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周瑜亡故

這次,周瑜沒有等來名醫的救治他的病情惡化的太快了,甚至都沒能等到孫權從建業派出的宮廷御醫來給他治病調理。

隔了一條長江的張溪,在得知周瑜病故的消息時,內心也不知道該作何感想。

十一月初的時候,周瑜纔剛剛帶領東吳軍隊撤圍江陵,而十一月底的時候,周瑜病故巴丘的消息,就這麼傳到了江陵。

真的,太突然了,張溪都不知道該怎麼回家,通知自家媳婦這個噩耗.

但不管如何,建興八年十一月,一代名將周瑜,病故於巴丘。

歷史回到了它熟悉的地方。

孫權聞聽噩耗,當場哭泣昏厥,並且宣佈罷朝一月,親自爲周瑜治喪。

同時,孫權追諡周瑜爲忠襄侯。

慮國忘家曰忠;事君盡節曰忠;死衛社稷曰忠。

闢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因事有功曰襄。

這個諡號,可以充分的體現了周瑜在孫權心中的地位,也是對周瑜一生的蓋棺定論。

追諡治喪之後,孫權親自送葬,把周瑜葬在了鐘山南麓,也就是孫權自己的皇陵之側,君臣相伴。

如果事情只是到了這裡,那可以說,孫權還是挺看重周瑜的。

可接下來孫權幹了一件事情,實在是.有些讓人難以評價。

這事兒,還得從東吳的軍制,世兵制說起。

周瑜作爲東吳的上大將軍,名副其實的軍中第一人,他受封可以掌控的世兵規模,可以有六千人.這六千人,是需要周瑜出錢供養,同時,也是可以傳給周瑜的後世子孫的。

按理來說,周瑜病故後,周瑜的長子周循繼承了爵位,自然也是要繼承周瑜的世兵的.這六千世兵,應該歸屬周循統領纔對。

但孫權隨便找了一個理由,把這個六千人的世兵制名額拆分爲二,給了周循三千人的世兵名額,給了周胤三千人的世兵名額,兩兄弟平分了這六千人的世兵名額。

這麼一搞的話,看似好像沒有虧待了周瑜的兩兒子,但實際上,卻是變相的削掉了周瑜原本的世兵名額。

這個做法雖然大家明面上不敢說,但私下怎麼想,可就什麼都有了。

生前富貴榮華又有什麼用,喪禮多麼高規格,諡號多麼好,那也只是給死人的.子孫後代這個待遇,纔是大家最看重的。

這年月的人,效力君上的最終目的,不就是圖個封妻廕子嘛那可是周瑜啊,爲了大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周瑜啊,他死後,後人的待遇都變成了這個樣子,那輪到自己呢?!

不管這裡面孫權是出於什麼考慮,但他這個事情做的吧孫尚香得知後,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去建業給孫權,直接在信裡破口大罵孫權是忘恩負義的混蛋玩意兒。

本來呢,這信嘛,是孫尚香寫給孫權的,外人肯定是沒人敢拆開了看的,所以知道的人,也就是孫權和孫尚香兩個人而已但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封信裡的內容,很快的就在東吳的民間傳開了。

這下直接把孫權給搞的焦頭爛額,不得不象徵性的,給周循和周胤兩人把世兵制額度都上升到四千人,用來平息民間非議。

當然,最後孫權也找到了到底是誰泄的這個密還能有誰,孫權的那個便宜妹夫唄。

這事兒除了那個張溪,還有誰能把信中的內容知道的那麼清楚,又有誰有這個動機和能力,能把這信中的內容傳的江東遍地都知?!

嗯,就是那個混蛋乾的。

而實際上呢.還真就是張溪乾的。

一方面,現在大漢和東吳之間就是明確的敵國了,這種打擊敵方主君威望,削弱敵國君臣凝聚力的事兒,張溪不幹纔是腦子壞掉了呢。

另一方面,張溪也是爲了周瑜在鳴不平.一生爲了你東吳殫精竭慮的人,死後你轉眼就給人家兒子這個待遇是吧?!

你孫權敢做,我張溪就敢說。

再說了,本來張溪就對孫權很不滿呢,因爲歷史上的周瑜死後,孫權乾的,那就更加不叫人事。

歷史上周瑜死的早,周循還沒有成年呢,所以孫權把周瑜的世兵交給魯肅暫領,這倒也說得過去。

畢竟就魯肅和周瑜的關係,以及魯肅的人品,誰都不相信魯肅能吞了周瑜的世兵。

可等到魯肅亡故,以及周循成年後,真正交到周循手裡的世兵,就只剩下兩千人了你敢信這是東吳大都督,領兵在赤壁大破曹操之後的周瑜,應該領的世兵人數?!

這中間孫權是真的,一點臉皮都不要,連個理由都沒給的,直接剋扣了周瑜的世兵數量啊。

這個時空,孫權雖然多少要了點臉,吃相沒有那麼難看可放在張溪眼裡,這貨做事的風格依然是那麼齷齪可惡。 人家周瑜多給你賣命了快二十年,一直在幫你穩固你的江山基業結果這多出來的二十年付出,就換來你一個吃相稍微好看一點?!

現在張溪是能理解,爲什麼陳壽會說孫權“性多嫌忌,果於殺戮”了要不是周瑜的功勞太大,恐怕下場不會比歷史上的陸遜號多少。

反正就不爽。

可張溪再不爽,他能做的,也就是這麼多了。

如今江陵雖然撤圍了,但張溪要做的事情,也一樣不少。

在周瑜撤圍江陵的時候,江陵城中有三萬六千人,其中有九千人,是寇封帶來的東三郡援軍。

也就是說,張溪在周瑜的兩月圍攻之下,守城兵力從三萬七千人銳減到了兩萬七千人.戰損足足一萬人。

這點兵力,已經不足以讓張溪在周瑜撤軍的時候,發動反擊了。

而宜都郡方面,宗預雖然在李球的幫助下,守住了宜都郡的最後兩個縣,但他們剩下的兵力,加起來也只有六千多人了。

再加上在水戰中敗北,最後撤退到巴東郡的七千水軍.江陵防守戰裡,張溪所部的江陵守軍,也損失了近半兵力。

這點兵力,只夠勉強在東吳撤軍後重新控制住各縣局面,不至於讓江陵陷入到戰後治安戰的地步,想要就地發動反攻,那是想都別想。

因此,這段時間,張溪一直是在忙着穩定江陵城和周邊各縣的局勢,引導逃難的百姓重新迴歸家園,安心生產。

任何時代,破壞總比治理容易,現在的張溪,就處在最麻煩的戰後治理的階段。

一直衝十一月忙到年底,實在沒工夫去關心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而就在這段時間裡,河洛地區,在洛陽城外按兵不動了快一個月的司馬懿,安排夏侯霸和王凌繼續圍城,自己率領三萬兵力突然的南下進入潁川,一路急行軍趕到了許昌外圍,在潁陰跟吳懿率領的兩萬漢中郡兵打了一場遭遇戰。

司馬懿拿佔據着守城優勢的諸葛亮沒辦法,但對上吳懿,司馬懿還是打的很輕鬆的。

吳懿不敵敗北,不得不退守臨潁,而正在圍攻許昌的王平,姜維等人聞訊,立刻放棄進攻許昌,全軍後撤,趕往臨潁跟吳懿匯合。

而這個時候,司馬懿直接不理敗退到臨潁的吳懿,在潁陰稍微休整一下後,直接西進,渡過潁水,攻佔潁陽,直奔襄城而去。

這下直接把吳懿嚇的半死。

一旦襄城失守的話,那麼整個進攻許昌的漢軍後路就會被斷,襄城哪裡囤積着這次進攻潁川的所有糧草。

而更爲重要的是,現在襄城並沒有多少兵力,也沒有大將鎮守.張嶷已經隨軍過來圍攻許昌了。

吳懿當下不管不顧,也不等王平,姜維等人匯合,自己領着還剩下的一萬多漢中郡兵回救襄城結果纔剛剛渡過潁水,就被守在潁水邊的司馬懿給逮着正着。

司馬懿並沒有直接去進攻襄城,在他看來,襄城現在是甕中之鱉,隨時可以攻取,真正的威脅,還是潁川郡的蜀軍。

只要在野戰中擊破了這支蜀軍,再取襄城,就可以徹底隔斷南陽和洛陽之間的聯繫,同時也可以保住整個潁川郡。

因此,司馬懿利用吳懿急於回救襄城的心裡,在潁水岸邊打了一個埋伏,再次重創了吳懿所部。

這次,如果不是王平的無當飛軍和姜維,文欽率領的南軍精銳一路急行軍,及時趕到戰場,並且拼死反擊,吳懿恐怕真的要落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了。

可即使如此,王平的無當飛軍和姜維的南軍都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全都傷亡過半,這纔算是勉強救出了被困的吳懿,一行人撤往襄城,據城防守。

而緊跟在他們後面的司馬懿,以及得到了消息的陳泰,郭淮兩人,也已經領兵抵達了襄城之下。

出征許昌之時,吳懿麾下有四萬餘人的漢軍,如今只剩下了一萬三千多人,而原本被動挨打的魏軍,如今卻在司馬懿的增援下,以四萬五千人的兵力,兵圍襄城。

攻守易勢矣。

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834章 追擊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367章 花關索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1212章 考試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1051章 戰略第32章 江夏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201章 拖延時間第1238章 改良第478章 爭論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457章 換將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894章 撤離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613章 進攻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1212章 考試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282章 變化第118章 苦肉計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486章 衆議第234章 蔣琬第630章 勸關羽第683章 影響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368章 分兵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221章 直百錢第81章 衝陣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742章 歲月第246章 去成都第583章 搶時間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30章 對比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1044章 議罪錢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697章 私宴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752章 收留第390章 雜章第702章 託孤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1116章 伏擊第772章 拖延第553章 調兵第919章 大婚第456章 反攻第185章 應對
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834章 追擊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344章 呂蒙的決意第367章 花關索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1212章 考試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336章 公安城的戰鬥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1051章 戰略第32章 江夏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444章 守城第六天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201章 拖延時間第1238章 改良第478章 爭論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457章 換將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894章 撤離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209章 山間小道第613章 進攻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1212章 考試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282章 變化第118章 苦肉計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559章 王平與朱贊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486章 衆議第234章 蔣琬第630章 勸關羽第683章 影響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1194章 滿寵的才能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368章 分兵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221章 直百錢第81章 衝陣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742章 歲月第246章 去成都第583章 搶時間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30章 對比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1044章 議罪錢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697章 私宴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752章 收留第390章 雜章第702章 託孤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1116章 伏擊第772章 拖延第553章 調兵第919章 大婚第456章 反攻第185章 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