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冀縣城內

第413章 冀縣城內

張溪領兵進入冀縣,第一時間安排張翼和句扶前去接管冀縣城防,而他本人,則帶着魏延一起,接見了冀縣的世家大族代表。

姜敘,姜冏,樑緒,尹賞,楊陵等人。

姜敘,姜冏,樑緒,尹賞四人,都是這次張溪奪取冀縣的大功臣,張溪自然免不了要封官許願,好生安慰一番。

至於楊陵,則是楊家的代表,同時楊陵還是楊阜的親弟弟.有此可見,隨着蜀軍進城後,楊家也開始調整自己的立場,沒有繼續要保持作壁上觀的態度。

但比起姜氏,梁氏,尹氏等世家,楊氏多少還有些矜持的。

一者,楊氏跟曹魏之間的關係密切,楊阜又在鄴城當官,不能在明面上表現的太直接。

二者,現在的冀縣雖然在蜀軍手裡,但未來如何猶未可知,楊氏也保留着最後一絲底線。

張溪自然知道楊氏的顧慮,因此也沒有過多爲難楊氏,當然,相對應的封官許願,自然也暫時沒有楊氏什麼事兒。

至於趙氏嘛.張溪在忙完跟姜敘等人的會面後,在姜敘的帶領下,親自造訪了趙氏的府邸。

雖然張溪知道馬超跟趙氏之間的仇恨,但那個跟張溪無關,張溪也不可能爲了一個根本不熟的馬超,就要趙氏全族完蛋。

更何況,趙氏以及把趙昂夫妻以及他們的一子一女都拋棄了,丟出來當工具人了,現在張溪派人單獨關押着,後續該怎麼辦,現在的張溪也不知道。

因此,張溪造訪了趙氏府邸,對趙氏略作安慰,具體的發落,還得等漢中王劉備到了冀縣後,才能決定。

張溪的造訪,雖然依然沒有給出對趙氏處置的方案,但至少給了趙氏一顆定心丸。

如果劉備集團真的要爲馬超報仇,覆滅趙氏,張溪根本沒有必要造訪趙府的。

但即使如此,趙氏依然無法憑藉張溪的態度,來揣測劉備的態度趙氏的趙雄,私下裡跟姜敘商議,關於保存一支趙氏血脈的事情。

不能怪趙氏,這種情況下,必須提前準備,以防萬一。

姜敘也記得自己的承諾,所以答應了趙雄的要求。

目前的情況,肯定沒辦法讓趙氏派出一支族人出城逃走的,所以姜敘和趙雄商議後,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讓姜氏的姜維,納趙氏三房的一名遺孀爲妾。

趙氏三房的長子早亡,留下一個才三四歲的獨子和一個遺孀

趙雄跟姜敘商量後,就讓這個三房的遺孀改嫁給姜維爲妾,帶着獨子一起嫁過去,同時陪嫁過去一些趙氏的族人和財物,這樣就算是變相的維護了趙氏的血脈。

等到這個獨子長大後,姜氏就會讓這個獨子恢復趙姓,讓趙氏族人另尋他處安家,延續趙氏一脈。

這算是三國版的“趙氏孤兒”了。

就是姜維不太樂意,他還沒冠禮呢,就突然多了一個小妾和一個名義上的兒子.這叫什麼事兒啊?!

但這年頭的世家子,有幾個在婚姻大事上能隨意的?!

至少姜敘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而且啊,姜敘還勸說姜維看開點.只是妾,又不是正妻,你擔心個毛線啊!

那個遺孀今年也不過跟你小子同歲,還長得挺漂亮,人又知書達理的。

就算將來你這個名義上的兒子會恢復趙姓,但小妾依然還是你的小妾啊.你小子便宜佔大了,還有啥不滿的。

姜維雖然還是不太滿意,但這種事情,真不是他一個小輩能做主的,更何況連他爹姜冏都同意了,他能說啥。

所以嘛,張溪忙着在檢查城防,應對郭淮隨時到來的進攻的時候,城內的姜氏和趙氏達成了一致,姜維多了一個小妾和一個便宜兒子。

這種事兒呢,張溪雖然也接到了城內安插的細作奏報,但張溪真沒去管,某種程度上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張溪也不確定馬超的想法,萬一馬超真的非要砍人全家報仇,張溪也不好勸說什麼。

張溪反而覺得,這不失爲一種保全趙氏血脈的方式。

再說了,張溪現在也沒有心思來思考這種奇奇怪怪的事情,當務之急,是先辦法先擋住郭淮的涼州軍團纔是。

根據探馬回報,郭淮已經帶領着五萬餘涼州兵團南下了,距離冀縣不過一天的路程如果是騎兵的話,可能今天晚上就能看到曹魏騎兵兵臨城下了。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騎兵不擅攻城。

但敵軍人數衆多,而自己也不過是剛剛接手冀縣城防,終究不能小覷。

張溪連夜召集了屬下,商討防衛事宜。

姜敘,樑緒,尹賞,姜冏四人作爲地頭蛇,當然要出席,而張溪方面,魏延,張翼,句扶也一起出席。

最後還有一個人,是張溪特意點名,破例出席的——姜維。 шшш.тt kán.¢O

天水麒麟兒啊,這能放過麼?!

雖然這會兒的姜維不過十九歲,還很稚嫩,但那又如何,自己的徒弟鄧艾可是從十六歲開始就幫着自己處理政務了,姜維今年都十九了。

張溪的特意點名,除了讓姜維覺得高興外,也讓姜氏喜出望外.很顯然,姜氏認爲這是劉備集團看重天水姜氏的信號。

樑緒和尹賞雖然也有點羨慕嫉妒,但沒辦法,自家族中子弟,還真的沒有可以跟姜維比肩的下一代。

再說了,姜維是天水人,樑緒和尹賞也是天水人,姜維被破格提拔到軍帳議事,未必不是劉備集團安撫天水人心的信號。

因此,這兩人對姜維的出席,並沒有太大的意見。

相反,張溪這邊纔是真正有意見的一方。

張翼和句扶還好點,這倆也年輕,還是張溪一手提拔上來的,雖然有些意見,但終究不會表現的太明顯,

但魏老匹夫就不一樣了。

魏延覺得吧,大軍即將面臨大戰,張溪放着自己這個軍中宿將不問,非要點名找一個十幾歲的小子來議事,簡直就是不把他魏延放在眼裡。

因此,軍議一開始,魏延就主動說道,“如今郭淮南下,冀縣城小,大軍容納不下,還請將軍與我一萬兵馬,出城下寨,以作犄角之勢!”

魏延是真的一點都不客氣,直接問張溪要人,而且一開口,就要走一萬人。

但張溪倒是沒覺得這有什麼問題。

冀縣城雖然不小,但要塞下兩萬士卒,多少也顯得有些擁擠。

當初張溪帶着兩萬人從漢中出發,一路上只有在祁山堡的時候打了一仗,損失了一些士卒,接下來的一路上,基本都是招降納叛的走過來的,兵力反而比剛出發的時候還要多出幾千人來。

這麼多人全都人擠人的塞在冀縣城內,不僅不利於防守兵力的安排和指揮,糧草的消耗也會更多。

再一個,這年頭的士卒軍紀就那樣,再怎麼嚴明紀律,總有些不開眼的刺頭以征服者自居,非要挑戰軍法。

張溪只能是儘量約束,但這麼多人在城內,免不了的會和當地百姓或者世家有摩擦,在這種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多少是個隱患。

所以張溪也不認爲,自己應該把所有的士卒都放在城內。

而在守城戰中,派兵出城下寨,互相成犄角之勢不僅有利於防守,同時也是一種保護糧道的手段,在這方面,張溪覺得魏延的建議是對的。

雖然張溪跟魏延不合,但有一說一,現在在場的這些將領們,真正有能力領兵一萬,還能做到跟守城方互相配合的人,大概也就只有魏延了。

因此,固然魏老匹夫的語氣很讓人惱火,但張溪站在就事論事的角度,準備答應魏延的提議,分兵給他一萬,出城立寨固守。

可.有人有不同意見啊。

“將軍萬萬不可!”姜維猶豫再三,還是站出來,對着張溪說道,“將軍不可派軍出城,此必爲賊所破矣!”

姜維這話說的吧,魏延就不太樂意聽了。

“小子何意?!”魏延怒視姜維,說道,“汝莫非小瞧於我耶?!”

本來魏延就看姜維在場很不順眼,這小子要是乖乖的不說話,魏延還真的不至於找他麻煩,但現在嘛啥意思?!我領兵出城駐守,就會被敵人擊破?!

你小子到底是瞧不起誰呢?!

而姜維卻對魏延拱手,非常有禮貌的回答道,“非是維小瞧將軍,實是.涼州軍作戰,多以騎兵爲主,而騎兵作戰,來去如風。將軍出城,若堅守城寨,涼州軍團攻城乏術,自然奈何不得將軍,可若將軍出寨野戰,恐一時有失爾。”

姜維說話,已經算是比較委婉的了,但好歹,在場的人都不傻,都聽明白了姜維的意思。

這次北伐,劉備集團的士卒,除了一些斥候外,全都是步兵。

步兵出城立寨,如果只是爲了固守,那自然沒什麼問題,涼州軍團以騎兵作戰爲主,騎兵不擅長攻城,可能連魏延立下的營寨都沒法攻破。

但問題是,魏延出城立寨的目的,是爲了跟冀縣遙相呼應,互爲救援如果只是困守營寨,還算什麼互爲救援啊。

可一旦魏延領兵出營寨野戰,以步兵的小短腿,根本跑不過騎兵,騎兵的衝擊力也不是步兵所能阻擋的,一旦出營寨野戰,帶着步兵的魏延根本就是自己找死。

故此,在涼州地界,不是不能出城立寨,成犄角之勢防守,但你出城的一方,也必須要有足夠的騎兵才行,這樣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光靠步兵,根本做不到什麼互爲應援,分兵反而是大忌。

因此,姜維建議,真不用分兵,涼州人不擅長攻城,大軍縮在城裡堅守就可以了,除非是冀縣守軍斷糧,否則涼州軍團靠騎兵,根本攻不上城牆。

可事實上,冀縣根本不可能缺糧。

先說冀縣,作爲天水郡大縣,本身糧草儲備就很充足,短期內不可能出現糧草短缺。

再說後援,冀縣的守軍可不是孤軍,漢中王劉備率領的大軍可就在身後,算算時間也應該已經出了祁山道,快到西縣了。

也就是說,張溪等人只要堅守上十天,那麼真正麻煩的人,可就是郭淮了。

更別說,劉備也不是沒有後招.馬超帶領的羌胡義從,現在應該也快到達天水郡了。

(本章完)

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400章 夜襲第1185章 魏縣第290章 戰報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189章 置地第394章 矛盾第1072章 丁口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423章 鏖戰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181章 成婚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698章 坦白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1180章 衛氏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125章 借將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86章 攻城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108章 過江第583章 搶時間第165章 朋友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1112章 甄城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742章 歲月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212章 投石車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112章 找錯人了吧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1120章 秦朗第326章 關興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146章 回府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1013章 交鋒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1180章 衛氏第1253章 拖時間第645章 議事(二)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170章 再次離家出走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100章 接應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584章 失敗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343章 調整第201章 拖延時間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108章 過江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487章 佔便宜第576章 截擊第631章 單挑
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400章 夜襲第1185章 魏縣第290章 戰報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189章 置地第394章 矛盾第1072章 丁口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423章 鏖戰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181章 成婚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698章 坦白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1180章 衛氏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125章 借將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86章 攻城第371章 孟獲的反應第108章 過江第583章 搶時間第165章 朋友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1112章 甄城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742章 歲月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212章 投石車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866章 諸葛出征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112章 找錯人了吧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253章 嶽麓山的由來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1120章 秦朗第326章 關興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146章 回府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1013章 交鋒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1106章 失敗的影響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1180章 衛氏第1253章 拖時間第645章 議事(二)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170章 再次離家出走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100章 接應第732章 戰事漸息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584章 失敗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343章 調整第201章 拖延時間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108章 過江第1110章 東吳的小心思第487章 佔便宜第576章 截擊第631章 單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