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折中一下

面對從大荔縣逃回重泉縣的三千騎兵,曹真的內心,真的是如波濤洶涌。

也就是牛金生死不知,在戰場上這種情況基本是不會有善終了.否則的話,曹真非把牛金找來,罵一個狗血噴頭不可。

一萬三千騎兵去進攻撐死一萬騎兵的蜀賊,居然打了這麼一個大敗的結局回來特麼廢物!!!

現在好了,不僅騎兵部隊損失慘重,自己的身後,隨時會有近萬的騎兵對自己發動突襲。

“大將軍,事已至此,惱怒無益.還是撤軍吧!”

曹大將軍在發火,手下的將軍們誰也不敢說話,只能是老資格,又跟曹大將軍沒有統屬關係的司徒王朗站出來,向曹大將軍勸諫。

趕緊退吧,再不退,等騎兵把咱們包了餃子,那可是想退都退不了了。

面對騎兵的速度優勢,千里追擊,步兵能跑到哪兒去?!

曹真其實也明白這個道理,但問題是要退到哪兒去?!

這,纔是今天曹真召集衆將商議的根本目的。

“老夫以爲,大將軍當速速撤軍,退守潼關,以防後路有失。”王朗開口說道。

雖然王朗不太懂軍事方面的事情,但自家後路被斷,身後還有騎兵威脅,這點軍事常識王朗還是有的。

因此,王朗建議,直接退守潼關。

都退到潼關了,身後就是函谷關,再往後就是洛陽了蜀賊騎兵就算跑的再快,也不可能跨越兩關,跑到洛陽去斷了大軍糧道吧。

這是王朗非常樸素的想法。

而支持王朗這個建議的人,也不是沒有,比如說王昶,他就支持退守潼關的建議。

當然,王昶考慮的,可要比王朗要深層次的多,畢竟王昶是真的懂軍事的人。

“大將軍,蜀賊騎兵突然出現,必是涼州軍來援.涼州軍來的如此之快,想是蜀賊早有防備,大將軍不可不察!”王昶先是勸說了曹真兩句,然後提出了自己退守潼關的理由。

涼州軍團來的太快了,比大家預計的都要早,說不定在圍困重泉縣之前,蜀賊的涼州軍團就已經整軍出發了。

從這個角度去考慮的話,你很難說,蜀賊的雍州軍團是被大魏圍困在重泉縣,還是蜀賊故意以雍州軍團爲誘餌,要聚殲整個大魏司隸軍團主力。

王昶認爲,張溪沒那麼傻,以他的統兵謀略不太可能這麼輕易的就被人圍困住,自家的進軍也有點太過於順利了.如今騎兵就在自己身後,如果要退,不如直接退守潼關,以保洛陽不失。

否則,一旦讓蜀賊騰出手來,繞道攻下潼關,整個大軍的後路就被斷了。

王昶前面的話,說實話,曹真並不以爲意張溪再怎麼狡猾,那也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提前二十多天就預料到整個戰局的發展。

就前期張溪倉促應戰的舉措,最後發現隱患後立刻後撤的做法來看,張溪不可能是提前設餌否則就太過於可怕了。

所以曹真更傾向於,涼州軍團的提前入關,是一個巧合,可能蜀賊本身就有進攻潼關的計劃,只是被自己打斷了而已。

但有一點,曹真是認可王昶的說法的——萬一敵軍繞道偷襲潼關,徹底鎖死魏軍的退路,到了那個時候,整個司隸軍團主力就會被困在左馮翊,面對蜀賊雍州軍團和涼州軍團的圍攻。

所以.潼關,確實是個問題。

但,這並不代表曹真就願意退守潼關。

“王將軍之言,過於小心了!”

營帳內,又一位將軍站了出來,說道,“撤回重泉之騎兵,有三千餘騎,而王將軍麾下,亦有五千騎兵可用.蜀賊騎兵,不過萬餘人,兵力相當而已,何以輕言退兵?!”

王昶一聽這話,頓時轉頭,看向來人.是韓德。

嘛,這個王將軍,說的肯定就是自己了,稱呼王朗,應該是“王司徒”。

因此,王昶準備回答。

但還沒等王昶說,一邊的戴陵也站了出來,說道,“韓將軍之言甚是。我軍圍困敵軍於重泉已有二十餘日,敵只能做困獸之鬥,縱有騎兵來襲,只需選派良將,以騎兵拒之,待攻下重泉,剿滅蜀賊雍州兵後,區區萬人騎兵,又有何懼?!”

這倆的想法,跟王昶和王朗不同,認爲完全沒有必要因爲萬餘騎兵的到來,就徹底放棄如今大好的形勢。

有一說一,王昶都想當場開噴了。

這話,你們在騎兵建制完整的時候說,還有那麼一點道理。

畢竟,那時候牛金加上自己手裡的騎兵,一共有兩萬人。

用這些騎兵去保護糧道,就算不能擊退蜀賊的襲擾,但保證大部分糧草運輸,那還是不成問題的。

但現在,牛金率領的一萬三千騎兵去圍剿蜀賊,結果大敗虧輸,只有三千餘騎兵逃了回來你們是怎麼有底氣,覺得我帶領五千騎兵和三千敗兵,能擋住蜀賊的涼州騎兵的?!

騎兵作戰可不是你們這幫混蛋以爲的那樣,純粹比拼兵力啊!!!

連牛金都戰敗了,很明顯,這說明涼州騎兵在戰力,騎將指揮上,都勝過了牛金.自己就這麼點人,對騎兵的理解也遠不如牛金,怎麼去對抗涼州騎兵?!

王昶很想反駁回去但,他看到了曹真一邊聽戴陵和韓德的說辭,一邊不住的點頭。

很顯然,曹真很認可這兩人的說法.這就讓王昶有點猶豫了,要不要繼續說下去。

畢竟,曹真纔是大將軍。

事實上,曹真確實比較傾向於戴陵和韓德的想法,繼續留在重泉縣圍攻。

理由很簡單,曹真捨不得到目前爲止獲得的戰略優勢。

當初被蜀賊從關中趕出來的時候有多狼狽,如今曹真對收復關中的渴望就有多熱切。

好不容易佔據了戰略優勢,只要等到吃掉雍州軍團主力,關中歸屬就徹底明朗了。

這不能怪曹真,他到現在還以爲,右扶風的郭淮應該已經攻下槐裡,開始向長安進發了.鬼知道這會兒郭淮也在捱揍啊。

這年月的通訊效率沒那麼高,右扶風的戰事情報,至少要經過十天左右的時間,才能送到曹真這裡,因此,曹真還是認爲,只要自己能攻下重泉縣,圍殲在這裡的雍州軍主力,就能徹底奠定勝局。

可是呢,曹真好歹也是久經沙場的將軍了,再加上本身的能力和素質都不差,他不可能不知道,當自己後路出現大量騎兵,意味着什麼。

牛金的大敗,讓曹真明白,後路的騎兵肯定不好對付,而曹真早年也有擔任過虎豹騎首領的經驗,對騎兵作戰也非常的瞭解,故此,他也不認爲,就靠王昶手裡的五千本部騎兵和三千敗軍,能擋住身後的涼州騎兵。

牛金帶着一萬三千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你指望王昶這個半路出家的騎兵指揮,帶着八千雜牌軍能做到?!

因此,後路威脅還是在的,如果不能及時做出決斷,那麼就算曹真佔據兵力優勢,一不小心,也確實有可能陷入不利的局面。

而最要命的是,騎兵的進軍速度極快,大荔縣到重泉縣不到四十里左右的路程,騎兵快速奔襲的話,不過是半天的時間而已,根本沒有時間給曹真繼續思考猶豫。

因此,結合了雙方的意見,曹真決定——折中一下。

某個大文豪就曾經說過嘛,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雖然曹真肯定是不認識這位大文豪的,但這個說法,在曹真這裡,也具有普適性。

曹真決定,退守臨晉。

一方面,縮短自己的後勤補給線,保證後路的安全。

另一方面,據守城池的話,蜀賊的騎兵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能做的,不過是襲擾補給線而已。

而臨晉縣往東,越是靠近潼關的方向,地形就會慢慢從平原變成丘陵.會變得越來越不適合大規模騎兵作戰。

而曹真手裡還有八千騎兵,這八千騎兵放在平原上是無法擊潰蜀賊的涼州騎兵的,但如果是放在後方,保障糧草運輸,又或者是互相襲擾對方的糧草補給線,還是能做到的。

反正曹真是不相信,涼州軍團的糧草補給,還能是大老遠的從涼州送過來的。

必然是跟重泉縣的蜀賊公用一個糧草補給通道,這無形中就會加深蜀賊的後勤壓力。

一旦曹真後撤到臨晉,自己的後勤補給線就縮短了,而如果蜀賊跟上來,那麼無形中,蜀賊的糧草補給線就拉長了.誰更佔便宜,還不好說呢。

而且吧,稍微回收一下,吸引蜀賊從重泉縣內出來,主動對自己發動進攻打守城戰的變成自己,攻城的,就變成了蜀賊。

只要繼續把這支蜀賊牽制在這裡,那麼等到郭淮打下右扶風,兵臨長安的時候,蜀賊也無法及時回援。

到了那個時候,最後的勝利,依然還是他曹大將軍的!!!

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518章 二將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18章 家有新人第120章 竟陵之戰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282章 變化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381章 對外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430章 任免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1184章 急襲第331章 燒營第606章 回軍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31章 商討第166章 暴露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685章 考題第773章 刻板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162章 賣馬第778章 舌辯第137章 中箭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1204章 猶豫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1185章 魏縣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757章 離間計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94章 援兵到來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909章 談崩第358章 戰與和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179章 準備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137章 中箭第54章 劉備歸來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683章 影響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1056章 水戰(四)第41章 應對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604章 收尾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503章 誰謹慎?!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7章 三國第85章 守城方略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52章 軍中嬉戲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257章 成本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180章 迎親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437章 街亭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456章 反攻第594章 輪班制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498章 原因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883章 嚇退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
第1151章 撤軍計劃第518章 二將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18章 家有新人第120章 竟陵之戰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282章 變化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381章 對外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430章 任免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1184章 急襲第331章 燒營第606章 回軍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31章 商討第166章 暴露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685章 考題第773章 刻板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162章 賣馬第778章 舌辯第137章 中箭第512章 關羽的戰術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1204章 猶豫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1185章 魏縣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757章 離間計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94章 援兵到來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909章 談崩第358章 戰與和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179章 準備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137章 中箭第54章 劉備歸來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683章 影響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1056章 水戰(四)第41章 應對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604章 收尾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503章 誰謹慎?!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7章 三國第85章 守城方略第881章 關羽的異常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52章 軍中嬉戲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257章 成本第633章 張遼的傷勢第180章 迎親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437章 街亭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456章 反攻第594章 輪班制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498章 原因第1029章 誰比誰更爛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883章 嚇退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