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

好吧,詛咒別人這種事兒,張溪其實也不相信,就是內心咒罵兩句出出氣而已。

罵歸罵,該想辦法解決的事情還是得想辦法。

張溪跟諸葛亮商量了良久,把某些不可明說的辦法都想出來了,才勉強算是制定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右扶風地區,因爲有明確的防禦方向,可以增加鄔堡的建設,增加鄔堡的密度,安排士兵屯守,就近監視魏軍動向。

不見得能完全防住魏軍,但起碼可以縮短救援時間,減輕魏軍對右扶風的侵害。

左馮翊地區,張溪出了一個主意,把左馮翊劃定爲五個防區,每個防區內安排固定的郡兵留守外,同時把留守的一萬北軍分割成五隊,每隊兩千人,有專人統屬,每人負責一個區域的救援接應。

這麼做也無法徹底堵住曹軍,甚至連做到右扶風那樣有針對性都不行,但起碼的,能阻攔一下,不至於讓曹軍肆無忌憚的出入。

而且吧,一旦曹魏不採用小股部隊滲透遊擊的方式,而是大軍直接入侵的話,這五個防區的北軍也可以按照原計劃繞後,放開曹魏軍隊,誘敵深入,在曹魏軍隊身後完成集結,一樣不耽誤張溪原有的戰略安排。

諸葛亮想了半天,也沒有想到比這個更好的主意.能做到這樣,在如今的關中局勢下,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兒了。

再一個,張溪終歸是雍州刺史,雍州防務的事情,本來就應該以張溪爲主,諸葛亮的事情也很多,不可能一直在雍州呆着,想辦法解決雍州的防務問題。

如今的諸葛亮,身邊幫手是真的不少,真不用跟歷史上那樣一個人殫精竭慮,生怕手下人做不好事情,啥事兒都要自己決斷。

真沒有這個必要。

如今的諸葛亮,作爲丞相,只需要做好統籌管理工作就好,下面的人做事是什麼分寸,真不需要諸葛亮多擔心。

涼州方向有趙雲,龐德,雍州方面有張溪,益州朝廷有張飛,龐統,法正,董和,荊州方面有關羽,徐庶,王基.這些人都證明了自己的能力,有些人的能力,甚至就不在他諸葛亮之下。

既然張溪已經想到了雍州守備的方法,而諸葛亮一時間也想不出更好的,那不如就讓張溪放手去做.至少在用兵方面,這時候的諸葛亮,還真不敢說自己比張溪更強。

因此,兩人商議完畢後,諸葛亮就沒有再提出異議,而是轉頭開始洗漱,準備參加跟世家們的會面。

這兩人商量防務商量了一宿,等大概制定方略的時候,天都亮了。

因此,兩人都是一晚上沒睡,直接開始了第二天的公務。

跟世家們討價還價,這個諸葛亮有經驗,而且來之前,諸葛亮特意在漢中停留了一晚上,除了拜祭已故的戶部尚書劉巴外,諸葛亮也根據劉巴的臨終遺言,想好了應對這事兒的策略。

因此,諸葛亮在見到這些關中世家後,也沒客氣,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而關中世家們,也沒想到,諸葛亮居然來的這麼快。

前腳才聽到風聲說朝廷要派出官員來插手這個官方走私的事兒,關中世家們本來還打算在這個所謂的朝廷官員到來之前忽悠搞定張溪,讓他先把事情敲定下來。

雍州刺史,兵部尚書,堂堂大漢託孤大臣決定的事情,一個朝廷官員,就算來了,又能怎麼樣?!

難道還敢直接推翻不認不成?!

可誰想到,這不過是五六天的時間,朝廷的官員就到了。

而且來的還是大漢丞相,諸葛亮。

好麼,這位怎麼就來了.成都沒有政務要處理了麼?!

這位一到,就算提前忽悠了張溪做出了決定,他來了,還真的可以全盤推翻掉。

誰讓人家不僅是總攝朝政的丞相,更重要的是,人家也是託孤大臣啊。

而且聽傳言,這倆託孤大臣,從微末之時就相交莫逆,你指望利用兩人的矛盾,從中挑撥離間謀取好處.那是想都別想。

而諸葛亮呢,倒也沒有跟這些世家預料的那樣,一上來就直接推翻張溪的一些決定。

諸葛亮這個人多壞啊,對付世家的經驗又豐富,怎麼可能一上來就做出這種授人以柄的事兒來。

諸葛亮這次面見世家,一開始壓根沒有提任何走私糧食的事兒,他只是召集了這些世家們,告訴他們,如今關中雪災,百姓流離失所,朝廷救濟不利,希望關中各大世家看在同爲鄉梓的份上,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看上去,就是一個救災動員會。

可問題是,關中世家們,誰也不會認爲,諸葛亮千里迢迢的從成都跑到長安來,就爲了跟世家們開這麼一個救災動員會的啊。

因此吧,某個世家家主看看情況,小心翼翼的詢問了一句。

“此爲本分,我等不敢不從命.只是,前番張刺史有命,號召我等救濟災民,我等看在鄉梓之情,刺史之面,已然兩次救災,竭盡所能,如今丞相之命,我等恐有心無力矣.”

那意思吧,之前張溪已經來過這麼兩回了,我們已經盡到我們的責任了,這事兒就算說破天去,關中父老也不可能對我們有所指責,只會埋怨官府救災不利。

雖然您貴爲丞相,但如果您沒點啥實際的好處的話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吧?!

諸葛亮自然聽懂了這些世家話裡的意思,但他不以爲意,只是微微一笑,說道,“諸君皆爲誠實君子,此番救災之心,亮亦知之,只是,亮今日之言,非朝廷命,只爲亮之所求也諸君量力而爲既可。”

這話說的吧,就雲山霧罩了一些,不夠敞亮。

但有一點,人家諸葛亮自己都承認了,這事兒世家們只要做了,就是他諸葛亮欠了大家一個人情。

當朝宰相的人情,用處很大,但豈是那麼好欠的?!

有些人不明白,不屑一顧,打定主意不出任何東西,但有些人.能聽懂的人,自然也就懂了諸葛亮的意思。

當天的動員會,諸葛亮也沒有強行要求各個世家表態,一頓好吃好喝後,直接給送走了。

弄得張溪也有點不明所以.就這樣,怎麼說動這些世家掏火碳救災,又怎麼安排之後的糧食走私問題呢?!

諸葛亮就笑笑,讓張溪稍安勿躁,等到晚上就明白了。

然後張溪就真的明白了。

天色剛剛入夜,張溪的雍州刺史府,就有人連夜前來拜訪。

實話實話啊,這很不符合規矩,哪有人入夜後還這麼不知好歹的上門拜訪的,太失禮了。

但是吧.誰讓來拜訪的人,都是關中世家內有名有姓的人物呢。

再加上諸葛亮的特意囑咐,這些人得以拜見了張溪,以及暫時寄住在雍州刺史府的諸葛亮。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徹徹底底的乾貨了。

這次,諸葛亮就沒有再裝腔作勢,藏着掖着了。

諸葛亮直接對這些來訪的世家大族們把話挑明瞭,張溪主持的糧食走私事宜,這對朝廷有利,既能補充大漢急需的糧草,也能削弱曹魏,肯定是需要搞的。

可問題是,諸葛亮覺得,這麼大的事情,又是走私,肯定是不能跟張溪弄的那樣,大張旗鼓的搞,更加不可能是整個關中的世家全部參與進來。

這麼大張旗鼓的搞事兒,不用多久曹魏就能發現問題,進而嚴查制止這種事情,這樣的走私,自然不可能長久。

因此,肯定是隻能找少數的世家參與進來,同時這些世家的家主,還得是那種懂得進退,知道利害關係的人,纔有資格可以參與進這種事情裡來。

而今天晚上,就是在篩選這些世家人選。

能在白天聽懂諸葛亮話,同時能在今天晚上就做出決斷,前來拜訪諸葛亮的世家,纔有資格參與到這件事情中來.這些人聰明,而且有魄力,有決斷力,才能操持好這麼重大利益的事情。

這話說的,今天晚上前來拜訪的這些關中世家們,一個個都喜笑顏開他們賭對了。

但緊接着,諸葛亮又話題一轉,對這些世家們亮出了自己的條件。

朝廷可以以兩倍於大漢糧價的價格,收購這些世家們走私來的糧食,但這些事情,不可能在明面上交易,肯定是私下的交易,當然,這些糧食交易,朝廷也不會徵稅。

畢竟是走私嘛。

但是,關中世家想要空手套白狼,用賒欠五銖錢,紙張,蜀錦的方式去操作這件事,朝廷也不會同意。

五銖錢是法定貨幣,朝廷之所以要私下跟世家們交易這些走私糧食,也是爲了維護貨幣的穩定性,保證不會因此影響到五銖錢的購買力,不徵稅的原因也在於此。

因此,五銖錢是不可能憑白賒欠給關中世家的,關中世家們需要,就得拿出足夠的,可以明面交易的商品來換取,或者是用田產地契質押借貸,這方面朝廷會給與一定的支持。

紙張這個東西,倒是可以商量,授權給參與走私的世家們售賣,但只能是面向中原,河北等地哪些人負責哪個區域,大家都說好了,不要因此起了爭執,傷了和氣。

至於蜀錦嘛,這個東西是奢侈品,不管在哪兒交易,都是要收稅的,不然的話,蜀地世家真要從中作梗,以高價出售蜀錦,這個朝廷也管不住。

蜀錦不屬於民生所需的必需品,朝廷在蜀錦上是沒有強制定價權的,蜀中世家們如果非要擡價,那朝廷也不好干涉。

但是呢,關於蜀錦在關中交易的稅收問題,這個朝廷倒是可以破例,給出一個比現行的交易稅更低一點的稅收,至於這個稅收是多少,可以由關中世家和蜀中世家一起商量後,再報給諸葛亮,由諸葛亮裁定。

另外,一旦決定了要進行官方走私,那麼朝廷也不會就這麼把事情全部交給世家去操作,朝廷也會下達一些指標,超額完成的世家,朝廷也不會吝嗇獎勵,不管是加價收購糧食,還是族中子弟要出仕,朝廷都可以網開一面。

但,爲了避免一些弄虛作假的行爲,朝廷也會在走私隊伍中安排一些監督人員,隨同走私隊伍一起行動,甚至必要時刻,世家也可以通過這些人員,調動大漢軍隊協助,幫助他們完成走私。

諸葛亮的這一套組合拳下來,直接把今天晚上來訪的世家家主們給打的有些懵。

諸葛亮說的這些事兒,有些是讓關中世家吃虧的地方,有些是讓關中世家佔便宜的地方,但到底是吃虧的多,還是佔便宜的多,這得好好琢磨。

諸葛亮倒也沒有着急,也給了這些世家們思考的時間,一點催促的意思都沒有。

可這些世家們不能這麼想。

確實,他們需要時間來思考這裡面的利弊,但同時,他們也不能讓自己的這個入選名額就這麼溜走了。

諸葛亮今天晚上可以這麼說,明天晚上換一種說法,不一樣能招攬到一批世家入圍這個走私的名額?!

因此,隔天,雍州刺史府就接到了來自數個世家的救災物資,說是這些世家不忍看到鄉梓受災,同時也是爲了朝廷分憂,略盡綿薄之力。

不僅有大量的糧食,藥材,光是如今張溪最急需的火碳和木炭,就有足足五千斤。

第1120章 秦朗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430章 任免第546章 糾纏第831章 議策第621章 跑了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55章 拜師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96章 周瑜退兵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1209章 變數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93章 投石機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43章 輸了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810章 勸降第914章 壓力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494章 違令第646章 議事(三)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94章 援兵到來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9章 寇封第221章 直百錢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74章 密謀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735章 決議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908章 請帖第166章 暴露第909章 談崩第68章 試探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782章 敗退第265章 蝗災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77章 練兵衝突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1111章 劃紅線第945章 撤軍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102章 長阪坡之戰(一)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714章 雪災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700章 收尾第987章 議定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459章 變故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724章 人選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1035章 攪混水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574章 懲罰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
第1120章 秦朗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430章 任免第546章 糾纏第831章 議策第621章 跑了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55章 拜師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96章 周瑜退兵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1209章 變數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93章 投石機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43章 輸了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810章 勸降第914章 壓力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494章 違令第646章 議事(三)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94章 援兵到來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9章 寇封第221章 直百錢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74章 密謀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735章 決議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908章 請帖第166章 暴露第909章 談崩第68章 試探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782章 敗退第265章 蝗災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77章 練兵衝突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1111章 劃紅線第945章 撤軍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102章 長阪坡之戰(一)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1109章 棄守的代價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714章 雪災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700章 收尾第987章 議定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459章 變故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724章 人選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903章 調任和妥協第1129章 有心無力的蔣濟第1035章 攪混水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574章 懲罰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