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和談

第227章 和談

張溪已經問過了劉備是打是和的問題了,現在輪到魯肅問孫權了。

說真的,魯肅實在不懂,爲啥孫權非要出兵偷襲荊南四郡。

如果說劉備耍滑頭,不給州郡,你可以以這個爲理由,指責劉備,威脅斷交直接出兵偷襲這事兒,有點說不過去。

但既然是孫權做出的決定,考慮到現在孫權日漸威甚,魯肅也不好說什麼。

那麼現在兩軍對峙於湘潭和公安一線,到底該怎麼收場,這個得問清楚吧。

到底是索性撕毀盟約,跟劉備決一勝負,進而佔據荊州,還是以現有的好處,跟劉備談判,雙方繼續維持盟約?!

孫權對此,其實也挺猶豫的。

其實孫權和劉備一樣,自從赤壁之戰後,連戰連捷的狀態下,讓自己有些飄飄然了。

赤壁之戰,以少勝多,你可以說全賴周郎之力。

但濡須之戰,可是他孫權親自指揮的,周瑜也只是聽命行事,最後的結果是他孫權用七萬大軍,打退了曹操四十萬大軍。

雖然曹操的這個四十萬大軍跟赤壁一樣,也是號稱的,但曹操畢竟是當世公認的兵法大家,他孫權能擊退曹操這個含金量,不低了吧?!

現在同樣是起了七萬大軍,又在先期偷襲獲得了長沙、桂陽兩郡,周瑜更是逼近了公安,這種情況下,就算跟劉備正面決戰,又有何不可?!

要知道劉備一方,加上所有的荊州軍在內,也不會超過十萬的。

我可是連曹操的四十萬大軍都打退了,還怕劉備的十萬大軍麼?!

因此,孫權確實有些得意,想着要不就直接跟劉備翻臉算了。

佔據荊州,全據長江,這樣就有了自保之力。

從荊州和淮南兩地進兵,佔據青徐和豫州,他孫權一樣有問鼎天下的實力。

然後就被周瑜狠狠的潑了一大盆冷水。

魯肅是孫權一手提拔上來的,作爲孫權的心腹屬下,孫權發飄,魯肅只能委婉的勸說。

但周瑜不同,他雖然年紀不大,但可是江東老臣。

雖然周瑜平時很注意跟孫權的君臣關係,也一直很尊重孫權,但孫權這麼發飄,周瑜還是很不客氣的戳穿了孫權的幻想。

濡須之戰能贏,確實是孫權指揮的功勞,但更重要的是,曹操水軍不行,根本無法突破江東軍的防線,同時又不習慣江南陰雨的氣候,曹操爲了避免重蹈赤壁之戰的覆轍,也擔心滋生瘟疫,這才退的軍。

可如果孫權要跟劉備爭奪荊南,那就得拼步兵和陸戰.呂蒙率領兩萬士卒進攻,還有偷襲的優勢,現在不還是被阻擋在湘潭,面對不到一萬士卒的防守不得寸進。

論水戰能力,周瑜有自信,可以把關羽和文聘堵在長江上不得動彈,讓他們無法支援荊南,但現在劉備已經親率三萬大軍到了武陵,一旦他們進軍到湘潭前線,就靠呂蒙的那兩萬人,頂得住劉備的進攻麼?!

孫權很自傲的表示,我也帶兵來了啊,還帶了足足四萬呢,比劉備都多一萬。

然後周瑜很不客氣的對孫權直言——咱家士卒陸戰水平怎麼樣,你這個當主公的心裡沒點數麼?!

所以啊,這次周瑜一反常態的,並不支持幹掉劉備,而是支持了魯肅的主張,趁着現在江東還有優勢,跟劉備談判。

倒不是周瑜大病一場後突然轉性了,實在是形勢變化太快,讓周瑜不得不對自己的策略做出調整。

當初劉備只有荊南的時候,周瑜巴不得快點把劉備弄死,畢竟這時候孫權有這個實力,而且也是非常有希望能全據荊州的。

但孫權顧慮到北方曹操的威脅,沒聽。

現在,劉備已經佔據了益州,荊州也已經連成了一片,情況就變了。

伱要跟劉備翻臉背盟可以,但除非你能一舉幹掉劉備,讓益州羣龍無首重新亂起來,否則一旦讓劉備逃回益州,事情就麻煩了。

劉備退,雖然喪失了進取天下的可能,但他依然可以閉關自守,瞅準時機,時不時的騷擾荊州。

而江東得了荊州,就是三面受敵,既要面對襄陽和淮南方面曹軍的壓力,又要隨時抵禦已經翻臉了的劉備集團的偷襲。

人家佔據長江上游,順流而下偷襲,可是太方便了。

以江東的實力,早晚會在這樣的對峙局面中消耗殆盡,最後只能便宜曹操。

現在的局勢跟以前不同了,這時候也沒法一下子按死劉備了,倒不如想想怎麼撈取足夠的好處,然後往北進攻,爭取突破淮南進入淮北,進而攻取青徐吧。

這時候的孫權到底還算腦子清醒,也知道從善如流雖然周瑜說的挺不客氣的,但孫權知道,周瑜這個人,一顆心全在江東基業上面,所以孫權可以接受周瑜這樣的直言。

然後,孫權就派出了魯肅,試探性的跟劉備集團接觸,看看有沒有和談的可能。

當然,即使是和談,那也得是在現有的局面下和談,起碼長沙和桂陽兩郡,你劉備得給我,這是以前就說好的,你取了益州,這兩郡就給我作爲補償。

劉備倒是也想和談,但劉備希望的是,雙方退到開戰前的狀態,也就是長沙和桂陽一個都不能少,那就是我的地盤。

我不追究你背盟偷襲的事情,就已經很好了。

所以嘛,雙方是存在分歧的,但起碼,可以坐下來談。

那就談嘛。

這種事情,肯定是不能雙方主君出面的,不然不好討價還價。

所以呢,是雙方派出了各兩名代表,進行和談。

因此,魯肅提議,在雙方大軍對峙的中間,設立一個軍帳,雙方派出的和談代表談判,而雙方護衛都可以帶,但不能帶長兵器,只能攜帶單刀。

也就是所謂的,單刀赴會。

真不是二爺提着青龍刀,一個人獨闖江東虎穴去見魯肅歷史上真正的單刀赴會,其實是指護衛們只能帶單刀。

甚至這次,二爺都不是一個人參加會議的,魯肅也不是和談的主要決策者。

這次的單刀赴會,二爺雖然依然是決策者,但身邊多了一個張溪。

魯肅甚至連決策者都不是,真正的決策者,是周瑜。

就在公安城外,周瑜和關羽對峙的大軍中間,由關羽方面造了一個軍帳,然後關羽張溪作爲劉備方的代表,魯肅周瑜作爲孫權方的代表,進行了一場談判。

按照這年代的規矩,互相見面,行禮問好後,開始正式談判。

“昔日玄德公與我主有約,取益州後便割長沙桂陽二郡於我主,今玄德公何以背約不與?!”

周瑜率先發話,以密約說事兒。

關羽眼睛一眯,不接周瑜的話茬,轉而說道,“荊州之地,本非江東所有,乃劉景升之地也,江東何以討的?!”

魯肅眉頭一皺,說道,“君侯此言差矣,荊州雖爲劉景升之地,然劉景升父子皆已亡故,荊州之地,有德者居之。更何況劉使君與我主有約在先”

關羽立刻打斷了魯肅的話,繼續說道,“子敬何言耶?!我主乃漢室宗親,正是有德之人,又爲劉景升之弟,兄終弟及,有何不可?!”

“關將軍,何不聽子敬說完?!”周瑜臉色也不太好看的,說道,“我與子敬皆言明,此事乃劉使君與我主有約在先,如今如何背約不與?!”

關羽眉頭微皺,心裡相當不爽。

沒有糊弄過去呢。

江東方面肯定是抓住密約的事兒來做文章,這事兒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劉備也沒有否認,所以江東拿這個說事兒,到底是劉備方面理虧。

這年頭對於誓約這種事兒,到底還是看的比較重的,尤其是關羽這樣重情重義之人。

所以關羽的策略就是強調荊州之地是劉備從劉表那邊繼承來的,合理合法,給不給的,都應該是劉備自己的事兒。

但不管怎麼樣,關羽一個人肯定說不過兩個人。

所以關羽看向了張溪你這傢伙,是來談判,不是來看熱鬧的吧?!

而張溪嘛其實思路跟關羽不太一樣。

張溪微微笑着,對周瑜和魯肅說道,“兩位將軍所言,卻有其事。我主與孫將軍約定,取益州之後將兩郡交於孫將軍.然如今我主剛平益州,尚未安服人心,孫將軍便遣使來討要,是否過於急促?!”

周瑜眉頭一皺,心說這個張元長要玩什麼花樣?!

正要說話,但張溪則笑着,對周瑜繼續說道,“還請都督聽完.我主剛入益州,人心未附,故好言相勸孫將軍,還請寬恕些時日,待我主收服益州人心,進軍涼州之時,便將二郡交於孫將軍卻不想孫將軍竟然不顧兩家盟好,出兵偷襲,此又是何意?!”

這話聽得吧,魯肅都忍不了了,說道,“元長何出此言,分明是劉使君不欲將兩郡與我主,故我主自取之,何來破壞盟約之說?!”

張溪則繼續笑眯眯的,說道,“子敬兄,昨日溪得美玉兩塊,甚是喜愛,便對下人言道,欲將此美玉贈與子敬兄。子敬兄聞知此事,趁溪無暇不在家中,闖入廳室,自取美玉.此番行爲,何解?!”

魯肅一聽這話,頓時臉色一變,周瑜聽着也不像話,拍案而起,厲聲說道,“張元長,汝好一張尖牙利嘴!!!”

(本章完)

第236章 造紙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381章 對外第151章 趙累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159章 聯姻第812章 擊潰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884章 戰後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459章 變故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126章 絕北道第1004章 邀約第430章 任免第914章 壓力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574章 懲罰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587章 處罰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587章 處罰第778章 舌辯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94章 援兵到來第1012章 誘敵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274章 王基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683章 影響第343章 調整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152章 調兵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716章 關中世家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96章 周瑜退兵第118章 苦肉計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1222章 經濟戰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711章 曹魏計策第180章 迎親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772章 拖延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159章 聯姻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813章 撤軍第1012章 誘敵第53章 蹴鞠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38章 《隆中對》第215章 劉循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97章 襄陽的反應
第236章 造紙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381章 對外第151章 趙累第224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159章 聯姻第812章 擊潰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884章 戰後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459章 變故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126章 絕北道第1004章 邀約第430章 任免第914章 壓力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574章 懲罰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587章 處罰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587章 處罰第778章 舌辯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94章 援兵到來第1012章 誘敵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274章 王基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947章 互相試探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683章 影響第343章 調整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57章 鹽鐵和制度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152章 調兵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333章 朱桓的建議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716章 關中世家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96章 周瑜退兵第118章 苦肉計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1222章 經濟戰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711章 曹魏計策第180章 迎親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772章 拖延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159章 聯姻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813章 撤軍第1012章 誘敵第53章 蹴鞠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87章 失敗的夜襲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38章 《隆中對》第215章 劉循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97章 襄陽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