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洛陽應對

十天攻破襄城,這事兒別說陳泰沒想到,連郭淮自己都沒有想到。

要知道,從許昌到襄城,郭淮領軍走了八天的時間,真正用來攻城的時間,只有兩天。

兩天攻破一座城池,除非是守軍根本沒有堅守的想法,否則怎麼着都不可能。

而很顯然,襄城守軍就是沒有怎麼要堅守襄城的意思,郭淮幾乎是一攻就破.這裡面要是沒點貓膩,打死郭淮都不信啊。

可問題是,郭淮現在可沒有心情去關心蜀賊主動棄守襄城到底有什麼貓膩,他就知道,他如果再不領兵回上蔡坐鎮,東吳的朱據可能馬上就會出兵了。

所以,郭淮在打下上蔡後,等來了陳泰和賈逵匯合,大概的講述了一下攻城過程後,就執意領兵回上蔡去了。

陳泰是真的不好再強留了。

人家郭淮已經夠意思的了,不僅幫你守住了許昌,還幫你攻下了襄城,幾乎收復了潁川全境你再攔着人家,不讓人家回防自己的防區,多少有些說不過去。

因此,陳泰劃撥了很多的錢糧財帛給郭淮,親自送郭淮出城,送郭淮回軍。

至於郭淮臨走前告誡陳泰的事情,陳泰也聽了進去。

兩天攻佔襄城,這事兒怎麼想都有問題,這個問題郭淮可以不去考慮,但陳泰不能不考慮。

所以說,蜀賊這麼做,是不是在引誘自己繼續深入,往魯陽或者昆陽進軍?!

只要自己主動往那兩個方向進軍的話,是不是就有一個非常大的包圍網在等着自己?!

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僅陳泰這麼覺得,就是賈逵也認爲,這事兒非常有可能。

畢竟,襄城失守的也太快了點。

因此,陳泰不得不派出大量斥候,去尋找魯陽或者昆陽附近,有沒有大規模軍隊活動的痕跡。

但,出乎陳泰和賈逵預料的是,什麼異樣的痕跡都沒有。

唯一能找到的大軍行動的痕跡,依然是蜀賊主力北上樑縣,匯合諸葛亮等人進軍洛陽的痕跡。

這一下,讓陳泰和賈逵都有點摸不着頭腦了。

蜀賊難道單純是因爲抽調了太多兵力北上,沒有足夠的兵力來駐防襄城,所以纔不得不棄守?!

如果是這樣的話.陳泰再次往魯陽和昆陽的方向派出了斥候。

最後得到情報,這兩個城池內,各自有三千蜀賊駐防,而守將,一個叫張嶷,一個叫王平。

這倆人是誰,別說陳泰,連賈逵都不知道。

真不怪這兩個人,陳泰常年跟隨在自己的父親身邊,現在實在沒辦法了,才留在洛陽領兵襄助司馬懿,他對敵軍將領,僅限於知道一些天下名臣名將。

比如張溪,諸葛亮,魏延,張飛,趙雲,龐統等人陳泰甚至連鄧艾的名聲都沒怎麼聽到過。

而賈逵常年駐守在東境,伱要說東吳有什麼將軍,賈逵可能如數家珍,但對於蜀賊這邊,賈逵知道的是真的不多。

因此,只能是通過紙面情報來分析這兩個人的能耐。

結果紙面情報告訴他們倆,這倆就是雜號將軍而已。

這年月的雜號將軍的含金量,真的,意思就是在軍中根本排不上號。

當年關羽和周瑜兩個偏將軍就能名震天下,可如今,就算是什麼蕩寇將軍,樓船將軍,那也是庸才居多。

雜號將軍,真說明不了什麼。

而從經歷上看,一個人常年駐守樊城,一直沒有任何的提升履歷你不好說是這個人善於守城還是這個人真沒啥能力。

另一個,則是賨人出身這年月,異族將領身上的軍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部衆有多少。

一些大部落首領,甚至可以得到朝廷車騎將軍的封號,但那個封號就是一個榮譽性質的玩意兒,實在證明不了什麼。

因此,這兩人,各率三千兵馬守衛魯陽和昆陽這兩個地方,看着北伐軍的糧道至少從紙面實力上看,好像挺好欺負的樣子。

陳泰有些心動了。 但賈逵到底還是比陳泰經驗豐富一些,也老成持重一些。

就算這兩人是廢物,可諸葛亮不是廢物吧!

好吧,就算諸葛亮是文臣,他不懂軍事,可張溪,趙雲,吳懿這些人,他們不是白癡吧!!

這些人,能不知道糧道對大軍的重要性,會派兩個無能廢物來守衛糧道?!

所以啊,還是謹慎一點,不要急着進攻,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說。

陳泰一想,好像賈逵說的也對。

而且就戰場經驗而言,賈逵確實比自己要強,他的話,陳泰覺得還是要聽從的。

陳泰到底是陳羣的兒子,雖然有些世家子弟的做派,但跟紈絝子弟完全不搭邊,該聽什麼,不該聽什麼,他還是知道的。

就這樣,陳泰在佔領了襄城後,就在襄城暫時按兵不動,觀察情況。

一時間,潁川方向,戰事又陷入了平靜。

而於此同時,身在洛陽的司馬懿,他倒是還能沉住氣,可他的搭檔辛毗,七十歲的老爺子,比他這個才四十多的中年人還要沉不住氣。

辛毗沉不住氣的主要原因,還是諸葛亮領兵離開了樑縣,分兵兩路,進佔伊闕關和大谷關。

那可是洛陽八關中南面的兩關啊,人家都打到家門口了。

而更要命的是,辛毗建議司馬懿派兵據守兩關,不要蜀賊輕易佔據兩關,但司馬懿根本不聽,他是真的一個兵都不派出洛陽去,就是那麼淡定的守着洛陽城不動彈。

什麼洛陽八關,在司馬懿眼裡,這兩個不知所謂的關隘,除了用來收稅外,根本沒有任何軍事意義。

分兵守他幹啥。

反正司馬懿是真的一點都不擔心兩關失守,可辛毗是急的不行。

好吧,就算你不擔心兩關失守,可北面的孟津渡,你總該稍微上點心吧。

那裡不僅是咱們跟河東,河內兩郡的聯繫通道,各種物資補給的來援你的那兩個兒子可還在那邊死戰呢。

真要讓蜀賊攻破了孟津,先不說咱們會斷絕物資補給通道,就說你那兩兒子,估計也回不來了吧!!!

這事兒吧,你別說,司馬懿確實還是有些擔心的。

但問題是,司馬懿其實很清楚,蜀賊的目標就是讓自己儘可能的從洛陽主動出擊不管是出城進攻,還是分兵救援,都是蜀賊最希望的事情。

如今的洛陽,一共就只有三萬五千人守衛,而南面的蜀賊也同樣有三萬七千人左右光這一面的壓力,司馬懿就很大了,再貿然分兵去救援孟津的話,那纔是正中蜀賊的下懷呢。

當然,司馬懿也不是不關心兩個兒子的生死,可問題是,真沒有必要急於一時。

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是帶着近兩萬人退守的孟津港,而蜀賊那邊,也不過是兩萬多人在進攻.兵力對比差不多一比一,就算司馬師帶去的河東兵是烏合之衆吧,可數量到底是在那兒的,怎麼着也能撐上一定的時間。

不是司馬懿不救孟津,而是現在的孟津渡還沒有到必須要自己派出援軍的地步。

守衛洛陽,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比誰更能沉得住氣,一旦有誰憋不住了,那纔是真的陷入到被動的局面了。

司馬懿很清楚現在的局勢,而且他也不覺得,自己控制不住這個局勢,所以,他還是在等。

等諸葛亮出招。

司馬懿相信,諸葛亮也不會就這麼無休止的耗下去,繼續這麼耗下去,對蜀賊的傷害也不低.真要在司隸跟大魏拼出一個兩敗俱傷,讓東吳鼠輩撿了便宜的話,相信這也不是諸葛亮願意看到的。

當然,司馬懿也沒有說一定要堅守不出的意思,他還沒那麼窩囊,而大魏如今的實力,也不足以讓司馬懿採取這種窩囊的打法但出擊需要有合適的戰機,不能隨意出兵,要出兵,就必須追求一擊必勝。

這,纔是如今司馬懿的打算。

而洛陽南面的諸葛亮,自主選擇了兵分兩路,一路進佔伊闕關,一路進佔大谷關的行爲,在司馬懿看來,根本就是自己削弱自己攻堅實力的行爲這種情況,爲什麼要主動出擊。

就讓他們這麼分兵好了,反正就兵力多寡而言,自己還是有優勢的。

兵法有云:倍則分之,五則圍之,十則攻之即使算上圍攻孟津的蜀賊,兵力對比也不到二比一,老子急什麼!!!

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716章 關中世家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45章 初成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1159章 分工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556章 諸葛誕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927章 收徒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53章 蹴鞠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86章 攻城第322章 疑兵計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987章 議定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372章 密謀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1147章 破關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911章 過江第53章 蹴鞠第54章 劉備歸來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474章 魏諷謀反案第753章 餿主意第166章 暴露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1153章 撤軍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666章 敗退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812章 擊潰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1097章 壞消息第736章 爭(一)第70章 江夏太守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9章 寇封第429章 搶時間第228章 戰與和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57章 三顧茅廬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681章 平息叛亂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736章 爭(一)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919章 大婚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221章 直百錢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1120章 秦朗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
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716章 關中世家第61章 想對大家說的一些話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45章 初成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1159章 分工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316章 溜邊將軍第809章 蔣琬用兵第556章 諸葛誕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927章 收徒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53章 蹴鞠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86章 攻城第322章 疑兵計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987章 議定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372章 密謀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1147章 破關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911章 過江第53章 蹴鞠第54章 劉備歸來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474章 魏諷謀反案第753章 餿主意第166章 暴露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1153章 撤軍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666章 敗退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812章 擊潰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793章 掃清威脅第1097章 壞消息第736章 爭(一)第70章 江夏太守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9章 寇封第429章 搶時間第228章 戰與和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57章 三顧茅廬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681章 平息叛亂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736章 爭(一)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880章 故伎重演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919章 大婚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221章 直百錢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469章 南陽戰局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1120章 秦朗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