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天下事,諸侯定

宜陽之戰,歷經近六個月,最終韓國戰敗,秦國獲勝。

韓王倉得知宜陽陷落的敗報,扔掉手中竹簡,勃然大怒,“宜陽有十萬之衆,兵甲革新,糧草充足。宜陽城寬池闊,易守難攻。秦國攻了五個月無果,士氣低靡。你們告訴寡人,秦國支撐不住,必會撤軍歸國。爲何不到十日宜陽就被攻破。”

韓相公仲侈拾起地上的竹簡,他知王上一時之間不能接受這個噩耗,“王上,楚國背棄同盟。趁我軍不備,反戈擊我,導致我軍潰敗。”

“楚國。”韓王倉握緊雙拳,咬緊牙根,注視着殿內的大臣,問道:“韓鵬和公叔嬰身在何處。”

韓相道:“宜陽城破,公叔將軍爲國戰死,大司馬杳無蹤跡。”

“可惡。這一戰,寡人還是敗給了秦國。寡人多年的努力,最終還是毀於一旦。”韓王倉憤怒道:“寡人竟然會相信楚國是可靠的盟友。”

“楚國不可信,天下諸侯皆知。”司寇共叔段有意停頓了一下,又道:“宜陽城破,我軍折損六萬。但秦國損傷也不小。此戰,我們一國之力,抵擋暴秦六個月,雖敗猶榮。”

“輸了,就是輸了。”韓王倉深吸一口氣,平復心境,“楚國言而無信,欺辱韓國。此仇,寡人一定要報。”

韓相問道:“王上,宜陽城破,接下來的局勢,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是戰,是和,請王上決斷。”

韓王倉眸色深沉,擲地有聲地說道:“戰。”

韓相道:“王上,秦國勢大,我們…”

“秦人如虎,亡韓之心不死。寡人戰敗,割城求和。秦國得了土地錢財,便會壯大實力。秦國貪得無厭,就會一直出兵攻韓。韓國之地有限,財寶有盡之時。求和,無異於自毀長城。”

“王上是何意。”

“韓國比不上秦國,但寡人要天下諸侯皆知,韓國不是一隻溫順的羔羊,不會任人宰割。諸侯,膽敢侵犯韓國,韓國雖弱,也會血戰到底。”

韓相問道:“王上真的打算和秦國再戰。”

韓王倉態度堅定,“不退秦人,寡人絕不罷兵。”

“好。”此戰輸了,韓相也是不甘心,“秦國欺我久矣。不退秦人,絕不罷兵。”

衆人高呼道:“不退秦人,絕不罷兵。”

韓王倉執意和秦國開戰,並不是意氣用事,逞一時之勇。

宜陽是韓國連接上黨、南陽和新鄭的中樞。宜陽被秦人佔據,韓國被一分爲三,其國力必將大大減弱。秦國得宜陽可以任意攻打韓國,吞併韓國疆土。韓國就會淪爲不如宋、衛小國。

宜陽有失,韓國難存。

韓王倉願意賭上國運,背水一戰。不惜任何代價,也要收回宜陽。

韓王倉見大臣同仇敵愾,一致對秦,揚聲道:“寡人再此立誓,傾國之力與秦國開戰。不退秦軍,不復失地。寡人寧可亡國,絕不罷兵。”

宜陽城破,也令韓王倉清醒,想要擊秦,離不開韓、魏,“共叔段、公仲侈。”

共叔段、公仲侈出列,齊聲道:“臣在。”

“你們攜帶寡人書信,前往魏、趙。”

公仲侈問道:“魏、趙兩國會出兵助我們攻秦嗎?”

“韓、趙同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趙國定會幫助寡人應付秦人。”韓王倉平靜地說道:“秦得宜陽,魏王嗣自然也明白脣亡齒寒的道理。魏不助韓,就是自掘墳墓。魏國還需要韓國成爲阻擋秦國東進的緩衝地。韓國支撐不住了,魏國也就危矣。”

此戰,韓王倉和秦王蕩的決鬥較量,他輸了。爲了韓國的將來,他願意揹負一切,賭上一切。

……

趙君雍得知韓宜陽城破,也是寢食不安。宜陽城方八里,韓材士十萬,粟支數年,加之楚七萬之衆,臨山而救之。秦攻五月,不克,將士折損大半,士氣低靡。

趙君也得知秦國反戰之音一波高過一波,秦王蕩也有撤軍之意。然,不過十日,秦國竟然攻破了宜陽,斬首韓軍六萬。

趙君雍對着羣臣道:“秦國攻破宜陽,韓國危在旦夕,寡人不能坐視不管。”

肥義問道:“君上,打算出兵助韓攻秦。”

“韓、趙向來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韓國有難,寡人豈能不救。”

李兌道:“君上,我們救韓,等於和秦國開戰。秦、趙之盟也就瓦解。爲了韓國,我們和秦國交惡,兵戈再起。這樣做,值得嗎?”

“韓國靠得住,秦國不可信。寡人寧可爲了韓國,得罪秦國又如何。”

公子成道:“君上,出兵救韓,還請三思。”

殿內也是議論紛紛,覺得爲了韓國,與秦國交惡,不是明智之舉。

韓相見趙臣,反對救韓,他擔心趙君不願意忤逆趙臣之意,做出不救韓的政令,也暗自驚出一身冷汗。爲了韓國,與秦國交惡。對趙國而言,的確是弊大於利。

韓相凝視着趙君,靜靜地等待着,趙君會做出怎樣的政令。如果趙君爲了趙國的利益,拒絕救韓,他也能理解。但趙君若不助韓,韓國可就危矣。

“秦國得了宜陽,韓國也被一分爲三。韓國弱,秦國便強。寡人不救韓,韓國也會支撐不住。”趙君雍注視着殿內的大臣,又看了看韓相,“三晉和,則存。三晉分,則亡。韓、趙、魏不團結起來,就等待着被齊、秦、楚三國瓜分。今日,寡人救韓,就等同救趙。寡人不想等着秦國強大之後,出兵攻打我國。”

田不禮道:“君上所言甚是。韓、趙、魏只有團結一致,才能立足諸侯。”

趙雍厲聲道:“不錯。三晉兒男,何懼秦人。”

田不禮也道:“如今之秦,已是虎狼。今日是攻韓,明日便會攻魏、攻趙。韓國有難,我們不救。秦國攻趙,韓、魏也會不救。韓、趙、魏爲求自保,拒不相救,便不能阻擋秦國東進的態勢。天下大勢,唯有均衡,纔會有和平。我們不能讓秦國打破這個平衡。”

公子成輕蔑地問道:“趙國打得贏秦國嗎?”

田不禮正色道:“打不贏,是一回事。打不打是另外一回事。打,則是向諸侯表明,韓、趙一體。不打,則是向諸侯示弱,向秦國示弱。秦國見我們示弱,就會助長其野心。秦國野心暴漲,趙國就危險了。”

李兌道:“商人重利,自然懂得如何取捨。我們爲了韓國得罪秦國,這是一筆不合算的買賣。”

“在乎眼前的商人,難成大事。”田不禮道:“我們救韓,從目前來看,的確不划算。從長遠來看對我國是有好處的。有了韓國,我們就可以牽制秦國和齊國。一旦,中原有變,我們和齊、秦發生戰事,趙國就會多一個朋友。”

公子成道:“齊、秦和趙國是朋友。怎會再起兵戈。”

田不禮道:“齊、秦和趙國是朋友,此乃天下局勢平衡。齊得趙相助,齊強。秦得趙相助,秦強。如果齊、秦兩國皆想攻趙,趙國就不會是兩國的朋友,而是兩國的敵人。”

公子成問道:“齊、秦怎會攻趙,成爲我們的敵人。”

田不禮冷笑道:“秦國要爭霸諸侯,就必須東出,攻打三晉。齊國要西進爭霸,也要攻打三晉。齊、秦就是三晉的敵人。”

公子成問道:“君上繼位至今,我國不曾和齊國交惡,豈會成爲敵人。”

田不禮回道:“我們扶持姬職,復興燕國,以平叛驅齊的名義,趕走齊國。齊國濮上之戰、燕地得而復失,我們和齊國已經是敵人。”

一人道:“我們和齊國是敵人。這幾年,齊國爲何不攻我 ”

“齊國國力大衰,與諸侯交惡。齊國攻我,便會得罪諸侯。”田不禮左右看了看,冷笑道:“這幾年,齊王田闢隱而不發就是爲了積蓄國力。一旦,齊國恢復國力。齊國的利劍不知是對魏,對韓,還是對趙國。”

公子成問道:“秦國豈會和我國交惡。”

田不禮道:“秦國打完了韓國,嚐到了甜頭。秦劍,下一個要打的國家是魏,還是趙。大爭之世,沒有和平,只有兵戈。”

公子成質問道:“你勸君上助韓,是不是收了韓人的好處。爲了一己之私,置國家利益不顧,居心何在。”

“田不禮雖然貧困,也不至於要他人救濟。”田不禮縱聲一笑,“秦國不僅是韓國的敵人,也是趙國的敵人。救韓,等於救趙。”

趙君雍制止衆人的爭吵,問道:“韓相,韓國失了宜陽,韓王是什麼態度。”

韓相道:“不擊退秦人,不收復山河,絕不罷兵。”

“衆位,你們聽見了嗎?這是韓王的決意。韓王尚且如此,寡人又何懼。”

公子成道:“救韓等同於和秦國開戰,君上三思。”

“秦國仗着國力強盛,欺壓三晉。寡人不能坐視不管。”趙雍見肥義一旁靜默不語,問道:“肥義,寡人該不該救韓。”

肥義看清了朝局,大多數人不贊成不救韓。然 ,這些人是有私心。趙不救韓,等於自取滅亡。

肥義也聽出趙君之意,是救韓,他心裡也是主張救韓,忙道:“韓、趙向來友好,同舟共濟,相扶相持。秦國攻韓,意欲窺周。我們按兵不動,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秦國野心就會進一步膨脹。秦王蕩就會產生錯覺。”

趙雍問道:“什麼錯覺。”

肥義揚聲道:“秦國就會認爲天下諸侯軟弱。”

趙雍又問道:“我們救韓,又會如何。”

肥義答道:“我們救韓,就等於向秦國表明態度…天下事,由天下諸侯定,不是秦國說了算。”

趙雍直接問道:“你是贊成救韓,還是不救。”

肥義見君上要他表明態度,躲不過去,答道:“臣,支持助韓擊秦。”

“肥義之言,甚符寡人之意。天下事,由天下諸侯定,不是秦國說了算。”趙雍又道:“秦得宜陽,定三川,以臨二週之郊,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諸侯。”

田不禮也道:“宜陽也是中原諸侯的門戶,秦得宜陽,可以挾二週北攻燕、趙,東伐魏、齊,南伐宛楚。秦國佔據宜陽,害怕的不只是韓國,還有中原諸侯。”

趙雍點頭道:“宜陽不僅是韓國中樞門戶,也是周室屏障。秦國攻下宜陽,不僅滅周如探囊取物,中原也將門戶洞開。寡人也相信天下諸侯,也不想看到這個局面。”

衆人見君上救韓意志堅定,韓國宜陽關係到趙國安危,也不再出言勸阻。

“仇液。你前去秦國,告訴秦王。若不歸還韓國宜陽。秦國就是韓、趙的敵人。趙、韓兩國同仇敵愾,勢必和秦國,一較高下。”

“喏。”

趙君雍道:“富丁,你出使魏國,告訴魏王,趙國助韓擊秦,邀他相助。”

“喏。”

公仲侈見趙君有如此見識和魄力,回想起十八年前,三晉聚首趙信都的往事。他更加相信,趙君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趙君會在中原叱吒風雲,揚威名與諸侯。也許,趙君真的會如犀首所說,成爲三晉之首。

韓相拜道:“臣,謝趙君助韓之恩。願,韓、趙兩國永爲兄弟之邦。”

……

秦王蕩在咸陽得知甘茂破宜陽,定三川,替他掃清了車通周室的一切障礙,心中大喜。於是,將國政要事交給右相嬴疾。

嬴疾見秦王要去周室,問九鼎,忙道:“王上乃秦國之主,豈能涉險。宜陽之戰,韓國輸了。韓王倉不甘善罷甘休,勢必會舉國反攻。魏、趙兩國出兵助韓,出兵攻我。應該如何是好。”

“三晉若不服,攻我秦國。寡人親自帶領大秦銳士與之相爭。寡人和三晉開戰,三晉有膽量嗎?”秦王蕩眸色之中盡是王者的霸氣,“定三川,車通周室,問鼎中原,乃寡人平生的志向。寡人若能以觀九鼎,爭霸中原。雖死,亦無憾。”

嬴疾明白,無論如何進言,也難以勸回秦王蕩的心意。秦王蕩的膽識、謀略和魄力,與秦惠王駟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用武這一方面,遠超先王。

嬴疾見秦王蕩信心滿滿,志在必得,只好允諾,處理好鹹陽大小事物,以待王歸。

秦王蕩離開咸陽之前,對着嬴壯說道:“衆多兄弟之間,寡人和你關係最好。寡人不放你前往雍城封地,以你爲庶長,留在咸陽。就是因爲你的性子像極了寡人。明日,寡人前往周國。寡人繼位至今,朝中還有很多人,人心未歸。你要替寡人密切監視國內的動向。寡人允許你便宜行事,先斬後奏。”

“請王上示下。”

“叔父權勢太大,態度忽明忽暗。寡人忌憚他,一邊用他,一邊打壓。但叔父忠心,日月可鑑。你呢?不可監視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喏。”

秦王蕩低聲道:“寡人得知,先王的羋八子,暗中聯絡朝臣,有禍亂秦國的跡象。”

嬴壯驚道:

“羋八子禍亂秦國?”

秦王蕩點頭道:“羋八子長子在燕國爲質,另外兩個兒子,年幼,深居宮中。你發現,羋八子和楚籍權臣有不臣之心,危害社稷...殺。”

“喏。”嬴壯又道:“魏籍大臣要不要監視。”

“寡人之母是魏國人。王后,也是魏國人。寡人繼位,驅逐張儀,趕走魏章等人,母后已然動怒。”秦王蕩搖了搖頭道:“寡人不能在讓母后生氣。這幾年,魏籍大臣在寡人的敲打下安分守己,不會禍害秦國。”

“王上的吩咐,臣謹記在心。”嬴壯躬身道:“臣弟,等待王上歸來。”

“寡人,去看看周國,看看周的天下。”秦王蕩目光看着咸陽,“取周而代立者,秦也。寡人奪九鼎,爭霸中原。”

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二百九十九章 美人熒熒兮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十八章 太傅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十章 繼位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三章 佈局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十二章 屠彝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
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伐中山第三百一十五章 三晉有霸主,秦國要小心了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一百三十章 齊國起五都之兵伐燕第一百六十五章 張儀第二次欺楚第二百九十九章 美人熒熒兮第八十六章 天作之合第一百八十九章 宜陽之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戰國新時代第一百七十二章 商君墓第一百八十一章 齊趙換地,誰是最大的贏家第二百九十四章 力挽弓,射天狼第兩百零四章 初露鋒芒第兩百零九章 胡服(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魏有武卒,趙有鐵騎第十八章 太傅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的女人,我來保護第兩百一十二章 欲建萬世之功第一百五十七章 濮上之戰第十章 繼位第兩百一十四章 騎射(上)第三百五十六章 趙主父咸陽議政天下(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父兄之志第三百六十四章 你可恨我第三章 佈局第二百九十七章 塞北四郡(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二百二十四章 林胡第三十九章 迷霧第兩百一十六章 騎射(下)第三百四十八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四十五章 齊、韓、魏三國伐秦第一百五十一章 丹陽血戰(上)第一百五十章 秦楚首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二十九章 國尉第二百四十七章 這纔是我的好孩子第八十二章 韓姬瑤第一百三十五章 離石陷落,晉陽告危第一百四十九章 秦楚點將,兩國開戰第八十七章 迎親使第五十一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二十七章 林胡王歸降獻馬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非趙君,豈有寡人第二百四十五章 秦國,我回來了第二百八十章 攻破靈壽第一百五十二章 丹陽血戰(下)第三十七章 臨別寄語第八十章 那年年少,曾許諾今生第三百二十一章 罷黜太子章第三百四十七章 楚無傲骨,豈能亡秦雪恥第六十三章 張儀離秦第二百七十五章 第三次中原大戰(下)第三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君王家(中)第四十八章 宣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姬延和秦王蕩第二百四十二章 樂毅出使燕國第一百六十七章 秦國殤第三百三十七章 孟嘗君號召天下諸侯攻秦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九十七章 大婚日第一百二十七章 齊王田闢彊之謀第三百零五章 秦有羋八子,無秦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楚國國殤第十二章 屠彝第一百二十六章 姬噲讓國,燕國禍亂起第三百一十三章寡人干涉秦國,秦人能奈我何第三百五十二章 趙主父孤膽入秦(下)第三百二十四 你是趙國之王,孤爲趙主父第二百四十八章 白起和樂毅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三百三十一章 楚國男兒,寧可殺,不受辱第三百零二章 楚太子質於齊第一百一十九章 罪己詔(上)第八十九章 迎鳳殿第一百八十五章 取周而立者,秦也第三百二十七章 秦王稷之謀第四十三章 親征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五十四章 北方有狼第七十四章 長大,總會有苦惱第三百二十九章 楚懷王入秦第一百七十五章 美人熒熒兮,曾我無嬴第一百八十八章 息壤之盟第一百二十八章 秦滅巴蜀,姬平回國爭位第一百三十四章 藺城失守,趙將趙莊陣亡第二十一章 趙氏雄風第三百零一章 何以度餘生第二百四十六章 趙、燕、秦結盟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爭之世,何來太平第九十章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第三百一十一章 不敢稱王的男人,有何懼之第二百四十一章 趙國爲何撤軍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狗盜第一百八十三章 趙不弱胡,胡必弱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