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聖裁

延熙十三年二月初一,長安未央宮,大朝議。

這是開年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大朝議。

正月的時候雖然也進行過一些朝會,但基本都是禮制上規定的朝會,比如說天子祭天,祭祖,或者是百官朝賀等禮節性事件.這些朝會上,是不會專門討論國策的。

畢竟,國之大事,在祀在戎嘛。

而到了二月初一的第一次大朝議,纔是真正決定大漢接下來一年甚至是數年工作重心的時候。

而這次大朝議,參加朝議的人數也是格外的多畢竟剛剛參加完正旦嘛,正好,被諸葛亮留下來,一起參加這次朝議。

朝議的前半段,沒啥特殊的,就是歷來慣有的三省和六部來回扯皮,就新一年的施政方案和財稅收入分配進行來回的爭奪。

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走個過場而已,畢竟大方向的事情,三省和六部已經私下溝通過了,剩下的無非就是一些細節上的問題需要當庭辯駁一下,在皇帝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而已。

每年的第一次大朝議,基本都是這麼過的,劉禪自己都已經習慣了。

但是,這次大朝議的後半段,突然出現了一個意外。

兗州刺史徐庶突然出班奏事。

“.今曹魏近亡,東吳僭越之輩尚在,我大漢三興在即,豈可容之。故此,臣請陛下下詔伐吳,以正天下。”

反正這個意思呢,就是說曹魏如今已經元氣耗盡,不足爲慮了,應該把接下來的攻略重心,放到攻取東吳方面了。

但徐庶這話一出吧,朝臣中倒是沒有多少人有意外,可劉禪卻嚇了一跳。

這不在這次大朝議的奏事範圍之內啊。

關於是先攻魏,還是先伐吳的事情,從延熙十二年的年底左右,諸葛亮等人就已經開始討論了,劉禪其實也知道,畢竟事關國家大事,諸葛亮等人討論的時候,劉禪也是按照慣例,讓關興和陳祗兩人蔘與例會,聽取諸位重臣的商議內容的。

只是呢,按照以往的規矩,關興和陳祗兩人,是隻帶耳朵,不帶嘴,只負責聽,聽完後把各位重臣的意見彙報給劉禪,讓劉禪知曉。

因此,劉禪是知道這個事兒,諸葛亮等人,到目前爲止,並沒有達成一致的。

諸葛亮當然還是擺出了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不表態,不發言,不決斷。

但剩下的人裡面,徐庶,龐統,姜敘是支持伐吳的,但張溪,李嚴是反對伐吳,主張先滅魏的。

兩邊各有兩邊的理由。

伐吳派認爲,如今曹魏已經不足爲慮,內部又紛爭不斷,可以效仿當年曹操平定河北的故智,放鬆對曹魏的壓力,引發曹魏內部爭鬥,那麼幽州的曹魏小朝廷,必然會因爲內鬥而不斷衰弱,到時候都不需要鄴城的諸葛亮出兵,在幽州的姜維就能輕易平定。

而東吳方面,孫權數年不曾對外用兵,一直在休養生息,若任由東吳如此發展下去,未必不會覬覦兗州,河洛之地。

因此,伐吳派認爲,應該先下手爲強,打亂東吳休養生息的國策,以如今的國力優勢,壓制東吳。

而且,如今大漢已經掌握了荊州全境,並且休養生息七年之久,兵精糧足。

以荊州地利優勢,上游伐下游,兼以荊南陸路進兵豫章郡,兵臨建業。

水陸並進,縱使無法一戰滅吳,亦可奪取東吳數郡之地,剪除東吳屏障。

這就是伐吳派的出兵理由和出兵條件。

而滅魏派認爲,如今滅吳,時機不到。

一個,是因爲東吳本身的實力尚在,內有孫權控制大局,雖偶有朝爭,但始終沒有內亂,外有陸遜,朱然,諸葛誕等人護衛建業,貿然全力進軍伐吳,未必能有所收穫,甚至孤軍深入吳地的話,未必不會重蹈昔日赤壁之戰的覆轍。

另一個,如今曹魏苟延殘喘,必然會託庇於東吳,一旦大漢發動伐吳之戰,曹魏爲了保證自己的安全,也會在幽州,冀州東部等地出兵騷擾,導致大漢兩線作戰,腹背受敵。

如此,大漢徵吳所費頗巨,大不如集中兵力,先滅了曹魏,消除後顧之憂後,再舉兵伐吳,更加妥帖一些。這,就是滅魏派的理由。

這些事兒,其實劉禪都明白,甚至於劉禪自己,也在伐吳和滅魏之間,來回搖擺不定.他甚至以爲,這事兒不會拿到大朝議上來說,應該會在私下裡,幾個重臣達成了一致後,再交給自己,自己下詔用印就可以了。

可誰知道,徐庶還是在這次大朝會上說了出來,更重要的是,這事兒可沒有提前跟劉禪通氣。

劉禪並不知道自家的幾位重臣是不是已經達成了什麼協議,因此,他下意識的看向了諸葛亮相父,這到底是啥意思?!

可惜,劉禪沒有從諸葛亮身上得到任何提示,諸葛亮還是一副面無表情的樣子,眼皮子都不帶動一下的。

劉禪一時間還真的有點麻爪,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只能是按照朝議流程,就徐庶提出的問題,交給衆臣商議。

然後吧,張溪就站出來反對了。

理由還是那個劉禪熟悉的理由,說現在出兵伐吳並不是合適的時機巴拉巴拉的。

而張溪這邊剛說完,龐統又站了出來,詳細講述了伐吳的必要性,依然還是劉禪熟悉的那一套。

而龐統一說完,李嚴又站起來,說什麼如今天下新定,百廢待興,到處都要用錢糧簡而言之還是那一套沒錢沒糧的說辭。

如果說,一開始劉禪還有點沒明白啥意思的話,越是往後聽,劉禪逐漸就開始慢慢的明白了諸葛亮的用意了。

一方面,諸葛亮等人確實吵不出個所以然來,他們誰也無法說服誰,因此,只能把這件事放到大朝議上來說,聽取更多大臣的意見。

另一方面,諸葛亮大概也是希望劉禪能在聽完後,做出自己的決定,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威嚴和皇權。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諸葛亮在進行權利過度,所以在這麼重要的場合,諸葛亮愣是一句話都不說。

這是好事兒.陳祗都應偷偷的給劉禪傳遞了無數的眼神,讓劉禪趕緊站出來,一錘定音。

在陳祗看來,劉禪選擇哪一種策略,其實都不重要,因爲不管那種策略都會有重臣支持。

成功了,決策之功當然就是天子劉禪的,而一旦失敗了,鍋也有支持這種策略的重臣來背.對天子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兒。

可劉禪卻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他也知道,作爲一個天子,他在這件事情上不管說什麼都有人會支持自己.但是吧,事關國策,事關數萬將士的生死存亡,他根本不敢輕易下決定。

一旦做錯了決策,可是要有數萬人送命的。

劉禪到底還不是一個純粹的政治生物,說好聽點,他是太過於仁慈,說難聽點,他就是有些優柔寡斷,沒有帝王該有的心狠手辣。

再一個,劉禪是真的不習慣,這種國家大事,要由自己來裁決。

因此,劉禪再次下意識的看向了諸葛亮,猶豫了一下,還是出聲詢問道,“相父以爲,此事當如何處置?!”

諸葛亮無奈的擡頭,看了眼劉禪,默默的在心裡嘆口氣。

天子到底還是缺乏了一些果斷.但其實,這也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畢竟之前的十幾年,都是諸葛亮把所有的事情都辦完了,天子缺乏歷練。

但這次吧,諸葛亮決定,還是不能太慣着天子天子,就該有天子的覺悟。

因此,諸葛亮出班,對劉禪拱手一禮,說道,“此事,還請天子聖裁。”

這話一出,給劉禪都噎了一下.我要是能有主意,還問相父作甚?!

可如今是大朝議啊,諸葛亮都當衆這麼說了,剩下的事兒,就是劉禪二選一了,不可能有其他的選項。

劉禪也是無奈,只能是自己來回權衡,琢磨了良久,最後決定.

“此事,容後再議!!!”

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1124章 僵局第709章 異動第968章 遷都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583章 搶時間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107章 魯肅第498章 原因第302章 于禁第1078章 交易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649章 司馬赴任第242章 楊儀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437章 街亭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31章 商討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358章 戰與和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841章 甩鍋第51章 亂世人心第700章 收尾第1058章 過江第810章 勸降第1207章 退路第619章 誤判第868章 選擇第586章 險計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778章 舌辯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43章 輸了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1111章 劃紅線第108章 過江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90章 聲東擊西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620章 潰敗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150章 蘄春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507章 開戰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290章 戰報第1019章 石苞的無奈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862章 尾聲第666章 敗退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736章 爭(一)第137章 中箭第1027章 一箭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184章 南郡異動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20章 被搶了第698章 坦白第865章 戰後第439章 張郃的突襲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76章 鄧艾去留第888章 巡江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761章 爭議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
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237章 巴東郡保衛戰(一)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1124章 僵局第709章 異動第968章 遷都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583章 搶時間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107章 魯肅第498章 原因第302章 于禁第1078章 交易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649章 司馬赴任第242章 楊儀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437章 街亭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31章 商討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358章 戰與和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841章 甩鍋第51章 亂世人心第700章 收尾第1058章 過江第810章 勸降第1207章 退路第619章 誤判第868章 選擇第586章 險計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778章 舌辯第128章 張飛的改變第43章 輸了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1111章 劃紅線第108章 過江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90章 聲東擊西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620章 潰敗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150章 蘄春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453章 上邽對峙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507章 開戰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290章 戰報第1019章 石苞的無奈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862章 尾聲第666章 敗退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736章 爭(一)第137章 中箭第1027章 一箭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184章 南郡異動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20章 被搶了第698章 坦白第865章 戰後第439章 張郃的突襲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639章 關羽觀陣第76章 鄧艾去留第888章 巡江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761章 爭議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