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

陳泰和賈逵很緊張,真的非常的緊張。

他們現在手頭只有一萬五千人,而張溪到底帶了多少兵力南下,他們還沒有收到確切的情報。

洛陽丟失,導致了陳泰和賈逵這邊的情報線直接斷了,而如今洛陽已經被諸葛亮佔領了,即使還有魏軍細作留在洛陽城內,這時候也不會輕易冒頭的。

因此,陳泰和賈逵,是真的不知道張溪到底帶了多少兵力來進攻潁川郡,他們只知道,張溪是從潁川北部的崇高縣南下的。

對敵的情報缺失,讓陳泰和賈逵兩人,充滿了不安。

而更重要的一點在於,洛陽失守後,潁川郡現在面臨的局勢,是相當不利的。

潁川郡南側就是汝南郡,那裡有東吳勢力盤踞在南部,隨時可能北上,能不能守住,全看郭淮在那邊的發揮。

潁川郡西側,就是蜀賊盤踞的荊州重鎮南陽郡,而今魯陽,昆陽,已經失守,襄城被陳泰和賈逵主動放棄.從襄城到汝水一帶,完全成了兩軍交戰的緩衝區。

潁川郡北側,那就是剛剛失守的洛陽,也是張溪領兵而來的地方。

潁川郡現在是三面皆敵,蜀賊又挾攻克洛陽的聲勢南下不管帶多少兵馬來,對潁川郡的威懾力都不小。

這還只是外敵的情況,而在潁川郡內部,現在的問題也不少。

別的不說,就是現在潁川郡的世家大族們,對於是否要投降蜀漢,也突然開始有了爭議。

實話實話,潁川郡世家雖然跟曹魏合作的比較早,但潁川郡的世家們,卻沒有跟河東郡,河北等地方世家那樣,跟曹魏綁的那麼死。

有點像當年荀令君跟曹操之間的關係。

畢竟,荀令君是大漢的荀令君,不是曹魏的荀令君,這點天下皆知.即使是劉備那邊,也是不得不承認的。

當年旗幟鮮明的反對曹操稱公的人,就有荀令君一份,光從這個角度出發,潁川世家跟大漢之間,真沒啥不可調和的矛盾。

再加上這次領兵進攻潁川郡的大將,本身就是潁川出身的張溪.就算是寒門出身,那也是我潁川的寒門吶。

你多少得顧忌一點地方宗族的情誼吧?!

所以,對於潁川郡是繼續堅守,還是主動向大漢投誠,其實現在潁川世家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

之前沒有這樣的聲音,是因爲潁川世家也在觀望,如果蜀漢攻不下洛陽,那潁川世家也不會放棄既得利益,去跟蜀漢媾和。

但現在,蜀漢已經攻下了洛陽潁川郡本身無險可守,又深陷敵軍包圍,失守是早晚的事情,無外乎是什麼時候失守的問題而已。

既然如此,那潁川郡的世家們,爲什麼不能在最壞的局勢下,搶先一步爭取到對家族最有利的待遇呢?!

說到底,潁川郡世家會因爲大漢的歸來而損失一些利益,但總比被人帶兵打進來,一通收拾之後,損失要小一點吧?!

再一個,潁川世家們覺得,他們也未必會真的有太大的損失蜀漢的兩員大將,徐庶和張溪,都是潁川人,但這些年,他們一個困守荊州,一個四處調任,始終難以向蜀漢朝政中央更進一步。

這是爲什麼?!難道是他們倆不願意麼?!

而他們爲什麼不能做到這點,是他們的能力不足麼?!

很顯然,沒人會認爲張溪和徐庶的能力不足以進入大漢朝廷中心,那麼他們一直這麼徘徊在外的原因,在潁川世家看來,就只有一個理由:

這兩人,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

其實說白了,就是他倆沒有後臺,沒有可以支撐他們更進一步的利益團體。

諸葛亮能成爲丞相,掌控朝政,龐統能成爲侍中,掌握朝政監督大權,是因爲他們背後有荊州世家大族的支持。

法正能成爲尚書令,負責朝政運作,秦宓能成爲禮部尚書,掌控全國的經典解釋權,控制全國輿論,是因爲他們背後有益州世家的支持。

而張溪和徐庶,倆寒門出身,啥背景都沒有,功勞再大,也只能在地方徘徊,永遠進不了中央。

而潁川如果重新投入大漢,那麼潁川集團在大漢朝廷內部,就會有兩個現成的代言人,而這兩個人代言人,應該也急需潁川世家的支持來實現更進一步的政治需要.兩邊簡直是天打雷劈的一樣的合拍啊。

嘛,不管張溪和徐庶是怎麼想的吧,但至少潁川世家是真的這麼想的,他們是真的覺得,投降大漢,對潁川世家來說,未必比在曹魏這邊混的更差。

畢竟,這些年,潁川世家是漸漸鬥不過河北世家了,甚至不得不和河東世家聯合起來,跟河北世家對抗.當年兩位荀令君,郭祭酒等人在的時候,可不是這樣的。

所以,潁川世家真沒有河東世家那樣的顧慮,他們真的是可以選擇投降的。

這就是現在潁川世家內部出現的分歧這不是陳泰的資歷和威望能夠阻止的。

現在的潁川郡內部,其實是處在軍心低落,世家態度分裂的狀態。 別看陳泰手裡還有一萬五千人,但陳泰前要防張溪,後要防世家的,中間還要操心怎麼提升士卒的軍心士氣.這點兵力,其實戰鬥力並不見得有多強。

如果不是郭淮纔剛剛領兵離開潁川半個月,陳泰都想再次調郭淮回援了可惜,這麼做不行。

不說郭淮是什麼心思和想法,就說這麼來回的折騰汝南郡兵,那幫汝南郡兵會不會有什麼特殊的想法這種時候要鬧出兵變之類的事情來,那纔是真的大麻煩。

因此,陳泰和賈逵,也只能是硬着頭皮,咬着牙,膽戰心驚的看着張溪從潁川郡北部攻入,而自己只能盡力的收縮兵力,困守許昌,企圖用許昌的堅城,阻擋蜀賊的進攻。

但,這倆意外的發現,張溪在潁川北部晃悠了一圈,突然轉道,往潁川的西南方向的襄城而去壓根沒往許昌的方向過來。

這個舉動,讓陳泰和賈逵都有點摸不着頭腦,也讓潁川的一部分世家大族們,有點摸不着頭腦。

襄城那個地方,自從陳泰和賈逵棄守後,就已經是直接放棄的地方了.張溪去那邊幹什麼?!

還是賈逵的經驗比較豐富,稍微仔細的考慮了一下,賈逵認爲,張溪應該是虛張聲勢的過境潁川,他的真實目的,並不是攻略潁川,而是回軍荊州。

之所以要這麼虛張聲勢一下,不過是想讓他們倆退守許昌,把襄城到汝水一帶空出來,好方便蜀賊重新佔領襄城,威脅許昌,不讓許昌的魏軍北上進攻洛陽。

總而言之,人家壓根就沒有衝着要收復潁川而來。

想明白這些後,陳泰也終於是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事實上,就陳泰手裡的這點兵力,他也不敢輕兵北上,進攻洛陽至於襄城,放棄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能守住許昌,保證潁川世家的大部分利益,對於年輕的陳泰來說,已經算是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也對得起潁川郡的各位“世叔”,“世伯”們了。

至於這個潁川郡將來何去何從.陳泰覺得,這就不是他能決定的事情,一切還得看朝廷的應對,以及自己父親和這些潁川郡的世家大族們,商量下來的結果。

尤其是荀氏,陳氏,王氏,許氏之間的互相溝通。

反正吧,不管怎麼樣,這都不是陳泰能插手的事情了,他現在能守住大半個潁川郡,已經是大功一件了。

而賈逵.賈逵打算,跟陳泰辭別了。

既然蜀賊的主要目的是回防荊州的,潁川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危險,那他繼續留在潁川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作爲兗州刺史,賈逵肯定要更加關心兗州的防務。

隨着司馬懿退守虎牢關,兗州西面倒是不用太擔心,虎牢關足夠抵擋蜀賊東進了。

但兗州東面的徐州,南面的淮南,都需要賈逵嚴加防範,防止東吳趁火打劫。

這又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賈逵現在是對東吳有了相當深刻的瞭解,不能不防。

因此,賈逵主動向陳泰請辭,他要領兵回防兗州。

對此,陳泰倒是沒有提出什麼挽留,但他向賈逵提出了一個要求.爲了避免蜀賊在短時間內再次進兵潁川郡,陳泰希望,賈逵能把他帶來的五千援軍,暫時留在潁川郡協同防守。

當然,也不用太久,只要大概半年左右的時間,等到陳泰能在潁川郡再次訓練出一支郡兵出來,到那個時候,就可以放這支兗州郡兵回防了。

賈逵認真的思考了一下,最終還是答應了陳泰的這個要求。

一方面,五千士卒對於整個兗州來說,雖然不是一支小數目的軍卒部隊,但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另一方面,只要陳泰在許昌一天不失守,配合南面的郭淮守衛的汝南,那麼兗州的西南門戶就還在,賈逵真正需要應對的,只是東南方向的東吳軍。

其實許昌能守住的話,對兗州也是一件好事。

出於全局考慮,賈逵答應了陳泰的要求,自己只帶着五百親衛士卒,孤身返回兗州,而剩餘的兗州兵,則交給陳泰統帥。

到此爲止,陳泰終於是能常舒一口氣趕緊做最後的一件事。

提筆,寫信,給自己的父親現在這個潁川郡,到底該不該守,又該怎麼守,陳泰是真的沒有主意了。

潁川,現在不是軍事守衛的問題,而是政治考量的問題.這點,陳泰還是差的遠呢。

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95章 議戰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187章 治病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761章 爭議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232章 鹽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626章 敗退第1070章 和談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429章 搶時間第390章 雜章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93章 投石機第1147章 破關第361章 和談條件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11章 鄧艾?!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173章 人才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168章 解釋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181章 成婚第715章 救災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56章 學藝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242章 楊儀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297章 不合第9章 寇封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594章 輪班制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1124章 僵局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1165章 平策第1097章 壞消息第984章 聯姻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184章 南郡異動第93章 投石機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54章 劉備歸來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49章 大勝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871章 滲透戰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225章 處置第711章 曹魏計策第452章 火攻略陽
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95章 議戰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187章 治病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761章 爭議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232章 鹽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626章 敗退第1070章 和談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429章 搶時間第390章 雜章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93章 投石機第1147章 破關第361章 和談條件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11章 鄧艾?!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173章 人才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168章 解釋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181章 成婚第715章 救災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56章 學藝第857章 潼關之戰(十二)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242章 楊儀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297章 不合第9章 寇封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594章 輪班制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1124章 僵局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1165章 平策第1097章 壞消息第984章 聯姻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184章 南郡異動第93章 投石機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54章 劉備歸來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49章 大勝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871章 滲透戰第634章 張遼決意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225章 處置第711章 曹魏計策第452章 火攻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