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法正再來

第197章 法正再來

跟進軍巴蜀比起來,什麼荊南開發,那都是小事兒。

劉備熱情的接待了法正,同時在法正的勸說下,同意入川幫助劉璋。

當然,這個是表面上的過程,實際上麼.挺有意思的。

入川這是既定的策略,不僅僅江東想要入川,劉備更想要入川,所以入川是肯定的。

但是不是藉着這次入川的機會,謀取益州,這是劉備有些猶豫的。

畢竟,一方面劉備擔心益州沒有那麼好攻取,另一方面,也擔心益州本地人的反對。

對此,法正這個傢伙,直接當着劉備的面,跳反了。

法正一看劉備有些猶豫,當下就拉着劉備密談,然後第一個舉動,就是出示了張鬆寫給劉備的私信。

張鬆在私信裡把劉備一頓誇,並且表示巴蜀苦劉璋久矣,極盼明君入川救贖百姓,劉皇叔如果入川,他張鬆願爲內應。

這是益州本土派的表態。

緊着着,法正又代表東州派表達了對劉備的期望,同時告訴劉備,一旦入川,就會有東州派的代表人物孟達,親自領軍前來支援。

最後,法正對劉備說道,“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鬆,州之股肱,以響應於內;然後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猶反掌也。”

劉備是真的詫異,詫異這些年劉璋到底是怎麼混的。

怎麼益州派和東州派的人,一個個都巴不得他下臺滾蛋呢?!

但不管劉璋是怎麼混的,現在條件這麼好,劉備要是不入川,那就太對不起自己,也太對不起諸葛亮給自己制定的《隆中對》了。

劉備立刻召集人手,開戰軍議,商量入川的事情。

遠在長沙開墾沼澤,同時正準備迎接秋收的張溪自然也收到了參加軍議的通知,當下把屯墾的事情交割給潘濬,自己帶着寇封一起前往江陵。

寇封也接到了通知,要去軍議的。

於此同時,荊南大地上,趙雲,魏延等人也接到了通知,紛紛前往江陵。

劉備的地盤越來越大了,現在要搞軍議都得好幾天,不像以前,上午說開會,下午人就都湊齊了。

花了五六天的時間,張溪和寇封趕到了江陵,首先去了諸葛亮的府邸,瞭解了一下劉備召開軍議的目的。

一聽說是要入川,張溪頓時明白,該來的終究要來了。

怪不得要把寇封也給叫來呢,畢竟寇封真正揚名,就是在入川的時候。

當然,還有魏延那個老小子,也是在入川之後跟坐了火箭似的,從一個小部曲變成了獨當一面的漢中太守。

知道了是什麼事兒,張溪倒是安定了下來。

不過寇封不安定了。

雖然呢,在長沙當鎮守將軍也算是獨當一面了。

但是吧,除非劉備集團跟孫權翻臉,否則在長沙,真的撈不着戰功的。

寇封還年輕,還想着沙場建功,可不想在長沙那個地方養老.因此,他一直攛掇着,讓張溪幫他在軍議上說說話,看能不能讓主公帶他入川。

張溪就不答應這個二貨,晾晾他,同時也磨磨這小子的性子。

上次這小子依然還是一副愣頭青的做派,這樣可不好。

如果真的一切按照歷史那樣發展的話,寇封也會在入川過程中立下大功,然後被劉備委以重任,在漢中之戰時進攻上庸三郡,成爲真正的一方鎮守。

就這小子現在的脾氣和做派,到了上庸,免不了又要生事,得趁着還有時間,好好的打磨一下才是。

所以嘛,寇封急就讓他急,磨磨性子總不是壞事。

張溪和寇封在江陵等了兩天,終於等到人齊了,軍議正式召開。

軍議上,劉備先是簡單介紹了一下召開軍議的目的,然後由大家獻計獻策,商量一下入川的具體事宜。

入不入川是不用討論的,要討論的是怎麼入川。

首先是軍隊規模。

既然打的旗號是入川幫助劉璋的,那麼帶的兵馬不能太多,多了會引起劉璋警惕的。

可也不能太少,否則就靠劉璋給你補給的士兵,真的要打起來,不知道會不會有什麼變故。

所以嘛,龐統的建議是,不要超過一萬,但也不能低於五千,而且最好是挑精銳士卒入川。

這點,劉備採納了。

之後是領兵出征的將領。

肯定不能是關羽張飛這樣的將軍入川,否則嚇都能把劉璋嚇個半死。

所以必須是有能力,但名聲不顯的將軍。

這樣一來,劉備軍中的將領,來回數,也就是那麼幾個人了。

魏延,寇封這兩人是肯定要帶着去的,畢竟兩個人都能獨當一面,而且確實名聲不顯,論軍職,也就是校尉而已。

而劉備還要照顧一下荊州派的情緒,所以老將軍黃忠作爲荊州將軍的代表,也會跟隨入川,新近來投的荊州將領中,能力比較突出的霍峻,輔匡,宗預也被劉備選中入川。

至於決策層方面,劉備本人肯定是要入川的,那麼輔佐劉備入川的人,龐統作爲謀主肯定要入川,至於剩下的張溪也得去。

這個張溪是真的沒想到。

張溪本以爲,長沙那邊還有一大堆的試驗田要弄呢,自己壓根就走不開的,所以入川這事兒,估計真沒自己的份。

但這事兒,是諸葛亮提議,劉備親自同意的,沒得商量。

倒也不是劉備一定要張溪去,而是諸葛亮不放心,堅持要讓張溪跟着去。

諸葛亮是劉備集團的大管家,要替劉備看好荊州的這一畝三分地,以防萬一,所以這次是不能跟着去益州。

這次入川,打的是幫助劉璋的旗號,所以名將也不能跟隨。再加上關羽要鎮守江陵,張飛要鎮守宜都,而寇封和魏延一走,趙雲就得總督荊南四郡防務,根本走不開。

因此,此番劉備入川,將軍們的話語權不大,軍師就一個龐統,另外還有個白送的法正看似好像夠用,但實際上諸葛亮最是放心不下的。

龐統的謀略諸葛亮很信任,但龐統的性格有些急躁,一旦遇到不順利的事情,就容易上頭,用一些危險的謀略和計策。

而法正呢,畢竟是剛剛跳反的,諸葛亮依然不是太信任。

況且諸葛亮通過跟法正的幾次交談,發現這人和龐統大概是一個德行的,很喜歡用一些奇計巧計.這兩人碰到一起,要是沒人拉個繮繩啥的,很容易就會把主公給帶到溝裡去。

總之,諸葛亮就是不太放心,讓張溪跟着去,起碼能稍微穩健一些。

就張溪的那個性子,有時候連諸葛亮都覺得這人想的太多,太過於謹慎了,但現在,放到入川隊伍裡,反倒是最合適的。

至於張溪擔心的荊南沼澤改造的事兒,這根本不重要。

第一個,劉備並沒有做好是否要跟世家合作的決定,所以這事兒,起碼在劉備沒有平定西川前,還是以小規模的屯墾爲主。

第二個,就張溪的那點事兒,又留下了一屋子的竹簡,讓潘濬代爲看管一下,依照張溪留下的舊例執行,大概率是出不了問題的。

當然,即使出了問題也沒關係,反正諸葛亮已經知道該怎麼操作了,大不了他親自下場微操。

在政務領域,諸葛亮的水準絕對是當世一流的。

最後,張溪這個人能文能武,不僅可以幫着劉備出謀劃策,看着點龐統法正二人,也可以親自領兵作戰,彌補劉備帶去的將領不足的問題。

所以吧,在諸葛亮的再三建議下,劉備還是同意,帶着張溪一起入川。

張溪那個鬱悶的.入川山路很不好走啊,而且其實劉備這次入川,也不是那麼安全的。

最重要的是纔剛回家,自己的夫人還等着自己呢,結果卻是馬上就要走。

孫尚香對此意見很大,在家裡不停的咒罵諸葛亮是死魚頭。

也不怪孫尚香。

張溪和孫尚香兩個人結婚快一年了,可孫尚香的肚子一點反應都沒有。

當然,這裡面固然是有張溪外派出差半年的原因,但.孫尚香也想早點給張溪留下香火啊。

本來以爲這次回來江陵,不管是張溪留在江陵,還是繼續回長沙,孫尚香都可以跟在張溪身邊了誰想到來了一個入川的命令。

軍隊出行,讓帶家屬麼?!

肯定是不行的啊。

所以孫尚香相當的不滿意,整天在後院以教導武藝的名義,欺負小鄧艾玩,給小鄧艾逼得,求自己的師父,真別讓自己再跟師孃學武藝了,實在不行就帶着他一起入川吧。

你別說,張溪還真的有點心動。

小鄧艾今年虛歲已經十六歲了,也已經開始發育,長的人高馬大的了。

這年月,十六歲從軍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甚至像關平,十五歲的時候就讓關羽帶着上了戰場殺敵。

所以張溪帶着小鄧艾一起入川,見識一下軍隊生活,其實也不是一件壞事。

張溪也沒打算讓小鄧艾一直在溫室裡呆着,前幾年學文,這幾年也該好好的鍛鍊一下軍事能力了。

所以嘛,張溪特意去小鄧艾的家裡,拜訪了一下鄧夫人,說明了情況,爭取鄧夫人的同意。

畢竟鄧艾是人家的獨子,不問問人家母親的意見,張溪也不敢把小鄧艾帶着去西川。

路太遠了。

鄧夫人這些年,基本也都跟着小鄧艾到處搬家。

從西陵搬到夏口,從夏口搬到江陵,漸漸的也習慣了這種生活。

畢竟是在亂世,沒辦法的事情。

而且因爲張溪的關係,鄧夫人這幾年過的也不錯,甚至還通過孫尚香在江東的關係,在江陵地面上買了幾塊地,養了幾個僕人和丫鬟,隱隱也有些重現當年在鄧家村的氣勢了。

因此,鄧夫人對張溪是很感謝的,對自己兒子拜師張溪,也沒有一開始的那種應急心態了。

既然張溪這個師父讓自己兒子跟在身邊,那鄧夫人要做的,就是給兒子收拾行裝唄。

就這樣,小鄧艾開開心心的做着準備,打算跟師父一起入川。

就是孫尚香很不開心。

(本章完)

第867章 定性第959章 中計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927章 收徒第894章 撤離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215章 劉循第63章 火箭第98章 劉表病重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1238章 改良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584章 失敗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567章 五丈原撤軍第171章 聯姻第430章 任免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363章 議策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213章 “謹慎”第716章 關中世家第1092章 共議第343章 調整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211章 豪賭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100章 接應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580章 接應第657章 疑兵計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630章 勸關羽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640章 再見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1136章 出賣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507章 開戰第179章 準備第156章 曲轅犁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630章 勸關羽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946章 洛陽防備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987章 議定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1048章 戰備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430章 任免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698章 坦白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31章 商討
第867章 定性第959章 中計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927章 收徒第894章 撤離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215章 劉循第63章 火箭第98章 劉表病重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1238章 改良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584章 失敗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567章 五丈原撤軍第171章 聯姻第430章 任免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363章 議策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213章 “謹慎”第716章 關中世家第1092章 共議第343章 調整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211章 豪賭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100章 接應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580章 接應第657章 疑兵計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630章 勸關羽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640章 再見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496章 偷工減料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1136章 出賣第101章 漢津口之戰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507章 開戰第179章 準備第156章 曲轅犁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630章 勸關羽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946章 洛陽防備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987章 議定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1048章 戰備第803章 三方應對第430章 任免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698章 坦白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31章 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