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祭天出兵

五月二十二日辰時,碎葉城西門外。

今日是大軍出征的日子,城門很早就打了開來,以便城中百姓前往城門外觀看。不但城中的百姓早早就出城觀看,居住在城外方圓百里的各族牧民百姓也都披星戴月趕到碎葉城下,就連潘塔里奧也派人兼程,想要觀看大唐大軍出征時的盛況。

很多人都很是納悶,按理說兵貴神速,應當儘快出兵援救波斯纔是,爲何行軍大總管張煥大將軍反而把出征時間推遲了一天?這也罷了,爲何還如此大張旗鼓,生怕大食人的探子不知道呢?不過抱着這種想法的人並不多,九成以上的各族百姓都是衝着出征時盛大場面而來的,大都督府已經發下了告示,這次出征會按照古禮祭拜天地,由皇上排出的欽差主持儀式。對於很多突厥族和回紇族的大唐臣民來說,見識一下漢人的古禮是什麼樣子的,這可比多放牧一天或者多耕種一天來得重要多了,畢竟如今精通漢語或者精通漢人禮節在族人甚至整個部落中的地位都已經飛速上升,幾可和祭司或者族長相提並論。

看着城門不遠處搭建的祭天高臺,以及周圍移植而來的慄樹和柏樹,圍觀的百姓們議論紛紛,都在猜測漢人的古禮祭天到底是什麼樣子。突厥人說和祭拜狼神差不多,回紇人說和大祭司率領族人拜祭光明神差不多,漢人卻說肯定和皇上在社稷壇祭天差不多,各族人衆說紛紜,誰都不服誰,爭論聲逐漸大了起來,有幾個回紇人和突厥人甚至爲此互相推搡起來,眼看就有發展成羣毆的跡象,城門處的幾名唐軍將士趕緊大步走了過來。

正在這時,城中忽然傳出連續不斷的戰鼓聲響,並且逐漸向城門處而來,沉悶的馬蹄聲也越來越響,地面都爲之震顫不停。所有的人都知道大軍即將出城,那幾個還在推搡的回紇人和突厥人罵罵咧咧分了開來,向城中四顧張望,那幾個唐軍將士也趕緊掉轉身,跑到城門處目不斜視的筆直站立。

戰鼓聲越來越近,所有的人都透過門洞,用急切的目光看着城門後的街道。很快一支四五百人的黑甲騎兵拐過街角,出現在了衆人眼前,這支黑甲騎兵八人爲一排,身上的盔甲和兵器擦得程亮,最前一排的八人都打着各色旗號,八匹戰馬齊頭並進,沒有絲毫不整齊的感覺。這支騎兵出城後並未走遠,而是分列在城門兩側,和城門處的其他唐軍將士一樣,目不斜視地看着前方。

這支黑甲騎兵剛剛到達城門處,後面又是浩浩蕩蕩的一大隊穿着明光鎧的騎兵緩緩而來,足足用了一個多時辰,這支大隊騎兵才終於全部出城,在祭天高臺附近排成了整齊的方陣,看樣子最少有五萬人數。在列陣的過程中,除了戰馬偶爾的嘶鳴聲,馬上所有的騎士都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只看得圍觀各族百姓們驚歎不已。

隨後而來的,是絡繹不絕的唐軍步卒。長槍兵手中長槍林立,盾刀兵則左手齊胸舉着盾牌,右手按在腰間刀柄上,弓弩兵和其他兵種也都精神抖擻,舉着遮天蔽日般的無數大旗,大踏步向城外走去。這支步卒隊伍人數更多,差不多有七萬多人,出城用的時間也比剛纔那支騎兵大隊伍多了很多,快到午時了才緊挨着騎兵方陣列好一個長寬數裡、一望不到邊的巨大方陣。

圍觀的百姓們早已經看呆了,突厥最強盛之時,頡利可汗曾經有控弦之士十數萬,全部出征時的場面也極其宏大。然而比起眼前唐軍的肅然齊整,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覺得,頡利可汗的那支騎兵似乎有烏合之衆的嫌疑。

見兩個方陣已經整列完畢,城頭上傳來一陣號角聲。隨着號角聲一支千餘人的騎兵隊伍簇擁着契苾何力、張煥和薛仁貴、程處默等將領和一輛巨大奢華的馬車,身後跟着一隊身穿盛典禮服的官吏,緩步出城而來。

“大唐威武!大唐萬勝!”

契苾何力和張煥剛剛出城,十幾萬唐軍將士就齊聲高呼,聲震數十里開外,圍觀的百姓們猝不及防。大大的嚇了一跳。

護衛的騎兵四散開來緊緊的圍在高臺下面,然後衆將領和那輛馬車也到了高臺下面,車簾一掀,從馬車中出來一個身穿黑色王袍的俊秀男子,赫然是蜀王李恪!

契苾何力等人齊齊行禮:“臣等參見蜀王殿下!”“參見蜀王殿下!”十幾萬將士們也跟着行禮。

圍觀的百姓們聽說這人竟然是大唐的王爺,一邊行禮一邊用好奇的目光偷偷看向李恪,很多人對李恪的俊秀飄逸感到十分驚訝,暗自發出陣陣讚歎聲。

李恪扶起了契苾何力和張煥,然後傳令讓衆人免禮,在二人和那羣身着禮服的官吏陪同下,沿着臺階上了高臺。薛仁貴和程處默則分別走到騎兵方陣和步卒方陣前方,在自己的旗號下面肅然站立。

大唐祭天禮節雖然延續了前隋的禮儀,而且皇后也開始參與,但是大唐尚武,除了一直以來延續的冬至日祭天、新皇帝登基祭天等等之外,大軍出征之前也一直會舉行祭天儀式,由大唐皇帝親自主持。祭天儀式非同小可,也只有皇帝或者在特定情況下欽定欽差主持祭天,若是其他人膽敢擅自舉行祭天儀式,那就和謀反罪同論。

對這次西征李世民十分看重,因此在大朝會上宣佈,任命上個月奉旨回京探望楊妃病情的蜀王李恪爲代天欽差,由他帶領禮部官吏前往碎葉城主持出兵祭天儀式,向西域百姓展示大唐的赫赫天威以及皇族的高貴風範。這件事在朝中引起不少風波,很多大臣諸如魏徵、岑文本等人都認爲蜀王主持祭天儀式大大不妥,若是皇上不能親臨,就只能是太子殿下加以主持。不過李治在朝會上卻支持李世民這個做法,認爲自己不可能千里出關之位舉行一場祭天儀式,而李世民更加不可能做這件事,那麼李恪就是最合適的皇族人選。衆臣見太子出面贊同,而且確實找不到比李恪更合適的皇子,無奈之下就贊成了此事,李恪這才得以帶着一羣禮部官吏,生平第一次西出玉門關。只是因爲李恪一行的行程慢了一點,昨日午後纔到達碎葉城,所以張煥本來準備昨日出兵的決議只能推遲一天,不過借這個機會,他剛好悄悄做了另外一個安排。

李恪走到高臺前方,取出聖旨聲音清晰地讀了一遍,聖旨很長但是真正的內容卻很簡短,除去那些華麗無用的詞彙,無非就是皇上讓自己來碎葉城主持出兵祭天儀式,望將士們齊心協力,在行軍大總管張煥率領下,早日得勝班師云云。

李恪讀完聖旨,將士們齊呼大唐萬勝,圍觀的百姓們也跟着像摸象樣的歡呼。隨後就開始舉行祭天儀式,其過程之複雜,禮儀之繁瑣,官吏表情之嚴肅,無不讓圍觀的其他各族人羣暗自讚歎漢人禮儀的莊嚴肅穆,深深爲自己民族粗鄙的禮儀感到自卑。在一部分別有用心的突厥人言語蠱惑下,很多人當時就決定即便花費重金也要讓家中子弟前往大唐求學,學習漢人的禮儀禮節。

繁瑣的儀式結束後,已經是未時了,炙熱的太陽已經西斜,很多人都已經滿身大汗,特別是程處默身後的步卒方陣中的將士們,因長期站立已經腿腳僵硬不堪了。將士們都很納悶,俗話說兵貴神速,爲何卻慢條斯理的搞了這一場祭天儀式?而且此前據說會出兵二十萬,爲何也只有十三萬左右?人羣中抱着同樣想法的人也不少,都在暗自思忖到底是怎麼回事。不過這時李恪正準備說話,所以黑壓壓的人羣鴉雀無聲,都想聽聽蜀王殿下要說什麼。

只見李恪對着張煥朗聲道:“祭天儀式已畢,請張總管即刻出徵吧!皇上希望早日得到捷報!”

張煥行禮道:“請蜀王殿下回報皇上,臣一定會很快大勝回朝!”

李恪笑道:“父皇肯定會拭目以待,本王也期待早日得到佳音。張總管,一路保重!”

“多謝殿下!”張煥道了謝,就準備向高臺下走去。

這時契苾何力忽然道:“張總管!”

張煥回過頭來:“大都督有何指教?”

“張總管此去千里征戰,難免會遇見意想不到的難處,若是需要援軍張總管只需來封信告知,本都督會讓留在城中的八萬精銳星夜馳援!”

這時此前納悶的那些人才知道,原來張煥竟然把八萬精銳留在了碎葉城。

“多謝大將軍!”張煥道了謝,語氣顯得很是狂傲,“區區大食人還不看在本將眼裡,就憑眼前這十三萬精銳,足以橫掃麥地那!城中留着的八萬精銳,只怕是沒有上陣的機會了!”

契苾何力哈哈一笑:“張總管豪氣,本大都督萬分敬佩!一路順風!”

“多謝!告辭了!”張煥轉過身子,一撩披風大步向高臺下走去。

契苾何力大呼道:“擊鼓壯行!”

剛纔隨着出城的近百面戰鼓同時用力擂了起來,在雷鳴般的激昂鼓聲中,大軍按照此前的佈置迅速啓程開拔。

李恪和契苾何力一直站在高臺上眺望大軍西進,直到最後一道煙塵也消失在眼前,這才意味深長的相視對笑一陣,下了高臺向城內而去。

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再會辯機第二百九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七)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十九章 族中之事第九十二章 押運糧草第四十二章 大獲成功第三百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六)第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家的對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峽谷之戰(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再取玄菟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條件達成第二百六十七章 求和第一百五十五章 誘敵深入(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抵達大宛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一百四十八章 抵達黑石峽谷第一百四十章 大婚(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封堵退路,四面包圍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九十章 送親西行第一百八十七章 發行日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二十四章 拜訪曹府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二百二十四章 玄菟城(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殘局難收拾第三百五十八章 詢問第三百零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四)第二十一章 證據確鑿第八十六章 花稱心之死第二百二十七章 遼水一線的動態第四十五章 引而不發第三百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南洋的佈局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二百九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食的近況第三百二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第三章 學堂考覈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六十九章 呈報名單第九十一章 外出遇刺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三十九章 同船異夢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七十二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再會辯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二章 學友第三十章 妙玉離去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戰方略第三百零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食的近況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十四章 妙玉和苗影的初會第三百六十二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下)第九十二章 押運糧草第二百零一章 伏俟城驚變(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輕取白巖城(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當頭一棒(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窮途末路(中)第二百七十七章 倭人的本性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七十四章 御前辯論第二百七十章 求和,你們沒這個資格!第三百五十八章 詢問第一百九十三章 信任危機的解除第一百九十八章 再會辯機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壤城動亂(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高昌覆滅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至埃克巴坦第一百二十二章 回家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九)第三百七十七章 祭天出兵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三百一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發行日第一百九十一章 兌換風潮(中)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聖外王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食的近況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四百零七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下)第四百一十章 交戰(中)
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再會辯機第二百九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七)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十九章 族中之事第九十二章 押運糧草第四十二章 大獲成功第三百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六)第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家的對策第一百四十九章 峽谷之戰(上)第二百三十九章 再取玄菟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條件達成第二百六十七章 求和第一百五十五章 誘敵深入(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抵達大宛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一百四十八章 抵達黑石峽谷第一百四十章 大婚(下)第四百一十九章 封堵退路,四面包圍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九十章 送親西行第一百八十七章 發行日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二十四章 拜訪曹府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二百二十四章 玄菟城(中)第二百六十六章 殘局難收拾第三百五十八章 詢問第三百零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四)第二十一章 證據確鑿第八十六章 花稱心之死第二百二十七章 遼水一線的動態第四十五章 引而不發第三百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南洋的佈局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二百九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食的近況第三百二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第三章 學堂考覈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六十九章 呈報名單第九十一章 外出遇刺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上)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三十九章 同船異夢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七十二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再會辯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上)第二章 學友第三十章 妙玉離去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戰方略第三百零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一)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食的近況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十四章 妙玉和苗影的初會第三百六十二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下)第九十二章 押運糧草第二百零一章 伏俟城驚變(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輕取白巖城(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當頭一棒(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窮途末路(中)第二百七十七章 倭人的本性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七十四章 御前辯論第二百七十章 求和,你們沒這個資格!第三百五十八章 詢問第一百九十三章 信任危機的解除第一百九十八章 再會辯機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壤城動亂(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高昌覆滅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至埃克巴坦第一百二十二章 回家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九)第三百七十七章 祭天出兵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三百一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發行日第一百九十一章 兌換風潮(中)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二百一十六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下)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聖外王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食的近況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四百零七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下)第四百一十章 交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