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

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

張溪所謂的“保命神器”,真不是啥新鮮玩意兒,就是一塊一人高,兩人寬的木板,中間加了兩個把手,方便單人手持。

張溪本來的打算,是萬一遇到了伏兵,張溪就讓親衛們舉起這個木板阻擋箭矢,自己和士卒就躲在這種木板下一路撤退。

龐統在演義裡被射成刺蝟,那純屬沒有準備,但凡他出發的時候多帶幾塊盾牌,都不至於變成刺蝟。

就是木板不太好做,畢竟這年頭也沒有切割機啥的,純手工造木板,多少的有點費時費力,張溪湊了好幾天,才湊出兩百塊木板來。

本來也就是爲了保命用的嘛,能有這麼多已經足夠了。

但現在嘛,張溪覺得,好像有點不太夠。

之前是保命用,現在,張溪可是要搭建一個防箭矢的進攻通道,這點數量,怎麼都覺得不夠。

因此,張溪不得不讓後隊把安營紮寨用的帳篷麻布取來,當場改造,兩塊木板之間,用兩層麻布連接在一起,擴大木板的遮掩範圍。

花了一天的時間,總算是做好了這些準備,張溪立刻找來了寇封和宗預,說明了他的作戰計劃。

其實很簡單啦,就是讓一羣士卒頂着木板加麻布的防箭設施往前跑,前往進攻山道中間的營寨。

反正那些在箭樓上的敵人,雖然能居高臨下的射箭,但他們輕易也下不來,根本不可能阻擋己方軍隊的前進。

所以這一路上,一直到那座營寨前,都只需要防備箭矢的攻擊就好了。

之所以這麼麻煩的製造木板加麻布,就是爲了減少進攻路上的損失。

當然,木板還好點,麻布純粹就是防流矢的,真遇到強弓硬弩,疊五層麻布都不頂用。

但沒辦法,就這些準備,張溪不可能在這個山道口安營紮寨,讓人現造木板吧。

畢竟是要搶時間的,搶在劉循沒反應過來前,爭取攻破這個營寨,通往南門。

最多隻有一兩天的進攻時間。

因此,只能儘量想辦法避免更大的損失,然後一路突進到山道中間的營寨面前面之後就得硬碰硬的,頂着箭雨進攻營寨了。

只要攻下那個營寨,都不用再管那些箭樓上的守軍,沒有營寨作爲補給的守軍,餓個一兩天就全投降了。

計劃是想好了,但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兩百塊木板加上營中所有麻布,拼湊在一起,撐死了也只能裝下五百人,而對方的營寨當道而立,裡面可能也有五百人,雙方兵力相當,守軍也不可能就一門心思的死守,有可能會出陣迎擊。

這樣,就要求突前的這部分士卒,要能頂着敵人的第一波衝擊,同時快速跟進,迅速跟敵人攪在一起亂戰,這樣山崖上箭樓裡的守軍纔會怕誤傷自己人而不敢放箭。

而且,只有這五百人,進攻軍是不會有任何支援的,畢竟張溪不可能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讓士卒冒着箭雨去支援。

所以一旦進攻不利,敗退下來的話,只能靠進攻部隊自己想辦法,張溪能出兵接應的可能性不大。

張溪得跟寇封和宗預說清楚這場戰鬥的危險性,然後問這倆人,誰願意領兵去攻打營寨。

然後寇封和宗預就吵起來了。

“兄長何須多問,某自領兵以來,衝鋒陷陣,無所不克,此等事,非某家不可勝任也。”

這是寇封這傢伙的大言不慚。

宗預比較文雅,他只是拱手對張溪說道,“將軍,末將自入川以來,寸功未立,如今大功就在眼前,還望將軍成全。”

這話說得的,寇封不幹了,對着宗預說道,“德豔何必爭功,此番事,乃九死一生,非猛將不可爲也。”

宗預立刻冷哼一聲,說道,“預既從軍,當建功立業,豈有惜命之理,再者,公仲爲猛將,吾不爲猛將耶?!”

“德豔當真要與我相爭?!”

“此功業也,豈有不爭之理?!”

這倆人,張溪越看,越覺得自己有點自慚形穢。

那啥我就沒想過自己去幹這活兒,太危險了.

到最後,這倆爭的有點面紅耳赤了,張溪不得不打斷,然後下了軍令。

寇封先去,如果寇封進攻不利,那麼就讓宗預上。

不是張溪偏心寇封,而是張溪必須考慮到風險最小化,比起讓不熟悉的宗預先進攻,不如讓寇封去試試。

畢竟寇封確實勇猛,而且這次出兵抽調的是寇封的本部兵馬,寇封指揮起來更加順手。

再然後,張溪依然是特意等了一天,等到劉備那邊又送來了一批木板和麻布,張溪對防箭通道稍作加強,這才讓寇封頂着木板出發,進攻城寨。

而寇封這小子,到底沒有辱沒了他歷史上那個“剛猛”的評價。

他選擇帶領進攻的五百士卒,全是荊州兵,而且是全部受過鴛鴦陣訓練的荊州士兵。

寇封帶領這樣的五百人,頂着木板加麻布的防箭通道,就這樣出發了。

這一路上,山岩上的箭樓瘋狂射箭,很快就把木板上方給射滿了密密麻麻的箭矢,偶爾有些強弓硬弩射出的箭矢,也從上方或者側面射穿了麻布,殺傷了一些寇封軍的士卒。

但總算,比沒有任何防護的前進,傷亡要小的多。

從張溪的營地,到山道中間的劉循軍營寨,大概有兩三裡左右的山路,而這兩三裡左右的山路,哪怕是頂着防箭通道,寇封依然付出了三四十人的傷亡,纔算是進攻到敵方營寨前。

營寨守將自然也不是白癡,看到這麼奇怪的一支軍隊衝着自己的營寨過來,同時因爲要防箭,還不得不排成了一字長蛇陣這要是不及時出擊,等他們穿過箭雨網重新結陣了,那自己不是更難受。

所以,營寨內的留守士卒,出擊了。

但.有一說一,這個山道的守衛,有一個巨大的弱點。

人數嚴重不足。

沒辦法,劉循本身就兵力不足,他老子就給了他一萬士卒,還是臨時拼湊的,這裡面有作戰經驗的士卒,甚至不到一半。

而這種山道,雖然設立了各種的辦法來防止敵軍通過,但本身條件是很艱苦的,尤其是在箭樓上守衛的那些士卒,吃喝都得在箭樓上,如果不是有經驗的士卒來堅守,恐怕要不了幾天,士卒就會因爲吃不了這個苦,逃的不剩下幾個人了。

真的,劉璋一家對益州的控制真說不上多麼的強力,而益州豪強的力量又被劉璋給縱容的越來越大,這種逃兵的事兒更是屢見不鮮,一直到諸葛亮治蜀的時候,偶爾都有逃兵佔山爲王,禍害百姓的事情發生。

因此,劉循不得不派出自己的親信來鎮守這個山道,但可惜的是,士兵也不敢多派,只有一千人。

這一千人,還得算上安置在箭樓上的人,一個箭樓上要安排上五個人的話,兩百個箭樓,這一千人就沒了。

可如果箭樓太少,又沒法封鎖住整個山道劉循也是爲難,只能是儘量在必要的地方設置箭樓,節省兵力。

哪怕如此安排,屯守要道的營寨內,最後也只有三百多人。

本來劉循覺得,三百人也夠了,畢竟山路狹窄,本身地形就有點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意思。

再加上兩側山岩峭壁上的箭樓,誰吃飽了撐着冒着箭雨進攻這個營寨,真不怕士卒傷亡是吧?!

再一個,只要能頂住對方第一波的攻擊,拖延個三四天的時間回城報信,劉循隨時可以從南門派兵支援這個營寨,應該是萬無一失的。

所以,劉循真的覺得這麼多人已經夠了。

可現在,守將覺得很不夠。

誰也沒想到劉備的進攻部隊居然就跟提前知道這裡的佈置一樣,直接帶着防箭設備來進攻的,而且只等了一天就發動了進攻.現在自己派出的求救士卒,都不知道有沒有到雒城城內了呢。

再一個,這一路上,人家的損傷實在有限,肉眼可見的大部隊靠近營寨了,就靠着自己營中的這三百人死守,根本不可能守住。

守將決定,他要冒險出營野戰,爭取在對方還沒完全結陣的情況下擊潰對方,不能給對方結陣攻擊營寨的機會。

因此,守將留下一百人繼續防守營寨,而自己則率領兩百多人出擊,趁着寇封軍還是一字長蛇陣的時候,殺他一個措手不及。

寇封一看到敵人出營,當機立斷,讓防箭通道停下,自己一手舉盾,一手持刀,一馬當先衝出了防箭通道。

而跟在寇封身後的,自然也是鴛鴦陣中的長牌兵,高舉盾牌,護衛兩側,然後短刀兵緊隨其後,跟上寇封,快速衝向敵軍。

簡單來說,寇封這次直接放棄了鴛鴦陣的結陣配合優勢,直接以短刀兵進行近身肉搏,而最大的刀刃,就是寇封本人。

鴛鴦陣中的短刀兵,本身就擅長亂戰,畢竟是要在合適的機會通過亂戰,讓鴛鴦陣士卒掉頭重組陣型的人,現在在寇封的帶領下,直接跟敵軍纏在了一起。

這是一場刀刀入肉的肉搏戰,也是一場兇險異常的血戰。

寇封更是真正意義上的身先士卒,一刀一盾的殺入敵陣,憑藉着自己兇悍的作戰方式,以一己之力,給身後的短刀兵跟進創造了時間。

而短刀兵們也被寇封這麼不要命的作戰方式給激勵了,吼叫着殺入敵陣,不求破陣,就是儘快的絞殺在一起,讓箭樓上的士卒不敢射箭。

而剩下的長刀兵,也快速走出防箭通道,在長牌兵的護衛下,開始集結軍陣,然後進行第二波的攻擊。

從這些用兵就可以看的出來,寇封不是莽子,他真的懂怎麼用自己手下的士兵,也知道該在什麼情況下,如何靈活的運用自己麾下的士卒。

比如這次,鴛鴦陣中的狼筅兵和長槍兵寇封一個都沒有帶,拿着那麼長的兵器,防箭通道里裝的下兵器,但肯定裝不下幾個人了。

比如一開始帶領短刀兵突進肉搏,給長刀兵和長牌兵創造結陣的時機,然後分兩撥攻擊,連續打擊徹底擊潰敵方防線。

寇封本來就猛,還把士卒分成了兩撥連續打擊,再加上士卒一旦結陣,面對亂兵,優勢實在太大。

很快的,敵營守將就撐不住了,想要撤軍回營,憑藉營寨固守。

但寇封不給他這個機會。

眼見敵將要逃,寇封猛然間一聲大吼,嚇了幾個圍着他的士卒一激靈,愣神之下,被寇封幾大步的衝出包圍圈,衝向敵將。

接着就是一刀,砍下敵將頭顱,解決所有問題。

敵將一死,別說營中敵軍了,就是箭樓上的敵軍,也都一個個大驚失色,再加上寇封還沒徹底殺紅眼,大喊一聲“敵將已死,降者不殺”.很快的就控制住了局面。

再然後,就是輕鬆的接管營地,讓箭樓上的士卒下來投降的事兒了。

(本章完)

第706章 拖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502章 重想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456章 反攻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1004章 邀約第1100章 撤軍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006章 開戰第1192章 中計了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824章 異道會潼關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1013章 交鋒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739章 私宴第867章 定性第1087章 應對第168章 解釋第506章 等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96章 周瑜退兵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620章 潰敗第204章 名分第1116章 伏擊第41章 應對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44章 二顧茅廬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363章 議策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331章 燒營第715章 救災第1120章 秦朗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227章 和談第326章 關興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108章 過江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48章 出巡第115章 察覺第781章 右扶風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1051章 戰略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94章 援兵到來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661章 潼關路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725章 開春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100章 接應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1209章 變數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57章 三顧茅廬第1152章 調兵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418章 疲兵計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326章 關興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9章 寇封第162章 賣馬
第706章 拖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325章 石苞獻策第502章 重想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456章 反攻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1004章 邀約第1100章 撤軍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006章 開戰第1192章 中計了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824章 異道會潼關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1042章 遷都之議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1013章 交鋒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739章 私宴第867章 定性第1087章 應對第168章 解釋第506章 等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96章 周瑜退兵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620章 潰敗第204章 名分第1116章 伏擊第41章 應對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44章 二顧茅廬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363章 議策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331章 燒營第715章 救災第1120章 秦朗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227章 和談第326章 關興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440章 略陽遭遇戰第695章 祭祖前後第108章 過江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48章 出巡第115章 察覺第781章 右扶風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1051章 戰略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94章 援兵到來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661章 潼關路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725章 開春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100章 接應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1209章 變數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57章 三顧茅廬第1152章 調兵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418章 疲兵計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326章 關興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9章 寇封第162章 賣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