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赴約文會

第260章 赴約文會

對江東,關羽現在可沒有任何一點小瞧的意思。

而且自從荊南一戰後,關羽也不可能存在任何僥倖心理,他很清楚孫權對荊州的貪得無厭,也明白所謂的盟約,不過是曹操勢力太大之下的權宜之計而已。

因此,其實這時候的關羽,都不用張溪叮囑提醒,從來就沒有放鬆過對江東的警惕。

張溪一看關羽這態度,就知道自己不需要多說,跟二爺喝完拜年酒之後,就回家去陪老婆了。

大冬天的,除非必要,這年頭就是官員貴族,也不願意出門。

但是嘛,有時候這個“必要”,總是會找上門來的。

正月還沒過呢,張溪的府上有人來拜訪。

來人是司馬徽的書童,來拜訪的目的,是邀請張溪前往司馬徽的府上,司馬徽說是要跟張溪討論一下學問的問題。

張溪就納悶了,自己一個寒門出身的人,一本家傳《禮記》都沒有讀透呢,司馬徽這種名士大儒,會跟自己討論什麼學問?!

瞎扯淡嗎?!這個自己倒是擅長。

但人家大儒來邀請你,你還不能不給面子不去。

而且去了也有好處,就這事兒要是傳出去,當世大儒都跟張溪探討學問,那張溪的聲望起碼能上漲五個百分點。

所以嘛,張溪帶上小七寶,拎着大包小包的禮物,上門去拜訪了。

到了司馬徽的府邸,張溪不僅僅見到了司馬徽一個人,還有龐,黃,廖,李四大南郡世家的代表們。

而且居然還都是家主親臨,在荊州地面都是跺腳抖三抖的存在,張溪也不敢怠慢,一一行禮問好。

然後吧,司馬徽坐在主位上,就真的開始討論學問的問題了。

那一陣引經據典的,鬧得張溪聽的雲裡霧裡,完全不明白這些人到底在講什麼。

但很神奇的,以往這種情況吧,世家大族多少會表現出一些不屑的表情來,畢竟就張溪這個“不學無術”的樣子,當場被嘲諷都算是正常現象,表達不屑都算是人家有涵養了。

但這次,四大世家的家主和司馬徽,從始至終都是笑呵呵的,一點都沒有鄙視張溪的意思。

張溪正坐着聽講,聽到腿都快麻了,司馬徽這才呵呵笑着,說道,“近日,偶得一些西川大儒之作,徽日夜研讀,倒也受益匪淺。今諸公皆在,徽亦有心請教,請諸公拜讀西川儒者大作,不知可否?!”

四大世家的家主也跟着附和說好,就張溪聽了一愣。

益州那邊的人的著作,那不就是自己前段時間送來的好幾大箱子書麼?!

頓時張溪精神一震,以爲司馬徽這是要打廣告,爲嶽麓書院的招牌打響第一砲呢。

但隨即,張溪發現不對勁了。

司馬徽命人擺出了放書的箱子,露出了紙質的書籍四大世家之人,一個個都“讚歎不已”。

讚歎這個用紙做的書,攜帶方便,印刷整齊,實在是難得的精品。

嗯,理論上,這個反應也不算錯,但是吧這幫人的演技太假了,嘴上說着“奇哉,妙哉”,但實際上,沒一個人的眼裡有這種情緒流露出來的。

張溪稍微推理一下,就知道了——這幫人,肯定是提前見過這些紙質書了,早就“奇哉,妙哉”過了。

其實張溪想的也沒錯,這些人確實是看過這些書籍了。

正月初五的時候,司馬徽組織了一個聚會,一來是跟荊州的世家們維護一下關係,另一方面,也是拿到了新書,要顯擺一下。

司馬徽到底只是名士,不是一方大勢力的家主,他考慮的問題沒有那麼深遠。

但這幫應邀而來的世家們,在看到司馬徽一整箱紙張書籍的時候,場面安靜的能嚇死人。

司馬徽知道紙張做書對世家的衝擊會比較大,但他也沒想到,居然會有這麼大。

而世家們在請求司馬徽同意後,翻閱了這些書,首先注意到的不是書上的內容,而是書上排版精美,整齊劃一的字體.這又是一個更加不得了的事情。

一個人的書法造詣再高,也不可能抄錄一本書的字體都能保持一致,況且這些書中的字形僵硬,充滿匠氣,沒有靈魂,顯然不可能是手寫的。

世家們通過這一本書,想到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根本沒心思跟司馬徽討論學問的問題。

在搞清楚這些書的來源是益州成都後,一羣世家全都默然不語,這個文會自然就不歡而散了。

世家們搞清楚了書的來源,意識到這是劉備有意的作爲後,就知道自己這邊沒辦法去阻止這個事情的發生了。

回家後,南郡世家們但凡有能力的,全部派出了僕從,前往益州打探紙張這事兒的虛實,並且要求僕從,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搶在第一時間搞清楚狀況。

這一來一回的,不知道跑死了多少馬,總算是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內,搞清楚了所有事情。

當然,有跑死馬匹,從益州到荊州一月來回能力的人,也就是上面說到得四大家族,畢竟這些人有人有錢,在益州也有足夠的人脈,而且官職都不低,能搞到不少的內幕資料。

一般世家就算派人去了益州,且不說路上怎麼晃盪,就是到了成都,也得打聽上一些時日才能掌握基本的資料。

四大世家的家主在收到回報後的第一時間,幾乎做出了差不多的判斷。

紙張這個東西,既然是劉備在全力推廣的,那麼就不可能一直在益州範圍內實行,早晚要推廣到荊州來的。

既然這事情已經無法避免了,那麼現在世家要考慮的是,怎麼做才能對自己家族最有利。

抱舊守成的家族,往往都不會有大出息,別看世家平日裡都講究古禮,但真要說首鼠兩端,見機行事,還是這幫世家們最擅長。

而且,世家們的想法都差不多——紙張這個東西,但凡有一絲可能,也必須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絕對不能輕易流落到民間去,更不能讓自己的家傳典籍變得連寒門子弟都能輕易讀到。

所以嘛,四大世家開了個碰頭會,互相交換了一下手裡的情報,把整個事情還原了一下,明白了一件事——這一切都是那個張元長的陰謀。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看張元長力主建造的嶽麓書院特麼原來在這兒等着我們呢,是吧?!

都不笨,張溪那點心思其實也不難猜,張溪就是仗着這年頭交流不便,打了一個信息差而已。

當大家信息均等的時候,真要玩什麼權謀機變,張溪能騙的過他們麼?!

所以啊,四大世家互相一碰頭,搞清楚現在的實際狀況,權衡了一下利弊後,幾乎在同一時間,做出了差不多的決定——既然事情已經無法挽回了,那就想想怎麼利用這個東西,給自家謀取利益吧。

首先,就是要把紙張的發行權,以及這個什麼雕版印刷術的印刷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不是這些世家不想把製造技藝都掌握在手裡,實在是因爲這事兒做不到.根據黃家女婿諸葛亮提供的情報,誰要惦記這事兒,劉備真的會翻臉的。

既然技術不能完全掌握在手裡,那至少要搶先控制住這個技術的流行渠道,一來可以保證世家們的優勢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搶在其他世家之前,擴大自己家在荊州的影響力。

因此,四大世家一起找到了司馬徽,讓司馬徽攢了這麼一個文會,把張溪給請來了。

都打聽清楚了,張溪就是那個進獻造紙和雕版印刷術的混蛋,而這個混蛋在劉備面前的地位極高,又是技藝的創始人,如果通過他的推薦,讓四大世家能代理荊州地面的紙張發行和印刷術,那四大世家的地位,肯定能保住,甚至更上一層樓。

至於其他世家關我們什麼事兒?!

黃家表示我家在武陵郡很有影響力,武陵郡的紙張發行就交給我們黃家好了。

廖家表示我們跟潘家是姻親,可以跟潘家合作,代理零陵郡的紙張發行權。

龐家表示南郡這邊我們包了,你們誰有意見?!

就剩下個李家李家鬱悶吶,四大世家就他們勢力最小,好地方爭不過這些大家族,想來想去就只能說,要實在不行,我們去宜都郡跟孟達套套近乎?!

就這樣,四大世家當着張溪的面,把荊州四個郡的代理權都給瓜分完了.張溪表示,我還什麼都沒有說呢?!

說啥?!

四大世家反過來質問張溪,同爲劉皇叔治下之地,怎的他益州世家可以代理這個紙張,我荊州世家卻不行麼?!

張溪能回答啥?!

回答啥都不行啊。

說不行?!

那是缺心眼,就紙張推廣紙張,撬動世家的經典解釋權呢。

說行?!

劉備都沒說行呢,伱憑什麼說行?!

所以這事兒嘛,張溪表示,他要上奏主公,請主公定奪。

四大世家鬆口氣,紛紛點頭稱是——這幫人其實要的就是這句話。

這時候張溪才發現,好像掉坑裡了。

這幫世家,如果是自己去找劉備說這事兒,可能劉備還得考慮一下這麼做是不是會擴大四大世家的影響,導致荊州不穩。

但如果是張溪主動上奏給劉備,說荊州這邊有四個世家,想要代理荊州紙張和印刷術的發行權,那劉備看在張溪功勞的份上,大概率不會拒絕。

這簡直就是讓張溪拿自己在劉備那邊的信譽,給這四大家族背書啊。

特麼這幫老狐狸.不行,張溪得想點辦法,起碼往回撈點好處。

然後張溪就提到了嶽麓書院修建困難,缺少工匠和人手四大世家表示,這能叫事兒?!

修,馬上就修,開春就修。

這事兒張溪可以不用管了,交給四大世家,保證給你把藏書閣和庭樓閣院都給修出來,爭取在今年年底前完工。

張溪頓時明白,特麼自己草率了,條件提的低了。

(本章完)

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170章 再次離家出走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1242章 應對第35章 酒之事第494章 違令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784章 調整第35章 酒之事第228章 戰與和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864章 亂戰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869章 訓子第802章 援兵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753章 餿主意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390章 雜章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1207章 退路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459章 變故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236章 造紙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1025章 變數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367章 花關索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374章 滇馬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686章 公平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987章 議定第882章 破城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56章 學藝第70章 江夏太守第772章 拖延第666章 敗退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367章 花關索第934章 誘敵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354章 曹操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2章 面試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422章 大雪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79章 巡視防務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73章 調令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1153章 撤軍第909章 談崩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76章 鄧艾去留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651章 退兵第802章 援兵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66章 戰後動態第1185章 魏縣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88章 被圍
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170章 再次離家出走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1242章 應對第35章 酒之事第494章 違令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784章 調整第35章 酒之事第228章 戰與和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305章 收取襄陽第864章 亂戰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349章 樊城保衛戰(二)第869章 訓子第802章 援兵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753章 餿主意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390章 雜章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1207章 退路第48章 鴛鴦陣初戰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1237章 解釋和問策第459章 變故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144章 不安分的胡奮第1205章 司馬懿的謀劃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236章 造紙第797章 曹休的計劃第1025章 變數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367章 花關索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374章 滇馬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982章 魏吳結盟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686章 公平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987章 議定第882章 破城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56章 學藝第70章 江夏太守第772章 拖延第666章 敗退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367章 花關索第934章 誘敵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354章 曹操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2章 面試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422章 大雪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79章 巡視防務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73章 調令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1153章 撤軍第909章 談崩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76章 鄧艾去留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651章 退兵第802章 援兵第342章 呂蒙的動搖和堅持第66章 戰後動態第1185章 魏縣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860章 潼關之戰(十五)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88章 被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