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2章 考試

延熙十二年,大漢北伐攻取鄴城後的第二年。

兩年的時間裡,諸葛亮一直呆在鄴城,一邊治理河北,一邊對盤踞在冀州東部和幽州的曹魏集團施加壓力。

而這兩年時間裡,長安的大漢天子劉禪身邊,只有李嚴,蔣琬,費禕,董允,陳祗等人在輔佐,權利開始慢慢往劉禪的手裡集中。

諸葛亮開始慢慢的,嘗試性的把自己手裡的權利向天子過度,而第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就是諸葛亮上書請封中書令楊炳爲清德侯,封地就設在弘農。

這個事兒吧,就是諸葛亮給劉禪出的一道考題。

當初爲了北伐順利,也是爲了安撫河東世家大族,諸葛亮把自己兼任的中書令一職,讓給了弘農楊氏的族長楊炳。

其實楊炳也清楚,自己不過是一個名義上的中書令而已,朝中重要的決策,其實都是出自丞相府,然後由李嚴負責實施,龐統負責監督,最後由御史臺的虞翻負責覈查。

但如今,局勢已經不同了。

大漢攻取了鄴城,重創了曹魏政權,連曾經的曹魏天子曹芳,如今都在長安當着安樂侯.天下局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如今諸葛亮坐鎮鄴城,徐庶坐鎮兗州,張溪坐鎮荊州,龐統坐鎮河洛中樞的三省最高長官,只有李嚴這個尚書令還留在長安。

已經到了更換三省最高行政長官的時候了。

同樣,六部和監察御史臺也到了需要更新換代的時候,尤其是這些年,秦宓,黃權等老一輩人相繼逝世,又不巧的趕上北伐,導致一些重要部門的尚書職位,都是由侍郎代職的。

如今也到了需要重新任命的地步了。

只不過這些事情,以往都有丞相府那邊負責推薦,劉禪蓋章確認就可以了。

但諸葛亮的這封上書,卻是打破了這個規矩。

表面上,諸葛亮是上書表達了這幾年楊炳的“勞苦功高”,請求天子給楊炳安排一個侯爵,封地還設在楊炳的老家弘農,這是要恩寵楊炳。

但實際上,諸葛亮這是在告訴天子劉禪和中書令楊炳,這個位置,該換人了。

楊炳顯然不是那麼不知進退的人,他能做這麼多年的大漢中書令,也算是延續了家族三公的傳統,也養足了聲望,對楊氏來說,已經算是收穫不小了。

所以楊炳立刻心領神會的向天子劉禪請辭中書令一職。

反倒是劉禪有點摸不清情況。

相父這是怎麼了?!

劉禪並不是沒有政治智慧,他其實知道,楊炳就是個吉祥物,留不留任的區別不大。

但問題是,相父要更換中書令,卻沒有給劉禪提供新任中書令的人選.這事兒,它麻煩啊。

以前一直都是相父幫忙安排這些事情的,而且相父一向做的很好,知人善用自己啥事兒都不用操心,政務自然有人站出來處理。

相父突然來這麼一手,然後又不交代讓誰來繼承這個中書令小胖子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但好在,劉禪這些年也不是光在後宮裡面鬥雞玩樂,該乾的事兒,他還是在做的,經驗還是有的。

這種情況下,劉禪自然是召集了自己的小班底,開始商量對策。

其中最重要的是,相父此舉,到底是什麼用意?!

莫非是朕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好,相父生氣了?!

說真的,陳祗是真的想不明白,自家的天子,到底是對丞相太過於信任,還是說對他們這些心腹太過不信任了。

這麼明擺着的事情,天子爲什麼要糾結丞相到底是什麼用意?!

作爲一國天子,這時候最應該做的事情,不就是藉機安插自己信任的人掌握中書令的位置,鞏固自己的權利麼?!但是吧,陳祗在劉禪身邊呆了那麼多年,也不是白呆的,而且以他的情商,不可能看不出來天子劉禪和丞相諸葛亮之間的關係劉禪是真的信任諸葛亮,真的拿諸葛亮當相父的。

所以啊,這事兒,陳祗還不能直截了當的去勸說劉禪搶奪權利敢這麼說,明天陳祗就會被劉禪流放到雲州去。

好在陳祗這個人,雖然心思不太正,但機巧是真的機巧.他換了一種方式,說如今丞相畢竟年老,又身在鄴城,長安事務無法管轄俱細,因此勸說劉禪,不能總是讓丞相如此操勞,自己也應該承擔起天子應該承擔的責任。

而劉禪對此的態度是.好麻煩的。

差點給陳祗氣夠嗆,就沒見過這麼不想掌權的天子。

但是吧,陳祗好說歹說,再加上留在長安的關興,張苞,甚至是老將軍趙雲也這麼勸說劉禪,劉禪這才振作起來,開始了自己的一系列操作。

升中書侍郎蔣琬爲新任中書令,升潁川太守陳泰爲門下省侍中,升蜀郡太守譙周爲吏部尚書,魏郡太守裴潛爲禮部尚書,工部侍郎諸葛均爲工部尚書,左馮翊太守孟達爲刑部尚書。

再加上原本的尚書令李嚴,兵部尚書張溪,戶部尚書費禕等人,組成了新的三省六部。

而御史臺的監察御史依然還是虞翻,但侍御史開始根據歷年監察御史考覈進行更換,由新任的門下省侍中陳泰負責覈查。

劉禪這一次出手,直接把陳祗給驚呆了.合着自家天子不是不懂政治,他只是太過於信任丞相,導致他不想動腦子。

劉禪的這一次任命,可以說是考慮到了方方面面。

蔣琬本身就是中書侍郎,在諸葛亮坐鎮洛陽和領兵北伐後的那幾年時間裡,就是蔣琬坐鎮中書檯,協助諸葛亮發佈政令的,由他接任中書令,可以保證政令的一慣性。

而尚書檯李嚴這些年做的也確實不錯,政令通暢,他繼續擔任尚書令,也能起到穩定朝政,安撫住東州派的作用。

門下省的侍中由陳泰擔任,可以說是一個妙筆,不僅可以安撫住潁川世家,同時也可以對潁川世家和河東世家進行一次分化.河東世家的領頭羊裴潛,偌大名望,如今也不得不屈居於陳泰之下,做一個禮部尚書而已。

而裴潛擔任禮部尚書,一方面可以給河東世家一個交代.河東世家不過歸順大漢三年時間而已,裴潛就已經成爲了禮部尚書,而禮部尚書的下一個職位,不是中書令,就是尚書令,可以說是給足了河東世家面子。

至於蜀地世家嘛,把譙周調任到中央,擔任吏部尚書,掌控全國官吏的考覈,又是一個位高權重的位置,同時也不算違背了之前諸葛亮和蜀地世家之間的承諾至少下一任的蜀郡太守,還是譙周說了算的,也能讓益州世家大族接受。

可以說,劉禪這一手,完全平衡了大漢政權體系內的各大勢力的政治關係唯一沒有收到多少重視的,就只有河北世家了。

但這事兒你能說是劉禪偏心麼?!

這兩年,大漢攻下了冀州大半,可河北世家大族在冀州,幷州等地,可沒少給大漢找麻煩,尤其是一些老牌世家,在大漢既沒有了肆意吞併土地的自由,也沒有了“議罪錢”制度庇護.河北世家怎麼可能這麼容易的就接受大漢的統治。

兩年時間裡,冀州可以說是大叛亂沒有,但小騷亂一堆,如果不是諸葛亮坐鎮在鄴城,用雷霆和懷柔兩種手段來回交替,如今的冀州,可真說不上多麼的太平。

就這樣,你們河北世家還想再大漢朝廷內獲得高位?!

因此,劉禪這一手,可以說是相當的高明,恩威並施,再一次的確立起了自己的權威和地位。

至於陳祗等人,其實連陳祗都不急。

一方面,陳祗等人在朝中的資歷還不夠,這時候劉禪讓他們貿然上位,纔是把他們豎起來當靶子,就算任命了,也幹不長久。

另一方面,陳祗等人雖然地位不高,但手裡的權利和影響天子決策的能力可不低.他們現在要做的,不過是熬資歷而已。

再說了,劉禪又不是真的傻子,他把陳祗提到了中書侍郎的位置,又讓關興,張苞兩人代替姜維,吳懿兩人掌握大漢南北軍只要控制了這些要害位置,再加上在外鎮守一方的姜維,文欽,毌丘儉等人,大漢的未來,依然還在這些人的掌握之中。

這,就是劉禪交出來的答卷至少在諸葛亮這邊,是非常滿意的。

自從,諸葛亮徹底卸下身上中書令的負擔,轉心鎮守鄴城,同時開始準備對幽州用兵事宜。

曹魏的小政權,在幽州呆着,始終是一個不讓人放心的威脅.必須儘早除之。

至於冀州東部的司馬懿.至少在諸葛亮眼裡,如今已經不足爲慮了。

 

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79章 巡視防務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651章 退兵第810章 勸降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368章 分兵第274章 王基第1047章 南征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888章 巡江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709章 異動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1177章 決斷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1133章 心累的陳泰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86章 攻城第928章 授徒第1102章 追擊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870章 夜襲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49章 大勝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661章 潼關路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44章 二顧茅廬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269章 清閒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126章 絕北道第292章 軍令狀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459章 變故第938章 求戰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882章 破城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894章 撤離第1130章 變策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714章 雪災第802章 援兵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494章 違令第698章 坦白第1208章 投降?!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757章 離間計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613章 進攻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390章 雜章第621章 跑了
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79章 巡視防務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651章 退兵第810章 勸降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368章 分兵第274章 王基第1047章 南征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888章 巡江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709章 異動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1177章 決斷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1133章 心累的陳泰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86章 攻城第928章 授徒第1102章 追擊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870章 夜襲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49章 大勝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661章 潼關路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44章 二顧茅廬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269章 清閒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126章 絕北道第292章 軍令狀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459章 變故第938章 求戰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882章 破城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894章 撤離第1130章 變策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714章 雪災第802章 援兵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494章 違令第698章 坦白第1208章 投降?!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757章 離間計第298章 許褚奪營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613章 進攻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390章 雜章第621章 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