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

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

預算制度是一個新鮮事物,哪怕四大職權部門都覺得這事兒有必要推行下去,但畢竟牽扯的範圍太廣了,一旦要推行就是全國推行,上下需要協調的地方太多了,必須慎重。

而慎重的結果,就是要不停的討論。

不僅要完善這個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任何制度都不能生搬硬套的,必須符合當前的情況才行,這點不僅僅是張溪,諸葛亮等人也非常的清楚。

還要設置出一些過渡手段,慢慢的讓中央各部乃至地方習慣這樣的制度,不能猝然實行,否則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去做。

而要執行這個預算制度,目前大漢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人。

就像簡雍訴苦說的那樣,最需要實行預算制度的工部,卻連真正能寫出合格預算報告的人都沒有幾個,而全國工程又這麼多,各種工程門類繁多,把工部所有識字的人派出去制定預算報告,這個人手也不夠用。

而地方上就更別說了,他們連什麼是預算報告都不知道,更別說寫這個預算報告了。

所以,這事兒,必須要推行,但不能着急推行,還是得一步一步的來。

而怎麼一步一步的推廣,這些事兒,還是得需要好好討論一下的。

別的人也就算了,張溪和劉巴這倆始作俑者,肯定是要一直伴隨着整個討論到最後的。

因此章武二年元旦,張溪大年夜才正式放假,回家跟老婆孩子一起祭祖過年,過了年初五就又被諸葛亮給抓到府裡去,繼續討論這個預算制度推行的問題了。

這真的是閒着閒着,閒出事兒來了.早知道就不該這麼多嘴跟劉巴扯那麼多。

最後扯皮了半天,還是張溪提議——如果實在覺得現在全面推行有些冒險的話,那咱們就在成都的北邊畫個圈吧,弄個特區出來吧。

嗯,漢中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呢。

漢中那地方已經收回來好幾年了,經過這些年的休養生息,人口慢慢在恢復,但耕地卻慢慢的在荒廢.這裡正是需要大力發展和改造的地方。

漢中這地方,一旦要大力開發的話,需要修建和修繕的工程數量會非常的多,不僅要修建各種水利設施,還有軍事設施和各城城牆等等,一大堆的事兒要等着去做,正好用來試運行這個預算制度。

再加上現任漢中太守是黃權,這是一個文武雙全,品性端正的人,由他來統籌推廣這個預算制度,應該能讓人放心。

至於這個人才不夠的問題.張溪突然想起來,南中那邊不是馬謖在試運行科舉呢嘛?!

這也已經快三年了,第一批科舉制的人才,應該選出來了吧?!

把這些人調一批去漢中當佐吏,輔佐主官推行預算制度,這人手不就有了麼?!

而且這些科舉出身的寒門子弟,不管在南中還是在漢中,只是去當佐吏而已,不像察舉製出身的官員,一做官就是有品級的,大部分都是一司主官,這樣應該也不至於引起世家大族的警覺,覺得這是在搶他們的話語權和飯碗。

而諸葛亮要做的,就是保證這些佐吏也有足夠的上升通道,不至於一直只能當佐吏,這樣科舉制的實行,就會在不知不覺間讓朝廷上有寒門子弟的一席之地,到最後用科舉制取代察舉制,就會變得順理成章了。

諸葛亮也沒想到,張溪提出了預算制度還嫌不夠,還把這個預算制度跟科舉制進行了關聯.特麼這事兒啊,又麻煩了。

但諸葛亮思來想去,覺得張溪說的也許沒錯.馬謖在越巂郡幹了三年多,不僅大力開發越巂郡鐵礦區和金礦區,給大漢提供了大量的鐵器和金器,同時他主持的科舉,也選出了三十幾個能力不錯的年輕官員。

這些官員馬謖暫時都安排在越巂郡內,要麼是府衙內擔任佐吏,要麼就是在鍊鐵工坊擔任主簿,都是低級別官職。

但這麼多的人,馬謖一個越巂郡太守也安排不下的,而且這些人有時候乾的事兒都非常的重疊,有種人浮於事的感覺,不僅馬謖不滿,這些科舉出身的士子們也很不滿。

爲此,馬謖已經幾次三番的給諸葛亮寫信,請求諸葛亮幫忙安置這些科舉出身的低級官員.再不安置,可就沒有人願意來考這個科舉了。

畢竟考上了也沒有出路,那還不如在家繼續讀書遊學好了,甚至投靠世家門下,說不定都比去考科舉要有出路的多。

科舉人才出路的問題,也到了諸葛亮必須要認真思考的時候了。

諸葛亮思來想去,只能選擇認可張溪的建議。

讓這些科舉出身的人去當佐吏,一不會引起世家們的注意,二也是給了這些科舉出身的人一線希望,能繼續把這個科舉制給維持下去。

再說了,科舉制出身的人,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看他科舉的成績,就能知道他擅長的是哪一方面的事情。

科舉制的本身,是分科取士,馬謖在南中設立的科舉,根據張溪的建議,沒有弄的那麼複雜。

如果你覺得你學富五車,啥都懂,可以去考進士科,如果你覺得伱經學造詣很深,可以去考明經科,如果你覺得你算學能力不錯,可以去考明算科,如果你覺得自己懂得法律,可以去考明法科。

在張溪的建議下,馬謖一共就設置了這四科取士:進士,明經,明算,明法。

這些人擅長哪一個環節,從他的出身就能看的出來。

現在諸葛亮大手一揮,在這四科內各抽掉一半人手前往漢中,組建漢中預度部,歸漢中太守府管轄,專司漢中各府預算制度的實行。

同時調任楊儀爲預度部主事,主持預度部日常工作。

對於這個人選,張溪其實提出過反對意見的。

這個所謂的預度部主事,現在看來只是漢中太守府下面的一個部門主事,級別不高,撐死算是一郡主簿的概念。

但你等到將來,一旦全國推廣預算制度的時候,這個預度部就會變成一個標杆,這個預度部主事的地位肯定也會水漲船高,甚至一躍成爲朝廷大員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你讓誰去做這個事兒不好,你非讓一個氣量狹小的小人楊儀去做這個事兒?!

諸葛亮對此則是嘆了一口氣,然後反問張溪:你在咱們的人裡面劃拉劃拉,能找到比楊儀更加適合這個職位的人麼?!

然後張溪就無語了。

楊儀這個人,最擅長的就是算學和統籌學,他處理北伐大軍糧草的時候也是盡心盡力,劉備回到漢中還特別召見了楊儀,對他提出了嘉獎。

這個人是有才的.但他真的沒德。

可再沒德又怎麼樣,楊儀的才能擺在那兒呢,諸葛亮那意思很明顯,就算不分派系,你從荊州派,益州派,元從派裡都去找,能找到比楊儀更合適的人,那我就撤回任命好了。

張溪找不出來,真的找不出來。

能有一個劉巴,已經算是上天留給劉備最好的禮物了,如果沒有劉巴主持季漢的日常經濟工作,恐怕就劉備那個征討頻率,哪怕蜀中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也禁不起劉備這麼折騰。

而現在劉巴是戶部尚書,本身事情也非常的多,壓力非常的大,你再讓他去主持漢中預度部,那真的是嫌人家命太長了。

劉巴今年已經五十多了,也不算年輕了,這個年紀處理這麼多的事情,本身就已經非常的艱難了。

而且張溪記得,劉巴好像也不算太長壽的樣子,起碼跟鄧芝,廖化,宗預這些人沒法比的。

楊儀就楊儀吧。

但張溪還是不放心的建議諸葛亮,一定要好生的看着點那個楊儀,畢竟這貨其實跟魏老匹夫差不多,都不是能跟人好好相處的主,再加上氣量狹窄,別在預度部這麼重要的地方,惹出什麼亂子來。

對此,諸葛亮也只能是長嘆一聲,告訴張溪,其實這些他都知道。

說白了,還是季漢的人才儲備太少了。

雖然經過了諸葛亮近十年的佈局和努力,又是發行紙張,又是推廣雕版印刷術的,但整個蜀中,依然還是世家大族的力量佔據上風,寒門學子的數量依然不多.只能是退而求其次,用其才而不用其德了。

諸葛亮心裡很清楚楊儀是個什麼樣的人,但凡有的選,諸葛亮也不想用,但現在實在是沒得選啊。

楊儀這個人,論品德和才能,確實不讓人放心,但單論才能,把他放到預度部的位置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至於將來再說吧。

實在不行,就讓某個天天閒着沒事兒幹,能有時間從兵部溜邊到戶部去閒逛的傢伙,多承擔一點事情好了。

大家都在殫精竭慮的,就這小子天天在家陪老婆孩子吧?!

(本章完)

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44章 二顧茅廬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321章 石苞第606章 回軍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41章 應對第735章 決議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958章 試探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698章 坦白第518章 二將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386章 水泥第870章 夜襲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98章 劉表病重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70章 江夏太守第274章 王基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518章 二將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1135章 接應第53章 蹴鞠第459章 變故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686章 公平第907章 南下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162章 賣馬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1058章 過江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1120章 秦朗第51章 亂世人心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1058章 過江第33章 體能訓練第498章 原因第1086章 搶攻第358章 戰與和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180章 迎親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162章 賣馬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282章 變化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358章 戰與和第70章 江夏太守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948章 各地局勢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150章 蘄春第742章 歲月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1043章 升官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729章 空城計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95章 議戰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646章 議事(三)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123章 聯軍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1213章
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44章 二顧茅廬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321章 石苞第606章 回軍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41章 應對第735章 決議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958章 試探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698章 坦白第518章 二將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386章 水泥第870章 夜襲第42章 編練鴛鴦陣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98章 劉表病重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70章 江夏太守第274章 王基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518章 二將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1135章 接應第53章 蹴鞠第459章 變故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975章 巴丘水戰(一)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686章 公平第907章 南下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162章 賣馬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1058章 過江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1120章 秦朗第51章 亂世人心第1162章 三年後(三)第1246章 大殺四方的文鴦第1058章 過江第33章 體能訓練第498章 原因第1086章 搶攻第358章 戰與和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180章 迎親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162章 賣馬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282章 變化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1008章 全朱矛盾第358章 戰與和第70章 江夏太守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948章 各地局勢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150章 蘄春第742章 歲月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1043章 升官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729章 空城計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95章 議戰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646章 議事(三)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123章 聯軍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12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