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

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

一支蜿蜒十餘里的隊伍行走在京師東邊灤州府的官道上,最前面是驃騎軍的騎兵。

身穿草綠紅邊新式軍裝,頭戴圓檐軍帽,揹着隆慶二式騎兵滑膛槍,四騎一排,小跑着走在官道上。

他們還分出一部分,在官道兩邊來回遊弋。

後面是羽林軍騎兵,他們身穿鮮亮的新式軍裝,頭戴黑色圓頂氈帽,帽邊上插着一支白羽毛,在風中粼粼閃動。

他們也揹着隆慶二式騎兵滑膛槍,馬鞍上掛着馬刀,隨着戰馬的顛簸,不停地碰撞着轡頭銅配件,發出鐺鐺的聲音。

再後面是勇衛營,它是御馬監直屬的宿衛軍隊,從二十六軍精銳中選拔,輪流入值。

專司拱衛皇城。

最中間是奉宸司的軍校,也就是傳說中的御前侍衛。

他們多是世代衛所子弟,經過武試中武舉人和武進士,又在清河士官學校和西山軍官學院學習,入二十六軍歷練兩到三年,再經過錦衣衛層層選拔,又經過東廠暗地裡的“政治審查”,這才入選奉宸司。

還有部分是勳貴子弟,他們也是經過武試或西山軍官學院招錄考試,在鎮衛軍或海軍歷練過,纔有資格入選這青雲之營。

他們穿着鮮豔亮麗的新式軍官軍裝,頭戴圓檐帽,配着佩刀,警惕地看着周圍。在他們拱衛的中心,是一輛八駕馬車。

這輛馬車比一般的四輪馬車要大一倍,金碧輝煌,廂體木板裡都嵌有薄鋼板。

朱翊鈞身穿一身新式軍裝,灰綠色,金絲繡邊,無比華麗,手裡拿着一迭文書,在車窗透進來的陽光下,仔細看着。

張居正身穿蟒服,頭戴烏紗帽,坐在對面,有些坐立不安。

與皇上對坐,這份待遇,國朝曠古僅有。

朱翊鈞把文書放在旁邊,左手輕輕地拍了拍。

“張師傅,你現在下定決心,要對地方吏治下手了?”

“回稟皇上。我大明官制,核心就是制約,以內製外,以小制大,尤其是地方。先是設佈政、按察使、都指揮使三司,而後又設鎮守中官,鎮守文官和鎮守總兵三堂。

鎮守中官在正德年間最盛,在嘉靖年間,被世宗皇帝裁撤大半。

鎮守文官變成了巡撫都御史,以及巡按監察御史。”

張居正侃侃而談,朱翊鈞聚精會神地聽着。

“地方府州縣是真正的親民官。太祖皇帝曾多次諭示,‘治國之本在保民,保民之要在擇守令。’

‘任官惟賢才,凡一郡得一賢守,縣得一賢令,足以致治。’”

朱翊鈞點點頭,表示贊同。

“我朝官制,知府掌一府之政,宣風化、平獄訟、均賦役、以教養百姓。相比處處受鉗制的布政使,知府知縣纔是真正的有責有權。

一府一縣的行政、財政、治安、水利、勸農、交通,都必須由他處理。

如果地方發生問題,身爲親民官之一的知府,還有推諉責任的理由和餘地,那麼知州知縣則全無退路,本州本縣的任何事務,都必須躬親厥職而勤慎焉。”

張居正激動地說道:“皇上聖明!”

事明主易,事中主難!

皇上是明主,對朝廷上下情況非常熟悉,國朝沉痾積弊也心裡有數。

自己這位內閣總理,跟皇上談起事來,才容易產生共鳴。

朱翊鈞笑了笑:“張師傅請繼續。”

“是皇上。

治理地方,就應該放一部分權給布政司、府和縣,讓他們能夠臨機決斷。不至於做任何事都要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瞻前顧後。

權責權責,必須先給了他們權,才能追究他們的責。

臣認爲地方現在有兩大弊端。一是從布政司到府、縣,機構層迭,冗官冗員,職責不明。有好處的事,大家爭着管。沒有好處的事,大家推諉。”

馬車在官道轟隆隆地行駛着。

車廂裡壁包着一層錦緞,加上密封性好,隔音效果非常不錯。外面的車輪聲和馬蹄聲,都能聽到,但不覺得吵。

張居正還在繼續地說道:“省一級,皇上力行新官制,以布政司、按察司和兵備司分掌行政、司法和軍事三權,再以巡撫總制,平日行監察職權,變時行臨機之權,已經十分完善。

皇上御宸萬幾,繁劇之事當有臣等弼輔。地方冗官之事,臣當應替君分憂。

地方冗官之繁,在於道。兵備道、分守道、分巡道,層層迭迭,各個權柄不小,卻多有重迭。

成化年前,地方道多爲按察司副使或僉事出任的分巡道,布政司參政出任的分守道,大多專管府縣的地方治安、邊境防禦以及催徵田糧賦役。

成化至嘉靖年間,地方民亂驟多,以及北虜東倭擾邊,兵備道大量出現。

臣統計過,全國地方三司以下道有一百一十九處,其中兵備道九十二處,分巡道兼兵備道十一處,分守道兼兵備道七處。

太僕寺、苑馬寺卿兼兵備道各一處,兵糧道、管糧道兼兵備道各一處,海道兼兵備道四處,撫治荊州兼兵備道一處。”

張居正對這些數據張口就來。

他對這些弊政研究許久,心裡有數。

“九十二處兵備道中,有四十三處兼分巡,其中兼分巡道三十七處,分巡指定府縣者兩處,分巡具體如屯田屯糧驛遞馬政者四處,另有兼分守者一處,即關內道。

兵備道,名爲整飭兵備,實際是地方出現動盪,臨時權宜之計。”

朱翊鈞點點頭,“沒錯,國朝朝政吏治,歷來就是這樣。上無統籌,下無預案。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醫到最後,全身上下都痛。

這樣絕對不行!”

“皇上聖明。

皇上曾經說過,秉政者,要全國上下一盤棋,棋子如何,如何布子落子,都要心裡有數。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確實是毫無遠見,無全局觀念之弊政。多少官員沉澱於此弊,對地方指手畫腳。偏偏地方府縣,繁劇事雜,官員缺乏,只能任由胥吏操控。

積弊百餘年,到了必須要改的地步。

皇上,臣覺得,這些道全部革除。一省之行政,當由布政司總領,再由吏、戶、禮、刑、兵、工六曹分領。

布政使總辦政務,左右參議輔助。六曹分司各政,參政掌職。然後直接向府縣安排政務,下達指令,監督檢查。

皇上,臣認爲只有這樣,地方職責層層分明,權責級級傳遞,才能理順地方繁劇事務,讓地方官吏有勁使得出,有才用得出。

至於地方動盪之臨機之事,有巡撫臨機處置,調動兵備司所轄營衛軍,以及警衛軍,甚至可以與各軍部協商,請調部分鎮衛軍。”

聽張居正說完,朱翊鈞仔細想了想,點頭道:“張師傅,此策可行。”

“謝皇上!”張居正做了一揖,繼續說道,“皇上,臣覺得地方弊政第二,就是以小制大的巡按御史,權柄過重。

巡按御史,號稱代天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縣官諸考察,舉劾尤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

天下親民者,郡縣守令也;總督郡縣者,藩臬二司也;巡察二司守令者,巡按御史也。巡按御史乃七品官,比布政使、按察使和知府要低好幾級,偏偏手握他們的生死大權。

巡按巡視各地,不明詳情,不懂繁劇糾葛,易意氣用事,甚至爲了刷名聲,對三司府縣頤指氣使,視爲下人,胡亂干政。

久而久之,地方乾脆不理實事,一味推諉,一門心思花在迎合巡按御史上,結果亂政頻出。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還製造出許多新問題。”

朱翊鈞沉默不語。

張居正看着神態嚴肅的皇上,心裡很是忐忑。

巡按御史爲何如此囂張?

還不是因爲太祖皇帝傳下來的以小制大的權謀。

這屬於老朱家祖傳的制下均衡之術,自己卻慫恿皇上把祖傳技藝廢除掉,皇上願不願意?會不會多想?

朱翊鈞心裡是贊同張居正壓制巡按御史權柄的做法。

他深知,巡按御史這一套,完全是老朱家祖傳的小心思,見不到臣子有一點權力。太祖朱元璋不在乎臣子有權柄,他放得下去,拿得回來,大不了多砍幾顆腦袋。

他就是太小家子氣,恨不得把所有權柄都抓到手裡,不得已分下去的權柄,他恨不得找天下所有的人幫他盯着。

後面的歷代先皇,要麼是“仁”“孝”,聽從文官的擺佈。

文官們已經適應了這套“祖制”,還找到了“充分利用”之法。

進士正途官,身份清貴,是文官集團的中堅力量。

選有前途的派出去當巡按,拼命地刷名聲,攢資歷,走上一條飛黃騰達之路,快步向部堂閣老前進。

至於地方積攢的那些問題,關我屁事?又不是我一個人搞出來的。

歷代先皇,有的知道其中弊端,但是他沒有信心,擔心權力給下去,就收不上來了。

這些問題,對於自己來說,都不是問題。

朕擔心權力分下去後,收不上來嗎?

誰膽子這麼大,想玩全家消消樂?

其次,自己好歹也是資深公務員出身,知道有一個道理,建立一套制度去管人,本質上還是人管人,但是好處多,副作用少。

其中玄妙之處,自己也是熬到了資深,才品出其中真味之一二。

朱翊鈞說道:“張師傅說得巡按御史弊端,朕已經有認識到。故而在遼寧、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六個試點省,特旨巡按御史隸屬巡撫。

按照祖制,地方布政司向戶部負責,按察司向都察院負責,都指揮使司向兵部負責,巡撫又隸屬於都察院。

現在朕改了,布政司直接向內閣負責,兵備司向戎政府負責,按察司向御史臺負責。三權分立,各司其職。

巡撫也從都察院和御史臺跳出來,成爲直任官。他纔是真正的代朕巡狩地方。

現在張師題本。”

“遼東巡撫試點題本?”

“對,遼督確庵公(魏學曾)撫遼東時,設巡撫督察室,設都巡按一員,下管巡按御史若干員。

督察巡按,職事有二。

一是奉巡撫之命,下到府縣驛站軍營督辦某專事。二是奉巡撫之命,調查某事。只有督辦和調查之權,無專斷之權;以事查人,無以人究事之憂。

遼東試行後,遼西也試行,做過總結和改正,現在遼寧六省繼續試行。”

張居正臉色凝重。

皇上此舉,沒有完全廢除巡按制,只是把它從直屬都察院,代天巡狩,改爲巡撫的屬員。他不再口含天憲,權力來自於巡撫,也沒有專斷之權。

如此一來,革除了自己痛斥的以小制大的弊端,又確保對地方的監督力度。

但張居正心裡有些不樂意。

這明顯是加強了巡撫的權柄。

以前巡撫位高權重,但下面沒直接屬員和辦事機構,三司很容易就架空他,讓他成爲聾子瞎子。

現在巡撫有經歷處,設有長史;有督察室,設有督察都巡按和巡按御史,那就如虎添翼,三司都要在他的權威下聽指揮。

可巡撫直屬皇上,真正的代天巡狩。內閣、戎政府和御史臺,與他沒有直接下屬關係,人家有足夠的自主權和決斷權。

張居正知道,這樣配置,對於皇上卻是最好不過。

權柄最大的巡撫,由他任命和監管。但巡撫無法親民理政,他想對一省軍政司法指手畫腳,只能通過三司去具體執行。

而三司和府縣,不僅有自己的主管部門,也有自己的一整套考成升遷體系,巡撫很難插上手,也沒法做到擅權,更談不上圖謀不軌。

張居正思前想後,覺得這樣對內閣掌控的布政司和府縣影響最小,沒有代天巡狩的巡按御史在旁邊指手畫腳幫倒忙,內閣可以級級明職權,層層壓責任,讓省府縣三級行政機構,高效地運作起來。

內閣六部諸寺被考成法鞭打得差不多了,省府縣三級地方機構要是也能用鞭子抽到痛,知道動起來,那自己的新政改革,就能事半功倍!

“皇上,臣馬上叫人找來魏督以及六省試行題本,認真研讀一番,然後在資政局會議上,提請地方廢道和巡按御史改革方案。”

“好”朱翊鈞話還沒落音,就聽到遠處轟隆隆聲響,是哪裡在放炮。

然後馬車驟然停住,外面馬蹄聲急,兵馬集合的銅哨聲四下響起,氣氛迅速變得十分緊張。

323.第323章 總有那麼些不肯死心的人172.第172章 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405.第404章 一念通達185.第185章 臣是太子的一條狗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第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201.第201章 敢越境用兵?抓!293.第293章 南征開始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165.第165章 非常焦急的高拱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159.第159章 我和太孫都希望你入閣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212.第212章 我們沒得選!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476.第474章 宗社黨在行動!第40章 奮發的海瑞520.第517章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158.第158章 我說的話,你記住了?238.第238章 形式主義的朝會590.第586章 石破天驚465.第463章 不甘心的高拱302.第302章 遼西通遼城542.第539章 有的人兵法沒學精322.第322章 只要火炮打得沉,就不怕!454.第452章 建設大西北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第81章 兒孫滿堂561.第558章 老夫海南海瑞海剛峰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306.第306章 文進士還是武進士?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116.第116章 窺到伯思哈兒的破綻第106章 這隻小狐狸,成精了!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130.第130章 回京的張居正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210.第210章 我們可是大明的孝順兒子啊!617.第613章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603.第599章 阿拉伯朋友,我們必須聯合起來。150.第150章 這火器是好還是壞?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150.第150章 這火器是好還是壞?265.第265章 說說,你到底明白了什麼!205.第205章 有人要殺官劫船第48章 一場驚人的大勝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298.第298章 暢想未來的西班牙人第41章 北虜破邊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們313.第313章 最大的奸臣在西苑!636.第632章 王尚書,警鐘長鳴啊!第43章 拙劣的楊選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總有人被淘汰第97章 必須攻下明軍車陣!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493.第491章 隆慶三年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471.第469章 南海封賞419.第418章 俺答汗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第45章 把都兒找到獵物第376章 簡單粗暴但有效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第38章 給海瑞上課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第40章 奮發的海瑞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第57章 誰下的黑手259.第259章 黨爭,大家的老傳統584.第580章 心慌慌的江南士子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577.十月總結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513.第510章 我們一時接受不了啊!491.第489章 酒照喝,舞照跳第61章 詔獄裡的海瑞第44章 癸亥之變543.第540章 玩兵法,你們算老幾?128.第128章 紫禁城給你,西苑給他616.第612章 你們什麼檔次,敢跟朕鬥?571.第568章 張師傅,眼光放遠些,膽子再大些507.第504章 張居正,你要做什麼!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第69章 高山衛事件第4章 倒嚴第二刀431.第430章 王家兄弟560.第557章 遭到家人背叛的徐府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
323.第323章 總有那麼些不肯死心的人172.第172章 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405.第404章 一念通達185.第185章 臣是太子的一條狗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第49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521.第518章 徐家父子201.第201章 敢越境用兵?抓!293.第293章 南征開始245.第245章 或許這是最後一頓251.第251章 松江有兩害!我就是其中一個第71章 高拱的第一箭165.第165章 非常焦急的高拱第371章 這就是權勢,救人,殺人159.第159章 我和太孫都希望你入閣598.第594章 那我們就將計就計!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212.第212章 我們沒得選!523.第520章 恩師,我們各安天命吧!476.第474章 宗社黨在行動!第40章 奮發的海瑞520.第517章 幾度夕陽紅,青山依舊在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158.第158章 我說的話,你記住了?238.第238章 形式主義的朝會590.第586章 石破天驚465.第463章 不甘心的高拱302.第302章 遼西通遼城542.第539章 有的人兵法沒學精322.第322章 只要火炮打得沉,就不怕!454.第452章 建設大西北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第81章 兒孫滿堂561.第558章 老夫海南海瑞海剛峰第63章 京營戎政督辦處306.第306章 文進士還是武進士?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116.第116章 窺到伯思哈兒的破綻第106章 這隻小狐狸,成精了!578.第574章 袁鹹安審案記130.第130章 回京的張居正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239.第239章 赤忱忠膽楊四知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210.第210章 我們可是大明的孝順兒子啊!617.第613章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603.第599章 阿拉伯朋友,我們必須聯合起來。150.第150章 這火器是好還是壞?310.第310章 根子原來是禁纏足150.第150章 這火器是好還是壞?265.第265章 說說,你到底明白了什麼!205.第205章 有人要殺官劫船第48章 一場驚人的大勝第345章 重華宮全體出動298.第298章 暢想未來的西班牙人第41章 北虜破邊192.第192章 清苦的大明京官們313.第313章 最大的奸臣在西苑!636.第632章 王尚書,警鐘長鳴啊!第43章 拙劣的楊選516.第513章 大浪淘沙,總有人被淘汰第97章 必須攻下明軍車陣!153.第153章 這仗打得不對啊!493.第491章 隆慶三年533.第530章 都是聰明人啊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471.第469章 南海封賞419.第418章 俺答汗很生氣,後果很嚴重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第45章 把都兒找到獵物第376章 簡單粗暴但有效607.第603章 張師傅,我們好好聊聊第38章 給海瑞上課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第40章 奮發的海瑞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第57章 誰下的黑手259.第259章 黨爭,大家的老傳統584.第580章 心慌慌的江南士子479.第477章 你們也配姓朱!577.十月總結134.第134章 淘金小分隊成立了!513.第510章 我們一時接受不了啊!491.第489章 酒照喝,舞照跳第61章 詔獄裡的海瑞第44章 癸亥之變543.第540章 玩兵法,你們算老幾?128.第128章 紫禁城給你,西苑給他616.第612章 你們什麼檔次,敢跟朕鬥?571.第568章 張師傅,眼光放遠些,膽子再大些507.第504章 張居正,你要做什麼!第11章 東南剿倭糧餉統籌處第69章 高山衛事件第4章 倒嚴第二刀431.第430章 王家兄弟560.第557章 遭到家人背叛的徐府160.第160章 太僕寺是個好地方272.第272章 這是一次敲敲打打的大會124.第124章 督辦處海軍局第89章 外交和通商權