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

使者說:“庶人承乾被幽禁的時候,陛下應該知道他的心中頗多不平,等到陛下把魏王李泰也幽禁起來之後,他應該會有頗多的感慨。之後從長安前往黔州,一路勞頓不堪記錄,黔州是邊遠之地,又在羣山峻嶺之中,瀰漫着一股瘴厲之氣,不平之後感慨唏噓,車馬勞頓瘴厲交攻,終於病倒,以至於年紀輕輕就離開人世。”皇帝說:“更沒有問你這些,這要問的是他在臨死之前的情形。”使者說:“庶人自知罪孽深重,臨死之前頗多懺悔,只恨爲時已晚。”皇帝說:“不管怎麼說,父子之情是在的,於是輟朝一日,以寄哀思。”庶人承乾的離世對於李泰而言絕對是一個壞消息,因爲皇帝會想,李承乾之所以會走到這一步,完全是因爲李泰步步緊逼。於是當承乾病死的消息傳到李泰居住的地方,原本給他的待遇驟減,有的人甚至開始想方設法的折磨他。許多人是在那裡猜測皇帝心思的,只要皇帝表現出對一個人的不滿,自然會有很多人找那個人的麻煩。

一開始李泰還沒有意識到到底發生了什麼?只是覺得忽然之間很多人跟他過不去。知道有一天皇帝的旨意到了,把他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痛斥了一遍,李泰說:“承乾已死,而我還活着,所以陛下就有把事情都算到我的頭上,如果承乾能夠奉行天道、自律修德,我會有什麼想法嗎?而陛下身爲人父,承乾的諸多作爲竟然渾然不知,爲什麼陛下不願自己,而要把罪責全部推陷到別人的頭上呢?”李泰的這個說法還沒有到皇帝的耳朵裡,就已經激怒了那些負責看押他的人。於是各種折騰,他的動作接踵而至,他的飲食、衣物、居住條件規格不斷降低,關鍵是很多人都在給他臉色看。把他當做是皇帝的不孝子,有的人甚至更過分把李泰說成是虞舜的弟弟象。持有這種想法的人其中有一個就是褚遂良。在關隴一系的關照之下,原本身材有些臃腫的李泰,此時已經變得憔悴消瘦。

皇帝的車駕終於抵達了洛陽,住進洛陽的行宮之後。褚遂良來到了身邊,說:“陛下,某人對負責關押他的人說如果自己是象的話,陛下就是瞽叟。”皇帝說:“朕記得在貞觀十七年的時候你就說過,承乾之所以會謀反,是因爲朕對魏王的恩寵過重,現在把承乾比作虞舜,把李泰比作象,大概也是你的意思吧!如果你把這些都當成事實,朕當然就是瞽叟了,而你整天在這裡記錄瞽叟的言行,是不是非常的委屈呢?”褚遂良不慌不忙地說:“李泰的確和象一樣,前皇嗣卻沒有虞舜的美德,陛下也沒有瞽叟一樣的作爲。”皇帝說:“朕是不是應該感激你說出這番話呢?”褚遂良說:“陛下,堯帝的兒子丹朱、虞舜的兒子商均都不成器,如今陛下所立的非常的仁孝,千百年之後大家一定會讚揚陛下之英明。”皇帝說:“朕的確偏愛李泰……”

話還沒有說完,這個時候他就想起很久之前曾經有人說過,愛之足以害之。魏武帝偏愛曹植,當曹植沒有魏武帝的庇護之後,立刻就遭到了魏文帝的打擊。沒想到李泰在他父親在世的時候就已經被髮到外地幽禁。在這期間,皇嗣的表現是非常感人的。他多次在御前請求增加給李承乾和李泰的待遇,他越是這樣做皇帝就越有心思保護他,同時又爲他感到擔心。皇帝的身邊虎狼環伺,一個人仁慈到了這種程度,怎麼能夠駕馭羣狼呢?每當皇帝有這種疑慮的時候,長孫無忌就會站出來替皇嗣說話。說陛下神武,是安天下之主,皇嗣仁孝是守天下之主,這是皇天保佑大唐,纔會有這樣精妙的安排。皇帝常常感到疑惑,李泰也是長孫無忌的外甥,爲什麼就是不能支持李泰呢?而這個時候的李泰感到非常的寒心。

話說玄奘法師在替李大亮做完法事之後,立刻啓程前往洛陽。一路之上騎的是快馬,走的是官道。所以比想象當中要快了很多,陪着她前往洛陽的官員,不是別人,正是苗山風。兩個人騎着馬,並排走在官道之上。玄奘法師說:“回到大唐,一草一木都讓人倍感親切。”苗山風說:“法師說的沒有錯,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雖說這草木已經翻新了多次,可它畢竟是之前草木的後輩。”玄奘法師說:“你讀過佛經嗎?”苗山風說:“其實我讀過很多佛經,只是過後即忘。”玄奘法師說:“凡走過必留痕跡,讀過佛經也一定會在你的心中留下印記,這些印記會在合適的時候像種子一樣生根發芽,會一點點成全你。”苗山風說:“法師說佛法能夠成全我嗎?”玄奘法師說:“佛法能夠成全一切人,聞法傳法都有功德,而你讀過不少佛經,已經攢下了很多功德。這就如同土裡留下了很多草籽,只許春風吹過,這些草籽就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苗山風說:“法師的話我記住了。”玄奘法師說:“你有一個弟弟叫苗山幽,他與佛頗有淵源。”苗山風點點頭說:“他曾經在寺廟裡讀書,在沙洲的時候被人稱作是大居士。不過在你這樣的大德面前,他當然什麼都不是。”玄奘法師說:“苗山幽其實很有慧根,只可惜塵緣未了。”苗山風冷笑說:“老大年紀尚未婚配,他還有什麼未了的塵緣呢?”玄奘法師說:“一個人只要心在伽藍,自然也就遠離紅塵。如果一個人心在紅塵,自然也就遠離伽藍。”苗山風說:“法師希望我做些什麼嗎?”玄奘法師說:“我只是覺得既然你有機會聽聞佛法,那就應該持戒修行。”苗山風說:“我如今穿着官衣,吃着朝廷的俸祿,有太多的成員沒有了,法師的教誨我牢記心中,只是因爲各種阻礙,恐怕沒辦法奉行。”

玄奘法師說:“你誤會了,我說的是持戒修行,並沒有希望你出家,其實在家出家都一樣?緣分在家就在家修行,緣分不在家就在寺廟修行。”苗山風說:“要是緣分既不在家也不在寺廟,在哪裡修行呢?”玄奘法師說:“我說的家是紅塵世界當中人的家,我說的寺廟是紅塵世界之外人們清修的法門。”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不停的談論着,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洛陽。這是一座非常迷人的城市,相比於長安而言,洛陽顯得更加活潑,更加能夠親近普通人。長安城顯得太過於規整、等級森嚴。進城之後,玄奘法師住進了館驛,苗山風來到御前,皇上說:“一路上辛苦了。”苗山風說:“能夠與智者同行,談不上辛苦。”皇上說:“聽了他的話,你覺得對你有影響嗎?”苗山風說:“這個臣也說不好,陛下的智慧遠勝過臣,想必與他交談之後,一定能夠得到很多陛下想要得到的東西。”

皇上說:“你覺得朕應該在什麼時候召見他呢?”苗山風說:“陛下與法師都是迫不及待的要見到彼此,不過既然彼此都在洛陽城,何必急於一時?不如今夜好好休息,明日再見,彼此也多個準備。”皇上說:“那好吧!”內官知道皇帝有事情要吩咐了,趕緊湊上來。皇上說:“你去告訴館驛的人,誰也不要打攪他,讓他好好休息。”內官說:“陛下,爲了顯示恩寵,是不是在召見他之前先送給他一些東西呢?出家人應該不喜歡經營之物,不如送一份素齋過去。”皇帝點點頭說:“那就這樣辦吧!”內官出去了,皇帝說:“你給朕說一說,你覺得這個玄奘法師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苗山風說:“此人從長安出發一路翻山越嶺來到天竺,學有所成之後回國,有意造福家鄉。方纔臣不是說過嗎?他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

皇上說:“能夠學有所成,想必不是簡單的人。”苗山風說:“臣以爲陛下見到他之後,應該格外謹慎,以免不知不覺入了佛門。都說佛法利益衆生,實際上他非旦不能勉勵百姓勤於耕織,反而讓衆多的人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如今大唐雖然疆域遼闊,人口卻非常的稀少,當務之急是勉勵天下人勤於耕種、廣延嗣續。”皇帝笑着說:“你放心,朕非但不會聽他的話,皈依佛門,朕還打算勸他還俗爲朝廷所用。”一聽這話苗山風目瞪口呆,說:“此人不遠萬里之遙,前往天竺學習佛法,想必是意志極爲堅定之人,恐怕陛下無論說什麼都沒有辦法動搖他的心志。”皇帝說:“你不要低估朕的求賢之心。”這個時候苗山風注意到皇上的嘴角露出一絲令人難以捉摸的笑容。就在這個時候,突然聽見不遠處有一聲貓叫。皇帝說:“這畜生非常適合養在深宮之中,地方大了容易鬧鼠害,有它在,朕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

一夜的時間,說話的功夫就過去了,明日一早,皇上與羣臣議事。結束之後很快就把玄奘法師請到了御前,見禮之後入座。皇上說:“去西天求取正法是好事,爲什麼沒有事先給朕說一聲呢?”玄奘法師說:“事先曾經幾次上書申請,得不到官府的批准不得已才私自出行。”皇上說:“一路之上一定有諸多的見聞,這是朕非常感興趣的,你的功勞就如同漢朝的張騫一樣,張騫出使大月氏,不及你走的路更長,經歷的國家更多。”玄奘法師說:“漢朝張騫去的地方是前人不曾去過的,而臣去的地方很多人已經去過了。”皇上說:“都有些什麼人去過呢?”玄奘法師說:“被史書所記載的有法顯等人,沒有被錄入史書的就更多了。”

皇上說:“不遠萬里前往西天,你到底要求的是一部什麼樣的佛經呢?”玄奘法師說:“最關鍵的一部經就是《瑜伽師地論》。”皇上說:“這部經到底說了些什麼呢?”玄奘法師說:“這是當年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宮說的一部經,裡面介紹了修行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叫做觀想。”皇上說:“什麼叫做觀想呢?”玄奘法師說:“像所有的學問一樣,都是由淺入深,由粗到精。最初的觀想,其實就是人生活當中亂七八糟的想法,隨着練習的時間越來越長,觀想的內容也越來越純粹單一,而到了觀想的最高境界,可以把人的注意力從原地脫離。比方說一個人盤腿坐在一個角落,他的注意力可以在九天之上,也可以在皇權之下。可以在影子之旁,也可以在千里之外,總之可以自由馳騁。”皇上說:“到了這樣的階段有什麼好處嗎?”玄奘法師說:“觀想由粗到精、由淺入深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人對情緒越來越有控制力的過程。”

皇上說:“這樣練習可以讓人覺悟嗎?”玄奘法師說:“所謂佛法是宇宙的正法,只要人能夠勤加練習、持之以恆,隨着時間的推移,就可以做到內外合一。”皇上說:“什麼叫內外合一?”玄奘法師說:“內是內心,外是外物,內心的想法與外物的變化合一,這意味着具有了最高的智慧,可以超脫於輪迴之外。”皇上說:“你說的很有道理,不過朕身爲天子,凡事不能只想着自己,應該以天下百姓爲重。法師有這樣的智慧,又有利生的心願,不如還俗,朕可以保證,法師還俗之日就是朕拜相之時。”在見皇帝之前玄奘法師想象過倆人在談話之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形, 萬萬沒有想到,皇帝會如此直接的勸他還俗,還承諾一定讓他做宰相。這個時候一道難題擺在了他的面前,如果拒絕皇帝就是抗旨,如果真的還俗,那他多年的修行豈不是功虧一簣。

於是說:“陛下這件事關係重大,能不能容臣回去再想一想。”皇帝也不好硬讓一個得道高僧還俗,玄奘法師回到館驛之後,久久不能平靜。心想該怎麼應對皇帝的這種要求呢?花了整整一夜的時間,他寫好了一道奏書,然後拜託內官遞到以前。皇帝看了之後,之間裡面大致的意思是:承蒙陛下如此賞識,臣受寵若驚,心中充滿感激之情。正如陛下所言,臣的心中一直藏着爲天下蒼生謀福祉的心願,只是臣從小學佛,對儒學一無所知。以方外之學治方內之事一定是不合適的,所以臣不得不懷着惶恐的心情告訴陛下,臣沒辦法擔負起宰相的重任,爲了不耽誤陛下的大事,臣請求陛下收回成命。

看完之後皇帝想了想又一次把玄奘法師請到御前,說:“這件事情你不必急於答覆,你可以慢慢想着可以等。”玄奘法師陷入了沉思,忽然皇帝說:“想必你也聽說了,朕很快就要去打高句麗了,你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德,朕實在不忍心與你就此別過,不如這樣,你跟着朕一起到前線,以便於在指揮作戰之餘聽你的指教。”玄奘法師說:“臣是出家之人,陛下行義師討伐高句麗,臣不能勸阻陛下就已經做的很過火了,怎麼能跟着陛下到前線呢?”皇上說:“是不是朕太過於魯頓?沒辦法聽懂法師的教導呢?”玄奘法師說:“陛下是遠近皆知的明君聖主,怎麼會聽不懂臣說的話呢?只是臣發願要致力於終止天下的殺伐紛爭,請陛下允許臣帶着經書去嵩山少林寺從各地招募高僧譯經。”皇上說:“既然你實在不想去,朕也不能勉強,不過你要是去了嵩山少林寺,這樣再見你就難了,不如這樣長安有一座弘福寺,是朕爲已經過世的母親所修建的,你如果能在那裡主持譯經,朕感激不盡,母親的在天之靈也會倍感欣慰。”

一聽這話,玄奘法師說:“謹遵聖命。”這樣兩個人之間算是達成了妥協,與此同時皇上的一道詔令傳到了可汗俟利苾的帳中,皇帝要求他率領他的部衆往北挺進,準備跟官軍一起攻打高句麗。俟利苾當然不敢怠慢在接到旨意之後,馬上傳令各部,讓他們集合到一起向北進發。俟利苾得部衆到達漠北之後,立刻引起了真朱可汗的警覺。就在這個時候,一道旨意也到了他的帳中,告訴他俟利苾奉命向北挺進,不許攻擊。真朱可汗這樣答覆,過去這些胡虜屢次禁犯中原,雖然他們曾經幾次與朝廷會盟,可每一次會盟之後墨跡未乾就開始揮兵南下、侵擾邊境。我有意替陛下掃除這樣的隱患,於是命令不中,一次又一次的攻擊俟利苾。真朱可汗說:“攻擊俟利苾,務必要快,讓他沒有機會派人到洛陽報急。我們要確保消息傳到洛陽之後,俟利苾已經被消滅了。”

因爲沒有料到真朱可汗或下令攻擊,他們幾乎沒有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幾次攻擊之後就做鳥獸散,有的人皈依了薛延陀部,有的人則南下要歸順大唐。而俟利苾可汗也只能單騎南逃,不久之後消息傳到了洛陽,長孫無忌說:“陛下,堅決不能接受他們投奔大唐,真朱可汗有句話說的是對的,當初阿史那結社雖然已經在朝廷任職,到底還是反了,說明這羣人真的是人面獸心,不可信任。”皇上說:“與四夷相處最難得的就是信任,如今好不容易有了這麼一點信任,就不要輕易的去破壞他。如果彼此之間相互猜忌,那就一定會戰亂不止。這一次朕能夠接納他們,至少可以保證在十五年內,不會與他們有衝突。”說這番話的時候,皇帝不時看向褚遂良的方向。

看到褚遂良把他的話記了下來,他滿意的點了點頭。於是邊境上的接納了這些來投奔的胡人,俟利苾一個人來到了洛陽。見了皇帝,一句話都沒有說,直接嚎啕大哭。皇上說:“當時到底是什麼情形?你說一說。”俟利苾把當時自己遇到的情形一五一十的說了,之後請皇帝爲他主持公道。皇上說:“薛延陀部早就想消滅你們,你怎麼能一點防備都沒有呢?幾次攻擊之下,做鳥獸散,說明你平時在部落之中也沒有太高的威望。”說的俟利苾把頭垂得很低,皇上說:“既然你的部衆都已經脫離了你,朕打算拜你爲右侯衛大將軍,你覺得如何?”俟利苾當然非常的滿意,走出行宮之後,他臉上原本悲傷的神色一掃而光。沒見到一位官員主動上去行禮,當官員稱呼他爲右侯衛大將軍時,他感受到的是一種無上的榮耀。不知不覺已經是年底了,除夕之夜,皇帝在洛陽行宮宴請羣臣。

而這個時候長安似乎沒有什麼過節的氣氛,房喬更是感到墜墜不安。他親自來到李大亮的家看望他的家屬,李大亮的兒子說:“家父蒙先生提攜,仕途蒸蒸日上時,不知道有多少人前來拜見,現如今斯人已逝,也就門前冷落鞍馬稀了。”房喬說:“這是人之常情,不必有所抱怨,如果你真的打算對得起你的父親,就應該好好爭氣,不辜負令尊的厚望纔是。”這個時候的李靖面前擺了一盤棋,夫人說:“我能看得出來你的心思完全不在棋上。”李靖說:“這一次陛下一定不能得志!”夫人大吃一驚,說:“爲什麼?”李靖說:“長孫無忌這個人實際上是個庸才,不過是深得皇帝信任的一個外戚而已,如果沒有房杜,他根本沒辦法謀劃玄武門之役,既沒有房杜之智,也沒有尉遲恭之勇……”夫人趕緊說:“這樣的話以後不必再說了。”就在這個時候,御史臺的奏本送到了皇帝的面前,說有一位姓史的刺史因爲貪贓應該被處以死刑。

362苗山幽拜訪袁天罡陸一蟬難棄房遺愛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第一回苗懷仁外出奔晉陽 拓跋燕承恩置南廂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302陳倉縣尉杖殺魯寧櫟陽縣丞請止遊獵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園遇羋嬡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園遇羋嬡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第72回佔定襄隋人盡歸唐住南廂陰魂鬧相府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244翻舊書以方治病龜拜上神尋花解重罪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301焉蓍立功得賞三城荊王元景復請封禪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331破國賊敕書降封賞喜漢王相約鬥甲兵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187趙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機見面問吉凶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233賢居士佳節飲寡酒張鄉紳良辰解憂愁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第74回草原雄鷹落地京兆皇帝罷相震動天威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
362苗山幽拜訪袁天罡陸一蟬難棄房遺愛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154苗山幽行情日漸壞 藍毘尼遠路初登程308房玄齡隨駕幸洛陽李淳風問道在青院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第一回苗懷仁外出奔晉陽 拓跋燕承恩置南廂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302陳倉縣尉杖殺魯寧櫟陽縣丞請止遊獵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171吃湯餅士民皆歡喜 備年關君臣相語難第二十回銀安殿衆人逼秦王玄武門一役定社稷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356司空奉敕知三省事房公病重爲諸子憂196皇甫德上書言主失高季輔以禮正宗室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園遇羋嬡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174頡利可汗身染重病 大唐天子憂心而傷320拒忠言皇上又自慚委良吏孝恪巧扶御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園遇羋嬡第90回感無常皇嗣不成器與父言更知爲君難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358王玄策借兵教天竺蕭相公病死入冥國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185大法師寂靜坐檯上 蕭玉蓉隻身遊敦煌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197初冬時節溫酒賞雪夜幕之下斯人雅言270顯仁宮皇上責官吏白石廳郎中刺川王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第65回杜如晦上書改軍制房玄齡避禍請去職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第52迴天子修身垂範天下全民皆兵以護蒼生第72回佔定襄隋人盡歸唐住南廂陰魂鬧相府268劉德威一言平斷獄川之代即位潘森南244翻舊書以方治病龜拜上神尋花解重罪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301焉蓍立功得賞三城荊王元景復請封禪336憐愛子皇帝多教誨是慈父天子徵遼東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331破國賊敕書降封賞喜漢王相約鬥甲兵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52居命處運存乎天數 爭名逐利近於人情第36回顯德殿良臣論吉凶保育房比丘說善惡148執節杖唐儉又出使 訪澤國官員欲殉身187趙德楷出使遭囚禁 王神機見面問吉凶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361唐皇上駕臨玉華宮賢皇嗣修成慈恩寺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140大安宮皇上表孝心 高牆內頡利抒國恨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229無常橫死小龜壽盡大道流行心何能依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233賢居士佳節飲寡酒張鄉紳良辰解憂愁第59回落魄馬周進入長安失意頡利深夜遇襲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282設國宴皇上問二臣分權勢大家厚兩子第74回草原雄鷹落地京兆皇帝罷相震動天威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第98回李孝恭上奏乞封禪蕭少傅請旨行冠禮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159尼古拉演說海外事 釋法隱暗害龜茲僧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249李承乾請求赦罪人魏王泰開府納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