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

如今的大漢朝政決策圈,其實是一個很畸形,很奇葩的存在。

真正掌握着話語權和決策權的人,基本都是在外地鎮守,而留守在長安的人,大多是負責施政和執行。

但問題是,天子在長安,李嚴這個尚書令也在長安,爲了不讓決策政令在傳遞過程中出現紕漏和誤讀,因此,真正事關國家大事的決策,一羣在外地鎮守的決策圈大佬,動不動就要回長安開會。

如今這個年代,可不是後世那種交通發達的年代,回一趟長安可不容易,再加上大家手裡多少都有不少的事情要做,不可能說走就走這就造成了決策事務有一定的延遲性。

說實話,對這樣的決策模式,李嚴作爲尚書令,是深惡痛絕的.丫的一幫老傢伙,鎮守地方就好好的鎮守地方得了,沒事兒非要插足中央朝政幹什麼?!

但是吧,李嚴對此又不敢多說話,怕自己一句多嘴,真把諸葛亮或者龐統給召回長安來了,那自己如今的權利和地位,也一樣會受到威脅。

至於天子現在李嚴算是發現了,就劉禪對諸葛亮的那個信任程度,至少在諸葛亮死前,他李嚴是沒機會能取代諸葛亮的地位的。

只是,很悲哀的是李嚴並不比諸葛亮小几歲,真指不定誰熬得過誰。

這個時空的李嚴,跟歷史上的那個李嚴,多少還是有點不太一樣的。

雖然還是一樣的私心過重,但是吧,歷史上的李嚴,在劉備駕崩後就是託孤大臣,一直佔據着益州東南的區域,大有自立山頭的意思。甚至後來諸葛亮爲了抽調李嚴北上漢中,還不得不任命李嚴的兒子李豐爲江州太守,這才把李嚴和江州兵調到漢中,參與北伐。

歷史上的李嚴,可過的比這個時空的李嚴要舒服太多了,也因此,歷史上的李嚴,也有比這個時空的李嚴更加囂張跋扈的資本。

這個時空的李嚴,倒黴催的偏偏被張溪忌憚了,甚至因爲孟達事件的牽連,導致劉備對李嚴也有點感官不佳.如果不是後來法正爲了保證東州派的利益,拉了李嚴一把,李嚴現在不定在哪個地方當太守當到老死呢。

因此,這個時空的李嚴,比起歷史上,要少了一分跋扈,多了一分謹慎,但也因此,李嚴因禍得福,成了大漢的尚書令。

所以啊,這個時空的李嚴,雖然還是有不小的私心,但同樣,他也清楚,自己在天子面前,在諸葛亮面前,恐怕是真的沒有多少分量。

因此,固然有一肚子的怨氣,但李嚴面對這麼奇葩的決策圈現狀,也只能是配合,配合,再配合。

只是吧.凡事你得有個度,對不對?!

我李嚴好歹是堂堂的尚書令,僅次於丞相的行政長官.你們這幫閒着沒事兒乾的決策圈大佬,能不能不要想一出是一出的,就知道給我添堵?!

經濟戰?!

什麼經濟戰,那就是在玩火自焚!!!

作爲大漢的尚書令,同時也是能力非常出衆的大才,李嚴能不知道,直百錢這個東西,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因此,當延熙十三年的初冬,張溪,諸葛亮,龐統,外加李嚴四個人湊在一起,商議這個新的經濟戰時,李嚴第一個站出來表示了反對。

如今的大漢,要的是維持穩定的局面,儘可能的休養生息,穩定自己,然後再考慮對外征戰的事情.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都不應該存在直百錢這種虛發貨幣的存在。

這次反對,真不是李嚴的私心了,他這真的是站在一國尚書令的立場上,堅決反對發行虛值貨幣的。

李嚴也許不是一個經濟大才,但該有的概念他還是有的,對於直百錢的危害也看的很清楚,這種東西,能不發就不發。

是,李嚴承認,隨着大漢疆土的不斷擴大,如今的大漢五銖錢確實有些不太夠用,但是吧,從朝政的角度去看的話,只需要提前做好計劃,其實並不用擔心出現錢荒的現象。

實在不行的話,還可以讓鑄幣廠新鑄五銖錢加入流通,畢竟現在大漢國庫並不缺銅,民間也不缺銅。

因此,李嚴真不覺得,有必要重啓直百錢。

是,按照張溪的說法,這次直百錢重啓只針對對外貿易,依然還是以蜀錦作爲錨定物,但是.就算直百錢兌換回來的事吳五銖,那大漢也是虧錢的啊。

就吳五銖的那個鑄造工藝,那個含銅量,但凡是一比一的兌換大漢五銖錢,大漢也得虧掉至少一成.數量越多,虧的越多。

更別說,按照張溪的計劃,後期還要引誘東吳鑄造超過直百錢的大額代幣,而大漢在經濟戰前期,還得足額接納這些大額代幣虧到姥姥家了。

這到底是誰跟誰打經濟戰啊,李嚴怎麼看張溪這個計劃,都像是要給東吳送錢扶貧送溫暖啊。

有這個功夫,還不如用一下馬謖的建議,就用高賣低買的方式,分化江東世家和孫權的關係,這樣來的實在,起碼不會虧錢。

反正作爲尚書令,李嚴是堅決不同意張溪的這個經濟戰的計劃的。

可.李嚴一個人不同意,不頂用啊。

張溪這個提出者,諸葛亮這個目前大漢的最高決策人,以及龐統這個次級決策人,都對張溪的這個計劃非常的感興趣。三個人湊在一起商量了許久,還真的給他們弄出了一個計劃.逼得李嚴也沒辦法,哪怕是裝裝樣子,也得參與進這三個人之間的討論去。

不然,三個人討論的熱火朝天,他李嚴一個人生悶氣,多尷尬啊。

李嚴可不是那種清高的性格。

再說了,李嚴也希望通過討論,闡述自己的反對意見,證明張溪的措施有害於大漢,這樣說不定能說服龐統和諸葛亮改變自己的主意,從而證明自己的價值。

然後李嚴漸漸地發現,好像張溪搞這麼一套,也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的。

是,前期投入上,大漢會有所虧損,甚至一旦東吳真的拿出了高出直百錢的高額代值貨幣後,大漢的虧損會很大。

但是,這個虧損也不是沒有辦法轉嫁的.比如說曹魏那邊,雖然偏居一隅,但是對紙張和蜀錦的需求量,依然還是很大的。

甚至,如果膽子大一點的話,大漢放開官方對糧食和軍械的走私,這些東吳的虛值貨幣,完全可以流通到曹魏的境內。

走私糧食或者軍械,當然會增加曹魏方面的實力,但是如果曹魏內部經濟崩盤了,以如今曹魏的經濟體量,哪怕再採取曹丕時期廢除貨幣,以物易物的手段,民生經濟也會受到重創。

畢竟,如今的曹魏,只有一州之地,而周邊,除了高句麗外,就沒有一個像樣的農耕政權,他們也很難轉嫁危機,保證自身的穩定。

這簡直是一石二鳥的計劃。

不過嘛,前期突入還是很大的,李嚴必須要準備好足夠多的漢五銖,在前期流通的過程中,保證直百錢和東吳虛值貨幣的價值,否則的話,計劃滿盤皆輸。

而這,纔是李嚴最頭疼的地方.自家錢不夠用啊。

執掌中樞也快十年了,李嚴也知道,錢這個東西,真不是越多越好的保持民間有恰到好處的流通五銖錢,纔是最必要的。

如果一旦執行張溪的計劃,不僅在東吳那邊,曹魏那邊也需要保持一定量的五銖錢用於流通,避免虛值貨幣在不該崩盤的時候崩盤.這裡面的技術含量,已經超過了李嚴的能力範圍了。

也因此,計劃是可以制定出來,但是具體怎麼操作,怎麼分配五銖錢數額,以保證計劃的順利進行包括李嚴在內,四個人都有點一籌莫展。

這事兒吧,其實諸葛亮親自來操作的話,他是有這個能力的。

可問題是,諸葛亮要坐鎮冀州,他的主要目的是攻略曹魏小朝廷,一天到晚那麼多的政務和軍務要處理,哪有功夫專門盯着這事兒來辦?!

轉嫁危機到曹魏的事兒,諸葛亮倒是順手能辦,但經濟戰的主戰場在東吳,諸葛亮就鞭長莫及了。

而張溪嘛他離的倒是近,但就張溪對經濟戰一知半解的程度,他提出建議可以,讓他去操縱執行,別說諸葛亮不放心,就是李嚴都不放心。

稍微搞砸了,倒黴的可不只是東吳,甚至整個荊州,乃至兗州,河洛地區都會受到影響。

四個人湊在一起,想了半天,最後還是決定.由張溪來主持這個經濟戰。

畢竟,這個主意是張溪提出來的,他又全程參與了討論,要達成什麼目的,他是最清楚的。

不過嘛,爲了防止張溪掌控能力不足,還是得給他增加幾個助手,幫他看着點。

其中一個,不用說,就是已經被費禕派到荊州的戶部左侍郎馬謖。

而另一個,是李嚴推薦的。

戶部計略司書佐,謝宏。

這個人選一提出來,張溪都給嚇了一跳。

到底是同名同姓,還是說,就是那個建議孫權搞大泉當千的謝宏?!

如果是後者.此人放着東吳不出仕,是怎麼跑到長安,當了戶部官員的?!

 

第185章 應對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137章 中箭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130章 攻城(一)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1056章 水戰(四)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831章 議策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1123章 撤軍第478章 爭論第144章 張機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1124章 僵局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354章 曹操第400章 夜襲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331章 燒營第267章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933章 魯陽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473章 退兵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736章 爭(一)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705章 女兒事第871章 滲透戰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1056章 水戰(四)第423章 鏖戰第1163章 各懷心思第577章 接應第487章 佔便宜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806章 八陣圖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120章 竟陵之戰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1025章 變數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430章 任免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645章 議事(二)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256章 鍊鐵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131章 攻城(二)第1072章 丁口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357章 東三郡
第185章 應對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804章 心累的陳祗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137章 中箭第501章 戰略討論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130章 攻城(一)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1056章 水戰(四)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174章 又回來了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831章 議策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466章 再次僵持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1123章 撤軍第478章 爭論第144章 張機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65章 攻擊和防守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1124章 僵局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354章 曹操第400章 夜襲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740章 諸葛的苦衷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1225章 貿易戰(二)第331章 燒營第267章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933章 魯陽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473章 退兵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373章 花鬘和關索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736章 爭(一)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705章 女兒事第871章 滲透戰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1056章 水戰(四)第423章 鏖戰第1163章 各懷心思第577章 接應第487章 佔便宜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806章 八陣圖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120章 竟陵之戰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1025章 變數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430章 任免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645章 議事(二)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256章 鍊鐵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131章 攻城(二)第1072章 丁口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523章 又送女裝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357章 東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