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互換

司馬懿真的很慶幸,自己這一路急行軍,比預計早了三天趕到了魯陽。

真的,他如果按照正常的行軍速度趕路,都不用等他趕到魯陽,這個魯陽就已經被蜀賊給攻破了。

而等他趕到魯陽,聽完王凌興沖沖的跟自己說可以出城偷襲蜀賊的時候,司馬懿後背的汗都下來了。

特麼幸虧自己來的早。

這個王凌是不是缺心眼啊,張溪和諸葛亮這兩貨怎麼會出現將相不和的情況。

你王凌難道不知道,這兩人從相識開始,就脾氣相投,好的就差穿一條褲子了,甚至於兩人剛剛結成了兒女親家麼?!

這倆能不合?!

當王凌面對司馬懿的質問時,也是傻了眼,眨巴眨巴了眼睛,半天沒有反應過來.這特麼誰知道去,他們倆結成親家的時候,也沒邀請我參加啊!!!

是的,王凌是真的不知道諸葛亮和張溪是兒女親家。

一方面,受限於這個時代的信息傳播效率,到這時候爲止,張溪女兒嫁給諸葛亮的事兒,才緩緩的從關中傳到中原,但也屬於是流言蜚語,僅限於茶樓楚館之內流傳。

而王凌本身還是很潔身自好的,他不可能沒事兒去那些地方溜達,再加上這半年的時間,王凌一直忙於軍務,忙於整軍備戰,沒聽到這樣的流言傳說,很正常。

另一方面,軍中的細作奏報,確實有提過這件事,傳遞速度也比民間快的多,這事兒在洛陽的司馬懿早就收到了信息,司馬懿是早就知道了。

可問題是,司馬懿真不覺得這個信息是什麼高價值的東西,這種明面上的事兒早晚會傳遍天下,因此這個情報,司馬懿還真的就沒有給身在許昌的王凌發過來。

官方得不到具體的情報,民間的流言王凌又沒工夫打聽他可不就一直到現在都不知道這事兒呢嘛。

司馬懿也是有點傻眼,他是真沒想到,王凌居然真不知道諸葛氏和張氏聯姻的事兒。

好吧,就算你不知道這事兒,但敵軍的主帥的人脈關係,這你作爲一軍主將,總該知道的吧?!

張溪和諸葛亮這倆貨,就算沒有結成親家,也早就有細作傳回情報,說這倆因爲相性很合,兩人關係一直都不錯的.這情報,伱王凌總該知道吧?!

王凌還真的是知道這個情報,但問題是.這情報都已經是七八年前的情報了。

現在你知道這倆是什麼關係麼?!

而且,他們倆,同爲託孤大臣,但一個在朝中掌控政局,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另一個被來回調任,出鎮地方.你能確定,這兩人之間真的沒有任何矛盾麼?!

正常來想,哪有這麼來回折騰自己的政治盟友的?!

你看看咱們自家這邊,陳羣當年跟曹休的關係還很不錯呢,可如今在朝中,要求嚴懲曹休戰敗之責最堅決的,不就是他陳羣嘛!!!

作爲曹休的好友,王凌這段時間沒少接到曹休的書信,跟自己抱怨這個問題。

政治人物之間的聯盟,哪有一定的說法。

所以啊,真不是他王凌腦殘,一方面是情報不全,另一方面,王凌也有自己的理由嘛。

司馬懿給氣的不輕,他很想反駁一下王凌,但一時間,司馬懿還真的有點不知道從哪兒反駁起好.因爲王凌說的是真的在理啊。

別的不說,同爲託孤大臣,他司馬懿就隱隱覺得,自己似乎已經被朝中的另外三位託孤大臣給疏遠了政治人物嘛,一向都是以自己的利益優先的。

行吧,就當你王凌有自己的理由但你是從什麼地方能看出來,諸葛亮不懂用兵的?!

王凌心說那還有看麼,回頭諸葛亮領兵攻城一次,你就全明白瞭然后王凌就被打臉了。

等到下次諸葛亮攻城的時候,攜帶了大量的攻城器械,軍士更是法度嚴謹,士氣高昂,似乎根本沒有受到任何炸營的影響。

進攻節奏更是一浪接一浪,連續衝擊魯陽城牆,甚至已經能夠在攻城器械的幫助下,爬上魯陽城牆,進行城牆爭奪戰了。

至於王凌派出去燒燬攻城器械的反攻部隊,纔剛出城門沒多遠,就被密集的箭矢給射了回來,根本出不了門。

真的,如果不是現在魯陽城內外有足足四萬兵力駐守,王凌現在就該手忙腳亂的拆東牆補西牆,陷入全面的守城被動了。

這哪裡是不懂用兵,這簡直就是一個積年的老將在指揮作戰!!!

這個時候,王凌哪裡還能不知道,自己差那麼一點,就上了那個諸葛村夫的惡當!!!

而諸葛亮呢,這時候也是沒辦法了。

司馬懿比自己預計的更早領兵到了魯陽,魯陽城內的守軍,已經有足足四萬了。 而以司馬懿的能力,諸葛亮也不認爲自己的那點小計謀可以騙過他,索性也就沒有繼續搞之前的那些小動作,而是紮營不動,等待張溪那邊把打造好的攻城器械給送過來。

這十來天的時間,張溪全軍三萬多人沒有攻城,全都被張溪安排着,去打造攻城器械了。

現在正好打造完成,就直接用吧。

司馬懿到了魯陽,倒也不是壞事。

只要用強攻,把司馬懿釘死在魯陽前線,那麼魏延他們的偏師,只要突破蒲阪津,進入弘農郡,在弘農楊氏的配合下,真的有希望直撲洛陽,一戰而下了。

諸葛亮放棄了快速佔領魯陽的想法,揮軍強攻。

而張溪這邊,也沒有再光看戲,也配合着諸葛亮,開始發起對魯陽南門的進攻。

魯陽西門,是王凌在守,而魯陽南門,不用問,肯定是司馬懿在守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張溪正式領教了,在後世被認爲是諸葛亮一生之敵的司馬懿,到底有多難纏。

是,你別看司馬懿面對諸葛亮的時候,好像一直是被摁着揍,要不是依仗着魏國的國力優勢,他根本擋不住諸葛亮的進攻實際上,這不能算錯,但也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誤解。

司馬宣王,是採取了一種最聰明,也最合適的方式,來應對蜀漢的威脅。

這不是他水平不行的體現,而是他對時局把握,對整體大局有非常大的敏感性的體現。

畢竟,真的在差不多的兵力下指揮作戰,他司馬懿也不是沒有試過.滷城之戰,讓人打了一個甲首三千嘛。

既然硬拼拼不過,那幹嘛要跟你硬拼啊,能有其他更加輕鬆的方式獲勝,爲什麼不用?!

司馬懿是一個非常能認清現實的人,同樣也是一個對自我認知非常清晰的人,這纔是司馬懿能夠熬死諸葛亮的關鍵原因。

至於曹爽那個草包說真的,那反而是最容易對付的玩意兒,高平陵之變中,最體現司馬懿水平的,是在短時間內跟曹魏的武勳和世家們達成利益交換,讓他們支持司馬氏上臺掌權。

總而言之,司馬宣王真不是《三國演義》裡描述的那樣,一遇到諸葛亮就狼狽不堪,只能虐虐像馬謖,曹爽這樣的菜雞起碼現在張溪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魯陽南門守軍,在司馬懿的指揮下,防守的非常嚴密。

哪怕張溪有足夠的攻城器械幫助,也很難在進攻中找到司馬懿的防禦薄弱點。

西門那邊,諸葛亮能找到登上城牆的機會,但在南門這邊,張溪是一點機會都沒有找到。

有那麼一瞬間,張溪甚至有了這麼一個念頭——要不跟西門的諸葛亮換換,讓他來對付這個宿命中的對手?!

畢竟歷史上諸葛亮真的是能贏司馬懿的嘛!!!

而同樣的,南門城樓上的司馬懿,現在也皺着眉頭,關注着整個局勢的發展。

對面的張溪,真不愧是天下名將,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軍中法度井然,用兵嚴謹,進攻的同時,時刻防備着守軍反擊司馬懿尋找機會出城燒燬攻城器械的部隊,沒有一次能撐過一炷香的時間,很快就被敵軍的弓矢給趕回了城內。

真的是一個不容易對付的對手。

而這個時候,司馬懿其實也在想,既然南門這邊的張溪這麼難搞,要不跟西門的王凌換一下,自己去對付一下諸葛亮?!

畢竟,相比起張溪這個天下名將,諸葛亮到底是以治政聞名天下,也許用兵上,真不如張溪那麼難纏?!

就這樣,互相琢磨之下的三天後張溪和司馬懿,再次在魯陽西門,相遇了!!!

這特麼叫什麼事兒?!

第609章 到來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477章 改制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194章 示範區第422章 大雪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73章 調令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1087章 應對第13章 吹牛第646章 議事(三)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142章 分地盤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264章 再見面第752章 收留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604章 收尾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609章 到來第813章 撤軍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864章 亂戰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594章 輪班制第580章 接應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1112章 甄城第1097章 壞消息第946章 洛陽防備第331章 燒營第179章 準備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589章 試探第1047章 南征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125章 借將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1204章 猶豫第1091章 孟津渡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1004章 邀約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956章 影響第149章 約定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709章 異動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518章 二將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269章 清閒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457章 換將
第609章 到來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727章 補救措施第477章 改制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194章 示範區第422章 大雪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286章 張郃戰魏延第73章 調令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1087章 應對第13章 吹牛第646章 議事(三)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142章 分地盤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264章 再見面第752章 收留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604章 收尾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609章 到來第813章 撤軍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864章 亂戰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594章 輪班制第580章 接應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1112章 甄城第1097章 壞消息第946章 洛陽防備第331章 燒營第179章 準備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589章 試探第1047章 南征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125章 借將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1204章 猶豫第1091章 孟津渡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1004章 邀約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956章 影響第149章 約定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709章 異動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518章 二將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269章 清閒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457章 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