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分工

天下形勢變化到如今,哪怕是諸葛亮,也不會再抱着什麼“孫劉聯盟”不放了。

很顯然,如今是大漢一家勢力獨大,東吳那邊只要不是君臣集體腦抽抽了,就不可能再跟大漢結盟,兩家翻臉,已經是必然了。

更別說,孫權已經用三番五次的行動證明,在他眼裡,什麼盟約都不如實際利益來的重要。

既然你孫權都打了四次荊州了,那麼對於兗州南部,甚至是徐州,大漢也沒有放過的道理。

某種程度上來說,司馬懿的謀略終究還是成功了,東吳已經被司馬懿拖下水,用來給大魏拖延時間了。

這不是司馬懿的謀略有多高,而是天下大勢所趨,取了兗州,就沒有道理不取徐州當年曹操面臨官渡之戰這麼緊要的關頭,都是先平定了徐州,再領兵去東郡跟袁紹開戰的。

這點,曹操,荀彧等人看的明白,同級別的戰略家們,沒道理看不明白的。

不管如何吧,張溪,龐統,徐庶都認爲,應該對東吳下手。

只是,龐統認爲,可以暫時不去管兗州南部的東吳軍到底是什麼態勢,現在應該集中兵力,趁着東吳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的情況下,直接進攻山陽郡,從山陽郡突破,進入徐州,然後橫掃青徐,包圍淮南。

而張溪和徐庶則認爲,還是需要先解決兗州南部的東吳軍威脅,解除後顧之憂,否則的話,以陸遜之能,哪怕一時沒有做好開戰準備,一旦大漢進攻山陽郡,陸遜也會繼續北上,行圍魏救趙之舉。

先掃平兗州南部的東吳軍,壓縮東吳軍的活動空間,減小東吳對兗州的威脅,再考慮進兵徐州的問題。

而諸葛亮嘛.諸葛亮倒是一直沒有說話。

一方面,諸葛亮不太好輕易表態,他畢竟是丞相,如果主動表態支持哪一種方案,基本就會變成決議了,必須要慎重。

另一方面,諸葛亮覺得吧,自己多少得避避嫌,畢竟在徐州琅琊郡鎮守的人,是自己的親哥哥,諸葛瑾,佔據了山陽郡的人,是自己的族弟,諸葛誕。

跟諸葛虔這種不知道隔了多少輩的“族弟”不同,諸葛瑾和諸葛誕,都是有族譜可查的,正兒八經的兄弟。

這事兒,諸葛亮還是要注意一下的。

再一個嘛,其實諸葛亮也有點擔心,所以他看向了李嚴。

“正方,朝廷存糧,可支撐多久?!”諸葛亮對李嚴發問道。

李嚴略加思考,然後說道,“若以上次北伐存糧而言,尚可支應半年.若丞相擔心用度不足,嚴可令各州再次徵糧,以備戰事。”

這方面,李嚴是真的沒說謊。

這個時空的李嚴,雖然也有不小的私心,但如今的大漢可不是那個只有諸葛亮一人支撐的大漢,李嚴也沒有撈到什麼託孤大臣的名義他就是一個有點能力,但朝中影響力依然有限的高級官員而已。

再加上早年李嚴一直被張溪,龐統聯手壓制,始終在中低層徘徊,如今好不容易有機會進入中樞,掌握中書省實權這會兒的李嚴,是認真做事,展現自己能力,尋求更進一步的李嚴,不是歷史上那個有恃無恐,充滿私心,妄圖割據的李嚴。

而認真做事的李嚴,能力還是很出衆的,掌管後勤糧草,基本沒有出過差錯。

而糧草儲備上,現在也確實還有存糧。

畢竟,上次北伐,李嚴是按照要鏖戰兩年的預判,分成三批次進行糧草徵集的。

可誰知道,李嚴才發動了第二批糧草徵集,前線的仗纔打了不到九個月,兗州就已經拿下了如今在長安,確實囤積了半年的糧草可以支配。

如今的大漢,也算是家大業大了,這次北伐又是舉國之力.這個國力,和歷史上只有一州之地的大漢也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的。

所以啊,糧草完全夠用,甚至李嚴如果按照預計進行第三次征伐糧草的話,前後加起來,還能支撐一場爲期一年的大規模作戰。

只是,諸葛亮聽完了李嚴的話後,微微擺手,讓李嚴稍安勿躁。

說實話,諸葛亮並不想讓李嚴發動第三次徵糧每次徵糧,都是加重對百姓的負擔。因此,諸葛亮希望,能在現有的半年存糧基礎上,發動戰爭如果從這個角度去考慮的話,那麼全面進攻徐州,恐怕就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了。

除非龐統有辦法,可以在半年的時間內,全據徐州或者至少得攻下下邳郡,切斷東吳淮南和徐州之間的聯繫通道。

只是呢,這話吧,諸葛亮不太好開口.避嫌嘛。

好在,在場的人,就沒有一個人是笨蛋,諸葛亮主動問糧草存糧,再加上這傢伙現在一臉想說又不說的便秘樣懂得都懂。

所以,有些話,就由徐庶代爲轉達了。

龐統當然也能觀察到諸葛亮的異樣,也知道諸葛亮詢問糧草份額的用意.龐統想了半天,也確實想不到更加穩妥的辦法。

不是龐統沒有進攻徐州的辦法,而是想不到一定能保證在半年內攻下徐州的辦法。

要進攻徐州,就必須先攻克下邳郡,否則的話,東吳完全可以從淮南出兵,不管是圍魏救趙的進攻兗州,還是從淮南北上支援下邳郡側翼,都能起到很好的防守下邳郡的效果。

而東吳的淮南主將陸遜,這幾年也算是名聲鵲起。

雖然說吧,在場的大漢重臣裡,只有張溪跟陸遜有過間接的交手經驗,但架不住張溪對陸遜的評價,是極其高的。

張溪對陸遜的能力讚不絕口,認爲他不下於周瑜.這個評價,已經足夠引起龐統的重視了。

這年月,天下不管是哪個陣營的人,都知道張溪這個人,最擅長品評天下人物他不看好的人不一定沒本事,但他看好的人,一定有真本事。

反正龐統換位思考了一下,覺得如果自己的對手是周瑜的話,他想要在周瑜的牽制下,用半年時間打下整個徐州.好像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哈。

更別說還有一個諸葛誕呢。

同樣是根據張溪的說法,諸葛誕這個人,論治政能力,跟諸葛亮和諸葛瑾比起來,也就一般般,但如果說論治軍的話,那諸葛誕的能力還是很強的.至少僅靠濟陰郡的胡遵,恐怕真不一定乾的過諸葛誕。

兩個不確定因素加起來,哪怕龐統自認如果自己領兵,可以攻佔徐州但如果要保證在半年時間內完成的話,好像也沒那麼容易。

所以,就只能退而其次了先掃平兗州南部,安心發展兩年,然後,再出兵徐州。

目標降下來了,那麼領兵的人選,也就不用去想了。

徐庶是新任的兗州刺史,麾下各郡都有鎮守將軍在,北伐軍主力只回撤了一部分關中兵力,剩餘的河洛主力和南陽兵都還在兗州協防,兵力也不缺.也別麻煩了,就讓徐庶去跟陸遜鬥鬥法好了。

商議完這些事情以後,衆人散去,然後各回各的地方去。

龐統繼續留在中樞,跟李嚴一起主持日常朝政,徐庶返回兗州去備戰,準備奪回兗州南部,諸葛亮返回洛陽,去主持河洛和兗州的民生開發工作,張溪返回南郡去,主持荊州事務,寇封返回東三郡,繼續守備地方。

順帶一提,孟達留在了長安。

胡遵被調去了兗州,左馮翊太守位置空缺出來了。

這次北伐中,孟達雖然沒有立下太大的功勞,但功勞苦勞都有那麼一點,張溪也算是履行了自己的承諾,舉薦孟達爲左馮翊太守。

至於封侯,孟達的那點功勞,還不足以封侯,這方面孟達也清楚但是吧,能離開東三郡那個地方,來到長安當官,孟達已經很滿意了。

更別說,在長安,有李嚴在中樞照應,以孟達的人際交往能力,也不怕沒有發展的空間總比窩在東三郡,天天對着一個傻憨憨上司要強得多。

就這樣,隨着大漢這邊進入戰略休整階段,大漢的第五次北伐,結束了。

第254章 冠禮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867章 定性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225章 處置第32章 江夏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142章 分地盤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321章 石苞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808章 添油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894章 撤離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1013章 交鋒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9章 寇封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1030章 另一路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34章 榨油第20章 被搶了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372章 密謀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274章 王基第292章 軍令狀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1069章 休戰第429章 搶時間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1212章 考試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208章 雒城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183章 秋收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80章 水戰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1004章 邀約第232章 鹽第1152章 調兵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968章 遷都第862章 尾聲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166章 暴露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1056章 水戰(四)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715章 救災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236章 造紙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767章 安撫
第254章 冠禮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867章 定性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225章 處置第32章 江夏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142章 分地盤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321章 石苞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808章 添油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894章 撤離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1013章 交鋒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9章 寇封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1030章 另一路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34章 榨油第20章 被搶了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372章 密謀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274章 王基第292章 軍令狀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1069章 休戰第429章 搶時間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1212章 考試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208章 雒城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14章 奸雄,必須是奸雄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183章 秋收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80章 水戰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1004章 邀約第232章 鹽第1152章 調兵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968章 遷都第862章 尾聲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166章 暴露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1056章 水戰(四)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715章 救災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236章 造紙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767章 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