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虛位以待

四位大臣去世後,擺在襄公面前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將空缺補上。這些職位事關重大,補充什麼人關乎晉國未來的政治格局。

公元前633年,晉文公在被廬舉行閱兵。閱兵儀式結束後,“三軍六卿”成爲晉國的行政中樞。

所謂“三軍六卿”,即國君之下,由上、中、下三軍構成議政機構。每軍設將、佐各一人。中軍將爲正卿,排名第一。其次爲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坐到這六個位置的人,成爲整個晉國除了國君之外最有權勢的人。他們是直屬國君的內閣,出將入相,執掌晉國軍政。無論行軍打仗,或是內政外交,均由他們會同國君商議共同決策。

文公執政後期做了兩次改動。曾有過“五軍十卿”、“四軍八卿”。襄公繼位後,最終選定“三軍六卿”固定不變。

三分之二的位置空缺意味着重組“六卿”。四個位高權重的職務虛位以待,誰能躋身其中就意味着能成爲晉國權勢熏天的利益集團。尤其是前三名,在晉國軍政大事裁定中擁有權重更高的話語權。這是一次利益重新分配的歷史時刻,舊臣遺老、元勳之後、名臣賢吏,個個躍躍欲試。

自曲沃武公、晉獻公、晉惠公到短命的晉懷公,他們執政期間,得到重用的大臣元勳,我們姑且稱他們的後人爲“老臣派”。文公執政後重用的以“五賢士”爲代表的重臣元老的後代,我們則稱之爲“新人派”。

“老臣派”的代表有:荀林父、箕鄭父、士榖、樑益耳、先都、先蔑、蒯得。

最值得一提的是荀林父。荀林父的爺爺叫荀息,荀息是晉獻公時代的股肱之臣,聞名青史的“假途滅虢”就是因爲他的精心謀劃才得以實現。此後,他被晉獻公重用,成爲春秋晉國有史記錄的第一位相國。

“驪姬之亂”時,身爲太傅兼託孤大臣,荀息力排衆議,一力扶植兩位年幼的太子。爲了晉國公室,可說是鞠躬盡瘁。無奈,在宮廷政變中,兩名太子均被殺。他深感有愧獻公重託,自殺取義。

荀息死後,其子逝敖沒有得到重用。

文公即位後,狐偃以荀息忠節仁義,請文公錄用其後以鼓勵衆臣。故此,身爲長孫的荀林父得到任用。雖說也有不少機會嶄露頭角,無奈家族與文公淵源不深,不得大用。

一朝天子一朝臣。文公執政後,用人思路十分清晰,只用功臣舊部。那些父輩站隊與文公對立的,不得重用也是情理之中。

“新人派”都是文公舊部元勳的後人:狐偃的兒子狐射姑、趙衰的兒子趙盾、先且居的兒子先克、胥臣的兒子胥甲、欒枝的兒子欒盾。

“新人派” 中,先克還未弱冠,胥甲和欒盾資歷較淺,狐射姑和趙盾年紀資歷都合適。如要問鼎上位,後兩人最有希望。

重組“六卿”對“老臣派”無疑是天賜良機。他們雖已入朝爲官,有的甚至已經進入“六卿”,可是他們的父輩離開朝堂太久,聲勢幾不可聞。沒有父輩的庇護,他們勢單力薄排名靠後,並沒有掌握話語權。

相反,“新人派”的父輩個個位高權重,他們剛去世不久,餘蔭仍在。如果“新人派”順利繼承父輩的爵位名聲,一旦他們站穩腳跟,定會大力扶植自己的子侄兄弟。三代足以成勢,晉國未來的政局都將由他們把控。到那時,“老臣派”不僅難以躍升,恐怕在朝中都難有一席之地。

鑑於此,“老臣派”決定先發制人。

以箕鄭父和先都爲首,他們召集士榖、樑益耳、荀林父共同商議,計劃分三步打擊“新人派”。

首先,買通襄公的近臣,刺探襄公意圖。勢在己方也就罷了,如果襄公偏袒“新人派”,他們會想辦法扭轉局勢。其次,拉攏朝中大臣,尤其是搖擺不定的‘騎牆派’。對他們許下承諾,如果站在他們一邊,事成之後必予厚祿高官作爲報酬。

再次,派人密切監視狐射姑、趙盾和先克的動向。“新人派”中,這三人最具威脅。要對他們進行嚴密監控,儘量讓他們不得接近君主,不得爲己方利益申辯求情。一旦他們有所行動,即刻來報。

最後,如果已經確定形勢於己方不利,憑他們的力量難以改變君主的決定,則聯合朝中黨羽集體上書遊說君主,形成逼宮之勢。相信到時君主定會有所表示。

與“新人派”相比,“老臣派”除了年紀長資歷深之外,他們勝算的最大籌碼是襄公。

試着站在襄公的立場看。先君突然離世,秦國又在此時發難,他資歷淺顯經驗不足,不得不繼續任用文公時代的舊臣,依靠他們抵禦外敵,維持國內穩定。不久,先軫戰死,害怕重臣離心,他更是擺出姿態,宣佈以國葬之禮將其下葬,還令先且居接替其父之職任中軍元帥。

這一系列的舉動,無非是爲了向朝野上下表明:國君不敢忘記先君遺老們的赫赫功勳,請他們繼續爲國承擔重任,分擔國事。

可以說,襄公執政這六年,他的權力是受到很大制約的。他本人的性格柔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身不由己。

全部啓用自己的親信愛將用起來肯定更順手,但是當時外部形勢急迫,根本不具備條件讓他捨棄這班老臣。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順應他們,安撫他們,爭取平穩過渡。

在這些久經沙場的元勳面前,身爲國君的他都要謙讓三分。先軫當衆與他衝撞,他都隱忍不發,也是時勢不由人使然。

如今的局面,只要是個稍微有點野心抱負的國君,都會牢牢抓住這個機會削弱舊臣的勢力,引入其它背景的官員佔據“六卿”席位。

這樣做,一來可以改變過去處處受制於人的局面,二來也可平衡朝臣勢力,避免一家獨大或幾家專權,順勢加強君主集權。

入選“六卿”名單的官員,不可能是稚嫩青澀出身低微的小吏,必須是有一定家族背景和從政經驗豐富的人來擔任。如果“新人派”被排除,最佳人選自然是“老臣派”無疑。

所以,依據常理推斷,襄公很大可能會選擇與“老臣派”合作。他定是張開懷抱歡迎這個天賜的良機,趁機將橫亙在面前的大山不動聲響的全部移除。待到權力集中在手,他就可以放開手腳治國。

相比“老臣派”的蠢蠢欲動,“新人派”這邊,除了狐射姑,其餘四人顯然還沉浸在對逝者的追思當中,無暇顧及其餘。

趙盾不幸也在其中。父親的諄諄教誨還言猶在耳,他還沒來得及領會“知天命”的奧深精微,命運又一次把他推到不得不被迫接受的殘酷事實面前。明明已經好轉的身體,明明已經矯健的步伐,爲何在剛剛領悟到天命的時候,就被老天爺奪去了性命?

趙盾再次懷疑有人動了手腳。君主曾爲此事派人到趙家排查,也去了先府,他也參與了調查。

先且居是中軍元帥,父親趙衰是執政首席,他們兩家一向門禁森嚴。家中僱請的僕人、小廝、雜役無一不是層層篩選,有人作保才得入職。事前兩家並無僱傭新手,事後也無人失蹤。他們又把調查範圍擴大到欒枝和胥臣兩家,結果與先、趙兩家情形相同,沒有任何異常。查不到任何蛛絲馬跡,最後只得作罷。

籠罩晉國的這場劫難,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天意的變幻莫測難以捉摸。

如果說趙衰的死對晉國而言失去的是治國棟樑,那麼對趙盾而言失去的則是至親血脈的靈魂指引。

母親走後,父親成爲他唯一的血脈親人。父親一走,世上所有人對他而言都成了外人,都有隔膜屏障。

兒時在翟國,父親是他如山一般的堅實依靠;回到絳都,他用盡力氣去恨父親,也不過是因爲“愛之深,責之切”;等他衝破牛角尖走出暗巷,仇恨剝離,以一個男人的角度重新審視父親時,他才發現,這樣的父親多少人夢寐以求,他卻不知珍惜棄若敝履。

父親正直質樸,寬容親和,襟懷坦白,光明磊落,是個不可多得的謙謙君子。身居高位卻從不仗勢凌人。忠誠護國,禮遇屬下,扶持同僚,從不拉幫結派,經營黨羽。

得知趙盾母子在翟國的境遇後,他滿懷愧疚。多方託人給趙盾請來最負才華盛名的先生,給趙盾指點功課,教他學習禮儀。他還時常過問趙盾的學習進展,找機會與趙盾交流。提點趙盾爲人處事的原則立場,灌輸政事方略,將自己的經驗教訓傾囊相授。

父子倆在銀杏仙子見證下的那場對話,更是處處閃耀他的智慧見識,蓄滿父親對兒子的關照熱愛和殷殷期盼。

他未何不早早察覺父親的好?爲何沉浸在自怨自艾中虛擲時光,而不是敞開心扉與父親坦誠相交?回想起與父親每一次的會心交流都受益匪淺,彌足珍貴。可惜父親已經離去,永無機會再敘,哪怕是夢中相見也是奢望。

從今往後,他就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兒。與他血脈相連的父親和母親想必已經重逢。雖是“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但是他們身處一界,可以再續前緣。他們有時間彌補遺憾,攜手未來,也算圓滿自得。

他們的兒子則註定一人享受他生命中的燦爛輝煌,承受不期而遇的黑暗潮溼,直至生命之火暗淡無光漸漸熄滅。

同樣是痛失至親,年紀最幼的先克卻不得不第一個走出陰影站起身來。

父親走後,年邁的奶奶病倒了,母親整日以淚洗面,家中上下愁雲慘霧。身爲先氏嫡出的僅存血脈,剛滿十六歲的他,在這危難之際,被迫挑起將軍府的大梁。

先克雖年幼,卻比同齡人早熟。出生在將軍府,爺爺和父親都手握重兵,家中來往客人皆是朝中要員。他們談論時政,謀劃定計,他都耳濡目染。享受着權力恩澤的同時,也早早了解到失去權力的可悲。

他還未成年,父親還沒來得及帶上他引兵打仗,讓他有足夠的經驗坐上一定的位置,便匆忙謝世。爲此,他哭過恨過,還把家中院子栽種的花草拔個精光以泄心中不滿。清醒之後,他注意到,各種流言充斥在他周圍。

這些流言似真似假,若有若無,歸結爲一點就是——晉國的卿族勢力將重新劃分。包括先家在內的一派很可能要敗下陣來。他這個沒有父親庇護的孩子,可能要從特權階層淪落爲普通官宦階層。他們先家兩代人創下的光耀門楣的偉業不能再庇護他了!

不!他不能就這樣坐以待斃,他要想方設法保住先家的權力榮耀。至於如何保護,他想了想,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趙盾。

自從先且居在病榻前將先家老小託付給趙盾之後,他便隔三岔五的往先府跑。不是送來珍貴藥材給先老夫人進補,就是問候先夫人家中是否還有欠缺。他對先家上下可說是關心備至,情意拳拳。

可是,父親走後不久,這位趙叔叔也失去了父親。從此之後,他再沒現身先府。只是派人到先府問候而已。想來也是傷心蝕骨,只能躲在家中療傷。

先克知道,此時不便打擾趙盾。可是流言四起,僕從懈怠。奶奶和娘又是女流,找個商量的人都沒有。實在是束手無策,只能寄希望於這位趙叔叔了。

趙叔叔沉穩持重,與他們先家又是世交,唯一可能幫到他們孤兒寡母的就只有他了。他一直在朝中做事,父親生前和幾位叔叔伯伯對他評價都頗高。這一次權力交鋒,如果他能站出來打前鋒,謀得一席之地,先氏的地位顯然就有保障了。

思及此,先克決定去趙府。說走便走,他跨上“奔霄”呼嘯而去。他的舉動被先都派去盯梢的人看到。他們馬上跟上先克,看着他走進趙府,派出一人迅速掉頭上報主人。

接到消息後,“老臣派”人員很快聚集起來,大家紛紛發言。

“依我看,咱們乾脆直接面見君主言明利害。君主本來就想削弱先君舊臣的勢力,如果我們說出來,他肯定就順着臺階把事情給定了。”荀林父認爲,單刀直入比轉彎抹角更有效率。

“不可不可。”一向謹慎自持的樑益耳搖搖頭,“雖然各種跡象表明,君主應當會偏向我方。可是如果我們毫不掩飾的和盤托出,在君主看來,剛剛脫離舊勳遺老的牽制又要受我們掌控,說不定會適得其反,還助了我們的對頭一臂之力。”

“樑兄所言極是。”先都一向衝勁有餘,思慮不足。他也贊成樑益耳,認爲不可輕舉妄動,免得自毀城池。

“這樣——”城府最深的士榖發話,“要他們守到先克離開趙府爲止。依據他們商談的時間判斷事情的嚴重程度,之後再作打算。”

等到大家討論得差不多了,五人中職位最高,年紀也最長的箕鄭父緩緩說道:“目前雖不能輕舉妄動,但是——”他望向樑益耳,“你借個由頭與君主見上一面,越早探明君主心意越好,等近臣的來報太被動了。”

他站起身,似乎忘了什麼,又補充了一句,“他們那邊,狐射姑不動聲色,趙盾大智若愚,都不好揣測。先克年輕衝動,是最好的突破口,盯緊他即可。”

方向已定,大家便分頭行動。

趙府。

“趙叔叔好,克兒有禮了。”接過僕人遞過的茶水,先克輕啜幾口,一直提在胸口的心才慢慢平穩下來。

“克兒如此急促,想必是有緊要事?”先克白淨稚嫩的面龐紅通通的,鼻頭滿是汗珠,想來定是快馬加鞭而來。

“克兒聽到些流言蜚語,十分不安。”站在趙盾面前,如同見了父親般,先克有些拘謹畏懼。“特來向叔叔請教。”

“我雖是你的長輩,也算是朋友,不必如此拘禮。”趙盾衝先克笑笑。出身武將世家,看來家教頗嚴。先克見到長輩都十分恭敬,甚至有點刻板。

“那克兒就據實以告了。”先克這才放開胸懷,把所聽所想都說了出來,“現在到處都在說,要變天了。說是要重新劃分卿族勢力,而且——”望向趙盾,趙盾衝他點頭,他繼續說道:“聽說前前朝的那一派似乎佔了上風。這樣一來,我們這邊恐怕就要……”

先克不敢直接說先家利益受損。儘管他擔心的正是自己的利益得失,對外人說起還是要含蓄些好。

先克說話吞吞吐吐,神情猶豫,恐懼擔憂寫滿他稚嫩的臉龐,趙盾不禁惻然。

先家兩代執掌兵權,可說是文公以來晉國數一數二的權勢階層。身爲家中獨子,先克的前途可謂一片光明。有祖輩庇護,順利佔據“六卿”一席,假以時日,在晉國政壇閃閃發光,一切都是順理成章。

可惜命運無常,他還未成年便失去父親。父親一走,他似錦前程的最大依靠轟然倒塌。又遇重臣接二連三的去世,晉國政壇風雲突變。忽然之間,他像一葉扁舟,無依無靠,隨風飄流,前途未卜。

趙盾成了他唯一可以訴說心事的對象,也是他未來的最大依靠。

“克兒,外面的傳聞說風是雨,不必理會。”趙盾認定,事情未成定局之前,一切都只是猜測,不必當真。

他雖一直沉浸在痛失父親的悲傷之中,可是最近這些事情,朝中上下傳得沸沸揚揚,他想不知道都難。他曾派人暗中查過,“老臣派”的幾個大人物已經伺機而動,只是目前還沒有大的動作。在此之前,他不能動。兵法有“謀定而後動”之說,對方還未出牌,他不着急亮出底牌。

先克畢竟年輕,自己的想想所爲,還是不讓他知道爲好。可是看這孩子如此惶恐不安,忍不住還是要安撫幾句,“你不要胡思亂想,更不要輕舉妄動。家中現在只得你一人支撐,切記要保護好自己纔是。你還有祖母和母親要照顧,做事說話一定要謹慎小心,千萬不要讓她們擔心。我既答應過你爹,自然會想盡辦法護你周全。”

先克認真的聽,努力的想,趙盾後面的幾句話像是話中有話,似乎他已有了打算。他不敢多問,只得應承道:“謝趙叔叔提點,克兒一定安分守己。一切聽憑趙叔叔處置。”

氣氛頓時輕鬆下來。

兩人隨意聊些家常,先克忍不住吐露真情:“我爹走後,奶奶病了不說,娘也是每日揹着我偷偷哭。想我家如果就此沒落,我一人又無力迴天,如何面對列位祖先?”說着他長嘆口氣,又搖搖頭。

這纔是先克的真實感受。他希望繼續享受權力的澤被,他害怕從此“泯然衆人”。可是,生在這樣的家庭,誰又能免俗?富貴權勢絕不僅是爲了他一己私慾而已。先家老小的貴賤,後代子孫的前途命運,全靠他一人維繫。他肩上的擔子是他身爲先家長子與生俱來的,他身不由己。

看來剛纔的一席話還未能讓先克放下驚懼,趙盾只得把話說得更細更明白。“克兒,你我兩家世交,先父與令祖父是肝膽相照的知音故舊。他們一起逃亡,一起回國,輔助國君成就晉國霸業,可說是風雨共患,富貴共享。”

“令尊忠正義氣,我一心仰慕,與他更是情同手足,投緣融洽。他臨終前將你託付給我。我當着你祖母和母親的面發過誓,今生今世一定全力庇護先家。有我趙盾在一日,一定不讓先氏一脈有任何閃失。”他表情肅穆,義正辭嚴。說完,臉色又緩和下來,“我這樣說,你還有什麼顧慮嗎?”

先克被趙盾排列整齊、邏輯嚴密、氣勢跌宕的話語震動了。身爲晚輩,如果此時還有懷疑,便是質疑趙叔叔的人品了。他‘撲通’跪下,鄭重的說道:“克兒失言,今後一定謹遵趙叔叔教誨。”

將先克扶起,趙盾在他耳邊輕語:“回去吧。這幾日就好好待在府裡,哪裡也別去,切記!”彷彿擔心隔牆有耳,他搖頭暗示先克不準多問。

先克告辭,趙盾交待他慢走,有空再來一敘。自己則埋頭書房,靜靜思考。

第124章 一念之仁(2)第179章 勸諫成功(1)第242章 一筆買賣(4)第221章 發兵陳宋(3)第210章 遊戲升級(4)第33章 又交新友第213章 葬馬風波(3)第204章 楚王問策(2)第56章 不費功夫第141章 秋後算賬(3)第79章 遊玩結怨(1)第225章 斐林之役(3)第132章 河曲之役(2)第18章 桃園玩樂(2)第19章 謀劃革新第64章 家事國事(2)第24章 重見天日(4)第149章 逃亡秦國(3)第179章 勸諫成功(1)第25章 不堪回首(1)第18章 桃園玩樂(2)第211章 葬馬風波(1)第42章 一絲線索第38章 圍追堵截第65章 家事國事(3)第114章 陰謀敗露(4)第119章 重置六卿(1)第249章 麋鹿晚宴(3)第118章 兩敗俱傷(4)第231章 銳氣大減(1)第1章 赴宴不歸(1)第166章 諸侯諸事(4)第28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103章 鮮花早凋(1)第46章 分頭行動第143章 議定新策(1)第4章 故人重逢第161章 握手言和(3)第185章 是戰是退(3)第31章 撲朔迷離(3)第186章 是戰是退(4)第81章 遊玩結怨(3)第180章 勸諫成功(2)第94章 陰雲密佈(4)第110章 蠢蠢欲動(4)第1章 新國新家(1)第11章 新君作爲(3)第178章 不問政事(4)第70章 塵埃落定(4)第77章 喜中有憂(3)第2章 希望失望第7章 出使遇阻第2章 岌岌可危第14章 故地重遊(2)第177章 不問政事(3)第183章 是戰是退(1)第245章 有人觸槐(3)第66章 家事國事(4)第159章 握手言和(1)第237章 小人點火(3)第26章 無巧不成書第141章 秋後算賬(3)第3章 欲說還休第20章 桃園玩樂(4)第233章 銳氣大減(3)第235章 小人點火(1)第239章 一筆買賣(1)第47章 尋訪藥鋪第231章 銳氣大減(1)第141章 秋後算賬(3)第124章 一念之仁(2)第110章 蠢蠢欲動(4)第68章 塵埃落定(2)第133章 河曲之役(3)第63章 家事國事(1)第19章 桃園玩樂(3)第128章 暢聊人生(2)第4章 朝堂空矣第189章 伐庸遇挫(3)第97章 弱者求情(3)第96章 弱者求情(2)第9章 尋人二日(1)第148章 逃亡秦國(2)第127章 暢聊人生(1)第24章 真相遲來第215章 謀劃北上(1)第8章 狐氏反戈第35章 告別昨天(3)第21章 先君遺願第31章 撲朔迷離(3)第28章 不堪回首(4)第150章 逃亡秦國(4)第210章 遊戲升級(4)第82章 遊玩結怨(4)第60章 登堂審案(2)第106章 鮮花早凋(4)第54章 亮明身份第11章 尋人二日(3)第240章 一筆買賣(2)
第124章 一念之仁(2)第179章 勸諫成功(1)第242章 一筆買賣(4)第221章 發兵陳宋(3)第210章 遊戲升級(4)第33章 又交新友第213章 葬馬風波(3)第204章 楚王問策(2)第56章 不費功夫第141章 秋後算賬(3)第79章 遊玩結怨(1)第225章 斐林之役(3)第132章 河曲之役(2)第18章 桃園玩樂(2)第19章 謀劃革新第64章 家事國事(2)第24章 重見天日(4)第149章 逃亡秦國(3)第179章 勸諫成功(1)第25章 不堪回首(1)第18章 桃園玩樂(2)第211章 葬馬風波(1)第42章 一絲線索第38章 圍追堵截第65章 家事國事(3)第114章 陰謀敗露(4)第119章 重置六卿(1)第249章 麋鹿晚宴(3)第118章 兩敗俱傷(4)第231章 銳氣大減(1)第1章 赴宴不歸(1)第166章 諸侯諸事(4)第28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103章 鮮花早凋(1)第46章 分頭行動第143章 議定新策(1)第4章 故人重逢第161章 握手言和(3)第185章 是戰是退(3)第31章 撲朔迷離(3)第186章 是戰是退(4)第81章 遊玩結怨(3)第180章 勸諫成功(2)第94章 陰雲密佈(4)第110章 蠢蠢欲動(4)第1章 新國新家(1)第11章 新君作爲(3)第178章 不問政事(4)第70章 塵埃落定(4)第77章 喜中有憂(3)第2章 希望失望第7章 出使遇阻第2章 岌岌可危第14章 故地重遊(2)第177章 不問政事(3)第183章 是戰是退(1)第245章 有人觸槐(3)第66章 家事國事(4)第159章 握手言和(1)第237章 小人點火(3)第26章 無巧不成書第141章 秋後算賬(3)第3章 欲說還休第20章 桃園玩樂(4)第233章 銳氣大減(3)第235章 小人點火(1)第239章 一筆買賣(1)第47章 尋訪藥鋪第231章 銳氣大減(1)第141章 秋後算賬(3)第124章 一念之仁(2)第110章 蠢蠢欲動(4)第68章 塵埃落定(2)第133章 河曲之役(3)第63章 家事國事(1)第19章 桃園玩樂(3)第128章 暢聊人生(2)第4章 朝堂空矣第189章 伐庸遇挫(3)第97章 弱者求情(3)第96章 弱者求情(2)第9章 尋人二日(1)第148章 逃亡秦國(2)第127章 暢聊人生(1)第24章 真相遲來第215章 謀劃北上(1)第8章 狐氏反戈第35章 告別昨天(3)第21章 先君遺願第31章 撲朔迷離(3)第28章 不堪回首(4)第150章 逃亡秦國(4)第210章 遊戲升級(4)第82章 遊玩結怨(4)第60章 登堂審案(2)第106章 鮮花早凋(4)第54章 亮明身份第11章 尋人二日(3)第240章 一筆買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