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

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

約定野戰,就相當於是半明牌的戰鬥。

雙方會約定決戰的時間,地點,各出多少士卒也會提前說明。

這樣就會少掉很多利用謀略的機會,也不存在什麼誘敵深入的設伏,純粹是依靠雙方主帥的指揮能力決定勝負。

在這點上,周瑜充滿了自信。

因此,周瑜跟曹仁約定了半個月後的六月初一,就在江陵城西門外,雙方各出一萬士卒,一決高下。

之所以選擇西門,而不是周瑜已經習慣了江陵城南門,完全是因爲南門完全是平原,而江陵城西門外,有一座大概十五米高的小土坡。

周瑜可沒忘了曹仁手裡還有幾百騎兵可用的,如果不利用地形優勢想辦法阻擋騎兵的話,曹仁一開戰就用騎兵突進.區區一萬江東軍步卒,總不能都用來拱衛周瑜的中軍吧?!

真要到了那個地步,沒開打就已經輸了一半了。

所以地點選擇了西門,而且還要多備弓弩,順帶的把張飛的士卒也帶上。

聯軍嘛,這種決戰劉備軍要是不出人,那不是白叫聯軍了麼。

而且周瑜很不厚道的,把張飛的車陣擺在了前軍最突出的地方,美其名曰防禦曹仁騎兵突擊。

但實際上是怎麼回事大家都懂的。

曹仁真要騎兵突擊,也不可能突擊前軍的,前軍到中軍的距離太遠了,而且也是防禦最嚴密的地方.曹仁最有可能的突擊位置,還是江東的兩翼。

這個道理,周都督不會不明白,但周都督卻並不在意的樣子,把張溪和張飛安排在前軍,並且把進攻的箭頭任務也交給了張飛。

這看着是重用,但按照一般的戰場經驗來說,先鋒的傷亡率可不會低吶你要是進攻不利,可能事後還要受到主帥的追責呢。

所以嘛,張溪表面領命,心裡則一個勁的吐槽——什麼“雅量高致”的周公瑾,果然羅貫中說的沒錯,他就是個小心眼。

反倒是張飛,居然沒有對此提出任何的抗議。

還是張飛理解周瑜啊.周都督再怎麼雅量高致,一口氣“丟了”四個本該是囊中之物的州郡,這口氣誰也沒法輕易嚥下去。

回到軍中,張飛先跟張溪確認一下,這場決戰,自己到底要不要出全力,幫助周郎贏了那個曹仁。

張溪想了一下,然後點點頭。

現在劉備已經拿下了荊南四郡,並且已經開始了治理,而關羽也正在努力絕北道,並且效果不錯。

劉備軍的目的已經全部達成了,這就沒有必要再磨洋工了.不然周瑜真的會給你小鞋穿的。

雖然不至於真的對張溪和張飛怎麼樣,但對劉備軍士卒,周瑜可不會客氣,以後像這種打頭陣的事兒,估計也不會少。

倒不如在這一次直接打疼曹仁,讓曹仁退走,或者不得不閉城死守,這樣反倒風險小一些。

張飛聽完後表示明白了,然後就去安排軍械輜重,操練士卒,然後思考決戰時的進攻計劃。

至於張溪呢,這會兒反而沒啥事兒做了。

半月後的決戰,張溪還是跟在張飛身邊當參謀,軍隊的指揮官始終是張飛。

至於周瑜決戰怎麼安排,張溪也不用去操心,這種純拼指揮能力的對戰,張溪不相信周瑜還能不如曹仁。

不知不覺的,五月底就到了。

周瑜在決戰前,召開了最後一次軍議,分配各軍的作戰任務,其中張飛軍的作戰任務就是在開戰之初,進攻曹仁的中軍。

張溪心裡還在腹誹,這個周公瑾不當人子,拿劉備軍當消耗品。

但軍議結束後,周瑜單獨跟張溪聊了很久,張溪最後一臉感慨的離開了周瑜的中軍帳。

六月初一,天晴,溫熱。

江陵城西門外,曹軍和孫劉聯軍各一萬人,隔着三裡地互相對峙。

周都督難得的穿上了自己的銀盔銀甲,手持長槍,親自指揮,那叫一個雄姿英發,那叫一個英雄氣概。

對面曹仁也不遑多讓,戰甲在身,手提大刀,煞氣凜然,渾身肅穆。

這倆今天要在江陵城西門外,不靠計謀,不倚城牆,全憑各自手段,一決勝負。

兩位主帥就位,周瑜率先揮動了自己的令旗,而張飛一看到令旗揮動,立刻指揮自己的五百人前軍,以鋒矢陣出擊。

張溪則率領剩餘五百人,以三百輛武剛車結成弧形防禦陣,預防曹軍騎兵的突襲。

孫劉聯軍率先發動了進攻。

曹仁並沒有第一時間出動自己的騎兵,而是讓步卒以圓陣接戰,正面迎上了張飛指揮的前軍。

同時,曹仁下令,左右兩翼的曹軍開始前突,以迂迴包抄的方式,打算吃掉張飛指揮的前軍。

周瑜自然不會讓曹仁如願,令旗再揮,呂蒙率領的左軍,淩統率領的右軍也向前進軍,截住曹軍的左右兩翼,開始廝殺。

一時間,雙方三路大軍在戰場中央見面,廝殺了起來。

到這裡爲止,只是普通且常見的戰場廝殺,不管是曹仁還是周瑜,都沒有一開始就想出奇制勝的意思,也都知道對方一定留有後手。

曹仁的後手基本就是明擺着的,就是他的騎兵,這個周瑜肯定知道,但周瑜不知道這支騎兵會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方式出現。

周瑜的後手,曹仁也認真仔細的考慮過,他覺得,周瑜依仗的,應該就是江東軍的弓弩手。

曹仁已經見識過江東軍的強弓硬弩有多厲害了,他可是在江東軍的強弓硬弩下,生生折損了七八百騎兵的。

那是騎兵,雖然不如虎豹騎那樣全員覆甲,但好歹算是現在曹仁軍中軍備最好,防護最到位的兵種,這樣都損失這麼大,那些覆甲率更低的士卒,遇到這種強弓硬弩,那不是找死麼。

因此,曹仁制定了相應的應對方案。

在雙方開戰後,曹仁會第一時間要求左右兩翼的曹軍跟江東軍快速接戰,雙方絞殺在一起,儘可能的纏住江東軍,並且要求士卒壓上及時,使得兩翼的陣型儘量扁平化。

你江東軍的弓弩手就算再厲害,面對這種糾纏在一起的情況,總不能不管自己人的傷亡就進行範圍覆蓋打擊吧。

這麼一來,左右兩路的曹軍就可以避免受到江東軍弓弩的打擊了。

而中路,曹仁也做出了自己的安排。

他根本沒打算讓中路軍往前推進,而是原地防守,這樣就在江東軍弓弩的射程之外了,不存在被江東軍弓弩威脅的可能。

而且曹仁也知道張飛現在就在周瑜的手下,更知道張飛指揮的那一千人有多難纏,畢竟也不是第一次交手了,新野的時候曹仁就吃過虧。

可張飛軍就算再厲害,士卒也是人吧,也會有傷亡吧。

我這次不跟伱對攻,我結軍陣防守,這總沒問題了吧。

一千張飛軍士卒進攻,曹仁就用兩千曹軍精銳士卒防守,不求說擊敗張飛的士卒,只要牢牢的黏住這支軍隊,不讓他們有機會能幹別的事兒就成。

這樣一來,曹軍三路大軍,既可以避免遭到江東軍的強弓硬弩打擊,也能糾纏住江東軍的三路大軍。

雖然乍一看三路曹軍都是被動防守,顯得非常的慫.但別忘了,曹仁手裡有騎兵,這纔是曹仁真正的殺手鐗。

一開始確實是被動防守,但那是爲了消磨江東軍的銳氣和體力,等到雙方士卒廝殺的精疲力盡了,曹仁就會突然派出自己帳下的騎兵,突擊周瑜的本陣。

這就是曹仁的計劃。

這個計劃一點都不出彩,甚至周瑜都已經預料到了曹仁會採取這個計劃。

這個計劃真正麻煩的地方在於,曹仁的騎兵,在江東軍的步卒面前,近乎無解。

張溪指揮的車陣只能被動防禦,正面迎敵,而騎兵的優勢在於速度,他可以隨時改變方向迂迴,從張溪的車陣防守不到的地方殺入戰場,直取周瑜的中軍本陣。

周瑜也不確定曹仁會在什麼時機派出他的騎兵,雖然周瑜也有相應對的措施,但曹仁的騎兵不出動,他也不會輕易亮出自己的底牌。

就這樣,一場廝殺一直在繼續,兩翼的曹軍和孫劉聯軍幾乎可以說是攪和在了一起,導致雙方的弓箭兵都不敢輕易射箭了,一個不小心就會射到自己人的。

就士兵素質來說,曹軍終究在陸戰上要比江東軍更勝一籌,之所以還能這麼糾纏着,主要還是雙方兩翼指揮官水平的差距。

牛金已經是現在的曹仁軍中最拿得出手的將領的,但他對上呂蒙,依然被呂蒙的指揮給牽引了,只能跟着呂蒙的進攻節奏被動防守。

而陳矯嘛雖然也領過兵,但他更多是做文職工作的,經驗嚴重不足,偏偏他遇到的還是年輕的淩統。

淩統指揮能力有所欠缺,但是他有衝勁,武藝高超,親自率領親兵部曲作爲先鋒,身先士卒的衝殺在第一線,陳矯一時間還真的被淩統給壓制的防線有些危險,最後也是靠着曹軍的單兵素質更強,這才穩住了防線。

左右兩軍雖然有點處在下風吧,但總體來說還是達到了曹仁的預期目的的,跟江東軍纏在了一起,沒給江東軍的強弓硬弩發揮威力的地方。

可中路軍這邊,曹仁真的有點焦躁了。

兩千人,自己安排了足足兩千人,還是縱橫河北無敵手的精銳曹軍,不是宛城留守部隊那樣的二線部隊.張飛的那個“乞丐軍”再強,也該有點限度吧?!

曹仁本以爲自己這次一點都沒有輕敵,兩千對一千,不求勝,只求糾纏住,應該是萬無一失的。

可現在曹仁發現,張飛只是指揮了五百士卒進攻,他本人甚至都沒有親自領軍,曹仁的這兩千士卒,就有陣型凌亂的危險。

一比四啊.這都打不過?!

曹仁焦躁了,看向了張飛軍的前鋒陣型後面的車陣,那裡面還有五百張飛軍士卒沒有出動,張飛本人還留在車陣內指揮,這個萬人敵大殺器都沒有出擊呢。

曹仁猶豫着,焦躁着,但很快還是決定,把自己手上最後的預備隊,一千士卒投入到了中軍中去。

這麼一來,終於抵擋住了張飛軍的進攻,而且隱隱的,還有一絲要壓制回去的意思。

這讓曹仁再次猶豫了.要不要沿着中路,往前推一波?!

(本章完)

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942章 守關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649章 司馬赴任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882章 破城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1001章 亂局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1030章 另一路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884章 戰後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645章 議事(二)第137章 中箭第151章 趙累第1092章 共議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956章 影響第156章 曲轅犁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902章 折中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433章 巧遇第321章 石苞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272章 應對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30章 對比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1159章 分工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66章 戰後動態第841章 甩鍋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144章 張機第131章 攻城(二)第609章 到來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1155章 方案第227章 和談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1180章 衛氏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863章 突圍第705章 女兒事第70章 江夏太守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1153章 撤軍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1067章 戰長沙第133章 親事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502章 重想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1113章 失算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780章 終於看破
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942章 守關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649章 司馬赴任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882章 破城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1001章 亂局第562章 撤退和追擊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1030章 另一路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303章 修改戰略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590章 還有一條路?!第884章 戰後第300章 水淹七軍第645章 議事(二)第137章 中箭第151章 趙累第1092章 共議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956章 影響第156章 曲轅犁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1183章 司馬出山第902章 折中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504章 眉縣世家第433章 巧遇第321章 石苞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272章 應對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30章 對比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1159章 分工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66章 戰後動態第841章 甩鍋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144章 張機第131章 攻城(二)第609章 到來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858章 潼關之戰(十三)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1155章 方案第227章 和談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1180章 衛氏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1077章 北伐之議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863章 突圍第705章 女兒事第70章 江夏太守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1153章 撤軍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1067章 戰長沙第133章 親事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502章 重想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1113章 失算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676章 遷都之議第543章 無當飛軍對曹魏禁軍第1206章 兵臨城下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780章 終於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