。
“我那有啊。”正仁有些莫明其妙地說道。
“你有的,只有男人才有,要先種,女人才有娃可生。”柿花解釋道。
“不懂,你快說怎麼種”正仁有點急。
“我呢,就像一塊還沒種過包穀的地,你呢就是這塊地的主人,你要先把包穀種先種下,然後纔會長出包穀來,這下懂了吧”柿花又解釋道。
“哦,這樣”正仁好像懂了似的回答道。
黑暗中,正仁想了半天,還是沒想出來過二百五,柿花還以爲他已經知道怎麼做,像是老師講完課問學生懂了嗎,全部都說懂,佈置作業,只等着看學生做來交,誰料作業全錯,學生還根本不會。
柿花也是等了半天,世仁才問道:“道理我懂了,但還是不知道怎麼做”柿花不比真的老師,真的老師講完課後,那些作業自己都會做,但柿花不一樣,她其實也不懂,雖然說出了道理,但要怎麼做,還真的是不知道。
“唉呀,像你昨天晚那樣”。柿花不知怎麼回答正仁就亂說一通,她也是說來說去說得心慌成什麼樣的。
正仁在黑暗中想起了昨晚哭過,還感到害羞,.................。
任何男人在這種時候,不管你會與不會做這事,在這種情況下,也會情不自禁,自由發揮。
第二天,還沒到晚,和柿花在收工回家時候就在那塊大青石上就拉住柿花說要種種子,被柿花掐了幾爪才收手。
“到晚上才得行的,莫及嘛,你個燒包穀的”,柿花說到。
三個月後柿花真的懷上了孩子。這種事就是有人想要偏偏沒有,有人想要就有了,而有人卻不想要也有了。
一年後,柿花在那堆灰上掙了半天后生下一仔,是一個兒娃,國清和國慧高興得是好像生兒的是自己一樣,抱孫子的人是高興,這是每一個做父母的心願。而正仁也就這樣莫名其妙地做了爹,他才16歲,16歲就要扛起這個家,後來他的三個哥也回來了,可這些讀書人啊,對山裡這種傳宗接代的生活不喜歡,他們喜歡的是自己所謂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