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稅

秋天的氣溫有些陰涼,早晨的太陽撒在身上暖洋洋的。

麻線表面有些粗糙,織成的毛衣有點扎皮膚,但相比起悶熱的獸皮就很好了。

“這身毛衣還算不錯,媳婦的手藝還是很不錯的。”陳昊整了整身上的開衫毛衣,感到很滿意,屋裡面的風裡希聽到這話後頓時覺得十分開心。

媧氏族人很多都有一件麻線毛衣穿,這得感謝女人們利用空餘時間將其織出來。

陳昊整完衣物,就將幾個匾裡面的莧菜種子,收進陶罐裡存放,留着明年進行種植,這些種子可是部落發展榨油業的伊始。

“唉,不知道這種莧菜種子的畝產如何。”陳昊搖了搖頭,將一匾匾黑色油亮的種子收進陶罐裡,然後放入屋裡放好。

其實現在的媧氏族對植物油並不需求,所以陳昊纔沒那麼快讓族人種植以榨油爲目的的莧菜。

只不過這種莧菜能當菜吃(吃的是沒有完成長成的時候),也能充當飼料,陳昊就想着在這些用途的基礎上發展榨油業,滿足一下自己的飲食需求,而且莧菜油還可以作爲燈油,現在開始發展榨油業也是時候了。

放好種子,走出門口,就被一個腿部有些毛病的中年女人擋住了。

“藤嫂。”

這便是住在隔壁屋的藤嫂,也是大傻二傻的母親,她負責部落的藤製品編織。

藤嫂有些尷尬地笑道,“太昊,你能不能給我一些糧食...我的糧食吃完了...”

“糧食?沒有人找你修藤籃嗎?”

“沒有...”

陳昊記得上年在分配糧食的時候,雖然分下去的糧食是完全足夠整個部落的人吃一年的。

但一些製造工人、養殖人員等非農人員所分配的糧食是不夠他們吃一年,而其它從事農業的人員卻是足夠他們吃一年有餘。

當糧食收上來後,陳昊就會按照一定的配比將糧食重新分配。

其實就是利用稅收手段,就是按比例,在農戶裡多收一些糧食上來分給非農人員和留一部分作爲餘糧。

一般來說,農戶自己種出來的糧食越多,留存給他們自己的糧食就越多。

陳昊這樣分配的原因主要是爲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讓種田的農業人員留下更多的糧食,他們就會更賣力地種田。

非農人員從事非農工作,比如讓他們造藤籃、修石器、養殖等。

那麼其他人找他們修工具或者換新工具的時候,其他人就會給他們一點糧食作爲報酬,捕魚的人捕到魚回來,大家就要用自己的糧食交換,養殖人員殺了豬,大家想吃豬肉也要用糧食來換。

這樣即使非農人員分配的糧食不夠吃一年,也能靠自己的手藝得到額外的糧食而養活自己,於是非農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也會提高。

這便是部落現在實行的私有制!

當然,如果部落需要幹集體活動時,比如集體去採集,那麼共同勞動得來的食物就要平均分配。

如果要去挖石灰石、修磚窯、修曬穀場等建造公共設施,陳昊就會直接讓每戶人分時分批地進行無償的義務勞動。

部落內部一切的交易都是以糧食爲媒介。

糧食是有用的,即使有多餘的糧食,還能用來交換其它物品。

這樣既能提高大家的勞動積極性,又避免了因爲糧食的剩餘而出現浪費。

這便是私有制,當每個人的糧食出現剩餘的時候,就自然地產生的第一件私人物品(糧食)。

藤嫂是生產者,她的糧食不夠,其實說白了就是生意不好。

陳昊想了一下就明白了,現在媧氏族的女人得以從食物的生產中解放,她們會從事其它的工作,比如編造藤籃、修地籠這些工作,既然自己家的女人能修也有時間修,那爲什麼要花糧食讓你幫我修呢?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這是資源自由分配的產物,所以藤嫂沒有生意,就沒有糧食。

陳昊有些無奈,好在家裡還有多餘的存糧,就拿了五斤粟給藤嫂應急。

藤嫂家裡擺放着很多新造的地籠、漁網、背籃等編織品。

部落人以前需要編織品的時候,就會過來用糧食跟藤嫂換,可現在很多人都會造,大家就不捨得花糧食換工具了,工具壞了就自己修,或者有技術的人就自己到外面摘一下蘆葦枝自己編,自己編的就是自己的工具,爲什麼要花糧食買你的呢?

所以,現在藤嫂家裡就囤聚了大量的存貨,這也是因爲糧食足夠剩餘,令部落的手工業得到發展,手工業產品也出現了相當的剩餘。

藤嫂的手藝非常好,她編織的藤籃、背籃都是精美的工具。

可現在卻滯銷了。

大家寧願用自己編的粗糙藤籃,也不願意花糧食買好的,其實主要原因是大家覺得不值。

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降階,原來五斤糧食才能換一個藤籃,現在改爲兩斤糧食換一個。

這樣大家一看,這麼便宜,有很多糧食的人就覺得自己只需花一點糧食就能換到便宜的好貨,就會把自己的糧食換出來。

陳昊跟藤嫂,還有兩名跟着藤嫂工作的老人,一起將部分的藤製品搬到小廣場上。

然後,陳昊就吆喝起來:“過來看哦,促銷大減價,原價五斤糧食的藤籃,現在只需兩斤糧食就能帶回家。”

一陣吆喝過後,果然有很多種田大戶拿着糧食過來要換一些精美的藤製品回去,這些精美的藤製品可是更耐用,更好用,自己又造不出這麼好的,就買回去,反正也不貴。

賣掉了部分藤製品,竟然得到兩百多斤的糧食,真是小看了部落人的購買力,這些糧食足夠藤嫂一家和兩個老人吃到秋收了。

今次的事件也提醒了陳昊,是時候作出一些調整了。

隨着部落的手工業發展起來,手工業產品的價格就得下降,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所有的商品都是一開始時比較貴重,然後隨着技術的普及而慢慢降階。

藤製品的技術比較低端,被部落人學會後,所以就得降階。

而制漆、製鞋這些需要一定工業技術的產品就無需降階。

陳昊又瞭解過,製作這些技術產品的工人進賬了很多糧食,於是他便從他們之中把一部分的糧食收歸到自己的旗下作爲稅收,用於建設部落。

而石器的製造雖然不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但因爲製作石器比較花力氣和需要時間。

所以以石叔爲首的石器工人並沒有出現財政問題,他們的存糧也是中規中矩,陳昊乾脆就不收他們的稅了。

負責養殖的人員因爲畜牧業還沒有徹底爆發起來,所以他們的財政跟石叔一樣,陳昊也不收稅。

“唉,之前部落沒有發展起來,只是種田能產生多餘的糧食,我就收取農戶的糧食、捕魚人捕的魚作爲稅,因爲只有這兩樣物品在當時出現剩餘,可現在,部落方方面面都發展起來,之前的制度就有些不合適了,各行各業都需要進行整改。”

“幸好今日藤嫂提醒了我,不然部落的運作很快就會變混亂。”

“糧食是重要的物品,擁有足夠多的糧食,才能更好地管理部落。”

這個時候,陳昊想到了漢字的“稅”字。

這字拆解下來,便是代表穀子的禾,代表交換的兌。

媧氏族因爲種田技術的提高,而產生足夠多的可用於交換的糧食,自己爲了更好地協調部落內部的各種人員,而很自然地用糧食作爲“媒介”,正好跟這個“稅”字一樣。

在地籠發明出來後,就出現兩個男人爭奪一條魚的時候,部落的私有制就開始萌芽,當時陳昊當時將分配權攬在手中,以徵收魚的方式來開始讓大家認到識稅,在田地糧食得到豐收後,陳昊又以分配的方式,讓大家知道上交糧食的行爲也是稅。

接下來,陳昊就定製了稅制,其實主要是農業稅,就是農戶應該上交多少糧食。

而其它的像制漆、製鞋、製陶、養殖、捕魚等的非農產業就收歸爲部落所有,以僱傭的方式給製作的工人、養殖人員、捕魚人員發放糧食作爲工資,並按勞獎勵,由部落自負盈虧。

要將這種稅制實行,就得擁有足夠的存糧,可陳昊現在又沒有足夠多餘的糧食。

所以他打算等到秋收過後纔去慢慢實施稅制,並且明確地將非農產業收歸爲部落(自己)所有。

第77章 秋獵第453章 借糧第29章 孵化和菜乾第42章 投矛器和窯第250章 訓練與遊戲(上)第224章 太昊(十張月票加更!)第10章 抓野雞第80章 貨物第103章 生小狗與野柿脫澀第301章 國庫與餘糧第274章 制化肥(上)第403章 十二年春第519章 替罪羊第111章 健康教育第231章 劣質鹽第330章 廟算 (上)第228章 稅第393章 大獲全勝第356章 停戰第388章 佈防第221章 困惑的柏皇氏第180章 戒指第447章第325章 瞠目結舌第271章 增稅第103章 生小狗與野柿脫澀第276章 石器與豆製品第147章 激鬥第134章 撿雁蛋馴鵝第84章 換骨耜(上)第170章 秋季貿易(中)第538章第3章 母系氏族第13章 小溪抓魚忙第548章第90章 墨與“紙”第241章 鹽貿(下)第477章 新潤滑油和羽絨製品第265章 昊英土城第162章 養蜂大計第38章 技術革新第428章 銅與錢第220章 遷徙的柏皇氏族第147章 激鬥第110章 蛔蟲的秘密第415章 風俗節日第140章 大漆(上)第278章 你們反了!(上)第478章 煤礦罷工第189章 強大的漁獵部隊第196章 糾正曆法第199章 孔雀石與豬鬃(下)第396章 女媧失利序章 什麼鬼第521章 能人第303章 思想的碰撞第355章 毀寨第96章 食物的難題第339章 敵情第97章 皮靴、月相第300章 各部門第31章 熱水第541章第479章 脅迫第525章 破城第315章 河道圍殲(下)第66章 排水系統第332章 財政稅收第171章 秋季貿易(下)第1章 回到原始第114章 咬人草第514章 有才能的人第294章 攻伐戎人(三)第216章 果園摘果第337章 佔山爲王(二)第343章 圍城(上)第208章 蠶與織第492章 奸細第228章 稅第140章 大漆(上)第355章 毀寨第391章 以逸待勞第60章 慄陸氏族第389章 共工水神第374章 殖民守軍第71章 十進制第363章 展現實力第108章 春事第490章 援軍第38章 技術革新第181章 慄祭第235章 糧倉計劃與育種第471章 結盟書第357章 割地賠款第403章 十二年春第113章 春分日第301章 國庫與餘糧第539章第346章 慶功第510章
第77章 秋獵第453章 借糧第29章 孵化和菜乾第42章 投矛器和窯第250章 訓練與遊戲(上)第224章 太昊(十張月票加更!)第10章 抓野雞第80章 貨物第103章 生小狗與野柿脫澀第301章 國庫與餘糧第274章 制化肥(上)第403章 十二年春第519章 替罪羊第111章 健康教育第231章 劣質鹽第330章 廟算 (上)第228章 稅第393章 大獲全勝第356章 停戰第388章 佈防第221章 困惑的柏皇氏第180章 戒指第447章第325章 瞠目結舌第271章 增稅第103章 生小狗與野柿脫澀第276章 石器與豆製品第147章 激鬥第134章 撿雁蛋馴鵝第84章 換骨耜(上)第170章 秋季貿易(中)第538章第3章 母系氏族第13章 小溪抓魚忙第548章第90章 墨與“紙”第241章 鹽貿(下)第477章 新潤滑油和羽絨製品第265章 昊英土城第162章 養蜂大計第38章 技術革新第428章 銅與錢第220章 遷徙的柏皇氏族第147章 激鬥第110章 蛔蟲的秘密第415章 風俗節日第140章 大漆(上)第278章 你們反了!(上)第478章 煤礦罷工第189章 強大的漁獵部隊第196章 糾正曆法第199章 孔雀石與豬鬃(下)第396章 女媧失利序章 什麼鬼第521章 能人第303章 思想的碰撞第355章 毀寨第96章 食物的難題第339章 敵情第97章 皮靴、月相第300章 各部門第31章 熱水第541章第479章 脅迫第525章 破城第315章 河道圍殲(下)第66章 排水系統第332章 財政稅收第171章 秋季貿易(下)第1章 回到原始第114章 咬人草第514章 有才能的人第294章 攻伐戎人(三)第216章 果園摘果第337章 佔山爲王(二)第343章 圍城(上)第208章 蠶與織第492章 奸細第228章 稅第140章 大漆(上)第355章 毀寨第391章 以逸待勞第60章 慄陸氏族第389章 共工水神第374章 殖民守軍第71章 十進制第363章 展現實力第108章 春事第490章 援軍第38章 技術革新第181章 慄祭第235章 糧倉計劃與育種第471章 結盟書第357章 割地賠款第403章 十二年春第113章 春分日第301章 國庫與餘糧第539章第346章 慶功第5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