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兄弟見面

第172章 兄弟見面

經過張溪這一摻和,軍議瞬間安靜了不少。

而劉備一時間也沒有立刻做出決斷,而是宣佈解散軍議,留下諸葛亮,徐庶,張溪,龐統四人,繼續商議。

其實軍議後期的氛圍,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在場的將軍文官們,不是跟隨劉備的元從,就是荊州本地的代表,他們肯定不希望劉備的繼承人跟江東走的太近。

江東的勢力很強大,起碼現在看來是這樣的。

如果劉備的繼承人天生偏向江東,有江東的支持,那麼荊襄本土派和元老派的利益就會受到嚴重損害。

不說話,其實也是一種態度,只是不方便直接表達而已。

劉備當然也知道自己手下人的心思,但江東聯姻這個事情,還真不是一下子就能徹底決定下來,所以暫時解散軍議,留下四個人主要謀士,繼續商議。

最近這兩年,劉備又是擊敗曹操,又是擴大地盤的,整個人意氣風發的很,完全看不出來已經五十歲了。

這也導致了諸葛亮和龐統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全都忽略了十年以後的未來。

十年後,劉備六十,而劉備最大的兒子劉禪,才十三歲。

而江東那邊呢,孫權三十八,孫尚香三十歲.這年齡層差,要說江東不是想借機做點啥,打死諸葛亮都不相信吶。

因此,諸葛亮有點猶豫了。

在現在這個時候聯姻,對劉備是利大於弊的,但如果站在十年後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搞不好是弊大於利的。

當然,諸葛亮不可能會料到十年後具體發生什麼事,只能以目前的局勢來推測十年後.除非劉備能順利活到七十歲,否則這個接班人的問題,很有可能會被江東利用。

但活到七十歲連劉備自己都沒有信心。

這年月,能活到五十都算是高壽。

五十知天命嘛。

因此,諸葛亮也開始傾向於拒絕聯姻了。

而龐統嘛,也有點猶豫,但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樂觀的。

對於繼承人的教育,劉備顯然不可能完全交給江東來的聯姻對象去負責,他們這些人也是要參與進來的。

更何況甘夫人還活着呢,一個嫡母就算再強勢,也沒辦法割捨下劉禪對生母的懷念。

龐統認爲,只要能限制住江東方面對劉禪的影響,聯姻這件事,本身是對劉備有利的。

但可惜,四位謀臣中,只有龐統是贊成聯姻的,徐庶繼續持反對態度,而張溪嘛雖然這時候一句話都沒說,但他的態度,剛剛在軍議上已經表明了。

而這時候,劉備的態度就很重要了。

而劉備嘛本身他就沒打算聯姻。

劉備這人雖然也喜歡華服美食,喜好犬馬,但對女色方面,可比曹丞相要有操守的多。

本來他也沒有一定要聯姻的意思,再一想到繼承人問題可能被江東插手,頓時也息了聯姻的心思。

只是吧,江東那邊既然來使提到聯姻的事兒,那麼劉備這邊怎麼回絕也是一門學問。

不能太直白的拒絕,這會讓江東那邊很沒有面子,讓人誤以爲劉備沒有鞏固同盟之心,或者是嫌棄孫權的妹妹。

所以,必須要找一個合適的藉口。

這種事兒,自然由諸葛亮去頭疼,誰讓他現在是劉備集團的大管家呢。

散會之後,張溪也沒管諸葛亮腦抽去找什麼理由,顛顛的跑去的找寇封算賬。

再晚幾天,自己可就要回江夏去,而寇封也要回長沙去鎮守了,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趕緊先去館驛,找到寇封,然後劈頭蓋臉的一頓訓,訓的寇封嘿嘿傻笑,不敢反駁一句。

不要小瞧這年頭“兄長”兩個字的含金量,寇封要是真的惹到了張溪,張溪抽他都沒人敢插嘴的。

不過張溪好歹是給了寇封的面子,是關起門來訓的。

訓完之後,張溪也跟寇封重新交流了一下兄弟感情.也就是詢問一下寇封在長沙的經歷。

如今的寇封,也算是獨當一面的人了。

雖然官職依然還只是一個校尉,但他鎮守長沙,負責長沙防務,本身就說明了劉備對他的看重。

要知道長沙這個地方,劉備軍只佔據了一半,還有一半是江東的地盤,而且雙方之間的勢力犬牙交錯,處理起來非常的麻煩。

寇封能被劉備安排在這麼重要的位置上,也充分說明了劉備對他能力的認可。

而寇封呢,確實也比前幾年在新野的時候,看上去要成熟穩重的多這傢伙現在開始蓄鬚了,看起來別有一副威猛的感覺。

軍中的事情,寇封基本還是按照當初張溪教他的那一套在做,所以手下的士卒雖然比不上張飛直屬的那幾千人,但在劉備集團內部,戰鬥力也是排的上號的。

張溪順便再跟寇封支招,讓他注意招募一些長沙附近的蠻族,利用這些蠻族擅長山地作戰的特點,組建一支遊擊的山地部隊。

一支善於遊走的山地部隊,在長沙這種勢力犬牙交錯的環境下,用的好了,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寇封當即表示接受,然後詢問張溪,這個山地部隊,該怎麼訓練?!

張溪當場表示,這個你得問諸葛亮去。

既然諸葛亮可以遷南中之民,組建無當飛軍,那麼肯定有山地訓練的訣竅。

這些訣竅,教授一點給寇封,也夠這小子組建一支小股部隊了。

寇封當時就不樂意了.問諸葛軍師,哪有問兄長來的痛快。

這年頭的兵法是輕易不外傳的,諸葛軍師不見得會真的教。

但兄長不一樣啊,兄長教弟弟,哪裡能有藏私的。

可張溪真的不會訓練山地部隊,是真心的。

鴛鴦陣還有個圖冊能照貓畫虎呢,山地部隊.在張溪的腦子裡,完全就只剩下一個概念了。

可寇封纏的緊,張溪實在沒辦法,只能隨便扯點淡敷衍一下這個小子。

比如讓寇封從兵員上嚴格把關,選擇那些擅長在山裡活動的當地人,又比如訓練的時候增加一些類似爬山,爬樹,隱蔽,偷襲的訓練方式,再比如,在軍械上進行改進,儘量配備短兵器和手弩爲主,主打偷襲騷擾,隱蔽刺殺張溪講着講着,自己都差點沒收住。

真要按照張溪說的那樣去練,到最後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怪胎,張溪自己都不知道。

爲了防止寇封信以爲真的照着瞎練,張溪不得不再三跟寇封強調,不管怎麼訓練,參考當地人的意見爲主,不要聽自己瞎白活。

但效果估計不大。

寇封的想法還是比較簡單的——自家兄長練兵的本事是軍中公認的第一人,自己可是他的弟弟兄長怎麼可能是跟自己瞎白活的呢。

大概是謙虛的回去就照着兄長說的,練起來。

當然,最爲一地長官,寇封也不是什麼事情都不管,只聽兄長的,他也會有自己的判斷。

兄長的練兵之法是不會有錯的,但如何保證這些士兵安心訓練,那就是他這個守將的職責了。

所以,寇封打算回長沙後,跟新任的長沙太守好好談談,加大一下對自己部隊的糧草供給.雖然現在還不知道誰會是新任的長沙太守。

跟寇封叨叨完,張溪也回到自己在館驛的房間裡休息一下。

接下來的幾天,張溪和寇封一起,在油江口附近一起兜了幾圈,也算是一同出遊了。

這年月的娛樂手段就這些,白天還能遊玩一下山水,到了晚上那就真的是沒事兒幹了,只能陪着寇封在館驛裡瞎聊天。

張溪還會在油江口呆上幾天,除了來議事,張溪還代表着關羽來給劉備彙報一下江夏的防務,以及他自己負責的流民安置情況,得等劉備空了,再單獨彙報。

而這幾天裡,劉備已經派遣孫幹作爲使節,跟隨江東的使節回去,由孫幹出面,委婉的跟孫權解釋拒絕聯姻的事情。

當然,劉備找的理由是“年已五旬,恐不相配”.這裡有說行也行,說不行也不行,完全看孫權怎麼去判斷。

拒絕完聯姻的事情後,張溪又等了兩天,終於接到了劉備的召見。

這次召見張溪,不僅僅是劉備詢問江夏政務,還有點其他的事兒。

是關於荊南四郡新任太守的問題。

(本章完)

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928章 授徒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274章 王基第761章 爭議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609章 到來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214章 勸降?第23章 反對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81章 衝陣第56章 學藝第1124章 僵局第225章 處置第908章 請帖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125章 借將第315章 退敵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301章 收降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69章 江夏變故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214章 勸降?第772章 拖延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808章 添油第383章 分配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704章 挑明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356章 五虎將第383章 分配第608章 攻心第69章 江夏變故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606章 回軍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584章 失敗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227章 和談第665章 突圍第911章 過江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906章 安撫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1197章 退守第394章 矛盾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989章 戰備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400章 夜襲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77章 練兵衝突第43章 輸了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324章 激將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185章 應對第1035章 攪混水第45章 初成第477章 改制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11章 鄧艾?!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
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928章 授徒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274章 王基第761章 爭議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609章 到來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214章 勸降?第23章 反對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81章 衝陣第56章 學藝第1124章 僵局第225章 處置第908章 請帖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125章 借將第315章 退敵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301章 收降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69章 江夏變故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214章 勸降?第772章 拖延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808章 添油第383章 分配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704章 挑明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356章 五虎將第383章 分配第608章 攻心第69章 江夏變故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606章 回軍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1131章 兵力調整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584章 失敗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227章 和談第665章 突圍第911章 過江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906章 安撫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1197章 退守第394章 矛盾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989章 戰備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400章 夜襲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77章 練兵衝突第43章 輸了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324章 激將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185章 應對第1035章 攪混水第45章 初成第477章 改制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11章 鄧艾?!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1050章 朱然的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