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夏口軍議

第122章 夏口軍議

二爺現在看張溪吧,是越看越不順眼了。

之前文聘求死全名,自己就光想着殺之以全其名了,覺得不可能勸降文聘。

結果張溪這小子上去,三兩句話就把文聘給勸降了。

啥意思嘛?!

雖然文聘投降的目標是劉琦,但這壓根不重要。

劉琦的本事跟劉備壓根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文聘現在是投降的劉琦,但是等到將來,文聘自然會認識到,誰纔是真正能發揮他才能的人。

不是每個人,都給他關二爺似的,面對曹操的招攬也能不動心,一心一意只跟隨劉備的。

說到這兒,關二爺又是一陣惱怒.二爺被張溪最後看向他的那個莫名眼神,給刺激到的。

你說當初自己下邳被曹操擒獲的時候,怎麼就沒想到還能有這麼一招?!

當初自己要是也來個“降漢不降曹”呢這事兒至於成爲自己的黑歷史麼?!

二爺就是因爲張溪的那個眼神想起了這事兒,然後就對張溪看着越發不順眼了。

張溪表示自己冤吶那是下意識的反應好不好,要怪也得怪羅貫中啊。

但不管怎麼樣,文聘是同意投降了,願意隨關羽一起回江夏去見劉琦,由劉琦決定是不是收留他。

關羽和張溪都不覺得劉琦會放着文聘這種荊州老臣不收,那樣的話劉琦就太沒有頭腦了。

不管怎麼樣,關羽超額完成了堅守竟陵,牽制曹操中路軍的任務他直接擊破了曹操的中路軍,還收降了文聘,以及數千俘虜。

這幾千俘虜,其實是文聘率領的荊州本地士兵,只有少數纔是青徐士兵。

倒不是青徐士兵不好抓都四下潰散了,抓俘虜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兒。

之所以沒有太多青徐士兵,是因爲關羽把這些青徐軍俘虜做了一個甄別後,全都給放了。

這些青徐士兵的家眷都在北方,就算俘虜了,人家也不會安心的呆在這邊,一個不留神就會出現逃兵,而且很可能是大規模的逃兵。

這是因爲曹操那邊的制度問題。

按照曹操制定的制度,這些士兵如果長時間不歸隊,那就視作陣亡,那麼這些士卒的老婆子女就會被強制安排改嫁或者重組家庭。

青徐士兵們肯定不希望回家晚了後發現老婆孩子都成別人家的了,所以即使投降了,也會想盡辦法脫逃。

如果是少量的話還好,大量的逃兵一個不好懲治,另一個則容易引起軍心動盪。

所以關羽索性就把這些人給放了,也省的讓自己和大哥爲難。

在竟陵花了幾天時間,做好了俘虜整編工作後,關羽和張溪這才正式起兵回夏口,向劉備繳令報捷。

至於文聘,當然也是一同先回夏口,跟劉備見一面。

劉備在聽說了文聘的投降條件後,不僅沒有生氣,還誇讚了文聘一番,說他是真正的“忠義之士”,然後稍作招待,便專門派人送文聘去西陵面見劉琦,聽候劉琦安排。

送走文聘後,劉備軍立刻召開了一次非常重要的軍議。

曹操此番南下,聲勢浩大而來,損失慘重而退,現在已經倉皇逃回了江陵,周瑜正在乘勝追擊,大舉侵吞南郡諸縣,這時候的劉備肯定不能什麼都不做,不然好處全是江東的了。

所以,劉備召開軍議的目的,就是商量一下接下來的行動。

這時候的張溪,總算是不用繼續蹲在張飛身後,只帶耳朵不帶嘴了。

他現在的位置,是在文官這一排,排在第五。

沒辦法,劉備軍裡還有一些老臣要照顧一下的嘛,就是徐庶,也只是排在第三位,在簡雍的身後,張溪排在糜竺身後,這不是很正常的嘛。

更何況糜竺還曾經是張溪的頂頭上司,這個面子總要照顧一下的嘛。

不過真正到了軍議上,簡雍和糜竺兩個人也不會那麼沒眼力見的亂說話,真正起到決策作用的,文官這邊是諸葛亮,徐庶,張溪這些人,武將則是關張趙三人。

軍議上,諸葛亮先是講述了一下最近這段時間的作戰成果,同時劉備對一些有功人員進行了一系列的獎賞。

比如趙雲,就升爲牙門將軍不是牙門將,是牙門將軍,級別比牙門將要高,屬於雜號將軍了。

整個劉備陣營,除了劉備是四方將軍這樣的重號將軍外,關羽張飛都是雜號將軍呢。

諸葛亮也從軍師中郎將升爲軍師將軍,同樣升職的還有徐庶,兩大軍師將軍並列。

張溪也有官職調整。

既然重歸劉備帳下了,自然不用再繼續做江夏督郵了,而是恢復了左將軍府兵曹掾的職位,同時劉備還給張溪加了一個“奮威中郎將”的武職。

張溪很想再次表示,我是文官.

但看看自己身前的兩個軍師將軍算了,咱啥也不說了。

這麼一來,赤壁之戰中有功的人基本都得到了官爵上的提升,而留守江夏的這些文武也都有着一些錢糧上的賞賜.除了張飛和關羽。

張飛和關羽顯然不會跟劉備去計較這個,人家是兄弟,真正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那種兄弟。

順利封賞完之後,劉備向麾下諸將士傳達了來自盟友的調令——周瑜請劉備出兵兩萬,一起圍攻南郡治所,江陵。

真不是周瑜好心,要讓劉備軍摻和進來,主要是周瑜現在兵力不夠。

雖然曹操逃回江陵後不久就離開江陵,退往襄陽,但還是留下了一部分軍隊和曹仁,陳矯等人,一起守衛南郡治所江陵城。

而曹仁這段時間不停的收攏了殘兵,現在江陵城裡的士卒加起來起碼有兩三萬人。

而周瑜手頭算上水軍,也就三四萬人。

這次真的不是孫權不給力了,其實周瑜在赤壁火攻擊敗曹操後,孫權只用了十天時間就從世家手裡聚集了五萬兵馬。

這幫江東世家,一看到曹操敗了,頓時大方了,幾乎全部達成一致,出兵幫助孫權其實就是想要出兵搶利益去。

但周瑜不想讓這幫人過來瞎摻和,自己指揮不動不說,別回頭還礙事兒。

正好這次曹操敗退,不僅僅是荊州這邊震動,江淮也震動了,所以周瑜就建議孫權帶領着這五萬人,北上合肥,趁着現在曹軍人心惶惶的時候,攻略淮南。

孫權一聽,當時就明白了自家都督的用意,默契的配合着周瑜的建議,親自率兵征討合肥反正是世家的兵,打不打的下合肥先不說,這些士兵死多少他孫權都不心疼。

孫權的援軍去了合肥,那麼周瑜手頭上也就只有三四萬的兵力,其中至少一半還是水軍。

而曹仁守衛江陵的人馬,起碼也有兩萬以上。

將近一比一的軍力對比,周瑜是攻城方,曹仁是守城方,怎麼看這都沒有太大的勝算把握。

所以周瑜調劉備的人馬過來,一方面是按照盟約,雙方有互相合作的義務,另一方面周瑜也不想讓劉備就這麼歇着,好歹的要消耗一下劉備的實力才行。

劉備也沒辦法,他也同樣沒得選。

不出兵,會被周瑜指責破壞盟約,同時也不想就這麼看着江東軍攻城略地.這些地方被江東吃下去,可不會再吐出來了。

諸葛亮的《隆中對》裡,南郡和襄陽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沒有南郡和襄陽,《隆中對》就無從談起。

很顯然,劉備不能坐視周瑜吞併南郡,進而攻克襄陽,佔據荊州。

可出兵吧,劉備現在手下的軍力也不足,派少了被周瑜指責,派多了恐怕被周瑜當成消耗品。

所以嘛,劉備召集軍議,也是想看看手下人都是什麼意見,該不該出兵,該怎麼出兵比較好。

出不出兵這個問題,很容易就達成了一致——出兵。

不出兵,眼睜睜看着江東人搶地盤,那不是最後咱們什麼都沒撈着麼?!

所以出兵是肯定要出兵的。

至於出兵多少合適,這倒是有些爭議。

周瑜說調兵兩萬,那是純粹在獅子大開口,劉備軍除非集體傻了,否則打死不可能出這麼多的兵力,這樣江夏就徹底空虛了。

徐庶的建議是出兵一萬,這樣將來打下南郡了,跟江東討價還價的時候還能有點底氣,不然出兵少了,人家說你沒幫上忙,象徵性的給你個把縣城,自己把大頭都給吃進去了。

而諸葛亮則建議出兵五千,但多帶將領,比如關張趙三人,全都跑去幫幫場子。

原因是諸葛亮看出江東軍的攻城能力不強,尤其是極度缺乏有統兵攻城經驗的武將,這樣的話,出兵少點,多帶點武將,這樣可以給周瑜看看己方的攻城能力,順便也可以警告一下週瑜,讓他想想戰後如果要獨吞南郡的話,自己的將士能不能頂得住劉備方武將的攻城。

而張溪嘛張溪比較偏向諸葛亮的建議,但比諸葛亮更狠,認爲帶兵三千就夠了,說不得還能從周瑜那邊借點兵力來用用呢。

張溪的建議不是異想天開。

張溪親自跟周瑜率領的軍隊作戰過,而且巧了,張溪也是守城的一方,非常清楚江東軍攻城的能力。

這麼說吧,當初在鄂縣城下,救援魏延時,如果當時圍南城門的人不是淩統而是曹仁,那麼寇封根本殺不出去。

周瑜認爲江東軍的陸戰能力有問題,其實也說不上錯,但江東軍的陸戰能力,歸根結底不是士卒不行,而是將軍不會訓練,也不會指揮。

所以張溪的意思是,先派給三千人過去,讓張飛關羽帶隊,讓周瑜看看陸戰攻城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然後再把這兩位萬人敵借給周瑜用一下,說不得還能從周瑜手裡騙點軍隊過來。

這樣既能保存江夏的兵力,也能展現己方的重要性,將來在南郡的分配談判中有理有據,省的被人擠兌。

至於多派點人過去這個不行,萬一周瑜直接讓伱帶來的士卒攻城怎麼辦?!

攻城是很難的,江夏軍去攻城,損失大了周瑜開心,損失小了周瑜說你不盡力,戰後分配拿這個說事兒他也一樣開心。

所以,必然不能讓周瑜開心了,少派點人,要攻城也可以,我人少,你派點人支援我一下唄。

劉備思來想去,最終還是選擇了諸葛亮的建議。

不是徐庶和張溪的建議不好,他們倆的建議都有自己的道理。

但徐庶的那個吧,劉備不捨得一萬人這麼多的兵力,張溪的那個呢,劉備覺得就帶三千人去,有點侮辱了周瑜的智商。

所以嘛,還是選擇比較折中的,諸葛亮的建議。

數日的整軍後,劉備率領五千人馬,帶着關羽和張飛兩員大將,並關平、寇封兩名小將,以及張溪、徐庶兩名謀士,前往南郡幫助周瑜攻略江陵。

而諸葛亮和趙雲則鎮守夏口,一個處理政務,一個領軍防備。

不僅要防備襄陽和汝南兩個地方的曹軍,順帶也要防備一下江東.萬一江東真的趁劉備外出,背棄盟約攻打江夏呢?!

諸葛亮可是很謹慎的。

(本章完)

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1228章 練兵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20章 被搶了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1153章 撤軍第429章 搶時間第608章 攻心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264章 再見面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34章 榨油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744章 掛帥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1130章 變策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651章 退兵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984章 聯姻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67章 黃祖異動第1027章 一箭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214章 勸降?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407章 詐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45章 初成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94章 援兵到來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315章 退敵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706章 拖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374章 滇馬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221章 直百錢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888章 巡江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30章 對比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167章 攤牌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1207章 退路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584章 失敗第1019章 石苞的無奈第867章 定性第257章 成本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665章 突圍第126章 絕北道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18章 家有新人第583章 搶時間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481章 孫權在準備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269章 清閒第725章 開春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870章 夜襲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171章 聯姻第666章 敗退
第672章 魏吳和議第1228章 練兵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20章 被搶了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1153章 撤軍第429章 搶時間第608章 攻心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264章 再見面第540章 散關之戰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1250章 攪局者(三)第34章 榨油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744章 掛帥第294章 關羽的策略第980章 張昭的態度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1130章 變策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651章 退兵第435章 石亭之戰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984章 聯姻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67章 黃祖異動第1027章 一箭第671章 戰事停歇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214章 勸降?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407章 詐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45章 初成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94章 援兵到來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635章 鼓舞軍心第315章 退敵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582章 各方變化第706章 拖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374章 滇馬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221章 直百錢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888章 巡江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30章 對比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167章 攤牌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1207章 退路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584章 失敗第1019章 石苞的無奈第867章 定性第257章 成本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665章 突圍第126章 絕北道第266章 江東來使第18章 家有新人第583章 搶時間第229章 結束對峙第481章 孫權在準備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269章 清閒第725章 開春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870章 夜襲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171章 聯姻第666章 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