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求職

第1章 求職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隆冬。

荊襄之地剛剛下完一場大雪,山披銀裝,樹掛雪花,頗有一番銀裝素裹的韻味。

如此美景,張溪卻沒有心情欣賞。

管子曰: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可憐張溪,現在囊中羞澀,連半枚五銖錢都沒有,家中米糧更是隻夠半月用度,哪有心情欣賞什麼雪景。

如今這年月,大雪天不在家貓着的人,全都是爲了生活而奔波的人。

張溪同樣不例外。

只是張溪多少有點特別,他是一個穿越者。

關於一名現代穿越者回到古代到底能不能活下去這個問題,現在的張溪,自認已經夠資格給出答案了。

能,但也不能。

活總是能活的,人有把子力氣,給門閥世家當隱戶也能活下去,反正世家豪族也不要求你有身份證明,這年月山裡到處都是逃戶山民,沒人來追究一個黔首的來歷。

只是不知道在這樣的生存條件下,人到底能活多久而已。

但如果你想要出人頭地,甚至稱王爭霸.嗯,真身穿就不要想了,哪怕你自稱是山野遺賢,隱士子弟,那也得看人家信不信。

魂穿倒是相對輕鬆一些,比如說伱要是穿越成個漢獻帝啥的就直接一步到位了。

啥事兒不幹最後還能混個山陽公噹噹,躺平也不虧。

張溪就是魂穿。

不過張溪的“投胎”技術不太好,沒能投胎成曹丕孫權之類的,家裡有着大把家業等着自己繼承。

張溪魂穿的,是潁川的一位寒門子弟。

注意哦,是寒門子弟,不是黔首百姓。

世家和寒門,其實都是官宦人家普通地主都不夠資格自稱寒門子弟。

比如未來南方的某位魯姓大都督就覺得很淦。

寒門子弟,你好歹得有個門戶,你才能自稱寒門子弟。

而門戶的標準,就是有沒有做過一方主政的官員。

張溪的祖父,還是當過一郡太守的,只是後世子孫無人入仕,這才慢慢變成寒門。

照理說,作爲一個寒門子弟,又是在潁川那個大神扎堆的神奇之地,再怎麼着張溪也該不愁吃穿的.實在不行託個門路去曹司空那邊混個小官還是可以的嘛。

但,張溪還是淪落到了家無餘糧的地步。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現在是亂世。

沒人喜歡亂世,亂世對所有人都不友好,不管是黔首百姓還是世家豪族。

只是相對於百姓只剩下進山當野民,自生自滅這一個選擇來說,世家豪族的選擇面要寬廣的多。

世家豪族應對亂世最常見的手段就是分家。

簡單來說,就是多頭下注,最著名的就是諸葛家的“龍虎狗”三兄弟。

寒門比不得世家底蘊深厚,但同樣在這個亂世裡,如果只是閉門守戶,很有可能被人一鍋端了,因此,潁川張家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了決定——分家發展。

就這樣,已經年滿二十歲的張溪,作爲家中最年長的子弟輩,被家族外派,來荊州之地安家落戶,延續家族生存。

之所以選擇荊襄之地,一方面是離的潁川比較近,將來能有個照應,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這地方常年不受戰亂影響,而北方.現在的北方一團糟,今天黑山軍作亂,明天高幹袁譚反叛,後天烏桓擾邊。

天知道曹司空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徹底平定這些亂糟糟的事情。

家族倒也沒有虧待張溪的意思,分家之時,給足了金銀細軟,還安排了二三十個隨從跟隨,保證這一路上的安全。

畢竟只是寒門,跟世家大族那種一分家幾百人遷徙的規模比不了。

可家族和張溪都沒有想到,從潁川到襄陽的這段路,會這麼難走。

剛出潁川沒多久,張溪帶領的分家隊伍就遇到了山賊打劫。

還好只是幾個落草爲寇的流民,雖然受了一些驚嚇,但擊退這些手持木棍石塊的流民到也不難。

只是,纔剛剛擊退山賊後不久,倒黴的張溪一行人又遇到了潰兵流寇。

潰兵流寇可比山賊難對付的多,山賊大多數是活不下去的百姓,而潰兵流寇有些甚至就是官軍冒充的,鎧甲武器俱全。

一番掙命廝殺之後,張溪勉強在僕人和隨從的幫助下逃了出來,金銀細軟丟了大半不說,身邊的隨從也就剩下六個人了。

這時候,卻是張溪一生中最危險的時候。

人多的時候還好,有組織,有約束。

現在只剩下六個隨從了,金銀錢財尚有,但前進無望,後退被罰人心如何,張溪都不敢去猜。

思來想去,張溪決定把剩下的隨從們都招攬到一起,做出了決定——把金銀細軟分成七份,自己留一份,其餘六份平均分散給六位隨從,自己只帶僕人上路。

爲了防止隨從們貪心不足,半路起歹心截殺,張溪還故意說自己要過南陽,南下樊城,然後過江投奔襄陽,實際卻是帶着僕人一路向東,直奔新野縣而走。

一路上風餐露宿,小心謹慎,躲躲閃閃的,總算是安全的到達了新野縣城。

而這一到地方,心緒一放鬆,張溪就病倒了。

不是什麼特別的毛病,就是感冒。

但在這個年代,感冒卻能要人命。

尤其是張溪這種長途跋涉,又驚又怕的狀態,這一病,就是足足一個月。

在張溪的僕人七寶的眼裡,張溪這是生了一個月的大病後終於康復了,讓這位一直陪伴着張溪的忠僕大大的鬆了口氣。

可只有張溪本主自己知道,其實這個身子,已經換了主人。

一個來自現代的靈魂,佔據了這個軀殼。

本主去了哪兒,是不是已經死了,現代張溪並不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睡覺前還在重溫94版《三國演義》呢,結果一覺醒來就發現自己變得昏昏沉沉的了。

這一個月裡,現代張溪總覺得自己是處在一種思夢非夢的狀態,腦子裡總有各種各樣的場景跟走馬燈一樣的轉來轉去。

有時候覺得像在看電影,有時候又覺得好像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這種狀態一直持續了一個月的時間。

經過這一個月的煎熬融合,張溪總算是熬了過來,頭腦重新恢復了清明,但同樣,他也搞清楚了現在自己的處境。

快沒錢了!

這一個月,張溪和僕人七寶一直是住在客棧裡的,看病買藥又花了不少的錢,剩下的那點錢真就只夠買一個月的粟米了。

沒錢是個大問題。

來不及思考“我是誰,我在哪兒,我要幹什麼”這類究極哲學難題,張溪首先要思考的是,一個月後自己吃啥。

作爲一個穿越者,這時候的張溪還是有着一種獨特的優越感的——有着某點上穿越前輩們的經驗加成,張溪覺得生存問題壓根難不住自己。

不就是生存嘛,隨便搞點發明創造賣了換錢就行了啊。

第一次嘗試——燒製玻璃.張溪帶着小七寶,主僕二人連着燒了好幾天的河沙,木炭花了好大一筆錢,愣是個屁都沒燒出來。

今後誰再說燒沙子就能造玻璃,張溪就跟誰急。

第二次嘗試——製作高度酒蒸餾器.張溪在客棧房間裡憋了好幾天,楞是沒想起來蒸餾器的內部構造是啥樣的,只能靠着自己的那點微薄化學知識自己探索。

等好不容易整出來一個似乎看着也許能行的蒸餾器,也花錢讓木匠師傅給做出來了張溪卻意外的發現,整個新野縣城,就沒有賣酒的地方。

出去一打聽才知道,新野縣自打劉使君來了以後,就不再允許民間酒肆賣酒了.偷賣也不行,據說劉使君麾下有個黑廝,極其擅長聞味找酒,一旦被找到偷偷賣酒,那就要被拉去縣衙打板子。

本地豪族家裡倒是肯定有酒,但這年頭,酒這個東西本身就是奢侈品,張溪跟本地豪族又毫無關係,人家也不可能白給你啊。

高度酒蒸餾這事兒,不得不暫時擱置。

第三次嘗試.還沒等張溪開口,小七寶急忙跪在地上,抱着張溪的腳脖子不鬆手,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求着自家主人,咱們就剩下半個月的粟米錢了,別再折騰了。

用七寶的話說,堂堂潁川張氏子弟,耕讀傳家之人,不求聞達於諸侯,也不該從事工商之事就差把沉迷奇技淫巧這類的話說出來了。

張溪無奈,只能暫時先放棄曲轅犁的製作嘗試倒不是覺得七寶說的有道理,主要是真的沒錢再折騰了。

而且七寶也算是給張溪提了個醒——咱是有身份的人。

這時代,能認得幾個字就已經很了不起,算文化人了,更別說是正經讀過書的人了。

而張溪,本主是自幼讀書習字,又接受了潁川各位大儒的文化薰陶,而靈魂則是經歷了現代信息大爆炸洗禮,兩者經過一個月的互相融合,怎麼想也不該只靠做玻璃和蒸餾酒過日子啊。

考公務員做官纔對嘛!

而且根據這幾天七寶上街打聽得來的消息,新野縣的話事人劉使君,在新野縣衙旁的一個小院裡設立了招賢館。

嗯.招賢館?!

這個就.好吧,這其實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

倒是聽說過“招賢令”,這玩意兒從秦孝公開始,很多人都用過,最近的一位就是北方那位大名鼎鼎的曹司空。

曹操起家的時候招賢納士,唯纔是舉,一舉徵得了像郭嘉,荀彧,荀攸,程昱,滿寵,毛玠,劉曄等人。

但這個招賢館就.漢末有這個機構麼?!

再者說,不是說劉備不是自稱“每於曹必反”麼,怎麼這個倒是學去了?!

但不管怎麼樣,招賢館確實存在,七寶連地址都給打聽清楚了,就在縣衙隔壁的小院裡那就去試試吧。

穿上士子服,帶上自己的名帖,相當於是自己的簡歷,出門去招賢館。

上輩子求職遞簡歷,這輩子求職還得遞簡歷.輪迴了。

(本章完)

第125章 借將第606章 回軍第183章 秋收第604章 收尾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115章 察覺第902章 折中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942章 守關第736章 爭(一)第700章 收尾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358章 戰與和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118章 苦肉計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282章 變化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187章 治病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77章 練兵衝突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38章 《隆中對》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1192章 中計了第72章 軍械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614章 亂戰第1197章 退守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546章 糾纏第781章 右扶風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704章 挑明第317章 武陵蠻動亂第757章 離間計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464章 總動員令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479章 看不慣第806章 八陣圖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867章 定性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71章 博弈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1130章 變策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171章 聯姻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1004章 邀約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939章 相持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123章 聯軍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931章 勸說第911章 過江第1214章 聖裁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167章 攤牌
第125章 借將第606章 回軍第183章 秋收第604章 收尾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115章 察覺第902章 折中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942章 守關第736章 爭(一)第700章 收尾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799章 陸遜的心態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358章 戰與和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118章 苦肉計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282章 變化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409章 不覺中計的趙昂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187章 治病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77章 練兵衝突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38章 《隆中對》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1192章 中計了第72章 軍械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614章 亂戰第1197章 退守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546章 糾纏第781章 右扶風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704章 挑明第317章 武陵蠻動亂第757章 離間計第950章 諸葛亮的冒險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464章 總動員令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479章 看不慣第806章 八陣圖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867章 定性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71章 博弈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1130章 變策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171章 聯姻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1004章 邀約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1156章 開始撤軍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939章 相持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123章 聯軍第293章 于禁的決策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931章 勸說第911章 過江第1214章 聖裁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167章 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