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

苗山幽說:“如果可以一路這麼升下去,升到什麼位置你會覺得滿意呢?”白肥兒一臉神秘的說:“這就好比一個人吃飯,你問他吃到什麼時候吃夠了呢?”苗山幽說:“飯有吃飽的時候,官有升到頭的時候嗎?”白肥兒說:“如果吃飯一次吃的太多肚皮就會撐破,升官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內升的太快,就會引起周圍人的議論,從而給這個人帶來禍患。”苗山幽說:“這話聽着很有老子的感覺。”白肥兒說:“想要在唐朝混,怎麼能不讀老子呢?其實在很早以前我就已經把這本書背下來了,現如今雖然不敢說倒背如流,但對其中的名言警句還是如數家珍。”苗山幽說:“把這些書背下來,就好比往一鍋水裡邊丟進去幾塊冰,只有繼續添柴火才能把水煮沸,把這些冰化掉。人只有在處理具體事務時,不斷的感悟聖人之言,到最後才能真正瞭解聖人的想法,具備聖人的智慧,攢下聖人的功德。”

兩個人天南海北胡亂聊着,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因爲還有公務要忙,白肥兒騎着馬走了。送完白肥兒。苗山幽回到自己的住處盤腿而坐,漸漸的進入了一種觀想的狀態,彷彿在自己的對面又坐着一個人,二人之間似乎在交代着什麼,一時又不知道其中的內容。苗山幽完全處於一種放空的狀態,三個人形成三位一體。不知道過了多久,外邊一聲野獸的啼叫,把他驚醒了。轉眼天明,他撿了些柴火點着了,沒過多一會兒壺裡的水煮沸了。就在這個時候,皇上皺着眉頭說:“從武德初年到現在,兵制始終都顯得有些混亂,現在天下太平了,兵制需要整頓。”房喬點點頭說:“這個問題錯綜複雜,不過皇上想要減輕百姓負擔的想法是非常好的,臣是這樣想的,兵不貴多而貴精,在挑選士兵的時候,應該優中選優,然後把這些士兵集中到一起認真訓練,一旦戰事爆發,他們就可以以一當十。”皇上說:“兵太少了不行,太多了也不好,我們要用有限的資源,給士兵提供最好的裝備。”房喬說:“其實這個問題一直都在討論,只是討論了這麼久,仍然沒有一個結論。”

皇上說:“關鍵是參加討論的人是不是真的要解決問題,如果只是在那裡過嘴癮,那是沒什麼意思的。”房喬說:“如果要討論這個問題,李靖將軍的想法非常的重要。”皇上說:“他已經賦閒在家多時了,再麻煩他合適嗎?”房喬說:“該到麻煩的時候還得麻煩。”皇上說:“那好吧!就由你來安排,朕覺得問題不大。”房喬說:“問題大不大,誰也說不好,還是看情況吧!”不久之後房喬召集所有知機務的人前來政事堂開會,大家都知道這個會議非同尋常,沒有人敢不去,一時間政事堂非常的熱鬧。作爲這次會議的召集人,房喬很早就到了,結果發現大家已經齊刷刷的在那裡等着他了。房喬說:“想不到大家來的這麼早。”

李靖說:“房先生乃是國之重臣,我們怎麼敢在房先生的後邊到呢?”房喬說:“言重了,李衛公、侯尚書都是在邊境上立過大功的人,與二位相比,我差的太遠。”侯君集說:“房先生千萬不要這麼說,我不敢自比韓信,但房先生絕對是當今的張良與蕭何。”房喬說:“這樣的評價我是萬萬不敢接受。”侯君集說:“你接受不接受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的人大多都能夠接受。”這個時候李靖在不經意間看了侯君集一眼,心想你侯君集何德何能,怎麼敢自比韓信呢?侯君集一下子就看透了李靖的心思,說:“我不敢自比韓信,頂多就是個衛青、霍去病一樣的人物嗎?”戴胄說:“侯將軍不戰而屈人之兵,就算是衛青、霍去病也沒有這樣的事蹟。”李靖臉色非常的難看,房喬說:“我們就不必在這裡折騰這幾位古人了,還是想一想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

李靖照例一言不發,房喬說:“李將軍,你說說吧!”李靖說:“房先生是文武全才,只要是房先生做出的安排,我一定支持,當初我能夠在邊境上立功,完全仰仗房先生在後方支持,如果將來有機會,我還能夠領兵出戰,有房先生在身後支持我一定會非常的安心。”戴胄說:“現如今四夷賓服、天下太平,兵的數量當然不宜太多,我的想法是這樣用少量的兵,精心的訓練提供最好的裝備,照樣可以無敵天下。”馬周說:“我同意這樣的看法,當年曹丞相率領八十萬大軍南下,結果赤壁一戰損傷慘重,以至於再不敢輕易南下興兵。肥水之戰的時候,苻堅也是率領數量龐大的軍隊南下,可到最後怎麼樣了呢?被晉軍打的慘敗,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很快前秦就崩潰了,苻堅死於非命。由此看來,與其盲目擴充士兵的數量,遠不如好好的想一想如何把手中有限的軍隊練成精兵?”

房喬說:“我們不是要討論一個大概而是要討論具體的問題,你們說要練一支精兵,精兵的數量以多少爲好呢?這一隻精兵到底要如何分佈呢?還有軍隊如何訓練,如何執行任務呢?物資如何配給?”侯君集說:“這個怕是我們這些人湊在一起給不出答案的,還應該與地方官多多商議。”房喬說:“地方官的想法自然是要聽的,你們的意見也是要聽的,我希望你們在談論問題的時候,能夠說的更細緻一點。”王圭說:“其實也簡單,就是把各地原有的軍隊按照比例適當的裁剪一部分就可以了,在裁剪的時候,應該考慮當地的山川地理,往來方便的地方,士兵就要少一些,彼此隔絕的地方,數量就要大一些。”房喬說:“在與地方官商量之前,我們必須先商量,做到心知肚明,再去聽他們的想法,否則我們有什麼理由不上他們的當呢?”

溫彥博說:“除了考慮山川地理,還應該考慮當地居民的成分,如果當地居住着很多蠻夷戎狄,士兵的數量就要適當的多一些,如果是純粹的中原人就可以少一些。”王圭說:“這個未必妥當,應該這樣,凡是當地人生活習慣接近中原人,士兵的數量就適當的少一些,反之就應該多一些。”房喬點點頭說:“你說這個非常的重要。”溫彥博說:“別的不說,就在這長安城,生活着很多生活習慣不一樣的人,這裡是不是應該多一些士兵守衛呢?”房喬笑着說:“這是自然。”他們在這裡熱烈的討論着,皇上在自己居住的地方來回奪步,太監在旁邊說:“陛下,房先生他們一定會提出一個很好的方案。”皇上卻搖搖頭說:“今時不比往日了,因爲杜公已經不在了。”

此言一出,皇上顯得非常的傷感,太監安慰他說:“陛下,後世很多人都讚美漢武帝善於用人,其實天下的人才用之不盡,關鍵是皇上能不能發現人才並且重用他們。”皇上點點頭說:“你說的沒錯,天下的人才用之不盡,但是能夠與天子心意相投的人並不多,正所謂千金易得,知己難求。杜公離着哪兒去了?張公瑾也過世了,如今皇后也不在了,你說貞觀朝的光景,會不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大不如前?”太監說:“人常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來了穿紅的,走了掛綠的,天下還有很多人排着隊等着陛下重用,陛下何必擔心無人可用呢?”皇上說:“怎麼跟你說呢?貞觀朝的這些老人於震就好比燉在一個鍋裡的肉,從征戰沙場開始到現在已經一起燉了接近二十年之久,突然有幾片生肉丟進來,會不會覺得有點怪怪的呢?”太監說:“可這是沒有辦法避免的,最好就事不做他想默默的在鍋底下添柴火而已。”

不久之後有人說政事堂已經議論完了,皇上說:“說的怎麼樣?聊出結果了嗎?”對方說:“他們也沒說有沒有結果,只是約定明天來見駕。”皇上說:“那就明天再說吧!”不知不覺已經到了第二天,皇上早早的就在大殿裡等着,太陽升起來之後沒多久,房喬和溫彥博就到了,皇上說:“怎麼樣?有成案了嗎?”房喬說:“總體來說聊的還是非常順利的,我們大致擬了一個章程,然後會讓中書省去起草一份文件,之後會把這份文件發到地方,讓地方官發表自己的意見,之後再根據這些意見重新草擬章程。”皇上說:“年底之前這件事能做完嗎?”房喬說:“如果抓緊時間,我覺得問題不大。”皇上看着溫彥博,對方說:“房先生所言極是,最後形成了那個方案一定是最合適的方案。”皇上笑着說:“但願在今年年底的時候把這件事情做完,算是給這個糟糕的年份留下一點值得紀念的東西吧!”

房喬說:“陛下放心,臣一定極力促成此事,不過醜話還得說到前頭,辦事以事情本身爲重,不會爲了一定要在年底之前把這件事情做完而讓動作變形。”皇上說:“當然,朕說希望在年底留一點值得紀念的東西,這只是朕的一個願望,並不是給你的命令。”房喬拱手退了出去,不久之後魏徵到了,儘管坐到皇上面前卻閉着雙眼,皇上說:“你的眼睛還好嗎?”魏徵說:“託皇上的福,雖然沒有痊癒,但也不像之前那麼難受了,可能是因爲習慣了吧!年齡大了很多原本不習慣的東西要慢慢習慣。”皇上說:“上天降下災禍,是因爲人事不休,你說朕在哪些方面做的不夠,上天要這樣懲罰朕呢?”魏徵說:“陛下,所以說貞觀初年經歷了一些考驗,但總體來說還是非常順的,因爲陛下完成了之前數千年未曾完成的事。接下來可能沒有那麼順了,陛下需要事先做一點準備。”

皇上點點頭說:“這件事或許這應該跟袁天罡或者李淳風商議。”魏徵說:“一個人不會一生都交好運,一個地方也因爲風水的輪迴轉動而帶給人的運勢相應的有變化,所以陛下要記得在自己運勢正隆的時候,可以大開大合,一旦發現運勢不像從前,那麼好了,就應該採取守勢。”皇上點點頭說:“上天是不是把杜如晦的死算在了朕的頭上呢?”魏徵說:“上天怎麼想誰又能猜得到呢?所以陛下也不要去問上天怎麼想,而要多問自己的良心,只要每件事都問心無愧,上天就不會爲難陛下。”皇上說:“做天子有天子的難處,原來針對於漢高帝同路功臣一事頗爲不屑,後來真瞭解了更多關於那個時候的事,想法就有了一些變化,其實他是一個富有深謀遠慮的人。”

魏徵說:“陛下說的沒錯,在漢朝初年,國土當中很大一部分都分給了藩王,想想看,商朝取代夏朝,周朝取代商朝,不都是從藩國一點點做大做強最後吃掉了宗主嗎?”皇上說:“你說的一點沒錯,所以他花費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逐漸的解除了異姓諸侯王,他也許沒有想到在他身後同性的宗王也會跟朝廷作對。”魏徵說:“不過說實在的,漢高帝在這些人並沒有謀反事實的情況下就殺掉了他們,就要承擔來自民間的質疑,不能說他出於一個看起來合乎情理的理由,冤殺了人就說他做的對。”皇上說:“你說的沒錯。”不久之後,皇上又專門召見了袁天罡和李淳風,皇上說:“今天請你們二位來,就是希望你們幫忙推算一下大唐的國運。”袁天罡說:“這個題目實在是太大了,而且國運的長短並沒有定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皇帝的作爲。”

皇上說:“冥冥之中自有天數,你現在又說沒有定數。”袁天罡說:“陛下,一個人會如何走完這一生往往在他出生之前就已經都註定了。按國運的長短,也是在相關的人做出一次又一次選擇的時候註定的。陛下一定聽說過因果循環之說,如果這種說法不成立,爲什麼各個朝代所能維持的時間長短不一呢?”皇上陷入了沉思,李淳風說:“這麼說吧!具體到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他種下什麼樣的因,就會結出什麼樣的果,只是這個人無論怎麼作爲,都是在上天的計算之內。”皇上說:“朕不要聽這些雲裡霧裡的道理,你就直接了當的告訴朕,未來貞觀朝的前景如何?”李淳風說:“東宮的位置不穩,以後隨着時間的推移,圍繞着東宮,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甚至會引發一定程度的動盪。”

皇上說:“你的意思是貞觀朝要走下坡路了。”李淳風說:“一場戲無論有多好,都會有謝幕的時候,陛下,臣的意思是隻要還在臺上就應該好好去演,如果自己的戲演的虎頭蛇尾,等到一天來到臺下,再回想臺上的時光就會有許許多多的遺憾。”袁天罡說:“陛下,無論運勢如何,都要盡力去做,有一點,剛纔李淳風已經提到了,東宮不聞以後會出亂子的。”皇上說:“你說東宮不穩,到底是何意呢?”李淳風說:“東宮爲何不聞皇上的心理,應該是明白的,不過陛下有可能當局者迷,臣願意爲陛下解說一二。東宮之所以不穩,是因爲皇上對東宮不夠滿意,認爲他不具備作爲儲君應有的德行。其實這還在其次,可能在陛下的眼中有一位藩王,就像從前的自己。”皇上一聽這話立刻警覺起來說:“這些你是從哪兒聽來的?”李淳風說:“陛下忘了臣是幹什麼的了,這種東西還需要去別的地方打聽嗎?只需掐指一算就什麼都知道,不過陛下放心,如果臣泄露天機,可能等不到王法加身,就已經遭到了天譴。”

皇上說:“朕要向你請教,如果朕真的把皇位傳給東宮,你覺得大唐會興旺嗎?皇室成員之間的關係會和睦嗎?”李淳風說:“這個臣沒有辦法回答,臣只知道東宮如果能夠穩定,朝廷就能夠安定,朝廷安定就意味着天下安定。東宮不穩,朝局動盪,天下又如何能太平呢?所以自古以來儲君關乎國本。”皇上說:“你說的很對,可是這怎麼看都覺得現在那位東宮望之不似人君,關於他的一些傳聞,也許你也能知道,朕不知道你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袁天罡說:“陛下,容臣多句嘴,有些事我們不知道,有些事我知道了也不能說,有些事我們可以說,但不能明說。”皇上說:“能說到什麼程度,就說到什麼程度,朕不會怪你們。”袁天罡說:“臣以爲東宮不穩四個字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一聽這話皇上頗爲傷感,說:“武德年間太武皇帝,就曾經爲這件事情頭疼不已,開皇的時候,隋文帝也爲這件事感到頭疼,想不到同樣的問題又會擺在朕的面前。”袁天罡說:“隋文帝的教訓是不能廢長立幼,陛下熟讀史書應該知道,當年魏武帝也有類似的打算,結果因爲被羣臣勸諫,而放棄了這樣的想法。至少在這個方面,隋文帝不及魏武。太武皇帝立建成爲皇嗣,他當時想的是建成是長子,又非常的仁厚,再加上非常的孝順,所以他對於這位皇嗣感到非常的滿意。然而他並沒有第三隻眼睛看到未來局勢的發展,陛下以秦王的身份征戰四方,天下英雄皆仰視之,在這種情形之下,陛下只有兩條路走,要麼像當年的韓信一樣,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要麼就反其道而行之,不接受上天的安排,行周公之事,做天下之主。”

皇上聽得目瞪口呆,沉吟片刻說:“你的意思是朕不是上天選定的天子?”李淳風笑着說:“陛下不是太武皇帝選定的天子,對於那個時候的衆人來說,太武皇帝就是大唐的天,只是天外有天,陛下被皇天上帝選中,就連太武皇帝也無可奈何。”皇上說:“如今的東宮是朕選定的,當時東宮年幼,所以也談不上穩不穩的,如今東宮年紀大了,他的德行舉止都被衆人看在眼裡……難道不可能有另外一個宗王是被上天選定的嗎?”李淳風說:“陛下,很少有人有第三隻眼睛看到未來,誰知道將來會怎麼樣呢?”通過這兩個人的話,皇上判定東宮很可能最後不能繼位,從那之後他對魏王李泰又加重了幾分寵愛,對皇嗣又疏遠了幾分。這種冷暖之間的變化,讓皇嗣非常的焦慮。杜謀士說:“殿下,非常的處境,需要有非同尋常的舉動來應對,殿下千萬不能坐以待斃。”皇嗣說:“我不確定你到底是在幫我還是打算害我。”

房喬在與地方官商量了幾次之後,終於擬定了最後的章程,再交給中書省草擬正式的公文。一天清晨,房喬在朝陽的沐浴之下來到了大內,把一份奏表遞給了皇上,皇上一看裡面寫的是統軍折衝都尉,別將果毅都尉,天下一共分爲六百三四府,其中關內二百六十一府,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三百人人爲一團,每一團有校尉,五十人爲一隊,每一對有隊正,十人爲一火,每一火有火長。皇上一邊看一邊點頭,只見裡面寫到每人所需軍資由自己供給,交到有司,需要的時候由有司統一配備。有折衝都尉組織士兵進行訓練,內部與邊關每月輪換一次。從大內出來之後,房喬來到了幻雪亭,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所在,袁天罡和李淳風在那裡等着他。

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201衆羌人殺死孔長秀老聖人算計房玄齡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156二位路人御前辯論 兩次赦免羣臣爭執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187趙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機見面問吉凶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362苗山幽拜訪袁天罡陸一蟬難棄房遺愛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
342蕭特進留守洛陽宮高士廉佐嗣定州地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299閻立德修造襄城宮鞠文泰憂死清涼殿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220大勳貴關門做居士浮浪子當街被人毆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120別蜀地還回長安去 過林邑又到新羅來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264政事堂廷臣論兵制幻雪亭方士說吉凶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第39回長孫無忌順時去位皇上悔過怒吃蝗蟲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第22回尉遲恭諫言行特赦李世民寬宏得良臣330羅石頭直言諫李佑杜行敏陰謀執齊王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第46回蕭陳二公冰釋南山貞觀之光照耀大漠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177苗山幽遭遇雪上霜 李淳風解說風裡浪第51回法雅和尚斬之鬧市刺史都督書於屏風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第75回大唐故主威服遠人異域酋長拜舞君上201衆羌人殺死孔長秀老聖人算計房玄齡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156二位路人御前辯論 兩次赦免羣臣爭執第二回竇夫人飲恨去西遊 李玄霸飛錘致橫禍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第三回二公子從戎戰雁門 觀音婢出閣成大禮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198同門兄弟對酒談心異域主僕仰望日月132魏夫子依禮規天子 溫令公舉酒解君憂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274上歡喜羣臣請封禪下憂心魏徵有諫言123一時說事書生感傷 孤僧圓寂俗人尋骨第十回懼內憂天子殺廢帝 憚功臣雄主失人心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187趙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機見面問吉凶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139慶善宮演奏慶善樂 歡喜人寫就歡喜文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362苗山幽拜訪袁天罡陸一蟬難棄房遺愛107哀山幽人前失體面 俏龍波掌摑濟平衡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162苗山風介入盜蠶案 楊鐵超奉命來敦煌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114政事堂廷臣議孝道 飛鳥城賓主爭禮儀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312沙鉢葉護遇襲身喪職方郎中遠遊見故人第八回秦府開張良禽入慕 懷恨娶親引火燒身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157去遼東雪中遇法隱 望江岸風裡嘆樸靈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