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章 各方顧慮

諸葛請辭丞相一事,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在各方勢力的聯合反對之下,不了了之了。

這次諸葛亮是真的錯估了朝中的政治局勢,如今的大漢朝廷,在最近的五年裡,接連拿下了河洛和河北之地,而這兩個地方,是出了名的世家大族聚集地。

河洛世家和河北世家如今在大漢朝廷內部的根基不夠深,益州,雍涼,荊州世家們雖然是既得利益團體,但他們在人才儲備上,顯然不如底蘊更加深厚的河洛,河北世家們。

雙方都有顧慮,而諸葛亮如果一旦請辭丞相,那麼他們就必須在現在直接面對面的槓上。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那兩邊的世家大族們倒是不介意掰一掰手腕,畢竟各有各的優勢,但問題是,現在只能算是季漢的王朝初創期,很多弊端沒有得到解決,而皇室卻牢牢的掌握着兵權世家大族如果在這個時候互相內鬥,最後便宜的,可能還是作爲天子的劉禪。

因此,站在世家大族的角度上來講,他們更希望諸葛亮能留下來繼續擔任丞相,調和朝廷內部的利益派系而且,也只能是諸葛亮,別的人,做不到讓朝廷內外的各種派系心服口服。

這是站在世家大族的考慮,而站在天子劉禪的立場上,他比任何人都不希望諸葛亮請辭丞相。

這快二十年的時間,劉禪一直是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坐穩皇位的.說實話,劉禪確實有點太沒出息了,親政二十年,居然到現在都無法徹底掌控朝政。

但凡換成一個有點追求的皇帝,都不至於到現在的這個境地。

可是吧,劉禪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劉禪是真的全心的信任諸葛亮,要權給權,要錢給錢的.真的,你把劉禪換成孝武皇帝試試?!

管你諸葛亮是不是忠心呢,敢攬權,孝武皇帝誰都能殺給你看!!!

總而言之一句話,劉禪是真的不能理解諸葛亮要請辭丞相,他第一時間根本想不到那些有的沒的,只有一個念頭——相父要走了,我可怎麼辦?!

不行,必須不能讓相父離開,否則這個國家就要完蛋了!!!

這就是劉禪內心最真實的寫照,因此,對於諸葛亮的請辭,劉禪第一次做出了反對諸葛亮的決斷——駁回。

而劉禪駁回的那麼痛快,幾乎都不帶猶豫的.諸葛亮就知道,劉禪根本沒懂自己請辭的真正用意。

因此,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不僅僅是諸葛亮藉機釐清朝堂內部政治勢力的時間,同時也是諸葛亮給劉禪做思想工作,解釋清楚爲什麼要請辭,以及爲什麼不再復設丞相的時間。

其實吧,諸葛亮對劉禪這些年的表現,還是很滿意的。

自從大漢第三次北伐以後,諸葛亮其實就已經有意識的在移交自己手裡的權利給劉禪,甚至在第三次北伐前後,諸葛亮領兵離開成都後,就一直沒有再回國都坐鎮,這本身就是在給劉禪鍛鍊機會。

劉禪坐鎮成都,穩定後方,諸葛亮就在長安,統籌北伐大業。

劉禪遷都長安後,諸葛亮也在洛陽理政,穩定河洛到了六伐以後,諸葛亮甚至都跑到距離長安千里之外的鄴城去辦公了。

其實諸葛亮很早就開始在朝中降低自己的存在感,配合劉禪掌握手裡的權利了。

而這些年,其實劉禪真的很不錯。

雖然說,北伐的各種後勤糧草儲備,實際負責操作的人,是李嚴,蔣琬,費禕,陳祗等人,但坐鎮國都,穩定人心,做好決策,及時供應北伐大軍所需,這些,也是劉禪的功勞。

北伐能進行的那麼順利,跟劉禪從不拖後腿也有直接的關係。

所以,在諸葛亮看來,如今的天子劉禪,已經不是剛剛登基的時候,連上朝該做什麼都不知道的幼年天子了,他這些年乾的很不錯,也掌握了足夠的權利,至少在費禕,李嚴,蔣琬等人的輔佐下平衡朝政,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現在的劉禪,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不自信,他一直有自己在前面遮風擋雨,突然沒有了自己站在前面,天子可能會有些不習慣而已。

可這些,也同樣是天子需要面對的事情畢竟諸葛亮現在已經六十出頭了,連諸葛亮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早晚要有這麼一天的。

因此,諸葛亮覺得,在自己還能有精力的時候,提前安排好這些事情,讓天子早點習慣,也不是一件壞事.真要出了什麼紕漏,他諸葛亮還能幫着收尾一下。

這些,就是諸葛亮的良苦用心.只是,劉禪並不接受。

沒辦法啊,諸葛亮覺得劉禪行,可劉禪覺得,自己真的不行。如今的大漢,雖然看起來蒸蒸日上,但是吧,隨着地盤越來越大,朝廷內部的各種利益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

相父說什麼只要牢牢抓住兵權,很多事情就會變得很容易.但劉禪同樣知道,那幫世家大族和他們的朝臣代表們,到底有多麼的難纏。

尤其是現在收復了中原和河北地區,這些地區的世家大族,有幾個是省油的燈,如果全靠劉禪自己去做決策的話,劉禪真的沒有信心,可以很好的平衡各方勢力。

當皇帝,可是一個技術活當昏君當然容易,可哪怕只是當一個守成之君,也是相當困難的。

大漢好不容易在先帝,丞相,諸位臣工的努力下,實現了三興,總不能在他劉禪手裡,二世而亡吧?!

這還只是平衡朝政的問題,具體到政務,在劉禪看來,還有很多的麻煩,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做。

雖然說,現在大漢依靠着兵權,強行推行着魚鱗圖冊制度,但這個制度,不過是暫時拖慢了世家大族們兼併土地的腳步,並不是徹底抑制住了土地兼併。

如何對這些事情進行改革,既要拉攏世家大族,不能跟世家大族翻臉,又要能抑制世家大族,不讓世家大族坐大.劉禪是一點頭緒都美歐。

除了這個最大的問題外,還有諸如如何快速恢復民生,讓百姓安居樂業的同時,還能提高國庫收入,各種國家賦稅的興起和廢除,以及如何增加人才選拔通道,避免寒門子弟失去上升空間,導致底層不穩等等這些事情,有些劉禪有想法,但不知道自己想的對不對,有些劉禪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下手。

這種情況下,劉禪怎麼可能允許諸葛亮真的請辭丞相,跑回南陽臥龍崗去過退休生活。

所以啊,劉禪是什麼招都用了。

跟諸葛亮擺事實,講道理,到最後耍無賴,快四十歲的人了還拉着丞相的衣角撒嬌.真的,那場面,也就是沒人看到,否則的話,諸葛亮連同劉禪一起,都有殺人的心。

最後的結果,還是諸葛亮心軟了,默默的撤回了自己請辭的疏奏,繼續擔任丞相這事兒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了。

而爲了轉移朝臣的注意力,同時也是爲了更好的平衡大漢朝堂的內部利益矛盾尚書令李嚴請奏天子,出兵伐吳。

李嚴也是出於好心。

一方面,李嚴不想讓人再盯着諸葛亮請辭的事件不放了,別回頭扯着扯着,把自己寫信給諸葛亮,勸諸葛亮加“九錫”的事兒給牽扯出來.諸葛亮有威望,有大功,有天子信任,他肯定沒事兒,但李嚴恐怕就真的完蛋了。

另一方面,在長安的諸位朝臣們,在經歷了諸葛亮請辭丞相的風波後,都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後諸葛亮時代,恐怕就是大家在朝堂上掌握權利的最好機會。

因此,大漢朝堂內部的各大利益團體,必須趁着諸葛亮還在,有人調和的時候,儘快的掌握朝廷各部的權利,因此,引發了一場內部的明爭暗鬥。

尤其是對於中原世家和河北世家而言,他們進入大漢朝堂的時間太晚了,朝堂高層不是荊州人就是益州人,這顯然對中原世家和河北世家很不利。

中原世家好不容易出了一個陳泰,現在也被諸葛亮從中樞的位置上摳下來,派去接替鄧艾當冀州刺史了,而河北世家在朝廷中官位最高的,只有身爲幷州刺史的王昶。

雖然吧,身爲一州刺史,怎麼也算是一個高官了,但是兩人都不在中樞,而不在中樞,對於朝廷決策權的影響就不會太大,根本無法跟掌握了三省六部的荊州,益州集團相提並論。

而對於荊州,益州,甚至是雍涼集團來說,他們雖然現在掌握了朝廷中樞的權利,但這也只是一時的勝利論人才儲備,他們怎麼也幹不過有着數百年底蘊的中原和河北世家的。

所以啊,荊州,益州世家需要趁着現在佔據中樞權利的時候,儘可能的獲取足夠的利益,延長自己的執政時間,而中原和河北世家們,則需要一個機會,可以獲取進入中樞的通道。

而彼此間的明爭暗鬥,哪裡比得上軍功更加簡單直接?!

因此,當李嚴察覺到內部利益紛爭之後,果斷的上疏請求徵吳。

而李嚴的這個疏奏一上,立刻受到了大漢上下的一致認可。

第666章 敗退第1124章 僵局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81章 衝陣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7章 三國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243章 爭議第831章 議策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31章 商討第705章 女兒事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64章 博望之戰第495章 柳隱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1124章 僵局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1006章 開戰第227章 和談第1155章 方案第870章 夜襲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138章 油江口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176章 誤解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818章 涼州騎兵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79章 巡視防務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1112章 甄城第1238章 改良第31章 商討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142章 分地盤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227章 和談第168章 解釋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685章 考題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55章 拜師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1124章 僵局第641章 練將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865章 戰後第167章 攤牌第546章 糾纏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862章 尾聲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256章 鍊鐵第98章 劉表病重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1071章 重整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
第666章 敗退第1124章 僵局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81章 衝陣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7章 三國第597章 退守和換防第243章 爭議第831章 議策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31章 商討第705章 女兒事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64章 博望之戰第495章 柳隱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1124章 僵局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1006章 開戰第227章 和談第1155章 方案第870章 夜襲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138章 油江口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176章 誤解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818章 涼州騎兵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79章 巡視防務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1112章 甄城第1238章 改良第31章 商討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142章 分地盤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227章 和談第168章 解釋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685章 考題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55章 拜師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1124章 僵局第641章 練將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865章 戰後第167章 攤牌第546章 糾纏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862章 尾聲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256章 鍊鐵第98章 劉表病重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1071章 重整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